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因此,音乐教师在唱歌教学环节中的设计可谓百花齐放,精彩丰呈。然而,俗语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正将唱歌教学落在实处的并不多,有些教师过分注重演唱形式上的出新出奇,在歌曲处理中过繁过难,忽略了唱歌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如何选择更恰当的表现形式去表达歌曲的内涵和意境,让学生在会唱歌、唱好歌的基础上锻炼自己的能力,使唱歌教学不流于形式?笔者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利用各种“添加”手段,力求使唱歌教学开展得扎实、有效!
一、 适度“添加”,易化歌曲的难点
在唱歌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难点,比如说一字多音的演唱和长音演唱,音高和音准的问题等等。教师在这个环节往往让学生多听、多练、多感受,不管是录音范唱还是教师示范,不经过多次的练习,很容易前唱后忘,如果这些地方添加一些辅助音和辅助手势,会让演唱变得轻松而有趣。
1. 辅助韵母的效果
一般来说,一字多音的演唱具有一定难度,学生要么唱成一字同音,要么将后面的歌词挪到前面音上,出现节奏上的错误。此时,在一字多音处添加上那字的韵母,将会很好的解决这个难点。例:一年级歌曲《大树妈妈》出现一字多音: 学生对“绿”这个字演唱比较困难,经常唱成切分节奏绿色的,如果在绿的第二音“6”下面添加单韵母“ü”,模拟成一字一音: 演唱就会变得容易。不过在演唱时学生要充分体现连线的连贯和圆滑,不能过分突出韵母,出现棱角,变得生硬。
不管是一字有两音,还是一字有多音,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例:江苏民歌《茉莉花》
有了韵母的加入,让一字多音处的词曲紧密结合,能减少学生演唱的难度,增加演唱的效度。
2. 助唱手势的妙用
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以形象性思维为主,然后逐步过渡到抽象性思维。因此,教师在唱歌教学中可以经常用到一些具体可感的辅助手势,让学生边做手势边感受歌曲的音高和音长。同时,通过手的律动,为歌曲演唱注入新鲜的活力。
① 长音演唱时的手势作用。
在长音演唱时,学生很难掌握其时值,这时加入小小的手势动作,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并让学生产生画面感,将时值具体化。
例:二年级歌曲《郊游》有歌词“青山 绿水 一片 锦 绣—”,学生不能准确把握“绣”的四拍时值。根据歌曲内容,笔者指导学生眼随手走、边唱边动,按时值从左往右匀速画一个半圆,仿佛欣赏四周的美景;又例:在二年级歌曲《我是小鼓手》中有长音“哎—”。演唱时,根据歌曲情绪的走向,指导学生按时值双手自胸前至头顶两侧匀速开放,等等。
在长音处添加手势,即保持了音长,又稳定了音高,有效解决了这一演唱上的难点,更让歌曲演唱变得生动可感。
② 手势对音高音准方面的帮助。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认为:教师用直观的手势表示出各音的相对高度,引导学生观察手势掌握音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恰当的手势对演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例:指导学生画旋律。有些山歌类歌曲的旋律走向,仿若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峰,因此,笔者指导学生用手边唱边画旋律线,能准确地唱出旋律的高低走向,也使歌曲演唱变得生动活泼。此外,在歌曲演唱中,某些音高音准问题还可以通过教师演示各种夸张手势,或上或下,或直或曲,引导学生唱准唱稳,让孩子在动手动脑中学会快乐地演唱。
二、 适度“添加”,趣化歌曲的内容
新课标提出:音乐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是产生音乐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唱歌教学中,如果在适当的地方添加一些衬词或数板,创设有趣的情景,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音乐效果,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 应景的引子和尾声
加入趣味性的引子和尾声,可以让歌曲更加完整有趣,增添学习情趣,学生唱得更为尽兴。
① 自由的引子突显民歌的特点。
民歌具有即兴编作、口头传唱等特点。通过即兴添加自由的引子,更增添民歌情趣,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
例:五年级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在歌曲前加入一个渐强至渐弱自由延长的“哎”,会一下子将学生带进空山鸟语般的情境之中,为后面欢快的歌曲演唱做一个情绪上的有趣对比,让学生学习兴致高涨,演唱更为激情洋溢。
② 轻快的数板增加歌曲的趣味。
添加轻快的数板,能使歌曲更富有童趣和情境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愉快地投入到演唱之中,学生演唱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例:三年级歌曲《八只小鹅》,在歌曲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加入四小节嘎嘎嘎嘎的白鹅拟声,开头处由远及近,结尾处由近及远。这样的“添加”,将歌曲演绎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让歌曲演唱更富有画面感,再加上动作表演,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2. 有趣的衬词
歌曲的演唱过程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添加衬词,例如休止处、长音处等,加强节奏,加强语气。恰当地运用衬词,对丰富音乐形象,加强感情的表达都起着重要作用。
衬词的呈现有多种形式,表现惊讶的:啊?咦?哟?……表现坚定有力的:嘿!嗨!哈!……表现愉快心情的:哈哈!呵呵!嘿嘿!……还有一些表现动物鸣叫的:唧唧、汪汪、喵喵……等等,教师指导学生边说衬词边律动,更可以让学生自己即兴创编。这样的“添加”,不但增加了歌曲演唱的趣味性,学生也能在演唱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 适度“添加”,丰化歌曲的层次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1. 声势律动与即兴表演
