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对90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探讨90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方法 对云南省某高校连续两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分层抽样选取384名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定。 结果 云南省某高校医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低于其他同类医学生;该校医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三个因子得分人数较多;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因子得分高于男生。 结论 云南省某高校医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个别学生在某些方面心理问题突出。
关键词:90后;心理健康;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2
90后医学生是当今大学生中一个相对特殊的社会群体,同时也是国家未来医疗事业发展的栋梁,在生活、学习等各个领域有着自身的特点,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备受国家和高校的关注,还关系到未来医疗队伍的建设。随着医学专业的不断发展和学科的日益细分,医学生课业繁重,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少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同时也面临着就业、考研压力。此外,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医患关系紧张、医生伤人、被伤的事件时有发生,面对这些压力时医学生可能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调研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进一步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云南某高校2012级、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8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2012级197人,2013级人187人,男生人143,女生人241,年龄范围18-22岁,平均年龄21±1.7岁。
(二)研究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该量表是国内外常用心理健康筛查工具,广泛应用于精神科或心理卫生方面的临床心理评估,主要用来衡量被试的自觉症状及严重程度。该量表共90个项目,10个维度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涉及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能较为全面的反映被测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计分采取1-5分的5级评分,总分在90-450分之间,得分越高提示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心理健康水平統计指标包括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因子均分等。筛选阳性检出标准为:总分≥160分,或任意因子均分≥3.0分。
(三)施测方法
采用北京瑞格大学生心理测试系统进行在线测试,以100人为单位分批进行测试,测试时间没人限时20min,所有学生测试均在1d内完成,测试后从系统导出测试数据,剔除无效问卷。
(四)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心理问题检出率
在本研究中能反映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有两个,一是总分,主要反映的是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总分越低,说明心理越健康,根据中国常模标准,总分≥160则表明可能存在心理异常;二是因子分反映各个症状的严重程度,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任意因子均分≥3.0分。
①从总分来看,90后医学生SCL-90总分范围从90到331分,平均分为162,总分≥160分的学生有98人,占总人数的25.52%,说明从总分来看,90后医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5.52%,见表1。
②从各因子分来看,将9个因子分≥3.0的人数从高到低排列,90后医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三个因子得分人数最多,说明较多的学生可能在这三个方面存在心理问题,见表2。
(二)SCL-90总测试结果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
384名90后医学生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发现,医学生总均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除恐怖因子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因子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说明90后医学生在总体上心理健康水平较为乐观。
(三)90后医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性别差异比较
将90后医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进行男女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在总均分上男女差异不显著(p>0.05),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因子中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差异显著(p<0.001),其余无显著差异,见表4。
三、讨论
近年来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逐年增加,较多研究发现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因此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本研究发现,该校医学生SCL-90的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成人水平,表明该校2012级、2013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好。该校医学专业医学生的是一本招生专业,招收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源良好。虽然医学生学习紧张、专业课程繁重,但学校为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心理学等选修、必修课程,此外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机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免费开放,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于有严重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碍的学生及时转介。此外,2012级、2013级的学生经过在校的学习生活,已经对大学生活比较适应,且还未面对考研、实习、就业压力,影响心理健康状态的生活事件较少,所以,总体来看该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SCL-90量表评定结果好于全国大学生的水平。
该校医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5.52%,通过查阅文献与其他同类医学专业院校进行比较,该校检出率略低于其他学校学生6.8%-32.11%和29.5%的比例[2],但有个别学生达到300分以上的极高分,该校医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上得分人数较多,说明该校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集中体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三个方面,这与其他研究基本一致[3]。该校医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说明总体来看该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男女生差异比较中,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因子得分高于男生,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女生在这三个方面心理问题比男生突出,这也是该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突出的特点。这可能与女生在某些方面存在较多疑惑、不合理信念、想法等有关,部分女生可能也不存在不善表达和发泄自身情绪、情感的情况,学习、就业甚至家庭的压力对他们的心理状态都有影响,但是总体来看,本研究发现,该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良好,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医学生是我国未来医疗事业的栋梁,他们正处于人格日趋完善,心理日趋成熟的阶段,其心理发展可塑性强,面对的外界压力与刺激也有其特殊之处,针对医学生的心理特点,高校应给予适当疏导,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理性的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能力。充分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结合医学生心理特点,根据 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医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可行性、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为我国医疗事业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姜长青,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
[2]张志勇,罗珊红,大学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77-78.
[3]黄建中,王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2):154-155.
[4]唐军栋,李秀玲,某医科院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6):688-689.
