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是我国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晓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提出,我国正从人均收入4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向人均10000美元的发达国家过渡,这一时期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变化,但经济增长面临的变数增多,不确定性增大。在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会越来越多,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结构调整推动汽车产业由大变强。
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将发生三大变化
“未来几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速可能会下一个台阶”,王晓明说,“理由主要有三点:人民币汇率长期走高,外需增长减缓。以往依靠出口拉动国家经济增速的效果减弱,是经济增速放缓的一大原因。另一大原因则是中国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刘易斯拐点(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指在工业 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在部分经济发达区域已经到来。还有,各种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包括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因此经济将面临结构性调整。”
在谈到未来经济会出现哪些结构性调整的时候,王晓明列举出中国的经济结构将发生的三大变化:首先是消费结构的变化,由投资和出口主导的经济向消费主导的经济转换;其次是产业结构变化,服务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中就包括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第三大变化则是区域性增长结构变化,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增速下降,而中西部地区则会加快发展速度。
记者请王晓明也分析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他说:“从2011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来看,基本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经济结构与民生状况都有所改善,在2012年尽管物价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外部环境的挑战加大、保持增长的压力加大、结构调整的压力加大,但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变化。”
未来5年中国汽车仍有望保持13%~15%的增长
王晓明将2011年汽车产业增速放缓的原因归结为“政策退出、北京限购和消费过度透支”三个方面。他说,“虽然增速放缓,但中国汽车购买力基数大,随着人口收入的提高,购买汽车的门槛也不断降低,而汽车的消费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因此未来5年中,中国汽车产业仍然有望继续保持13%~15%的增长势头。
虽然目前汽车产业约占GDP的2.51%,尚不足3%的支柱型产业标准,但加上汽车带动的上下游产业,可以说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在目前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宏观背景之下,汽车产业发展既关系到内需增长又关系到结构调整。汽车产业作为单一产业,却肩负着重要使命,必然会在未来中国的国民经济中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王晓明还特别提到了一个先导产业的概念。如果某项产业可以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未来发展起方向性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能代表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在国民经济中可以占到GDP的1%左右,便可称之为先导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未来重要的先导产业之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还需要一个过 程,欧美各国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方面都有各自的规划,预计到2020年,各国都有可能在新能源车拥有量上达到数百万辆的水平。而依照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发展速度,如果我们的技术水平能够及时跟上,仅从数量而言,到2020年完全有可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构建和谐的汽车社会
随着汽车保有量规模的扩大,带来的能源、环境和交通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和谐地促增长,避免高增长下的各种社会问题,是业内所有有识之士关心的话题。发展必须要依托一个和谐的社会。王晓明提出的“构建和谐的汽车社会”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
王晓明说,“在全球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中,汽车产业首当其冲。要想构建和谐汽车社会,必须要通过提高节能技术、轻型技术和信息技术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环保性,同时也要保持能源结构平衡。使汽车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于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汽车社会,他说:“一方面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比如我国的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学习美国的工作方法,就汽车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定量测算。另一方也要改变自身的处理环境,争取在生产上游或者回收环节统一处理污染问题。同时也要吸取过去的教训,如今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发展二三线市场时,要避免类似于北京已出现的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问题。对此,希望能够引起政府和各个汽车企业以及消费者足够的重视。”
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将发生三大变化
“未来几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速可能会下一个台阶”,王晓明说,“理由主要有三点:人民币汇率长期走高,外需增长减缓。以往依靠出口拉动国家经济增速的效果减弱,是经济增速放缓的一大原因。另一大原因则是中国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刘易斯拐点(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指在工业 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在部分经济发达区域已经到来。还有,各种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包括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因此经济将面临结构性调整。”
在谈到未来经济会出现哪些结构性调整的时候,王晓明列举出中国的经济结构将发生的三大变化:首先是消费结构的变化,由投资和出口主导的经济向消费主导的经济转换;其次是产业结构变化,服务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中就包括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第三大变化则是区域性增长结构变化,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增速下降,而中西部地区则会加快发展速度。
记者请王晓明也分析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他说:“从2011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来看,基本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经济结构与民生状况都有所改善,在2012年尽管物价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外部环境的挑战加大、保持增长的压力加大、结构调整的压力加大,但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变化。”
未来5年中国汽车仍有望保持13%~15%的增长
王晓明将2011年汽车产业增速放缓的原因归结为“政策退出、北京限购和消费过度透支”三个方面。他说,“虽然增速放缓,但中国汽车购买力基数大,随着人口收入的提高,购买汽车的门槛也不断降低,而汽车的消费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因此未来5年中,中国汽车产业仍然有望继续保持13%~15%的增长势头。
虽然目前汽车产业约占GDP的2.51%,尚不足3%的支柱型产业标准,但加上汽车带动的上下游产业,可以说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在目前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宏观背景之下,汽车产业发展既关系到内需增长又关系到结构调整。汽车产业作为单一产业,却肩负着重要使命,必然会在未来中国的国民经济中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王晓明还特别提到了一个先导产业的概念。如果某项产业可以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未来发展起方向性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能代表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在国民经济中可以占到GDP的1%左右,便可称之为先导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未来重要的先导产业之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还需要一个过 程,欧美各国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方面都有各自的规划,预计到2020年,各国都有可能在新能源车拥有量上达到数百万辆的水平。而依照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发展速度,如果我们的技术水平能够及时跟上,仅从数量而言,到2020年完全有可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构建和谐的汽车社会
随着汽车保有量规模的扩大,带来的能源、环境和交通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和谐地促增长,避免高增长下的各种社会问题,是业内所有有识之士关心的话题。发展必须要依托一个和谐的社会。王晓明提出的“构建和谐的汽车社会”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
王晓明说,“在全球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中,汽车产业首当其冲。要想构建和谐汽车社会,必须要通过提高节能技术、轻型技术和信息技术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环保性,同时也要保持能源结构平衡。使汽车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于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汽车社会,他说:“一方面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比如我国的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学习美国的工作方法,就汽车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定量测算。另一方也要改变自身的处理环境,争取在生产上游或者回收环节统一处理污染问题。同时也要吸取过去的教训,如今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发展二三线市场时,要避免类似于北京已出现的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问题。对此,希望能够引起政府和各个汽车企业以及消费者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