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2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以高阶认知、知识整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核心要素,以教学设计作为关键环节的深度学习是把握教学本质的一种积极尝试。基于此,精选学习主题、设计学习任务、进行学习引导,以完成革兰氏染色法鉴别枯草芽孢杆菌为任务,设计了“革兰氏染色法鉴别枯草芽孢杆菌”一课,为中职微生物检测课程的深度学习提供了可借鉴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案例。
  [关    键   词]  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常规检测;革兰氏染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114-02
   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微生物专业基础知识是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中许多课程需要用到的基础专业知识,在食品生物工艺、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微生物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当今社会诸多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高水平学校的微生物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常规检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课程的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农产品检验工作中通用的技术与工作方法,具备从事农产品检验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该门课是学习农产品质量检验的基础,其渗透于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革兰氏染色技术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技术,不仅为微生物分类鉴定提供依据,而且能指导临床用药,是微生物检验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整体素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以课堂教学案例的形式阐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一、教学困惑与策略
   (一)探究难——设置陷阱,矛盾引发探究
   困惑: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学生在操作中只关注自己的步骤是否正确,认为只要按部就班进行操作就没有问题,往往会忽略对细节的思考,缺乏探究革兰氏染色影响因素的欲望和主动性。以往都是教师直接讲授细节要点,学生才会思考注意,学习过程相对被动。
   策略:利用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设置陷阱,引发矛盾的实验结果,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的欲望,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操作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二)领悟难——仿真探究,体验促进领悟
   困惑:操作细节对染色的影响表观上是颜色的变化,究其本质是染色液在微观细胞分子结构中的进出变化,复杂且难以理解,即使教师利用图片动画进行讲解,学生仅凭听课只能短暂地理解和记忆,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很难真正领悟操作要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习惯。
   策略:利用自主开发的革兰氏染色仿真探究软件,将抽象、微观的变化过程具体化、生动化,学生通过选择,能直观地看到不同操作对染色液进出细胞的影响,将自主发现的过程与和直观生动的画面相结合,帮助其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再结合自身的操作进行反思,更好地领悟操作要点,促进其将规范操作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策略,本课设计采用任务引领教学法,以完成革兰氏染色法鉴别枯草芽孢杆菌为任务,在初次完成操作的基础上,针对错误结果进行问题查找及修正,形成“初试—结果—归因—改进—再操作”的闭合循环;课后,通过让学生自评、互评,总结不同菌种革兰氏染色的操作要点,巩固所学,并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试操作,引发问题
   教师下发革兰氏染色法鉴别枯草芽孢杆菌的任务,学生学习原理与步骤后总结操作要点并完成操作。同时,本节课前,学生上传了实验结果,完成了学习任务,为课上活动及相关概念的引出做准备。
   通过要点总结,教师发现学生注意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步骤是否正确,而忽略了许多操作中的细节问题。于是,在实验准备时,分别对几组学生的实验材料做了手脚,如准备了老化的菌种、过期的染色液等,既能引发实验问题,又能考验学生是否严谨、細心,为之后的活动及职业素养教育做铺垫。
   (二)结果反馈,发现错误
   学生出现不同实验结果,教师展示并提问:同样的菌种,为什么会染出两种颜色呢?到底哪一组出现了假阴性或是假阳性的错误结果呢?引发学生的反思和对错误结果的重视,利用双重动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职业使命感,主动探索革兰氏染色的影响因素并寻找自身的操作问题。
   (三)探寻原因,查找问题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回顾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导致实验结果错误的本质原因——染色液进出细胞出了问题,由此确定查找问题的方向和思路。接着,学生利用革兰氏仿真探究软件将微观变宏观、抽象变具体,结合资料查询,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革兰氏染色影响因素总结表;教师选取学生代表分享探究过程,师生互动共同完善并分析革兰氏染色的影响因素。以此为依据,学生反思自身的操作问题及改正的办法。
   (四)修正问题,完善操作    教師再次布置革兰氏染色法鉴别枯草芽孢杆菌的任务,并展示之前学生总结的操作要点,学生补充完善后进行操作并上传结果,教师巡视指导,通过再次操作促进学生对操作要点的领悟,强化学生的规范操作意识。
   (五)总结点评,巩固提升
   教师对操作要点进一步总结说明,强调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实际工作,激发学生对微生物检验人员职责的自省,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课后,教师发布作业,要求每位学生编制操作评分明细表,观看课堂操作录像,完成自评、互评,将规范操作的教育延续到课后,同时完成革兰氏染色法鉴别大肠杆菌的操作要点总结,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教师回看课堂操作录播,对忽略的个别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反思
   (一)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注重学生持续发展
   学生将来应当有可持续的发展,有更高更长远的职业前景,教学不应再片面追求简单的技术娴熟,更要追求智慧技能的养成。教师设计闭合循环教学过程,学生在初试、结果、归因、改进、再操作的循环中,创造自我归因分析的深度学习方式。学生由之前的只是熟记原理、学会操作转变为能够反思操作要领、分析处理问题,并将所学应用迁移,实现了动作技能与智慧技能的同步培养。
   (二)利用适宜的信息化手段,注重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适当使用革兰氏仿真探究软件、实时录播传屏软件、数字化合作学习平台等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了学生所长,提升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数据显示,100%的学生参与了仿真探究,甚至还有学生在课后自行利用仿真软件继续学习。
   (三)适时切入热点话题,注重学生素养教育
   利用热点话题,联系学生职业特点,强调规范性和严谨性的养成,激发学生对微生物检验人员职责的自省,强化学生的职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朱连云.导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新课堂十年探索[J].现代教学,2018(Z3):62-65.
