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媒体在《品德与社会(生活)》(以下简称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切实提高了品德课教学的效率。而如何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将多媒体融入教学之中,是每一个品德课教师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恰当运用;多媒体;品德教学;误区;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5-0131-01
多媒体在《品德与社会(生活)》(以下简称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切实提高了品德课教学的效率。而如何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将多媒体融入教学之中,是每一个品德课教师必须要研究的课题,这里就如何恰当运用多媒体提高品德课教学效益,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一、多媒体运用时存在的误区
(一)信息飞逝,满堂灌。
课堂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像是讲座或者学术报告,教师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或者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或者引用大量信息。大屏幕成了信息海洋,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信息量过大、呈现速度过快,超过一般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出现“信息飞逝”的现象。这样用机器取代教师,对学生实施“目中无人”的教学,既违背了教学规律,也忘记了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二)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教学媒体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课件的制作,将备课的主要精力花费在制作课件上,将上课的过程演变为播放课件的过程,忽视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于是,课堂上就见教师轻点鼠标,将学生带入预设的教学程序中,画面精美生动,学生应接不暇,但是自主思维却处于几乎停滞的状态,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三)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具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因此,教育必须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才能达到最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与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趣,以满足学生的求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偏离教学目标实际。
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应是为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而服务的。选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要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和自身教学风格,恰当地选择多媒体运用的数量、时机等。过分注重图片的设计、声音的选配、动画的设置等,就难免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成多媒体展示教学。所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原则,应围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设计课件,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为切入口。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应把握的几点
(一)低年级课堂可适当多用。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都不强,教师可利用现代多媒体资源,把所授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的呈现给学生,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难于讲解并且传统的教具、模型、挂图等不能更好实现教学目的的,可以使用现代多媒体来优化教学。
(三)现代教学媒体要适时使用。选择媒体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不要一味地为了课堂生动、活跃而每节课都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
(四)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老师必须对课堂教学情况适时掌控。
(五)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要注意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讲究实用性、准確性。
三、恰当运用,提高教学效益
(一)恰当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媒体能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集于一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学生对“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缺乏感性认识,笔者编辑“汶川大地震后救援活动”的录像资料,展示广大军民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风采,体现了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恰当运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品德学科是思想性教育性极强的学科,光凭口头上说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计算机丰富的动态画面,鲜艳的色彩来辅助教学,必然减少学生思维想象的困难,使课堂情感气氛浓烈。如在二年级下册《我和动物交朋友》欣赏“保护环境”的动画短片,不仅可以再现生活于课堂,而且可以挖掘学生心底的真切的感受,让孩子们认识到保护环境是重要的、必须的。同时在一定意义上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恰当运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品德学科教学中,适时地运用了多媒体软件,以精彩的声音图像直观地再现事物,就会促进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理性的发展,从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如:在讲《敬爱父母长辈》时,教师想通过父母对孩子的爱来教育孩子要敬爱父母,于是老师放了一段录像:班上一位同学的妈妈对孩子成长的回忆。妈妈慈爱的面庞,亲切的话语,打动了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他们都流泪了。看过录像之后,孩子们看到自己手中的妈妈给自己的亲笔信,更是泣不成声。老师通过电脑软件的演示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从听觉上、视觉上感染学生,可谓“事半功倍”。
(四)恰当运用,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多媒体可以综合各种媒体的功能,传递大容量的信息,为教师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如教学《我们的国粹》(五下)涉及的知识就很广,如京剧、中医、围棋、国画等。笔者在教学结尾又增加了延伸部分,将搜集到的中国书法、折扇、旗袍等照片,制成视频并配上民乐再加上自己的文字介绍,让学生观看、欣赏,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现代多媒体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较大的信息量传递给学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日新月异,每位教师都应紧随时代的潮流,不断提高自身运用多媒体教育的能力,进一步服务教学、优化教学,让恰当运用多媒体成为品德学科教师教学的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 张洪范.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思想品德课焕发新活力[J]. 信息教研周刊, 2012(1):113-113.
