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氏族间便开始发生争端,争端的升级便难免发生战争。逐渐地,日积月累的部落斗争成为了征战舞蹈的真实根基,然而征战舞蹈则是对部落斗争生活的真实写照。本文从征战舞蹈的起源追溯,探究征战舞蹈的不同种类,再以四川西羌为例讲述征战舞蹈在不同民族中表现出的不同形式以及作用,最后再总结概括征战舞蹈对原始社会的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征战舞蹈;文化价值
一.少数民族原始征战舞蹈起源
1.原始部落的征战
氏族社会, 是经常发生战争的社会。当人类脱离动物界缓慢地进展到低级野蛮社会时生活资料的来源,几乎都是依靠天然食物。当时生产力的水平极其低, 生产没有什么剩余。氏族和部落都没有私有财产, 因而也就没有私有财富的观念, 更谈不上阶级的存在和不同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在这个历史发展阶段上, 普遍存在着战争。就一般而言, 每一部落都可能和还没和它达成协议的部落造成争端。无论任何人都能够自发的建立一个队伍去争夺他期望征服的地域,他会采取征战舞蹈的形式来昭告他的目的且招纳愿意加入的成员。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对于远征的企图办了一次民意测验。但凡为参加跳舞的成员都将投入他的远途与争夺,假如成立了一支队伍,就会立马行动,因为在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处于兴奋状态。综上所述的, 全是处于低级野蛮社会时候的部落战争的状况。
2.以征战为目的的“习武演练”及舞蹈化演变
在原始社会,战争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增加原始部落的获胜几率,在出征前都会进行操练,操练是把将士们变成军队的有规范的整体训练,操练训练的是军队的战场心理素质。武力高深的土匪就是群龙无首的队伍,但是经历了操练的不会武功的士兵完全能够变成击败土匪的部队。孙武能将宫女培养成优秀的队伍,靠的就是习武演练。操练凝聚了士兵的团结精神,让士兵的组合成为军队。因此,出征前的“可武演练”是必不可少的。
从历史和艺术根源的方向看,早在部落时代,舞蹈和军事的融汇就形成为部落发展繁衍的标志, 由于这个时段的乐舞许多是为了生存的基础上发展演变的。如格罗塞所言: “除了战争以外,可能舞蹈是他们觉得唯一息息相关的,在此基础上也是相对战争的最好的准备其一。这是由于操练式的舞蹈在很多方面类似于他们的军事演练。
二.西南少数民族征战舞蹈个案分析
“哎古·日戈萨”是羌族的一类历史渊源的征战舞蹈,通常称之为“跳甲”。其舞起源于久远的部落年代,相当于兵舞的一类,因为经常在将士征战前进行舞蹈,由此也将其命为战前士兵对阵舞。
“哎古·日戈萨”作为一种久远的召唤性群体舞蹈,是纯正的大型男子舞蹈,带有热烈的示威感,由此做到壮大气势,振奋人心的目的。在以前,每遇斗争和打斗,附近寨子的成年男子,就手持兵器,身带粮食,顺着警讯号立刻聚集,经部落村庄中具有威望的长者发言,此后开始习武演练,以示魄力。不管是在充满兵荒马乱的时代,还是和平共处的今日,“哎古·日戈萨”独有的舞蹈语言都继承着羌人的勇气,体现出羌人勇敢顽强的气魄。
三.原始征战舞蹈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1.民族发展史的“活化石”
在最初原始形态里,,人们认定舞蹈和氏族部落的发展存亡有极大的关系,所以,加入者都会持非常虔诚、谦虚的态度,用尽自己的热情去演绎。某些舞蹈虽容纳了少数审美成分,但最突显的是自己利益的实用性。原始舞蹈就于原始氏族人之间的个性、生理、思想追求和世界观有着根本性的启蒙作用。原始舞蹈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比如激励勇士,鼓舞士气。只能在原始成员在延续生命之外还保有多余的精力时,才可以让原始舞蹈逐步加大艺术美感的分量。此时的原始舞蹈最重要的作用可以由娱神转入娱人,转变为解放身体,开发内心情感,成为生命情感中最有力、最朴质、最激烈、最形象而又最富有情感的表现。
