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是说新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等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应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当教学的“主角”。那么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参与意识
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所需的内部驱动力,而学习动机又来自于学生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讲代数式时,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动手去做:取黄豆若干粒,让一个学生分成相等的三堆。然后老师蒙上眼睛,让该同学从第一堆中取10粒放入第二堆,再从第三堆中取5粒放入第二堆,最后从第二堆中取出与第一堆中余下的粒数相同的粒数,这样第二堆余下的粒数老师能立即答出是25粒。如此变换黄豆粒数,让不同的学生动手去做,教师都能立即说出最后的粒数,这样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急于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设每堆黄豆x粒,那么从第一堆中取10粒,余下(x-10)粒,从第三堆中取5粒,余下(x-5)粒,都放入第二堆得(x 10 5)=(x 15)粒,再取出(x-10)粒,最后得(x 15)-(x-10)粒,即25粒,从而把x消去,使未知转化为已知,展示了代数式的奥妙,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问题得以解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所学内容,精心设计各种活动,以活跃学生身心,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活环境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同样课堂环境对学生课堂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需要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可见师生之间的情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积极情感的催化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体现出民主的教学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心态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方式学习,倡导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张扬自己的个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善待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又要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不要怕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教师教学中的错误,相反要虚心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教学氛围是安全的、自由的,进而才会大胆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热烈气氛。学生在和谐、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活泼的探索,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利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3.重视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过教师要给学生“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脑,让他能想;解放学生的手,让他能干;解放学生的眼,让他能看;解放学生的嘴,让他能讲;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能到大自然去扩大视野,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填满……这“六大解放”实际上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课堂教学中要做到:(1)让学生多观察。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人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2)让学生多思考。数学概念的理解、解题思路与方法、知识的纵横联系,都要求学生多思考。(3)让学生多讨论。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讨论,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对问题的理解就会更全面、更深刻。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促使学生眼、耳、鼻、舌、手多种感官并用,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去探索、去求知。
4.彻底转换教师角色,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在新课标下,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合作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学习内容的拥有者转化为与学生共同探索的合作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精心设计教案,精心选择教具、教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发现不懂的概念、定理、题目先记下来,听课时带着预习的问题,把握重点、难点,学会思考,学会做笔记。其次,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不断进行复习;指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自己组织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发展到今天,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已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而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则是实现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发展的前提。在数学课堂的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要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惟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真正地实施新课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参与意识
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所需的内部驱动力,而学习动机又来自于学生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讲代数式时,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动手去做:取黄豆若干粒,让一个学生分成相等的三堆。然后老师蒙上眼睛,让该同学从第一堆中取10粒放入第二堆,再从第三堆中取5粒放入第二堆,最后从第二堆中取出与第一堆中余下的粒数相同的粒数,这样第二堆余下的粒数老师能立即答出是25粒。如此变换黄豆粒数,让不同的学生动手去做,教师都能立即说出最后的粒数,这样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急于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设每堆黄豆x粒,那么从第一堆中取10粒,余下(x-10)粒,从第三堆中取5粒,余下(x-5)粒,都放入第二堆得(x 10 5)=(x 15)粒,再取出(x-10)粒,最后得(x 15)-(x-10)粒,即25粒,从而把x消去,使未知转化为已知,展示了代数式的奥妙,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问题得以解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所学内容,精心设计各种活动,以活跃学生身心,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活环境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同样课堂环境对学生课堂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需要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可见师生之间的情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积极情感的催化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体现出民主的教学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心态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方式学习,倡导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张扬自己的个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善待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又要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不要怕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教师教学中的错误,相反要虚心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教学氛围是安全的、自由的,进而才会大胆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热烈气氛。学生在和谐、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活泼的探索,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利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3.重视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过教师要给学生“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脑,让他能想;解放学生的手,让他能干;解放学生的眼,让他能看;解放学生的嘴,让他能讲;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能到大自然去扩大视野,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填满……这“六大解放”实际上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课堂教学中要做到:(1)让学生多观察。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人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2)让学生多思考。数学概念的理解、解题思路与方法、知识的纵横联系,都要求学生多思考。(3)让学生多讨论。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讨论,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对问题的理解就会更全面、更深刻。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促使学生眼、耳、鼻、舌、手多种感官并用,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去探索、去求知。
4.彻底转换教师角色,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在新课标下,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合作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学习内容的拥有者转化为与学生共同探索的合作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精心设计教案,精心选择教具、教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发现不懂的概念、定理、题目先记下来,听课时带着预习的问题,把握重点、难点,学会思考,学会做笔记。其次,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不断进行复习;指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自己组织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发展到今天,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已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而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则是实现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发展的前提。在数学课堂的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要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惟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真正地实施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