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福田丸”周围早已礁石密布,自民党呈现“执政疲劳”二战后取得巨大成功的经济和社会模式已经落伍,政治与舆论的钟摆左右不定,终于—— 9月1日晚8点30分(日本时间晚9∶30),福田首相突然宣布辞职,日本内外“震惊”声一片“福田丸”触礁,谁来当“日本丸”下一任舵手?其航向如何? “撂挑子”时机提前 9月1日,福田首相按部就班地应付了一天的日程——出席临时内阁会议参加防灾训练近下午6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田丸”周围早已礁石密布,自民党呈现“执政疲劳”
其他文献
安倍晋三自担任日本首相后一直力主修改宪法,并公开宣称“将考虑在任内完成修宪”目前,安倍已经在修宪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2007年5月14日,日本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规定修宪手续的《国民投票法》,修宪程序获得了法律依据 旨在摆脱“战后体制” 日本的“战后宪法”,是上世纪中期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惨败投降并被美国占领后,在美国占领当局指导下制定的它是否定“明治宪法”告别军国主义路线的产物,其最
虽然对于美联储的风向标,我们无须一味追逐可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渐进式开放,我们在这方面的余地正在逐渐缩小 正当美联储为应付次贷危机,8月17日宣布将贴现率从6.25%下调至5.75%时,在大洋此岸的中国,人民银行于8月21日晚宣布,上调各档次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次日起执行,这也是中国今年第四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目前的情形似乎有点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味道美联储下调贴现率,中国央行加息,其背后到底存
8月28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落下帷幕,奥巴马—拜登组合闪亮登场,正式披上战袍,代表民主党在2008年出征。与此同时,共和党对手麦凯恩大爆冷门,提名阿拉斯加美女州长萨拉·佩林为副手,9月1日,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两党角逐白宫宝座的冲锋号已吹响,接下来就要上演一场奥巴马—拜登与麦凯恩—佩林PK的好戏。 提名拜登的玄机 奥巴马提名拜登其实也爆了冷门。6月初预选结束后,民主党内有关副总统
在其他区域性组织不断走向成熟与深化的大环境下,南盟各成员国普遍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并纷纷作出振兴南亚的呼吁。 4月初,外交部长李肇星率团赴印度首都新德里出席第14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峰会。这是中国成为南盟观察员后首次派团出席峰会。 南亚是一个经常被人忽视的地区。但是,4月3日~4日在新德里举行的这次南盟首脑会议,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它提出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口号:“拯救穷人中
中国经济安全吗?誗 系列之十六 《美元大崩溃》一书中这样写到:外国央行总是认为庞大的美国经济是不可能衰退的,这一想法是“非常天真的”,因为他们被美国政府大众传媒和华尔街联手制造的“美国一切运行良好”的假象给蒙蔽了其实,被蒙蔽的少之又少,缺乏的只是指出“皇帝什么衣服也没有穿”的小男孩 如果美元崩溃,拥有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怎么办?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7月26日签署命令,任命对
受访人:牛军 章百家 李丹慧 徐焰 刘江永 李群英 采访人:徐波 “中华第一街”北京长安街,过去被称做“十里长街”。随着城市的发展,她正在不断延伸,快要变成“百里长街”了。 沿长街东行,进入北京的东部门户通州区。通州区与北京市区交界处的通惠河上,横卧着一座雄浑古朴的长桥,这就是与京西的卢沟桥齐名的八里桥。1860年,僧格林沁率领蒙古骑兵以血肉之躯在这里与进攻北京的英法联军展开了一场惊
Bong—Geun Jun(韩国外交与国家安全研究所国家安全与统一研究项目主任) 自1991年以来,朝核问题谈判历经反复,呈现出一种清晰的循环模式:出现危机→仓促的和不完善的核谈判→谈判破裂→危机再次发生。但是,现时的环境却有了现实的乐观因素:多边解决机制的存在,使得各方利益牵涉其中,相互约束,任何一方都难以轻易食言;中国日益从单纯的会谈主办人上升为重要的居间调停人,积极主动地化解危机;朝鲜日益
一般来说,战略家习惯用传统的观点来研究国家安全。考察一下过去几百年里战略领域的经典著作就可以发现,他们所关注的基本问题具有非常强的稳定性。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国家总是要把军事安全也就是传统安全放在优先地位,以消除对其生存的种种威胁。也就是说,国家安全主要涉及军事问题,尽管它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但它们之间的界限毕竟还是清晰的,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一、生物学核心概念及其教育价值 美国课程专家H.Lynn Erickon在“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一书中指出,核心概念是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概念。费得恩(Feden)认为,核心概念是学生将学科的事实和现象忘记之后,仍然留在记忆中并能应用的概念性知识。戴维(Day)则认为核心概念构成了学科的骨架,具有迁移应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生物学核心概念与生物学事件
笔者目前正在美国的政治中心华盛顿从事学术研究。作为研究的扩展项目,笔者在一个美国普通人家里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感恩节。也许由于笔者初到时过于拘谨,主人对我说:“在美国,You must be aggres,sive!”这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想,读者肯定在很多种英语读物和教程上学过或接触过这句话。对于重视含蓄和内敛的中国文化来说,这句话显得非常醒目。我们经常把aggressive译成“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