原始征战舞蹈就犹如那时的狩猎舞一样,经过征战之前的群体舞蹈增加气势和保佑征战的胜利。这种誓师与敬神之间配合出的火花,让舞蹈带有男人的刚烈之气和强有力的动律,也让将士们勠力同心形成一个顽强的集体。长此以往,征战舞蹈不是就为了出征前而舞,往常也将此作为锻炼体魄的一种形式。这也是宣扬团结意识增加体魄的一种方式,也是对部族英雄的一种赞扬。由此,原始征战舞蹈在最初就引入了一种区别于模拟自然的动律原则,必须全部加入跳舞的成员根据安排好的动作开始舞蹈,集体舞动作的完整优势恰是征战舞蹈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2.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始征战舞蹈在我国艺术瑰宝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西南少数民族传统舞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在任何地域的文化生活中,还是在剧目中展现出来,她总有顽强的生命力,热情四射的激情,栩栩如生的英姿,在激起人们饱满充沛的情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征战舞蹈的作用由原始只为的振奋人心、增强士气、保佑征战胜利归来等等,开始逐建演化成为一种民俗形式,变成了少数民族普遍的艺术表现形式,以达到祈福祭祀、发扬民族精神的目的。 如今,在很多少数民族部落里仍旧保留着有关征战的习俗,即跳战争舞蹈来慰藉祖先在天之灵,由此来传承民族长期已久的“尚武”精神,表达人们骁勇顽强的感情。作为非语言文字文化的舞蹈,被口传身授的永世相传,这小仪是少数民族的佩祉,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也因此,重视并挖掘研究原始征戰舞蹈对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沿袭有着重大作用与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松. 远古至先秦绘画史[M].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
[3]刘锡成.中国原始艺术[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4]李明.羌族歌舞浅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982(2)
作者简介:
陶玥希(1994.07—),女,汉族,籍贯:四川简阳,学校:四川大学,研究方向:舞蹈美学研究。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征战舞蹈;文化价值
一.少数民族原始征战舞蹈起源
1.原始部落的征战
氏族社会, 是经常发生战争的社会。当人类脱离动物界缓慢地进展到低级野蛮社会时生活资料的来源,几乎都是依靠天然食物。当时生产力的水平极其低, 生产没有什么剩余。氏族和部落都没有私有财产, 因而也就没有私有财富的观念, 更谈不上阶级的存在和不同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在这个历史发展阶段上, 普遍存在着战争。就一般而言, 每一部落都可能和还没和它达成协议的部落造成争端。无论任何人都能够自发的建立一个队伍去争夺他期望征服的地域,他会采取征战舞蹈的形式来昭告他的目的且招纳愿意加入的成员。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对于远征的企图办了一次民意测验。但凡为参加跳舞的成员都将投入他的远途与争夺,假如成立了一支队伍,就会立马行动,因为在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处于兴奋状态。综上所述的, 全是处于低级野蛮社会时候的部落战争的状况。
2.以征战为目的的“习武演练”及舞蹈化演变
在原始社会,战争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增加原始部落的获胜几率,在出征前都会进行操练,操练是把将士们变成军队的有规范的整体训练,操练训练的是军队的战场心理素质。武力高深的土匪就是群龙无首的队伍,但是经历了操练的不会武功的士兵完全能够变成击败土匪的部队。孙武能将宫女培养成优秀的队伍,靠的就是习武演练。操练凝聚了士兵的团结精神,让士兵的组合成为军队。因此,出征前的“可武演练”是必不可少的。
从历史和艺术根源的方向看,早在部落时代,舞蹈和军事的融汇就形成为部落发展繁衍的标志, 由于这个时段的乐舞许多是为了生存的基础上发展演变的。如格罗塞所言: “除了战争以外,可能舞蹈是他们觉得唯一息息相关的,在此基础上也是相对战争的最好的准备其一。这是由于操练式的舞蹈在很多方面类似于他们的军事演练。
