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谚语的修辞特点与研究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s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谚语是各民族语言文化的一朵奇葩。由于运用了各种语音上、句法上的表现方法和语义上的修辞手段,谚语的语言艺术形式完美,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本文拟就谚语的语义及句法修辞手段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前辈及同仁。
  关键词:谚语 修辞 明喻 隐喻 讽喻 隽语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谚语是民俗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花朵。英国作家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曾说过,“一个民族的天赋和智慧精神都是从他们的谚语中表现出来”(Genius, 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by their proverbs)。英语谚语“A proverb is a short sentence based on long experience.”(谚语是长期经验的总结)说明了谚语的形式和渊源,谚语的产生首先是人民生活经验的凝结,然后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麦克米伦谚语、格言和警句》的编者史蒂文森说:“表达普遍真理和行为准则的、具有句子形式的格言是谚语的幼虫期。格言获得广泛接受,就像幼虫的翅膀丰满,变成谚语飞向世界各地。”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谚语的形成过程。当某个人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惊人妙语,作为警句或格言使用时,由于它反映的是群体的经验和智慧,会得到广泛传播,而慢慢转化为谚语。有人说“泉水最清,谚语最精”,这应该是用谚语给谚语下的最好的定义。这句话也揭示出谚语的本质特点:语言精确简炼、鲜明生动。谚语“Proverbs bear age, he who would do well may view himself in them as in a looking glass.”(谚语世代相传,谁想干得美好,可把谚语当镜子照。)这句谚语揭示了谚语的作用,谚语是生活的镜子,它能启迪人生,指导行为,使人们完善自我,获得美好的生活。
  欣赏谚语之美的同时,译者和读者也要注意到,谚语翻译也会涉及到大量的语言学技巧,包含大量语言学特点。然而,中英语言特点与其各自的语言社区相协调,仅仅限制在词面含义翻译时,谚语的表达功能将会减弱,甚至消失。
  由此可以看出,谚语之所以能世代相传,不仅由于其承载智慧光芒的思想内容,而且由于其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拟就谚语的修辞特点进行分析,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表现魅力。
  二 英语谚语的修辞特点
  汉语和英语中都不乏谚语,甚至其中的许多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中西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西谚语不尽相同,很多中西谚语没有相对等的表达方式。中西历史、地理环境、宗教、生活习惯、社会习俗等文化特点的差异,导致了东方谚语和西方谚语的多姿多彩。
  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法多种多样,甚至可以说,修辞学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已经达到了极致。下面从语义、句法及音韵3个不同的视角分析英语谚语的修辞特点。
  (一)语义修辞格
  人在说话、写文章的过程中,除了要求通顺、准确、明白以外,还常用一些修辞方式,从而赋予某些词语不同于本义的新义,使其语言生动、形象,更具有感染力,给听众与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英语谚语运用了大量人民大众所熟知的通俗的语义修辞手段,使其含义深刻,富于哲理。
  1 明喻(Simile)
  明喻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对比,用比喻词连接两个语言单位,其基本格式为:A像B。在英语谚语中常用的比喻词有like,as,as… so,seem,as if.
  (1)Zeal is like fire, it needs both feeding and watching.热情似火焰,既要填柴,又要小心。
  (2)Time tries friends, as fire tries gold.时间考验朋友,犹如烈火考验黄金。
  2 隐喻(metaphor)
  隐喻是英语中最常用的修辞格,很多谚语并不直截了当地发表议论、说明道理,而是用生动的语言创造鲜明的形象来具体表达抽象的含义。提到隐喻,有些学者把隐喻性谚语视为真正的谚语。
  (1)The cross on the breast and the devil in heart.(胸前挂着十字架,心中却装着魔鬼。)用十字架和魔鬼形象生动地勾画出那此伪善教士们的丑恶嘴脸。
  (2) Misers put their back and belly into their pocket.指守财奴把脊背和肚子装在口袋里,来比喻守财奴宁肯挨饿受冻也舍不得花钱。
  这些都是隐喻性谚语,它们都是在本义的基础上扩大地运用了隐喻。
  3 转喻(metonymy)
