元代画家黄公望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e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人大与政协两会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答台湾记者问时讲述一事,提到元代画家黄公望的著名画作《富春山居图》,是其晚年79岁才开始动笔的力作,他完成此作不久即去世。几百年来,这幅画作辗转流传,其中一半画放在杭州博物馆,另一半画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他希望什么时候两个半幅画可以合成一幅画。温总理发表这番谈话,引起台湾各界人士热议,台北故宫博物院亦作出回应,台北故宫预计在2012年举办黄公望特展,已经与内地洽谈,希望能和浙江省合作展出《富春山居图》。
  元代中晚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画家被称为“元四家”,即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他们生活在元末社会动乱之际,虽然各人的社会地位与境遇不同,却都有坎坷失意的经历,笔墨境界流于孤寂与淡泊,反映出某种无可奈何的情绪。他们的山水画在艺术上直接间接地都受到赵孟頫影响,重笔墨,求风格,含诗意,深入领略生活中的自然山水形胜,如王蒙写黄鹤山,倪瓒画太湖,黄公望与吴镇在江泽湖泖问领略胜概,则随笔摹记。他们通过这些山水画作品抒发一定理想,在艺术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不去趋附当时社会时尚的审美爱好。因此,“元四家”的独特艺术风格对后世明清山水画有着巨大深远影响。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他本姓陆,因儿时父母双亡,过继于永嘉黄翁为嗣子。黄翁年近90,望子已久,遂以公望命名,子久为字。黄公望恰出生于南宋与元朝交替的动乱时代中,他虽然聪颖好学,青年时博览群书,深通经史,可是由于元代取消了科举考试,使他断绝了飞黄腾达的仕途之路。他在中青年时期做过一些小官,24岁在浙西肃政廉访史徐琰手下任掾吏,40多岁时又到大都中台察院任书吏等职,以后,他的上司在江南核查钱粮因贪劾用事犯案,黄公望也受牵连入狱。此事对他是一次深重打击,使得他产生了世事多舛、宦海险恶之感。他出狱后,即加入“全真道”,自号大痴道人,云游于江南的松江、苏州、杭州等地卖卜传道。黄公望性格豪放,研究过“九流之学”,精通音律词曲,50岁左右专于山水画,隐遁山林,寄托自然,超逸空灵。他的山水画直接得到赵孟頫指授,对五代北宋的荆浩、董源等人的画法也加以融化吸收,随笔点染,自成一家。黄公望的重要风格有两种,一是“浅绛法”,如73岁所作的《天池石壁图》,用墨色勾、皴画面后,再用褚笔与墨青墨绿在坡石或山峦上稍作烘染,使整个儿画幅统一在“浅绛”的格调中。这样的技法以后转变为一种形式风格,成为山水画分类的一派;二是水墨山水,皴纹则较少,着重把握山容水貌的意境,笔意简远洒脱,超逸雄伟,具有珠圆玉润的艺术效果。
  黄公望晚年移居浙江富春山中,仍然来往于江南各地区,常与社会名流文人雅士聚会,彼此以诗文书画相酬酢。他曾经有一篇Ⅸ写山水诀》的画论,文中谈及:“画一窠一石,当逸笔撇脱,有士人家风。”又称:“作画只是个理字最要紧。”这些论述山水画的艺术观点是赵孟頫士人画理论的发挥,此篇画论对以后文人画有着深远的启迪和影响。《富春山居图》系黄公望79岁时应挚友郑无用和尚之请而绘,此画幅长达两丈,前后断续酝酿数年始完成,82岁的黄公望完成此画不久即去世,这幅画可称他的刻意经营之作。此画描写的是富舂江一带的初秋胜景,横卷画面中有村落,有平坡,有亭台,有渔舟,还有回旋起伏的山峦坡石,也有苍润变幻的云林丛树,疏密有致,优美动人,充分体现了黄公望晚年深厚的艺术修养及纯熟的笔墨技巧。这幅名画于明朝末年传人当时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其珍爱此画,临死前竟嘱家人将此画焚烧殉葬,幸亏吴洪裕的侄子还是从火中抢救出这幅画来,但画幅已经被烧成一小、一大两段。其中,前段较小,世人称为《剩山图》,此画目前收藏在杭州的浙江省博物馆中;后一段较长,被称为《无用师卷》,此画目前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倘若这两幅画能合一展出,确实是两岸文化界盼望已久的喜事。
其他文献
一    佛经上有“浮屠不三宿桑下”的说法,为的是在一棵桑树下面连续住上三宿,僧人会产生眷恋的情怀。  也许事实果真是这样。“黄莺久住浑相恋,欲别频啼四五声。”唐诗中如是说,鸟犹如此,号称“感情的动物”的人,自然更不必说了。  我就有这样的实际体会。近日,在贺兰山下住过了几天,一种流连忘返之情渐新地潜生心底。  然而,我之所以宛转低徊、流连无限,却并非着意于此地的风光。真正使我动心动容、感发奋起、
期刊
山南扎囊县地处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距拉萨130公里。这里传统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虽然现代文明已步入千家万户,但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还是风行乡里。2001年3月,我和朋友们到山南地区扎囊县过藏历年,听朋友说县里羊嘎村的一户农家即将为女儿举办婚礼,我们便央朋友带我们一同前往。  在西藏,人们大多会把婚礼日期安排在农闲时期,所以藏历年期间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就在我们去参加这户农家女儿婚礼的当天,村里的另一户
期刊
那是在两年前的一天早上,忽然接到好友冯相才的一个短信,说他要在海南岛某风景宜人处,建造一座小屋子,作为其商海沉浮大半生的归隐之所,嘱我题写一个斋名。这当然是不能拒绝的事情,我当即回一短信云: “豪宅雅室,村夫俗子岂敢擅入?弟书法粗糙未入上品,有缘登大雅之堂,实是仁兄厚爱也!请问以何词句书之?弟当尽快伏案也。”  停了许久,相才兄的回复才传过来,洋洋洒洒俨然一篇短文,其文曰:“承蒙相允,先谢谢了!
