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是开启学生步入数学之旅的开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那么,如何围绕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极其关键的任务。对于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浅析,从而达到小学数学教学更好实施并得出显著成绩的目的。
新课程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最主要的形式,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在生活当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已有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了课堂教學的重要性。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学环节千篇一律,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教学内容重复繁琐,学生的思维被动消极,严重影响了新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改进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1、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造平等的情感氛围。由于教师是课堂情境的直接创设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语调中情感的合理使用,教师说话的情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用亲切和蔼的语气表扬学生,往往使他们感到自豪,因而学习会更加的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显著的提高。用生硬的语气评价学生,容易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会大打折扣。若用批评的语气去评价学生,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自卑,有种低人一等的感觉,甚至还会对该教师所任的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拥有良好的情绪,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的开始,经常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探究性。只有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2、探究与讨论
教师点明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以后,就要放手让学生活动探究,必要时可进行讨论。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玩一玩、画一画、摸一摸、算一算等活动,去发现数学答案。这里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必要时,学生离开座位甚至离开教室去操作、去完成探究活动,去讨论交流都是可以的。如上例中,学生明确了今天要研究6个小馒头怎样分给小明和妹妹以后,教师交待:“下面你们把6个图片当做6个小馒头,分一分,看谁的分法多,好吗?”接下来就是学生的摆弄,学生通过自己摆图片,搞清了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又如数学第二册的“认图形”中,教师让学生玩积木,给积木分类之后,要求学生:“下面你们拿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找出其中一个面,先摸一摸,再把这个面描下来,看看这个面是怎样的。”学生通过摸和描的活动,发现物体的面,有的是平平的、长长的,这时教师点拨:“我们就给这一类面起个名字叫‘长方形’,好不好?”;学生通过摸和描,发现有一类面是短短的,四条边一样长的,老师就说:“我们就给这类面起个名字叫‘正方形’”……可见,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学生通过玩积木发现的,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老师只是给它起个名字而已。学生通过活动探索,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也得到了情感体验。
3、问题要有挑战性和思考性
这也符合《标准》的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所以我们设计的问题首先就必须具有思考性,即这类问题应当要求解题人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独立见解、判断力以及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具体地说,也就是不能成为那种鼻子底下就有现成法则的问题,不能成为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脱口而出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只要机械地应用某个法则就可以做出来,而所说的法则又是刚刚讲过的或者讨论过的。可以说如果一堂课上只出现这类问题的话,那么它所培养的,只是学生思维的惰性。而事实上,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练习部分的许多问题恰恰都属于这一类,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问题结构以及解题思路上与例题有着惊人的相似,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中,所有的思路都有现成规定的模式,更别谈他们会有什么独立见解或能动的创造精神了。当然,这里所谓的思考性也应有个度,即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合,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上,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4、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
要做到以教材为本,但又不局限与教材,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习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对教材的再次开发也是很有意义的,当然这也是对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再一次升华,而且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就要自身具有创新意识。
5、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素质教育的质量,只有提高教师素质,才可以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还可以改革教学方法,毕竟教学方法必须要教师来实践,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改革,创造更加贴近农村数学教学的方法,同时高素质的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尽最大的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优质的教育。
在教学中如果达到了趣味、引导、练习的要求,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以较好的效果全面完成数学教学认知、教育、发展三方面的任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
参考文献
[1] 裴永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析[J].科技信息,2013(05).
[2] 李建铁.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新探[J].大观周刊,2012(23).
新课程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最主要的形式,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在生活当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已有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了课堂教學的重要性。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学环节千篇一律,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教学内容重复繁琐,学生的思维被动消极,严重影响了新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改进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1、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造平等的情感氛围。由于教师是课堂情境的直接创设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语调中情感的合理使用,教师说话的情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用亲切和蔼的语气表扬学生,往往使他们感到自豪,因而学习会更加的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显著的提高。用生硬的语气评价学生,容易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会大打折扣。若用批评的语气去评价学生,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自卑,有种低人一等的感觉,甚至还会对该教师所任的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拥有良好的情绪,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的开始,经常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探究性。只有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2、探究与讨论
教师点明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以后,就要放手让学生活动探究,必要时可进行讨论。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玩一玩、画一画、摸一摸、算一算等活动,去发现数学答案。这里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必要时,学生离开座位甚至离开教室去操作、去完成探究活动,去讨论交流都是可以的。如上例中,学生明确了今天要研究6个小馒头怎样分给小明和妹妹以后,教师交待:“下面你们把6个图片当做6个小馒头,分一分,看谁的分法多,好吗?”接下来就是学生的摆弄,学生通过自己摆图片,搞清了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又如数学第二册的“认图形”中,教师让学生玩积木,给积木分类之后,要求学生:“下面你们拿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找出其中一个面,先摸一摸,再把这个面描下来,看看这个面是怎样的。”学生通过摸和描的活动,发现物体的面,有的是平平的、长长的,这时教师点拨:“我们就给这一类面起个名字叫‘长方形’,好不好?”;学生通过摸和描,发现有一类面是短短的,四条边一样长的,老师就说:“我们就给这类面起个名字叫‘正方形’”……可见,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学生通过玩积木发现的,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老师只是给它起个名字而已。学生通过活动探索,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也得到了情感体验。
3、问题要有挑战性和思考性
这也符合《标准》的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所以我们设计的问题首先就必须具有思考性,即这类问题应当要求解题人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独立见解、判断力以及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具体地说,也就是不能成为那种鼻子底下就有现成法则的问题,不能成为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脱口而出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只要机械地应用某个法则就可以做出来,而所说的法则又是刚刚讲过的或者讨论过的。可以说如果一堂课上只出现这类问题的话,那么它所培养的,只是学生思维的惰性。而事实上,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练习部分的许多问题恰恰都属于这一类,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问题结构以及解题思路上与例题有着惊人的相似,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中,所有的思路都有现成规定的模式,更别谈他们会有什么独立见解或能动的创造精神了。当然,这里所谓的思考性也应有个度,即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合,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上,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4、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
要做到以教材为本,但又不局限与教材,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习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对教材的再次开发也是很有意义的,当然这也是对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再一次升华,而且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就要自身具有创新意识。
5、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素质教育的质量,只有提高教师素质,才可以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还可以改革教学方法,毕竟教学方法必须要教师来实践,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改革,创造更加贴近农村数学教学的方法,同时高素质的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尽最大的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优质的教育。
在教学中如果达到了趣味、引导、练习的要求,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以较好的效果全面完成数学教学认知、教育、发展三方面的任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
参考文献
[1] 裴永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析[J].科技信息,2013(05).
[2] 李建铁.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新探[J].大观周刊,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