二.西南少数民族征战舞蹈个案分析
“哎古·日戈萨”是羌族的一类历史渊源的征战舞蹈,通常称之为“跳甲”。其舞起源于久远的部落年代,相当于兵舞的一类,因为经常在将士征战前进行舞蹈,由此也将其命为战前士兵对阵舞。
“哎古·日戈萨”作为一种久远的召唤性群体舞蹈,是纯正的大型男子舞蹈,带有热烈的示威感,由此做到壮大气势,振奋人心的目的。在以前,每遇斗争和打斗,附近寨子的成年男子,就手持兵器,身带粮食,顺着警讯号立刻聚集,经部落村庄中具有威望的长者发言,此后开始习武演练,以示魄力。不管是在充满兵荒马乱的时代,还是和平共处的今日,“哎古·日戈萨”独有的舞蹈语言都继承着羌人的勇气,体现出羌人勇敢顽强的气魄。
三.原始征战舞蹈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1.民族发展史的“活化石”
在最初原始形态里,,人们认定舞蹈和氏族部落的发展存亡有极大的关系,所以,加入者都会持非常虔诚、谦虚的态度,用尽自己的热情去演绎。某些舞蹈虽容纳了少数审美成分,但最突显的是自己利益的实用性。原始舞蹈就于原始氏族人之间的个性、生理、思想追求和世界观有着根本性的启蒙作用。原始舞蹈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比如激励勇士,鼓舞士气。只能在原始成员在延续生命之外还保有多余的精力时,才可以让原始舞蹈逐步加大艺术美感的分量。此时的原始舞蹈最重要的作用可以由娱神转入娱人,转变为解放身体,开发内心情感,成为生命情感中最有力、最朴质、最激烈、最形象而又最富有情感的表现。
原始征战舞蹈就犹如那时的狩猎舞一样,经过征战之前的群体舞蹈增加气势和保佑征战的胜利。这种誓师与敬神之间配合出的火花,让舞蹈带有男人的刚烈之气和强有力的动律,也让将士们勠力同心形成一个顽强的集体。长此以往,征战舞蹈不是就为了出征前而舞,往常也将此作为锻炼体魄的一种形式。这也是宣扬团结意识增加体魄的一种方式,也是对部族英雄的一种赞扬。由此,原始征战舞蹈在最初就引入了一种区别于模拟自然的动律原则,必须全部加入跳舞的成员根据安排好的动作开始舞蹈,集体舞动作的完整优势恰是征战舞蹈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2.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始征战舞蹈在我国艺术瑰宝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西南少数民族传统舞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在任何地域的文化生活中,还是在剧目中展现出来,她总有顽强的生命力,热情四射的激情,栩栩如生的英姿,在激起人们饱满充沛的情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征战舞蹈的作用由原始只为的振奋人心、增强士气、保佑征战胜利归来等等,开始逐建演化成为一种民俗形式,变成了少数民族普遍的艺术表现形式,以达到祈福祭祀、发扬民族精神的目的。 如今,在很多少数民族部落里仍旧保留着有关征战的习俗,即跳战争舞蹈来慰藉祖先在天之灵,由此来传承民族长期已久的“尚武”精神,表达人们骁勇顽强的感情。作为非语言文字文化的舞蹈,被口传身授的永世相传,这小仪是少数民族的佩祉,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也因此,重视并挖掘研究原始征戰舞蹈对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沿袭有着重大作用与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松. 远古至先秦绘画史[M].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
[3]刘锡成.中国原始艺术[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4]李明.羌族歌舞浅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982(2)
作者简介:
陶玥希(1994.07—),女,汉族,籍贯:四川简阳,学校:四川大学,研究方向:舞蹈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