期刊
在一个明朗的晴天,我和晴天猪领了结婚证,两人都在思量举办一个什么样的婚礼和亲朋好友分享。婚礼到底是一场做给别人的秀,还是成全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呢?人生的长途跋涉,是不是誓言、仪式、法律可以承诺的幸福?  每一朵花都知道或许明天自己就会凋零,但这生命的短暂性并不妨碍它们认真仔细的盛开,也不会遗忘每一片花瓣的芬芳。最终我们明白自己还是渴望一次对彼此最深情的表白,这将是对过去的坎坷释怀,以及在未来长久的沉
期刊
如果没有来过宝安观澜牛湖社区大水田村,人们很难想象在繁华的深圳居然还能找到这样宁静、厚重、淳朴、优雅的世外桃源,200年来,这个客家人生息繁衍、创业奋斗的古老村落一直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客家风俗风貌,宁静、安逸的就像一幅描绘中国田园风光、原生态客家人生活的套色木刻版画。这里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中成长起来的近代著名版画家、教育家陈烟桥的故里。如今,这里已成为国际艺术家聚集地,有世界最大、设备最好的版画工坊
期刊
在定这个栏目名字的时候,犹豫很久,到底是用“博物馆”还是“美术馆”?在国外很好办,一概统称Museum,画廊统称Gallery。但在中国,博物馆、美术馆、画廊、艺苑……这些名词让我在向外人介绍时很是头疼。国内这些机构名称的不明确性往往会带来很多的“误解”,直到国外的类似机构和相关人员的进入,才让人们对中国的这些艺术机构的定义和功能有了新的认识。  这几年间,美术馆和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开遍了整个中国
期刊
在当下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将70年前的故物分文不取完璧奉还,实为互联网时代的一段佳话。每一件流传的文物中,都有人们已知或未知的历史信息。这件遗物所寄托的,不止是家人间的亲情,还有一位素昧平生者的友情。  都说世上之事“无巧不成书”,我上网淘书,却淘得巧事一桩。父亲抗战期间在陪都重庆的《居民身份证》(内有公民证),竟于无意间失而复得。  几年来,我不时上网搜求旧书资料。当今多数藏家追求保值升值,藏品
期刊
佳碧村隐于澜沧江边的群山之中,这个古老的藏族村寨生活古朴而滞后。2007年7月,这个村寨却因为村中的一个藏族姑娘与一位比利时青年的跨国婚礼而沸腾了。一群外国人来到这个小村庄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当地人按照古老的传统喝酒,彻夜歌舞。    美丽姑娘卓玛啦    有一首歌唱道:你有一个花的名字,美丽姑娘卓玛啦,你有一个花的笑容,美丽姑娘卓玛啦。你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歌唱在那草原上。你像成天飞舞的彩蝶,闪烁在
期刊
《新京报》记者陈远,将其网上个人博客命名为“废墟上的歌唱”,我觉得以此来命名他的“名人之后”口述实录系列,是再恰当不过了。  上中学的时候,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近在咫尺的圆明园遗址。那时的遗址保留着摧毁后的原始风貌。  坐在残石上读圆明园的历史,谛听草丛中的虫声蛙鸣,遥想世界名园的绮丽风姿,我觉得自己已经溶入历史,尽管是坐在历史的废墟上……  这座集中西建筑文化之大成的“万园之园”,19世纪被外族
期刊
百年的历史烟云云卷云舒,这座当年位于深圳宝安县的第一号大当铺,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当铺碉楼犹在,却早已失却了往日的繁华气象,在沙井热火朝天的现代化进程中独自守立,唯有用自己坚固的身躯告诉今天的人们,这里曾经是一个时代的繁华商都。  来到沙井桥头村,掌管钥匙的小陈为我打开了广安当铺的大门,我没有想到,走进这扇斑驳腐朽的木门,探访这座百年名当的发现之旅,竟然还充满了惊险和奇趣。  印象中,当铺是与神秘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