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巧用设疑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53d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46-01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把握好设疑的时机,创设诱人思考的问题情境,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多边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可启迪学生思维,及时反馈学生信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因此,好的设疑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下面我就谈一下化学教学中设疑的妙用。
  
  一、在布置预习时设疑
  
  预习课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会不会预习,预习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了使学生逐渐掌握预习化学的方法,我对每节课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课文内容的重难点巧妙地化成了一道道疑题,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地进行。例如在讲到化学平衡这一节时,我为学生设计的预习提纲如下:
  1、什么叫做化学平衡?
  2、为什么化学平衡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离开了这特定的条件,化学平衡还存在吗?
  3、什么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哪些条件会让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4、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可以用什么来衡量?
  这样将知识点进行设疑、质疑、释疑、激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会探索,能够用已学到的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课前预习做得好,上课时学生可以集中精力理解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让学生在愉悦、宽松、自由的气氛中积极思考。
  
  二、在知识关键处设疑
  
  一般说来,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一些知识的交叉点、关节点,往往是理解和深化知识的关键。在此设疑,可引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能动性,帮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为理解和深化知识扫清障碍。
  例如:“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这一节的关键就是氯气制取的反应原理、制取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为此,教师首先质疑:同学们已学过哪些气体的制备?待学生回答后又问:它们的反应原理、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又是怎样的?待学生讨论、比较、总结后,接着问:它们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氯气制取的反应原理、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有无相似的地方?反应制得的氯气中会含有杂质,那么,可能会有哪些杂质?怎样除去这些杂质?另外,剩余的氯气为什么要进行处理?怎么处理?通过这样层层设疑,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理论上来,学生思维也就启动,启发学生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分析疑难问题,直到解决。
  
  三、在教学重点处设疑
  
  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就应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化解知识难点,排除有关疑点。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思维凝聚在教材的重点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妙设疑是帮助学生抓住重点、难点和理解难点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讲授“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时,如单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述效果不佳。据经验可知,为解决重难点,不如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读书讨论和思考,教师进行适当地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本人就这样设疑:(1)判断某物质是不是电解质的前提、条件、结果各是什么?学生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和其中关键词展开讨论。(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能导电的物质是电解质;②不能导电的物质都不是电解质;③食盐溶液能导电,所以食盐溶液是电解质;④金属铜放在水里或熔化时都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3)我们知道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三氧化硫水溶液能导电,那么三氧化硫是电解质吗?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步步设疑、循循善诱下,学生阅读思考、相互讨论,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由此可见,在教学重点处设疑,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在讲解习题时设疑
  
  在习题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应独立思考,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循循善诱,变教为导。习题教学对于深化基础知识,培养解题技巧,形成智能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巧设迷惑,克服思维定势,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例如:把4g氧化铁和碳的混合物隔绝空气加强热,充分反应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86g,求原来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
  分析:在解答这一题时,有好多同学以为剩余固体就是铁,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出碳的质量,造成错误。教师在讲解时可先不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设问:“两物质恰好反应和两者反应完全,是否有区别?”学生经思考后回答:“二者恰好反应是指反应物均无剩余,而反应完全则是指二者反应物还可能留有其一。”教师再问:“题目告诉我们二者充分反应,那么剩余的2.68g固体到底是哪些物质?”学生经再次深思后醒悟:“2.68g固体可能是铁或铁与碳或铁与氧化铁这三种情况。”于是,同学们也就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又应怎样正确解题。
  在课堂教学中设疑,学生的情况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抓住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因人而异,因势而导,注意探索和改革课堂教学,巧设疑善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其理解能力,解答能力。只要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37-01    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它包括了比一般期末书面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与评价,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如果没有评价活动的结果,整个教学过程将成为一个只有执行而无反馈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和学
摘 要:学习外语不仅仅是单纯地学习语言技能,还涉及到负载在语言上的文化,任何脱离文化的语言是不存在的。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造成的影响。同时也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38-01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39-01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何教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艺术谈谈具体教法。     一、介绍新词汇     1、翻译法。把单词写在黑板上,然后译成汉语介绍给学生,这样教单词既快又简便,适合初中一、二年级学生。   2、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42-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40-01    传统的教育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而片面强调了学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鲜活的经验体验和实际问题情境解决的综合与创新,从而影响了我国飞速发展。21世纪,科技信息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教育培养更多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通才,为做到这一点,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改变教学观念,为
摘 要: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把数学问题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任务,即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本文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41-01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43-01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到重大的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三大污染。防止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每位化学教师义不容  辞的责任。为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结合教材内容在课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44-01    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在非智力因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诸多因素中,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结合本人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培养学习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粮食体制改革的加快,特别是由于国际粮食形势风云变幻,粮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政府进行宏观决策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粮食安全问题涉及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