[5]沈晓丽,李晓红,秦浩,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7):3295-3297.
[6]李雅妮,周颖华,吴均林,等.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2):14.
[7]王建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关键词:90后;心理健康;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2
90后医学生是当今大学生中一个相对特殊的社会群体,同时也是国家未来医疗事业发展的栋梁,在生活、学习等各个领域有着自身的特点,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备受国家和高校的关注,还关系到未来医疗队伍的建设。随着医学专业的不断发展和学科的日益细分,医学生课业繁重,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少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同时也面临着就业、考研压力。此外,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医患关系紧张、医生伤人、被伤的事件时有发生,面对这些压力时医学生可能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调研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进一步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云南某高校2012级、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8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2012级197人,2013级人187人,男生人143,女生人241,年龄范围18-22岁,平均年龄21±1.7岁。
(二)研究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该量表是国内外常用心理健康筛查工具,广泛应用于精神科或心理卫生方面的临床心理评估,主要用来衡量被试的自觉症状及严重程度。该量表共90个项目,10个维度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涉及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能较为全面的反映被测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计分采取1-5分的5级评分,总分在90-450分之间,得分越高提示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心理健康水平統计指标包括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因子均分等。筛选阳性检出标准为:总分≥160分,或任意因子均分≥3.0分。
(三)施测方法
采用北京瑞格大学生心理测试系统进行在线测试,以100人为单位分批进行测试,测试时间没人限时20min,所有学生测试均在1d内完成,测试后从系统导出测试数据,剔除无效问卷。
(四)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心理问题检出率
在本研究中能反映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有两个,一是总分,主要反映的是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总分越低,说明心理越健康,根据中国常模标准,总分≥160则表明可能存在心理异常;二是因子分反映各个症状的严重程度,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任意因子均分≥3.0分。
①从总分来看,90后医学生SCL-90总分范围从90到331分,平均分为162,总分≥160分的学生有98人,占总人数的25.52%,说明从总分来看,90后医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5.52%,见表1。
②从各因子分来看,将9个因子分≥3.0的人数从高到低排列,90后医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三个因子得分人数最多,说明较多的学生可能在这三个方面存在心理问题,见表2。
(二)SCL-90总测试结果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
384名90后医学生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发现,医学生总均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除恐怖因子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因子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说明90后医学生在总体上心理健康水平较为乐观。
(三)90后医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性别差异比较
将90后医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进行男女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在总均分上男女差异不显著(p>0.05),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因子中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差异显著(p<0.001),其余无显著差异,见表4。
三、讨论
近年来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逐年增加,较多研究发现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因此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本研究发现,该校医学生SCL-90的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成人水平,表明该校2012级、2013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好。该校医学专业医学生的是一本招生专业,招收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源良好。虽然医学生学习紧张、专业课程繁重,但学校为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心理学等选修、必修课程,此外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机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免费开放,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于有严重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碍的学生及时转介。此外,2012级、2013级的学生经过在校的学习生活,已经对大学生活比较适应,且还未面对考研、实习、就业压力,影响心理健康状态的生活事件较少,所以,总体来看该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SCL-90量表评定结果好于全国大学生的水平。
该校医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5.52%,通过查阅文献与其他同类医学专业院校进行比较,该校检出率略低于其他学校学生6.8%-32.11%和29.5%的比例[2],但有个别学生达到300分以上的极高分,该校医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上得分人数较多,说明该校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集中体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三个方面,这与其他研究基本一致[3]。该校医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说明总体来看该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男女生差异比较中,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因子得分高于男生,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女生在这三个方面心理问题比男生突出,这也是该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突出的特点。这可能与女生在某些方面存在较多疑惑、不合理信念、想法等有关,部分女生可能也不存在不善表达和发泄自身情绪、情感的情况,学习、就业甚至家庭的压力对他们的心理状态都有影响,但是总体来看,本研究发现,该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良好,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医学生是我国未来医疗事业的栋梁,他们正处于人格日趋完善,心理日趋成熟的阶段,其心理发展可塑性强,面对的外界压力与刺激也有其特殊之处,针对医学生的心理特点,高校应给予适当疏导,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理性的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能力。充分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结合医学生心理特点,根据 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医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可行性、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为我国医疗事业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姜长青,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
[2]张志勇,罗珊红,大学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77-78.
[3]黄建中,王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2):154-155.
[4]唐军栋,李秀玲,某医科院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6):688-689.
[5]沈晓丽,李晓红,秦浩,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7):3295-3297.
[6]李雅妮,周颖华,吴均林,等.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2):14.
[7]王建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