声势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可以发出声响的人体姿势。最常用的声势有:拍手、拍腿、跺脚等。即兴表演是指学生不经事先排练,直接形成于表演过程中的临场创作。在实际演唱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歌曲情绪和韵律加入声势律动或即兴表演,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和表演能力,使学生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打击乐器伴奏与拟声
打击乐器和拟声为歌曲伴奏时,需要根据歌曲的特性选用恰当的乐器和合适的节奏型,让乐器和人声相互融合,达到和谐丰满的效果。例:一年级歌曲《蒲公英》,在歌曲中加入沙球和人声来模拟风声:
3. 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二声部的编配要适合学生的演唱能力,也要与歌曲的意境相匹配,根据歌曲的需要合理添加。
例:在五年级歌曲《五月的夜晚》中加入简单的二声部,旋律取自每小节第一个音:
经过相互之间科学的整合互补,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表演展示,既丰富了歌曲的内涵,增加了歌曲表现的层次,又有效调动起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体会合作的快乐,享受美的熏陶和愉悦。
四、 适度“添加”,科学操作
有的放矢的“添加”会让歌曲演唱更加富有魅力,可是无目的不恰当的“添加”会让唱歌教学变得杂乱无效,教师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添加”要遵循孩子学习发展的年龄特征,难易要适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添加的内容,坚持生动、愉悦、明快,在轻松中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添加”时要以生为本,给孩子以选择权和参与权,人人动手动脑,参与“添加”,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做学习的主人。
在唱歌教学中,每一首歌曲都是完整的,我们赋予歌曲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发散性的表现方式。遵循音乐原则是基本要求,在尊重原创的基础上赋予它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切不可画蛇添足,完不成设定的教学目标。
添加一些教学内容只是歌曲演唱的辅助手段,应采用以唱歌为中心的艺术大综合,切不可本末倒置,只有会唱歌曲后才能唱好歌曲,会唱歌曲是唱歌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有效途径。唱歌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独特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唱歌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有效“添加”,让孩子在纯真美好的歌声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歌唱中抒发自己的感情,从中感悟到音乐的美,领略音乐的真谛,真正走进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
(作者单位: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
一、 适度“添加”,易化歌曲的难点
在唱歌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难点,比如说一字多音的演唱和长音演唱,音高和音准的问题等等。教师在这个环节往往让学生多听、多练、多感受,不管是录音范唱还是教师示范,不经过多次的练习,很容易前唱后忘,如果这些地方添加一些辅助音和辅助手势,会让演唱变得轻松而有趣。
1. 辅助韵母的效果
一般来说,一字多音的演唱具有一定难度,学生要么唱成一字同音,要么将后面的歌词挪到前面音上,出现节奏上的错误。此时,在一字多音处添加上那字的韵母,将会很好的解决这个难点。例:一年级歌曲《大树妈妈》出现一字多音: 学生对“绿”这个字演唱比较困难,经常唱成切分节奏绿色的,如果在绿的第二音“6”下面添加单韵母“ü”,模拟成一字一音: 演唱就会变得容易。不过在演唱时学生要充分体现连线的连贯和圆滑,不能过分突出韵母,出现棱角,变得生硬。
不管是一字有两音,还是一字有多音,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例:江苏民歌《茉莉花》
有了韵母的加入,让一字多音处的词曲紧密结合,能减少学生演唱的难度,增加演唱的效度。
2. 助唱手势的妙用
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以形象性思维为主,然后逐步过渡到抽象性思维。因此,教师在唱歌教学中可以经常用到一些具体可感的辅助手势,让学生边做手势边感受歌曲的音高和音长。同时,通过手的律动,为歌曲演唱注入新鲜的活力。
① 长音演唱时的手势作用。
在长音演唱时,学生很难掌握其时值,这时加入小小的手势动作,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并让学生产生画面感,将时值具体化。
例:二年级歌曲《郊游》有歌词“青山 绿水 一片 锦 绣—”,学生不能准确把握“绣”的四拍时值。根据歌曲内容,笔者指导学生眼随手走、边唱边动,按时值从左往右匀速画一个半圆,仿佛欣赏四周的美景;又例:在二年级歌曲《我是小鼓手》中有长音“哎—”。演唱时,根据歌曲情绪的走向,指导学生按时值双手自胸前至头顶两侧匀速开放,等等。
在长音处添加手势,即保持了音长,又稳定了音高,有效解决了这一演唱上的难点,更让歌曲演唱变得生动可感。
② 手势对音高音准方面的帮助。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认为:教师用直观的手势表示出各音的相对高度,引导学生观察手势掌握音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恰当的手势对演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例:指导学生画旋律。有些山歌类歌曲的旋律走向,仿若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峰,因此,笔者指导学生用手边唱边画旋律线,能准确地唱出旋律的高低走向,也使歌曲演唱变得生动活泼。此外,在歌曲演唱中,某些音高音准问题还可以通过教师演示各种夸张手势,或上或下,或直或曲,引导学生唱准唱稳,让孩子在动手动脑中学会快乐地演唱。
