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审计部门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目标,既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审计,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和谐的环境中开展审计,走和谐审计之路。从当前审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来看,构建和谐审计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在单位部门之间形成双赢互动的和谐审计氛围
经过近年的建设和发展,审计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审计仅局限于查处和揭露问题,并非国家审计的宗旨,需要向经济服务方面转变,这既是审计机关的职责所在,也是时代赋予审计的工作要求。以往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中存在某种模糊认识,自觉不自觉地把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只片面地理解为检查与接受检查的关系,审计人员就是通过查账发现问题,查出问题就对被审单位和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处罚。同时一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也存在一些片面的理解,认为审计就是查问题、找毛病,对审计工作不能积极的支持与配合。因而造成审计与被审计对象的关系不够融洽、不够和谐,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建立和谐的审计与被审计关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方面和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审计的重要内容。作为审计机关,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工作。一是要用建设性的理念开展审计工作。要认识到,审计查出问题后,处理、处罚只是一种手段,而通过审计工作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制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才是审计的根本目的。审计人员不仅对查出的问题要做到定性准确,把握得当,而且要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问题线索,善于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去考虑和把握,为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增加效益提出可操作性、有价值的建议,真正实现国家审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二是要从积极的角度开展审计。要从促进被审计单位发展的要求出发,审计过程中善于从积极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时,尽可能详细地通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审计结论和意见力求做到既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又入情入理、合理合法。三是以定期联系的办法开展审计。审计机关要建立与被审计单位的定期联系制度,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帮助被审单位完善制度、挽回损失、提高资金效益和改善外部环境等,真正发挥好“审、帮、促”作用,形成彼此互动、双赢的格局。
二、要处理好审计发展与满足政府和社会对审计要求的关系,在社会上树立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职业形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随着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的战略思考,审计面临的任务是越来越重,它不仅仅要维护国家的财经秩序,揭露查处违法违规问题,更要考虑如何通过审计促进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同时要通过审计和调查为深化改革,加强宏观调控,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为才有位。要围绕政府和社会对审计的要求,紧扣促进社会和谐这个目标,突出重点,服务大局,发展自我。一是围绕规范预算管理,深化预算执行审计。预算管理处于国家经济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其管理能力和水平,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不断加强预算执行审计,规范预算管理,是《审计法》赋予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要以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政资金分配和部门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进一步突出对部门预算编制、部门预算执行、部门决算、专项结余结转资金、政府非税收入以及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二是围绕提高投资效益,强化投资项目审计。投资项目直接体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和重点。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公路改造、水利设施、学校建设、廉租房建设等基建项目进行审计,压缩水分,节约支出,提高投资效益。三是围绕维护群众利益,完善专项资金审计。要根据政府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三农”教育、农村合作医疗、就业、社保、公积金、医保等系统,进行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注意检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严肃查处各种侵占群众利益的行为。四是围绕依法行政,拓展经济责任审计。要从加强和完善领导干部监督机制的目标出发,结合实际,有条不紊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五是围绕深化企业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审计。要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以经济责任为中心,与企业改革、改制相结合,着力开展企业负债损益审计,监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要处理好审计业务与队伍建设的关系,在审计内部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
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是开展审计业务、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审计发展的第一要素。特别是当前审计业务越来越繁重,政府和社会对审计工作越来越关注,审计系统内部对审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更加需要处理好审计业务与队伍建设的关系。具体要做到三个并举。一是业务学习与实践操作并举。素质是立审之基、从审之本。要不断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资金预算和工作安排上鼓励和支持审计人员参加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系统理论素养。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把实践锻炼作为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第一跑道”,边学习、边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二是管理与沟通并举。规章制度规范、学习培训提高、评先评优鼓励、交流轮岗锻炼,是加强干部管理和建设的必要手段,但只要是管理,通常管理者处于主动地位而被管理者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地位差异容易造成隔阂甚至逆反心理。对审计干部要做到管理与沟通并重,善于通过沟通来加强管理。要尊重人,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以民主协商、讨论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要理解人,换位思考,站在审计人员的立场上来想问题,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人的行为,少批评指责、多鼓励理解,通过理解沟通,让审计人员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审计事业中找到自己的使命感和归属感。三是给压力与给动力并举。审计工作相对其他工作一些工作比较枯燥,基本上与票据、凭证、账簿打交道;比较辛苦,经常牺牲休息日和节假日加班加点;比较容易得罪人,审计不仅要发现问题,而且要处理问题:要求比较严格,外有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内有审计系统“八不准”等纪律制度的约束,因而审计人员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内在潜力,激励审计人员高度工作热情和工作成就感,是实现审计工作科学管理、和谐发展的内生机制。要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同时,在政治待遇、评先评优、精神鼓励、生活关心以及必要的物质奖励和工作条件改善等方面,关心审计干部,支持审计工作,从而使广大审计人员既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又成为和谐社会成果的共享者。
