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发展了,群众文化有了更为广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群众文化活动有时只是一种作秀,广大的老百姓接触并参与其中的机会甚少。本文认为通过实施“种文化”工程,组建乡村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队,积极引导老百姓参与活动中,建设城乡文化大舞台,尤其关爱农民工,培养文艺新秀等方法,便能真正让老百姓成为群众文化艺术舞台的主角。
关键词:种文化;百姓;群文;主角;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保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重要形式。近年来,南康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实施“种文化”工程,全区每个乡镇、街道相继成立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队,这些团队对活跃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和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基层艺术团队,更能受老百姓青睐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繁荣,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南康区大力实施“种文化”工程,各乡镇、街道民俗民风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特色文化树立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其中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的组建成效尤为明显。如龙岭镇的舞鲤鱼灯民间风俗表演队,横市镇的走高脚戏曲表演队,横寨乡的唱元宵龙船歌风情演出团等,在唐江镇,借着“南埜之声”文化节的东风,不仅成立了“南埜之声”采茶艺术表演团,还建立了花鼓队、铜管军乐队、快乐之魂健身队、秧歌队等十几支基层文化艺术表演队,因为基层艺术表演团队的演员大都来自农村本身,有的就是农民,其表演的形式灵活而有亲和力,内容紧贴农村生活,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事且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所以,每当演出的时候,参观民众甚是欢悦,有的地方更是形成了万人空巷的景象。
二、农村大舞台,百姓更能参与其中
从农村来,到农村去。作为农村老百姓自己的艺术团,各乡镇、街道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的任务是“烹饪”出一道道适合农村广大群众口味的节目。由于这样的生态性、草根性,基层艺术团有了相当扎实的群众基础。他们入山区、跑围垦、下企业、进广场,极大地丰富了农村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南康区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正在把文化精神“種”进老百姓的心里。
随着一个个乡镇、街道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的成立,很多老百姓都成了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的“粉丝”。这些个艺术团,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为老百姓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相对于剧院里的“高雅艺术”,广场式的平民艺术往往较亲民,也更能赢得老百姓的“芳心”。 在很多情况下,你只要有这方面的兴趣,有这方面的才华,你就能直接参与到其中,成为一个表演者。
三、基层文化丰富农民工的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人和为先,而人和的关键是以人为本,特别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充分体现文化建设的大众情怀,努力使文化建设的成果覆盖全社会各个领域、惠及全体人民。用先进的文化给民众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净化,并进一步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风气健康。
“种文化”工程在服务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过程中,坚持做好了三篇文章,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是以“融合”为理念,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艺术团队与工商企业、社会团体等共同推出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状况,把文化服务送到工地、送进工厂、送给奋战在生产一线的民工朋友,努力让他们享受当地人同样的文化生活品质待遇。南康区非公有制企业专门组织了自己的文艺团队,同时经常性邀请地方艺术团体进企表演。二是以“结合”为方法,不断增强外来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文化广场、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和联欢活动,鼓励外来务工青年展示自己文艺才华,有效地把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结合起来,与净化他们的文化环境结合起来。三是做好“适合”文章,着力提高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合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层次,工作特点,消费水平,和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为外来务工人员展现自我、建言献策创造机会。
乡镇、街道特色品牌艺术团的成立,不仅保障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文化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更快地融入到当地社会,从而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中去。
四、组建基层艺术团,更能培养乡村“文艺新秀”
乡镇、街道特色品牌艺术团以亲民为切入口,在各乡镇各村“种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发现和培养本土文艺人才。在各艺术团章程上,发现、发掘和培养乡土文艺人才,都是艺术团的主要着力点。目前,南康市各乡镇、街道借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的机会,在成立表演队聚拢人气的同时,也开始注重下一代的培养,传承地方文化艺术。市文化馆举办文艺学校,每年培养两三百文艺人才;市采茶剧团在“三下乡”活动开展的同时,每年每乡镇送戏两台以上;唐江镇开办了采茶戏培训课,每年至少培训30人;龙岭镇鲤鱼灯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谢老,将技艺向子孙20余人传授,传统艺术家们,都开始向下一代传播艺术知识。今年上半年,江西省、赣州市都开发了乡土文化教材,民俗文化、非遗成果、地方戏曲、民间文学等增加了下一代的学习兴趣。区采茶歌舞演艺公司在近几年也将该公司百部采茶戏录制成光碟,向社会传播。许多年轻人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地方文化艺术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并逐步成长为“文艺新秀”。
文化的繁荣发展是需要土壤的,南康区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为其提供了理想的土壤。“种文化”工程的顺利进展,将为地方群众文化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群众文化的春天已从偏僻山乡、田间地头、江河湖畔、街头巷末向我们健步走来,而老百姓就是群众文艺舞台的主角。