二、 适度“添加”,趣化歌曲的内容
新课标提出:音乐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是产生音乐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唱歌教学中,如果在适当的地方添加一些衬词或数板,创设有趣的情景,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音乐效果,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 应景的引子和尾声
加入趣味性的引子和尾声,可以让歌曲更加完整有趣,增添学习情趣,学生唱得更为尽兴。
① 自由的引子突显民歌的特点。
民歌具有即兴编作、口头传唱等特点。通过即兴添加自由的引子,更增添民歌情趣,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
例:五年级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在歌曲前加入一个渐强至渐弱自由延长的“哎”,会一下子将学生带进空山鸟语般的情境之中,为后面欢快的歌曲演唱做一个情绪上的有趣对比,让学生学习兴致高涨,演唱更为激情洋溢。
② 轻快的数板增加歌曲的趣味。
添加轻快的数板,能使歌曲更富有童趣和情境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愉快地投入到演唱之中,学生演唱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例:三年级歌曲《八只小鹅》,在歌曲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加入四小节嘎嘎嘎嘎的白鹅拟声,开头处由远及近,结尾处由近及远。这样的“添加”,将歌曲演绎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让歌曲演唱更富有画面感,再加上动作表演,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2. 有趣的衬词
歌曲的演唱过程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添加衬词,例如休止处、长音处等,加强节奏,加强语气。恰当地运用衬词,对丰富音乐形象,加强感情的表达都起着重要作用。
衬词的呈现有多种形式,表现惊讶的:啊?咦?哟?……表现坚定有力的:嘿!嗨!哈!……表现愉快心情的:哈哈!呵呵!嘿嘿!……还有一些表现动物鸣叫的:唧唧、汪汪、喵喵……等等,教师指导学生边说衬词边律动,更可以让学生自己即兴创编。这样的“添加”,不但增加了歌曲演唱的趣味性,学生也能在演唱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 适度“添加”,丰化歌曲的层次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1. 声势律动与即兴表演
声势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可以发出声响的人体姿势。最常用的声势有:拍手、拍腿、跺脚等。即兴表演是指学生不经事先排练,直接形成于表演过程中的临场创作。在实际演唱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歌曲情绪和韵律加入声势律动或即兴表演,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和表演能力,使学生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打击乐器伴奏与拟声
打击乐器和拟声为歌曲伴奏时,需要根据歌曲的特性选用恰当的乐器和合适的节奏型,让乐器和人声相互融合,达到和谐丰满的效果。例:一年级歌曲《蒲公英》,在歌曲中加入沙球和人声来模拟风声:
3. 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二声部的编配要适合学生的演唱能力,也要与歌曲的意境相匹配,根据歌曲的需要合理添加。
例:在五年级歌曲《五月的夜晚》中加入简单的二声部,旋律取自每小节第一个音:
经过相互之间科学的整合互补,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表演展示,既丰富了歌曲的内涵,增加了歌曲表现的层次,又有效调动起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体会合作的快乐,享受美的熏陶和愉悦。
四、 适度“添加”,科学操作
有的放矢的“添加”会让歌曲演唱更加富有魅力,可是无目的不恰当的“添加”会让唱歌教学变得杂乱无效,教师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添加”要遵循孩子学习发展的年龄特征,难易要适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添加的内容,坚持生动、愉悦、明快,在轻松中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添加”时要以生为本,给孩子以选择权和参与权,人人动手动脑,参与“添加”,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做学习的主人。
在唱歌教学中,每一首歌曲都是完整的,我们赋予歌曲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发散性的表现方式。遵循音乐原则是基本要求,在尊重原创的基础上赋予它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切不可画蛇添足,完不成设定的教学目标。
添加一些教学内容只是歌曲演唱的辅助手段,应采用以唱歌为中心的艺术大综合,切不可本末倒置,只有会唱歌曲后才能唱好歌曲,会唱歌曲是唱歌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有效途径。唱歌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独特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唱歌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有效“添加”,让孩子在纯真美好的歌声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歌唱中抒发自己的感情,从中感悟到音乐的美,领略音乐的真谛,真正走进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
(作者单位: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