(作者单位:赣县审计局)
一、要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在单位部门之间形成双赢互动的和谐审计氛围
经过近年的建设和发展,审计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审计仅局限于查处和揭露问题,并非国家审计的宗旨,需要向经济服务方面转变,这既是审计机关的职责所在,也是时代赋予审计的工作要求。以往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中存在某种模糊认识,自觉不自觉地把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只片面地理解为检查与接受检查的关系,审计人员就是通过查账发现问题,查出问题就对被审单位和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处罚。同时一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也存在一些片面的理解,认为审计就是查问题、找毛病,对审计工作不能积极的支持与配合。因而造成审计与被审计对象的关系不够融洽、不够和谐,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建立和谐的审计与被审计关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方面和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审计的重要内容。作为审计机关,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工作。一是要用建设性的理念开展审计工作。要认识到,审计查出问题后,处理、处罚只是一种手段,而通过审计工作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制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才是审计的根本目的。审计人员不仅对查出的问题要做到定性准确,把握得当,而且要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问题线索,善于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去考虑和把握,为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增加效益提出可操作性、有价值的建议,真正实现国家审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二是要从积极的角度开展审计。要从促进被审计单位发展的要求出发,审计过程中善于从积极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时,尽可能详细地通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审计结论和意见力求做到既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又入情入理、合理合法。三是以定期联系的办法开展审计。审计机关要建立与被审计单位的定期联系制度,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帮助被审单位完善制度、挽回损失、提高资金效益和改善外部环境等,真正发挥好“审、帮、促”作用,形成彼此互动、双赢的格局。
二、要处理好审计发展与满足政府和社会对审计要求的关系,在社会上树立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职业形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随着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的战略思考,审计面临的任务是越来越重,它不仅仅要维护国家的财经秩序,揭露查处违法违规问题,更要考虑如何通过审计促进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同时要通过审计和调查为深化改革,加强宏观调控,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为才有位。要围绕政府和社会对审计的要求,紧扣促进社会和谐这个目标,突出重点,服务大局,发展自我。一是围绕规范预算管理,深化预算执行审计。预算管理处于国家经济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其管理能力和水平,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不断加强预算执行审计,规范预算管理,是《审计法》赋予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要以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政资金分配和部门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进一步突出对部门预算编制、部门预算执行、部门决算、专项结余结转资金、政府非税收入以及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二是围绕提高投资效益,强化投资项目审计。投资项目直接体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和重点。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公路改造、水利设施、学校建设、廉租房建设等基建项目进行审计,压缩水分,节约支出,提高投资效益。三是围绕维护群众利益,完善专项资金审计。要根据政府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三农”教育、农村合作医疗、就业、社保、公积金、医保等系统,进行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注意检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严肃查处各种侵占群众利益的行为。四是围绕依法行政,拓展经济责任审计。要从加强和完善领导干部监督机制的目标出发,结合实际,有条不紊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五是围绕深化企业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审计。要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以经济责任为中心,与企业改革、改制相结合,着力开展企业负债损益审计,监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要处理好审计业务与队伍建设的关系,在审计内部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
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是开展审计业务、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审计发展的第一要素。特别是当前审计业务越来越繁重,政府和社会对审计工作越来越关注,审计系统内部对审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更加需要处理好审计业务与队伍建设的关系。具体要做到三个并举。一是业务学习与实践操作并举。素质是立审之基、从审之本。要不断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资金预算和工作安排上鼓励和支持审计人员参加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系统理论素养。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把实践锻炼作为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第一跑道”,边学习、边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二是管理与沟通并举。规章制度规范、学习培训提高、评先评优鼓励、交流轮岗锻炼,是加强干部管理和建设的必要手段,但只要是管理,通常管理者处于主动地位而被管理者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地位差异容易造成隔阂甚至逆反心理。对审计干部要做到管理与沟通并重,善于通过沟通来加强管理。要尊重人,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以民主协商、讨论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要理解人,换位思考,站在审计人员的立场上来想问题,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人的行为,少批评指责、多鼓励理解,通过理解沟通,让审计人员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审计事业中找到自己的使命感和归属感。三是给压力与给动力并举。审计工作相对其他工作一些工作比较枯燥,基本上与票据、凭证、账簿打交道;比较辛苦,经常牺牲休息日和节假日加班加点;比较容易得罪人,审计不仅要发现问题,而且要处理问题:要求比较严格,外有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内有审计系统“八不准”等纪律制度的约束,因而审计人员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内在潜力,激励审计人员高度工作热情和工作成就感,是实现审计工作科学管理、和谐发展的内生机制。要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同时,在政治待遇、评先评优、精神鼓励、生活关心以及必要的物质奖励和工作条件改善等方面,关心审计干部,支持审计工作,从而使广大审计人员既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又成为和谐社会成果的共享者。
(作者单位:赣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