  转喻与比喻不同,它不是反映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而是反映两个密切相关的事物的现实关系,使听众或读者通过联想意识到你所说或所写的是什么,就是一提到A我们就能联想到B。有些转喻已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如用White House(白宫)指代美国政府,Pentagon(五角大楼)指代美国国防部,Downing Street(唐宁街)指代英国政府、内阁,Buckingham Palace(白金汉宫)指代英国皇室,grave(坟墓)指代死亡、crown(皇冠)代替君主等。英语转喻种类很多,英语谚语主要运用以下几种:一事物象征人或另一事物,工具或器官代替本体,容器的名称代替所盛的东西。
  (1)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独燕不成夏。
  (2)The tongue is boneless but it breaks bones.舌头无骨却伤骨。
  (3)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笔胜于剑,文斗胜过武斗。
  (4)A heave purse makes a light heart.钱包沉重,心情才轻松。
  例(1)用独燕来代替个别现象,意指不能凭个别现象而下判断;例(2)用身体器官舌头代替爱嚼舌的人,意为谣言伤人;例(3)用工具笔和剑来代替文治与武斗;例(4)用钱包代替其所装之钱,意指物质生活宽裕了,人的心情才会轻松,
  4 提喻(Synecdoche)
  提喻与换喻相近,也是不直说某一事物的名称,而是借事物本身所呈现的各种对应的现象来表现,提喻通常是局部来代替整体,或整体代替局部,英语谚语中大部分是以局部代替整体。
  (1)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二人智慧胜一人。
  (2)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人多好干活。
  5 讽喻(Allegory)
  讽喻是英语谚语中较为常用的比喻手法,即在句中根本不提本体,不明言是什么事物、有某种性质、状态、关系等,而是以喻体的性质状态及相互关系,影射出与本体有关的情况。比如:A cat in gloves catches no mice.带手套的猫捉不到鼠。句中虽说的是猫,而实际影射的却是人,句意为:一个怕脏怕累的人将一事无成。这就是讽喻。以讽喻构成的英语谚语可根据其使用的喻体分为人、动物、植物等。下面分别给出例句。
  (1)用人、人体作讽喻
  ① A fair face may hide a foul heart.漂亮的面孔可能掩盖着肮脏的灵魂。
  ② Cheek brings success.厚脸皮者成功。(比喻厚着俩脸皮,处处占便宜)
  (2)以动物作讽喻
  ① Dumb dogs are dangerous.哑巴狗最危险。咬人狗不露齿。
  ② There is a black sheep in every flock.任何群体中都有害群之马。(暗指每个群体中总有不好的人)
  (3)以植物作比喻
  ① A good tree is a good shelter.大树底下好乘凉。
  ② A tree is known by its fruit.由果实可知树。(比喻由一个人的行为可知其人品)
  讽喻在英语谚语中的使用也是很广的。在遇到这类谚语时,一定要能做到通过字面的意思来弄清楚该谚语的本意。
  (二)句法修辞格
  句法是句子的框架,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句法结构能起到不同的修辞效果,反映说话人的思想和感情。总的来说,英语谚语的句法特点为简洁、紧凑、匀称,讲究节奏,富有表达力。其句法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回文(palindrome)
  修辞格palindrome(回文)是指以字词为单位,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并刻意追求同一语句顺读、倒读皆能称颂的修辞手法。如有一篇赞扬前总统尼克松为人精明的文章,标题是:No X in Nixon.(尼克松心中没有迷。)谚语采用的回文往往把倒读的语句与顺读的语句并列起来,把内含的回文展现出来,而不像上例的回文,需要读者揣摩,方能发现其中妙趣横生的回文。
  (1)Hope is life and life is hope.希望才有人生,人生要有希望。
  (2)Old young,young old.年轻时老成,老时才会年轻。
  (3)Pleasure is the source of pain; pain is the source of pleasure.欢乐乃痛苦之源,痛苦乃欢乐之根。
  (4)One father can support ten children, ten children cannot support one father. 一父能养十子,十子难养一父。
  这些英语谚语正是借助回文手法的巧妙安排,把道理说得既肯定又辩证,既深刻又含蓄。
  2 重复(Repetition)
  重复也叫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思想、突出某种感情,对重点词、重要概念进行重复,引起读者注意,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到某种效果的修辞格。恰当地运用重复,能起到加强语气、提高音韵的效果。重复有句首重复、句尾重复、首尾重复和间隔重复几类。
  (1)Merry meet, merry part.好聚好散(句首重复)。
  (2)He that knows nothing, doubts nothing无知即无疑(句尾重复)。
  (3)Boys will be boys.男孩毕竟是男孩(首尾重复)。
  (4)Never trouble troubles until troub1e troubles you麻烦没来找你,别去自找麻烦(间隔重复)。
  3 省略(Ellipsis)
  省略指略去冗余的大家熟知的信息,而只保留关键的词语。因此,省略能够简化表达程序,增加语言效果。
  (1)A new office,like a new garment,straight at first putting on.
