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变化,实现将工作重要转变到经济建设上,而经济学也随之受到影响。经济建设的的发展及改革开放的实施都推动了社会对经济的重视,使经济学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发展迅速。改革开放后,经济学的发展势头迅猛,成为中国社会科学中的佼佼者,拿下第一学科称号,并且发展稳定,稳居前位。经济学在新时期建设期间发展良好,发表了大量相关论文,其论文的发表量远远超于其他社会学科,实现了论文发表量排于首位的成绩。为对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本文将对从1996年后经济学领域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经济学;论文统计;发展现状;走势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及发展,经济问题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经济的发展对国家的良好建设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总体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经济学的研究也变的更加重要,经济学的研究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经济学的发展状况主要以经济学领域相关的论著的为表现,相关论文的发表能够将经济学的研究推向更进一步的发展,也有利于实现对未来经济学的发展走势做出推测与判断。
一、经济学领域论文发表状况
(一)发表量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学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相关论文的大量发表,呈现产量高,数量多的趋势。于1996年期间,有关于经济学领域的相关论文高达1.5787万篇,在此期间,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相比,经济学的论文占有率几乎占据总量的一半,以40.02%的占有率呈现绝对性的优势,位居于论文量排名的首位。除了在总量上形成绝对性优势外,经济学相关论文比排于第二及第五的论文相加的占有率高出许多,以7.98个百分点的优势成功拉开距离,实现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高,成为改革开放期间的突出成就。由此看来,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相对比,经济学的研究成就更突出,成果也更丰富,而且其还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提高与完善,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高产作者人数多
根据《数据库》的相关统计,经济学家的论文发表量远远高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作家,从排名中看,各科论文著作前15名中,总的作家人数有263人,而仅仅是经济家就占了总量的一半,以185人的人数占据总人数的一半,实现了65.37%的占有率。而从排名的前13名看,数据表明共4人中就有3名是经济学家,这个比例达到了75%。从以上统计中可以表明,经济学家与社会科学学科的各个作者相比,呈现着高产的状态,形成了绝对性的优势,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经济学研究有着进步和提高,经济学家队伍得到了不断的壮大,经济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实现更大的进步。表明了经济学作为第一大学科拥有的强大实力,能够对我国的新时期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二、经济学面向应用的发展状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实现会议方针,满足新时期经济学发展的特点及需要,实现新时期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理论经济学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理论经济学将研究的对象转变为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理論,将研究的主要任务转变为新时期建设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呈现出了新时期经济学研究的生机与活力。此时,经济学面向实际、面向应用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青睐,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应用经济学也占据了经济学中的重大比重。
(一)应用经济学的快速发展
经济学的分类通常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中有众多内容分枝,而另一部分则是应用经济学,根据经济学种类划分,经济学论文在1996年的结构分布如下表,表1。
根据表1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应用经济学的发展在1996年异常迅速,相关的论文发表量与理论经济学相对比产量更高,约为15.31倍,实现了在经济学领域研究中的优势,占比达到94%,从而可以表明,经济学的研究与发展的深入在1996年期间更多的是依靠应用经济学的力量,应用经济学成功了推动了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从1996年经济学论文的分布结构可以看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施给予了经济学发展的更大空间,拓宽了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推动了经济学实现向应用、向实际以及务实方向的发展,推动经济学研究与时代发展的结合,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求。这种研究方向的改变,以及学科结构的分布变化有利于推动经济学的繁荣进步,实现我国经济的变革。
(二)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滞后发展
根据表1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学研究发展过程中应用经济学的发展在新时期的建设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实现了应用经济学研究的提高和完善,然而也可以看出,相比于应用经济学的繁荣进步,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发展却形成了相对滞后的局面。从表中可以看出,理论经济学研究相对于应用经济学而言发展的态势叫差,然后其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还是异常重要的,对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经济学的发展而言,应用经济学的繁荣推动了经济学研究更能适应新时期建设的发展,然后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并不能仅以自己的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结合理论知识,以理论经济学为基础,将理论知识作为研究过程中的思想指导,以支持应用经济学的研究。此外,传统理论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面对新时期的建设并不能实现良好的适应,因而会出现适当的碰撞,面对如此情况,就需要理论经济学研究提出新观点、新气象,以适应新时期建设的特点。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滞后发展更需要我们进行反思,需要及时对旧有理论进行创新,实现理论经济学研究能与新时期的新建设相适应,推动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为经济学的未来发展做出思想的指导。
三、经济学论文结构的分布
(一)机构类型分布状况
经济学论文结构分布如下表,表2。
从表2中可以分析出,论文的机构类型分布多元化,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对经济学研究的机构数量少,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关注并不高,其中,主要以科学院系统的研究为主,还有部分则以部分高校的研究为主,此外,还有部分经济领导部门的研究。新时期建设后,我国各个机构对经济学的研究更加重视,经济学研究的机构类型呈现这多方面、多格局、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2.高校逐步发展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机构
从表中可以看出,相比于其他机构类型而言,高校系统对经济学研究更多,其论文的发表量与其他机构类型相比比重更大,以7548篇的论文量占据优势地位,排于首位。
(二)论文发表单位类型分布状况
随着机构类型分布的变化发展,其下属的各个单位的论文发表量也随之产生不同的变化,其中可见下表,表3。
根据表3可以分析得出:中国社会学科院的论文发表量最高,在全国各个单位的对比排名中处于首位,其以179的相关论文发表量成为了排名二、三的论文总量的约1.26倍,实现了4.55%的占有率。而中国人民大学则以304篇的相关论文发表量成为了排名中的第二名,实现了1.93%的占有率。
四、结语
我国经济近年得到了较快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学研究的推动,经济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既能为经济学的未来发展做出分析判断,也能够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提高,国民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合理性、科学性,实现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德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西部经济发展:机遇、问题和策略[J].改革与战略,2016,32(02):26-28.
