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生正处在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数学教师要抓住专心倾听、细心审题、积极思维、自觉检验等切入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习惯培养 切入点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应当抓住哪些切入点呢?
一、抓住专心倾听的切入点,培养良好习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一般学生尚能做到认真听讲。因为一旦开小差被老师发现,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教育。可是,我们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当某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一般不会认真听取他的意见。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叫喊:“老师,我来说,我来说……”有个别学生甚至会站起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当然,还有些学生干脆做自己的事,不参与思考和讨论。因此,在开展课堂交流时,教师要抓住专心倾听的切入点,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其实,对于小学生发展来说,倾听是一种良好的素养,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优秀品质。在人际交往中,培养良好的与人交流习惯,必须抓住学会倾听的关键点,这是人与人之间实施交流的前提,也是对别人应有的尊重。因为,别人经过思考后的发言,不但可以启发自己的思维,还可以让自己避免犯相同的错误。教师要以身作则,专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通过倾听实现调控、驾驭课堂教学;通过自己的认真倾听,引导学生互相倾听、交流,同时从中得到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抓住细心审题的切入点,培养良好习惯
审题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能够逐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解题正确率与速度。我在实践中着重突出两个问题:第一,针对学生读题不仔细的问题,培养学生指读两遍的习惯;第二,针对学生不能透彻理解题意的现象,培养学生边读边画的好习惯。学生往往急于求成,做作业时常常快速地将题目要求扫视一遍,然后凭借大概的印象做题,导致出现错误。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在读题目要求时放慢速度,连读两遍。对低年级的学生,还要求用手指指着所读的部分,手眼合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论教学时间多么紧张,只要是做课堂练习,都要求学生先指读题目两遍,再提笔答题。这样长期坚持,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要求逐字逐句地过目、过指、过口、过心,因题目要求没有看清楚而造成的差错明显减少。其次,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对于题目要求中的文字或题图中隐含的条件等都不能正确理解,常常造成原则性错误。我就要求学生在读题目要求时用划浪线、点重点号、画圈等作记号,标出其中的一些重点词、字、句,帮助理解题意。此外,还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中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地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非常重要。
三、抓住积极思维的切入点,培养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过程,归根到底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只有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积极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实施阶梯式策略。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在备课中精心预设问题,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当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思考的科学性和条理性,避免陷入思考的模糊性和盲目性。最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逐步学会主动探索新知,尝试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自身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例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当学生随口回答“17减去8得多少”后,教师可启发学生充分思考,引导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等等。通过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抓住自觉检验的切入点,培养良好习惯
调查表明,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字迹潦草,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等错误,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常常用一时粗心原谅自己。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做错的题目,不愿意认真找其原因,而是抄别人的答案。因此,为了确保解题的正确性,还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因为这不仅能提高解题的有效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学会认真做事,负责到底。从理论上说,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需要有效地控制,同时,任何系统只有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并据以进行适当调节,才能进行有效控制。学习中的自觉检验,恰恰是一种宝贵的自我反馈,有利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切实提高学习质量。比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由于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一般都比较长,小学生常常感觉枯燥乏味,再加上一道式题内往往加、减、乘、除计算方法不同,学生较容易受思维定势干扰而出现差错。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自觉检验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具体可以分以下环节:一是培养认真校对的习惯。抄题后要及时校对,有无抄错数字和运算符号。二是培养仔细审题的习惯。对于混合运算,要重点观察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还要观察参与运算的数有什么特点,思考能否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三是培养估算、验算的习惯。要形成估算和验算的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并解释估算、验算的过程。
总之,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小学生正处在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习惯培养 切入点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应当抓住哪些切入点呢?
一、抓住专心倾听的切入点,培养良好习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一般学生尚能做到认真听讲。因为一旦开小差被老师发现,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教育。可是,我们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当某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一般不会认真听取他的意见。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叫喊:“老师,我来说,我来说……”有个别学生甚至会站起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当然,还有些学生干脆做自己的事,不参与思考和讨论。因此,在开展课堂交流时,教师要抓住专心倾听的切入点,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其实,对于小学生发展来说,倾听是一种良好的素养,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优秀品质。在人际交往中,培养良好的与人交流习惯,必须抓住学会倾听的关键点,这是人与人之间实施交流的前提,也是对别人应有的尊重。因为,别人经过思考后的发言,不但可以启发自己的思维,还可以让自己避免犯相同的错误。教师要以身作则,专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通过倾听实现调控、驾驭课堂教学;通过自己的认真倾听,引导学生互相倾听、交流,同时从中得到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抓住细心审题的切入点,培养良好习惯
审题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能够逐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解题正确率与速度。我在实践中着重突出两个问题:第一,针对学生读题不仔细的问题,培养学生指读两遍的习惯;第二,针对学生不能透彻理解题意的现象,培养学生边读边画的好习惯。学生往往急于求成,做作业时常常快速地将题目要求扫视一遍,然后凭借大概的印象做题,导致出现错误。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在读题目要求时放慢速度,连读两遍。对低年级的学生,还要求用手指指着所读的部分,手眼合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论教学时间多么紧张,只要是做课堂练习,都要求学生先指读题目两遍,再提笔答题。这样长期坚持,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要求逐字逐句地过目、过指、过口、过心,因题目要求没有看清楚而造成的差错明显减少。其次,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对于题目要求中的文字或题图中隐含的条件等都不能正确理解,常常造成原则性错误。我就要求学生在读题目要求时用划浪线、点重点号、画圈等作记号,标出其中的一些重点词、字、句,帮助理解题意。此外,还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中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地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非常重要。
三、抓住积极思维的切入点,培养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过程,归根到底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只有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积极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实施阶梯式策略。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在备课中精心预设问题,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当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思考的科学性和条理性,避免陷入思考的模糊性和盲目性。最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逐步学会主动探索新知,尝试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自身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例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当学生随口回答“17减去8得多少”后,教师可启发学生充分思考,引导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等等。通过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抓住自觉检验的切入点,培养良好习惯
调查表明,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字迹潦草,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等错误,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常常用一时粗心原谅自己。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做错的题目,不愿意认真找其原因,而是抄别人的答案。因此,为了确保解题的正确性,还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因为这不仅能提高解题的有效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学会认真做事,负责到底。从理论上说,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需要有效地控制,同时,任何系统只有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并据以进行适当调节,才能进行有效控制。学习中的自觉检验,恰恰是一种宝贵的自我反馈,有利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切实提高学习质量。比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由于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一般都比较长,小学生常常感觉枯燥乏味,再加上一道式题内往往加、减、乘、除计算方法不同,学生较容易受思维定势干扰而出现差错。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自觉检验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具体可以分以下环节:一是培养认真校对的习惯。抄题后要及时校对,有无抄错数字和运算符号。二是培养仔细审题的习惯。对于混合运算,要重点观察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还要观察参与运算的数有什么特点,思考能否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三是培养估算、验算的习惯。要形成估算和验算的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并解释估算、验算的过程。
总之,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小学生正处在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