作者简介:邓小梅、女、中专、助理馆员。从事群众文化和文艺辅导。
关键词:种文化;百姓;群文;主角;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保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重要形式。近年来,南康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实施“种文化”工程,全区每个乡镇、街道相继成立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队,这些团队对活跃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和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基层艺术团队,更能受老百姓青睐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繁荣,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南康区大力实施“种文化”工程,各乡镇、街道民俗民风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特色文化树立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其中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的组建成效尤为明显。如龙岭镇的舞鲤鱼灯民间风俗表演队,横市镇的走高脚戏曲表演队,横寨乡的唱元宵龙船歌风情演出团等,在唐江镇,借着“南埜之声”文化节的东风,不仅成立了“南埜之声”采茶艺术表演团,还建立了花鼓队、铜管军乐队、快乐之魂健身队、秧歌队等十几支基层文化艺术表演队,因为基层艺术表演团队的演员大都来自农村本身,有的就是农民,其表演的形式灵活而有亲和力,内容紧贴农村生活,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事且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所以,每当演出的时候,参观民众甚是欢悦,有的地方更是形成了万人空巷的景象。
二、农村大舞台,百姓更能参与其中
从农村来,到农村去。作为农村老百姓自己的艺术团,各乡镇、街道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的任务是“烹饪”出一道道适合农村广大群众口味的节目。由于这样的生态性、草根性,基层艺术团有了相当扎实的群众基础。他们入山区、跑围垦、下企业、进广场,极大地丰富了农村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南康区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正在把文化精神“種”进老百姓的心里。
随着一个个乡镇、街道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的成立,很多老百姓都成了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的“粉丝”。这些个艺术团,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为老百姓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相对于剧院里的“高雅艺术”,广场式的平民艺术往往较亲民,也更能赢得老百姓的“芳心”。 在很多情况下,你只要有这方面的兴趣,有这方面的才华,你就能直接参与到其中,成为一个表演者。
三、基层文化丰富农民工的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人和为先,而人和的关键是以人为本,特别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充分体现文化建设的大众情怀,努力使文化建设的成果覆盖全社会各个领域、惠及全体人民。用先进的文化给民众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净化,并进一步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风气健康。
“种文化”工程在服务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过程中,坚持做好了三篇文章,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是以“融合”为理念,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艺术团队与工商企业、社会团体等共同推出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状况,把文化服务送到工地、送进工厂、送给奋战在生产一线的民工朋友,努力让他们享受当地人同样的文化生活品质待遇。南康区非公有制企业专门组织了自己的文艺团队,同时经常性邀请地方艺术团体进企表演。二是以“结合”为方法,不断增强外来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文化广场、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和联欢活动,鼓励外来务工青年展示自己文艺才华,有效地把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结合起来,与净化他们的文化环境结合起来。三是做好“适合”文章,着力提高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合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层次,工作特点,消费水平,和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为外来务工人员展现自我、建言献策创造机会。
乡镇、街道特色品牌艺术团的成立,不仅保障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文化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更快地融入到当地社会,从而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中去。
四、组建基层艺术团,更能培养乡村“文艺新秀”
乡镇、街道特色品牌艺术团以亲民为切入口,在各乡镇各村“种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发现和培养本土文艺人才。在各艺术团章程上,发现、发掘和培养乡土文艺人才,都是艺术团的主要着力点。目前,南康市各乡镇、街道借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的机会,在成立表演队聚拢人气的同时,也开始注重下一代的培养,传承地方文化艺术。市文化馆举办文艺学校,每年培养两三百文艺人才;市采茶剧团在“三下乡”活动开展的同时,每年每乡镇送戏两台以上;唐江镇开办了采茶戏培训课,每年至少培训30人;龙岭镇鲤鱼灯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谢老,将技艺向子孙20余人传授,传统艺术家们,都开始向下一代传播艺术知识。今年上半年,江西省、赣州市都开发了乡土文化教材,民俗文化、非遗成果、地方戏曲、民间文学等增加了下一代的学习兴趣。区采茶歌舞演艺公司在近几年也将该公司百部采茶戏录制成光碟,向社会传播。许多年轻人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地方文化艺术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并逐步成长为“文艺新秀”。
文化的繁荣发展是需要土壤的,南康区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为其提供了理想的土壤。“种文化”工程的顺利进展,将为地方群众文化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群众文化的春天已从偏僻山乡、田间地头、江河湖畔、街头巷末向我们健步走来,而老百姓就是群众文艺舞台的主角。
作者简介:邓小梅、女、中专、助理馆员。从事群众文化和文艺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