  (A new office,like a new garment,is straight at first putting on.)省略动词。新官上任好比新衣上身,开始总是平平正正。
  (2)Grasp all,lose all.(If you want to grasp all,you would lose all.)欲尽得,必尽失。把带if的主从条件句,省略为并列句。
  (3)No rose without thorn.(There is no rose without thorn)没有不带刺的玫瑰。省略了There be 结构。
  (4)It is not the fine coat makes the fine gentlemen.君子在德不在衣。
  三 结语
  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中,谚语又是根植在社会文化基础之上的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成分。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谚语,是一种被规范了的口语表达形式,并已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谚语的存在历史悠久,地位特殊,得到了不同阶级语言使用者的一致认可。总结来说,谚语拥有自己独特的、完整的语言体系,以其自身特点区别于语言的其他形式。
  英语历史悠久,积淀厚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许多谚语久积其间,流传后世。之所以能经久传诵,不仅在于它们能使人明理、润人心田、诲人向上、催人奋进,还在于它们在遣词、构句、表形、炼意上的风格独特。以上对谚语的句法及语义修辞手段的某些方面做了初步分析,笔者所见只不过是“管中窥豹”而已。谚语是语言的精华(the salt of language),是精炼句法及修辞艺术的宝库,值得我们广大英语工作者去认真学习和研究,这对于用地道的英语谚语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与欣赏英语谚语,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赖余:《常用英语谚语》,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 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 曾自方:《英语谚语概况》,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4] 李树德:《英语修辞简明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
   吴日升,男,1962—,河北石家庄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神经语言学,工作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张巍,男,1982—,河北承德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工作单位:河北体育学院。
   王立民,男,1987—,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工作单位:白求恩军医学院外语教研室。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国,关于孟姜女的故事传说纷异。先秦记载杞梁战死,妻以妇人无外事为由,辞郊吊。稍后儒家以杞梁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称颂,均意在讲礼俗。到了汉代,逐渐加工创造出哭夫、崩城的动人故事,重在表彰贞烈。唐代以来,孟姜女传说更趋于完整,人物形象更鲜明动人,情节更加丰富,突出了暴政造成的社会悲剧。孟姜女故事的流变与古代社会和历史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传递着百姓朴实、善良的生命意识,表达了广大人民向往
期刊
摘要《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艾米莉展现了她独特的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前瞻性。作品中的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是自然与文明两大阵营对立斗争的场所和背景。本文试用生态批评的方法解读《呼啸山庄》,分析小说中两个家族两代人的爱情故事与环境意象,揭示自然与文明两种力量之间的对立与融合。  关键词:《呼啸山庄》 生态批评 人类中心主义 和谐生态  中图分类号:I106.4
期刊
摘要《欧游心影录》郁结了欧战后梁启超进行民族反省和传播欧洲文明的主观意图,提供了与五四知识分子思考西方与中国文化的不同版本。由于对章节《中国人之自觉》的过分解读,认为梁启超由此走向落后和保守的传统观点是有待商榷的。《欧游心影录》时期的梁启超,仍旧是一个西化的知识分子,代表了新文化时期思想解放的重要向度。  关键词:《欧游心影录》 梁启超 民族反省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艳情小说”作为明清一类小说的类型名称,早已诞生并有流行的趋势。对“艳情小说”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科学界定,至今尚未见到。将其称为“猥亵小说”似更加合理:其中的性爱描写,既不具备文学的个体价值,也不具备文学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艳情小说 命名 性爱描写 文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通过叙述小说类型的演进,来把握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是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开创
期刊
摘要基于韩柳对于道德的阐述不同,宋人有“韩优柳劣”之说。“扬韩抑柳”实为宋人基于儒学复兴的需要,而并非对于韩柳文学成就高下之评价。这一说法在宋代尽管有些变化,但宋人的主张基本一致。  关键词:宋人 韩优柳劣 演变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同为唐宋八大家的韩愈、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在今人看来不相伯仲,不存在孰优孰劣之争,他们的差异仅表现在文学风格上。然而,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对作
期刊
摘要《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作为社会的一员,一定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会单单受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影响,而是受到当时经济地位、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家庭背景以及个性心理等各个相关方面的综合影响,并最终导致了焦刘的爱情悲剧。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刘兰芝 焦仲卿 悲剧 根源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也是
期刊
摘要在王元化70年的学术生涯中,上海“孤岛”时期既是他学术研究的起始阶段,也是奠定其一生学术个性的阶段。这一时期形成并遵循的“真实”原则,作为他始终不渝的学术信念贯穿于清园学术的始终,而他“博”、“雅”、“通”、“思”的学术风格也是深深植根于这一丰厚的土壤之上。  关键词:王元化 “孤岛” “向着真实” 清园学术 根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清园学术无疑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学术
期刊
摘要“陡转”是稼轩词中的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艺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诗学意义:辛词陡转结构是词人内在的文化心理结构在作品艺术形式上的反映,其深层的文化诱因来自儒、道两种文化心理力量的冲突。  关键词:辛弃疾词 陡转结构 文化诗学 文化心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具有“稼轩特质”的陡转结构是辛词最具独创性的艺术形式,本文借鉴巴赫金的文化诗学理论剖析辛词的结构艺术,将其
期刊
摘要宋代是女性词人群体性崛起的时代,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女性文学至此发生了质的飞跃。其对后世文学尤其是明清女性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明清庞大的女性创作群体的出现、明清女性主要的创作体裁、明清女性对宋代女性词作的借鉴、明清女性文学的评价坐标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宋代女性词人对明清女性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宋代 女性词人 明清 女性文学 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
期刊
摘要弼马温并不是明代现实中的官职名称,而是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创造出来的官名,而这个“只可与他看马”的小小弼马温,在后来的取经生涯里似乎也成了孙大圣的污点,那么,弼马温真的是个极小的官吗?做了弼马温真的就应当被人轻视吗?本文作者认真考据史料后得出如下结论:弼马温并不是个小官,而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官职。  关键词:弼马温 《西游记》官职 马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弼马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