[2] 邱涛.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文房四宝, 2014.
关键词: 恰当运用;多媒体;品德教学;误区;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5-0131-01
多媒体在《品德与社会(生活)》(以下简称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切实提高了品德课教学的效率。而如何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将多媒体融入教学之中,是每一个品德课教师必须要研究的课题,这里就如何恰当运用多媒体提高品德课教学效益,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一、多媒体运用时存在的误区
(一)信息飞逝,满堂灌。
课堂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像是讲座或者学术报告,教师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或者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或者引用大量信息。大屏幕成了信息海洋,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信息量过大、呈现速度过快,超过一般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出现“信息飞逝”的现象。这样用机器取代教师,对学生实施“目中无人”的教学,既违背了教学规律,也忘记了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二)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教学媒体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课件的制作,将备课的主要精力花费在制作课件上,将上课的过程演变为播放课件的过程,忽视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于是,课堂上就见教师轻点鼠标,将学生带入预设的教学程序中,画面精美生动,学生应接不暇,但是自主思维却处于几乎停滞的状态,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三)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具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因此,教育必须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才能达到最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与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趣,以满足学生的求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偏离教学目标实际。
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应是为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而服务的。选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要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和自身教学风格,恰当地选择多媒体运用的数量、时机等。过分注重图片的设计、声音的选配、动画的设置等,就难免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成多媒体展示教学。所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原则,应围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设计课件,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为切入口。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应把握的几点
(一)低年级课堂可适当多用。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都不强,教师可利用现代多媒体资源,把所授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的呈现给学生,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难于讲解并且传统的教具、模型、挂图等不能更好实现教学目的的,可以使用现代多媒体来优化教学。
(三)现代教学媒体要适时使用。选择媒体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不要一味地为了课堂生动、活跃而每节课都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
(四)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老师必须对课堂教学情况适时掌控。
(五)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要注意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讲究实用性、准確性。
三、恰当运用,提高教学效益
(一)恰当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媒体能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集于一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学生对“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缺乏感性认识,笔者编辑“汶川大地震后救援活动”的录像资料,展示广大军民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风采,体现了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恰当运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品德学科是思想性教育性极强的学科,光凭口头上说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计算机丰富的动态画面,鲜艳的色彩来辅助教学,必然减少学生思维想象的困难,使课堂情感气氛浓烈。如在二年级下册《我和动物交朋友》欣赏“保护环境”的动画短片,不仅可以再现生活于课堂,而且可以挖掘学生心底的真切的感受,让孩子们认识到保护环境是重要的、必须的。同时在一定意义上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恰当运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品德学科教学中,适时地运用了多媒体软件,以精彩的声音图像直观地再现事物,就会促进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理性的发展,从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如:在讲《敬爱父母长辈》时,教师想通过父母对孩子的爱来教育孩子要敬爱父母,于是老师放了一段录像:班上一位同学的妈妈对孩子成长的回忆。妈妈慈爱的面庞,亲切的话语,打动了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他们都流泪了。看过录像之后,孩子们看到自己手中的妈妈给自己的亲笔信,更是泣不成声。老师通过电脑软件的演示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从听觉上、视觉上感染学生,可谓“事半功倍”。
(四)恰当运用,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多媒体可以综合各种媒体的功能,传递大容量的信息,为教师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如教学《我们的国粹》(五下)涉及的知识就很广,如京剧、中医、围棋、国画等。笔者在教学结尾又增加了延伸部分,将搜集到的中国书法、折扇、旗袍等照片,制成视频并配上民乐再加上自己的文字介绍,让学生观看、欣赏,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现代多媒体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较大的信息量传递给学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日新月异,每位教师都应紧随时代的潮流,不断提高自身运用多媒体教育的能力,进一步服务教学、优化教学,让恰当运用多媒体成为品德学科教师教学的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 张洪范.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思想品德课焕发新活力[J]. 信息教研周刊, 2012(1):113-113.
[2] 邱涛.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文房四宝,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