   [2]韩丽珍,谢和,辛智海,等.改进微生物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微生物学通报,2016,43(4):815-819.
   [3]邓振山,赵瑞华,贺晓龙,等.提高大学生科学探究实践的案例设计:以革兰氏染色方法及机理为例[J].延安大学学报,2019,38(3):77-79.
   [4]雷世鑫,杨亮.从革兰氏染色教学中培养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能力[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1):3021-3022.
   [5]柳叶,胡佳杰,张胜威.自然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以微生物学为例[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168-1177.
  ◎编辑 司 楠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Deep Learning Oriented
  ——Taking Gram Staining Operation Teaching Example
  YANG Ye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reform,it is a positive attempt to grasp the essence of teaching to carry out deep learning with higher-level cognition,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as the core elements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as the key link. Based on this,select learning topics,design learning tasks,conduct learning guidance,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task of identification of Bacillus subtilis by Gram staining method,the course of “identification of Bacillus subtilis by Gram staining” is designed,which provides design ideas and teaching cases for the in-depth learning of microbial detection cours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Keywords:deep learning;instructional design;routine testing;gram staining
其他文献
[摘 要]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因此培育工匠精神必须做到“入心”“入行”。探讨“榜样+评价”双管齐下的工匠精神培养路径:从大国工匠、优秀师生等榜样入手营造育人氛围、赢得学生认同,实现“入心”;继而在学习、劳动、生活等方面以多元化的评价激励中职生逐步提高自我认知,逐步将“精益求精”化为行为自觉,实现“入行”。  [关键词] 榜样;认同;评价;自觉行为  [中图分类号] G711
期刊
[摘要] 终身体育意识是新文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年学生在身体、心理成长发展中的必备素质。在现阶段的中职体育教学中,有关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仍然存在培养方法效果不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师在相关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改革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以此为基础,首先详细分析了中职体育教学现状,然后阐述了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具体意义,最后从教学理念、教
期刊
[摘 要] 多模态理论在我国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为数已不少,在英语教学中已有不少借鉴经验,但该理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研究还不多,并且大部分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证研究仍然为数较少,还有极大的空白待补充。通过分析多模态教学实验实施情况,验证多模态词汇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探索多模态理论应用于中职汽车英语词汇教学的可行性,以此丰富多模态理论与中职英语词汇教学相结合的实证研究。  [关 键 词] 多模态
期刊
[摘要] 近年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即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它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阶段,企业对人才也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跟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程,做好中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供应是当前学校及教师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阐述了在“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工程造价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技能实训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
期刊
[摘要] 学徒工薪问题是现代学徒制度推广的重要基础性课题。金华市技师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在建设“校、协、企”三位一体的育人共同体的基础上对学徒的工薪问题进行了探索。对学徒工薪各方的满意度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现代学徒工薪制度安排的对策建议,为技工类院校推广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现代学徒;工薪;制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传统文化是我国凝练五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与思想的重要来源,将其融入中职思政教育之中,不但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意识,增强其思想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从而形成正确“三观”,更好地为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而培养高素质人才。深入中职思政教育现状,针对中职学生年龄特点、成长需求,提出中职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探究,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
期刊
[摘要]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的情况,引入三维立体式教学,教师利用线上课堂、仿真软件和实训工作台等教学资源搭建立体式教学环境,将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及实训课堂上从学、思、做三个维度共进并行。经过实际教学应用证明,三维立体式教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设计课堂项目,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创新实操的能力
期刊
[摘 要] 在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与“食品安全与营养”课程对接的多个岗位,整合多个岗位的工作任务。以营养师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其他相关岗位为暗线,重新确定了教学内容,并对课程进行了项目化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关 键 词] 复合岗位;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
[摘 要] 实现中职生物教学的“生活化”能极大地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利用课后活动进行生物教学,也补齐了部分没有生物课程学生的学习空白,丰富学生的生物学习体验。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努力寻找生物与学生中职生活的融合点,进而探求将两者结合应用,利用一切契机,采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以此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创新精神及运用生物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关 键
期刊
[摘 要]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分组量化评估学生表现的评估模式被引入中职课堂。该评估以分组量化模式为研究基准,旨在充分发挥量化和分组两者对教学效果的共同积极影响。从量化的意义、量化的现状、分组的优势、分组量化的具体实施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 键 词] 量化评估;分组;实施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