[2]刘喜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16-17.
作者简介:姚莉媛(1988-),山西朔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金融统计。
关键词:经济学;论文统计;发展现状;走势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及发展,经济问题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经济的发展对国家的良好建设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总体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经济学的研究也变的更加重要,经济学的研究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经济学的发展状况主要以经济学领域相关的论著的为表现,相关论文的发表能够将经济学的研究推向更进一步的发展,也有利于实现对未来经济学的发展走势做出推测与判断。
一、经济学领域论文发表状况
(一)发表量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学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相关论文的大量发表,呈现产量高,数量多的趋势。于1996年期间,有关于经济学领域的相关论文高达1.5787万篇,在此期间,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相比,经济学的论文占有率几乎占据总量的一半,以40.02%的占有率呈现绝对性的优势,位居于论文量排名的首位。除了在总量上形成绝对性优势外,经济学相关论文比排于第二及第五的论文相加的占有率高出许多,以7.98个百分点的优势成功拉开距离,实现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高,成为改革开放期间的突出成就。由此看来,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相对比,经济学的研究成就更突出,成果也更丰富,而且其还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提高与完善,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高产作者人数多
根据《数据库》的相关统计,经济学家的论文发表量远远高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作家,从排名中看,各科论文著作前15名中,总的作家人数有263人,而仅仅是经济家就占了总量的一半,以185人的人数占据总人数的一半,实现了65.37%的占有率。而从排名的前13名看,数据表明共4人中就有3名是经济学家,这个比例达到了75%。从以上统计中可以表明,经济学家与社会科学学科的各个作者相比,呈现着高产的状态,形成了绝对性的优势,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经济学研究有着进步和提高,经济学家队伍得到了不断的壮大,经济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实现更大的进步。表明了经济学作为第一大学科拥有的强大实力,能够对我国的新时期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二、经济学面向应用的发展状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实现会议方针,满足新时期经济学发展的特点及需要,实现新时期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理论经济学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理论经济学将研究的对象转变为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理論,将研究的主要任务转变为新时期建设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呈现出了新时期经济学研究的生机与活力。此时,经济学面向实际、面向应用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青睐,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应用经济学也占据了经济学中的重大比重。
(一)应用经济学的快速发展
经济学的分类通常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中有众多内容分枝,而另一部分则是应用经济学,根据经济学种类划分,经济学论文在1996年的结构分布如下表,表1。
根据表1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应用经济学的发展在1996年异常迅速,相关的论文发表量与理论经济学相对比产量更高,约为15.31倍,实现了在经济学领域研究中的优势,占比达到94%,从而可以表明,经济学的研究与发展的深入在1996年期间更多的是依靠应用经济学的力量,应用经济学成功了推动了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从1996年经济学论文的分布结构可以看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施给予了经济学发展的更大空间,拓宽了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推动了经济学实现向应用、向实际以及务实方向的发展,推动经济学研究与时代发展的结合,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求。这种研究方向的改变,以及学科结构的分布变化有利于推动经济学的繁荣进步,实现我国经济的变革。
(二)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滞后发展
根据表1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学研究发展过程中应用经济学的发展在新时期的建设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实现了应用经济学研究的提高和完善,然而也可以看出,相比于应用经济学的繁荣进步,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发展却形成了相对滞后的局面。从表中可以看出,理论经济学研究相对于应用经济学而言发展的态势叫差,然后其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还是异常重要的,对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经济学的发展而言,应用经济学的繁荣推动了经济学研究更能适应新时期建设的发展,然后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并不能仅以自己的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结合理论知识,以理论经济学为基础,将理论知识作为研究过程中的思想指导,以支持应用经济学的研究。此外,传统理论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面对新时期的建设并不能实现良好的适应,因而会出现适当的碰撞,面对如此情况,就需要理论经济学研究提出新观点、新气象,以适应新时期建设的特点。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滞后发展更需要我们进行反思,需要及时对旧有理论进行创新,实现理论经济学研究能与新时期的新建设相适应,推动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为经济学的未来发展做出思想的指导。
三、经济学论文结构的分布
(一)机构类型分布状况
经济学论文结构分布如下表,表2。
从表2中可以分析出,论文的机构类型分布多元化,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对经济学研究的机构数量少,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关注并不高,其中,主要以科学院系统的研究为主,还有部分则以部分高校的研究为主,此外,还有部分经济领导部门的研究。新时期建设后,我国各个机构对经济学的研究更加重视,经济学研究的机构类型呈现这多方面、多格局、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2.高校逐步发展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机构
从表中可以看出,相比于其他机构类型而言,高校系统对经济学研究更多,其论文的发表量与其他机构类型相比比重更大,以7548篇的论文量占据优势地位,排于首位。
(二)论文发表单位类型分布状况
随着机构类型分布的变化发展,其下属的各个单位的论文发表量也随之产生不同的变化,其中可见下表,表3。
根据表3可以分析得出:中国社会学科院的论文发表量最高,在全国各个单位的对比排名中处于首位,其以179的相关论文发表量成为了排名二、三的论文总量的约1.26倍,实现了4.55%的占有率。而中国人民大学则以304篇的相关论文发表量成为了排名中的第二名,实现了1.93%的占有率。
四、结语
我国经济近年得到了较快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学研究的推动,经济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既能为经济学的未来发展做出分析判断,也能够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提高,国民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合理性、科学性,实现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德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西部经济发展:机遇、问题和策略[J].改革与战略,2016,32(02):26-28.
[2]刘喜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16-17.
作者简介:姚莉媛(1988-),山西朔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金融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