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如何提高探究学习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怎样充分利用短短的45分钟进行有效的教学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1 教师应科学合理地构建好探究学习小组,这是开展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期准备
本学期,根据七年级各班的实际情况,每个班级都建立了探究学习小组,每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每班有小组11-12个,三个小组为一个大组,每班有四个大组,各小组及组内各成员均有固定而具体的编号,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同的具体分工,如每次活动的临时组长、记录员、操作员、发言代表人等等,实行轮流负责主持活动、全体共同参与学习操作与总结汇报、小组之间进行竞赛评比等措施,这样,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性、自主性学习。
2 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展开具体的有效的探究性学习
2.1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探究学习。生物来源于生活实际,又应用于生活实际,生物教学中有许多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在讲授“叶片的结构”时,先让学生观察植物叶片,学生提出很多问题:为什么大多数的叶都是绿色的?为什么大多数叶正面颜色深,反面颜色浅?雨水落在植物宽大的叶片上,水珠为什么会滚落下来?为什么许多叶子在落地时往往正面朝下?等等。在《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中,我先简略介绍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种种、果实繁多,然后设问:无花果真是不开花就结果吗?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为什么桃子只有一粒种子而西瓜却有多粒种子?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种来自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各小组相互讨论,利用集体智慧去解决一系列问题。
2.2 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探究学习: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对很多生物学现象产生疑问,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切实解开他们脑海中的疑团,会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实用感,从中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如在“两栖纲”教学时,我问学生:青蛙是大家都熟悉的动物,关于青蛙你知道些什么?于是学生踊跃发言,说出了青蛙体色、体形、生活方式的很多特点,同时也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草丛中的青蛙身体青绿色,而田埂上的青蛙身体灰黄色?青蛙为什么能有时在陆地上有时到水中?青蛙的身体为什么总是湿的?青蛙为什么是“捕虫能手”?小蝌蚪和青蛙为什么一点不像?等等。针对这些学生感兴趣问题,先在小组内部展开观察、讨论、争议、推理、分析、判断等活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总结进而归纳规律形成小组结论;然后,全班交流,相互补充、修正,达成共识。面对这种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巧妙地提出问题、布置任务,进行必要的引导启发,控制好学习进程和方向,并对不同小组要根据不同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以免学生偏离主题太远。最后,教师还要对结论作出统一的总结归纳,并对各组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
2.3 在实验中落实探究学习: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或验证某一理论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而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例如在“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的实验时,我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观察探究,(1)比较心脏的厚薄,区分心脏的四个腔。(2)、辨认心脏各腔连通的血管。(3)解剖心脏,观察心脏里的瓣膜。(4)判断血液在心脏里的流动方向。`并列出了具体的观察提纲用以指导观察。观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哺乳动物的心脏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这与爬行动物的心脏有哪些不同?为什么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哺乳动物的心脏是怎样流经心脏的四个腔的?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制作观察讨论卡,指导学生边观察边讨论,最后有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通过聚合思维达成共识。把探究学习落实到探究活动中,就变得相当必要和有效,有利于同学们取长补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利用集体智慧去完成探究中的一系列环节。
4 为了保证探究学习的效果,并促进全体同学的发展,应当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作为教学的保障
4.1 重视合理、均衡地构建探究小组。要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全面考虑小组及各组员的学习能力、心理特征、班级座位、表达交往能力等因素,尽可能进行学习实力强弱搭配、行为表现好差搭配,以充分发挥组员之间相互约束、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的作用,避免出现学习效果过分悬殊的差异。
4.2 探究学习要与学习评价密切联系。在开学初,就要让学生认识到新课程的学习评价并不仅仅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同等重要的还有平时的学习态度、习惯、过程等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必须认真对待与落实。用这样的综合评价作为学习导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
4.3 通过客观、详细的活动记录,把握探究学习的进程与效果。教师要设计准备好每次活动的情况记录表,表中应包括本次活动的临时负责人、任务分工、活动目标、完成情况的自评与互评等内容,每次活动后汇报上缴,由教师保存,建立探究学习挡案。不仅要有小组细表,还要有班级总表,定时向全班公布,让每位同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激发大家的竞争意识与上进心,达到扬长避短、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4.4 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探究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合理地作好学习任务分工,任务的轻重要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当,任务的难度要适当,组员的不同角色要不断交替变换,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丰富、有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及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从而培植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还能促进组员之间协调、均衡、全面地发展,缩小两极分化的程度与面积。
4.5 教师要深入把握学生的学习现状,用相对标准进行分层要求分层评价,以便及时鼓励先进,帮助后进。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用相对更高的目标来要求与衡量,促进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饱满的学习激情,更上一层楼;对学习能力弱的同学,用较低的、与他们自身实力相符合的标准来要求与衡量,让他们品尝到“跳一跳就能摘到的甜蜜果实”的味道。只要每位同学的知识掌握、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的教学工作就有所收获。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和探索探究性学习,无疑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所以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机会。学生只有注重实践并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教师应科学合理地构建好探究学习小组,这是开展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期准备
本学期,根据七年级各班的实际情况,每个班级都建立了探究学习小组,每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每班有小组11-12个,三个小组为一个大组,每班有四个大组,各小组及组内各成员均有固定而具体的编号,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同的具体分工,如每次活动的临时组长、记录员、操作员、发言代表人等等,实行轮流负责主持活动、全体共同参与学习操作与总结汇报、小组之间进行竞赛评比等措施,这样,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性、自主性学习。
2 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展开具体的有效的探究性学习
2.1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探究学习。生物来源于生活实际,又应用于生活实际,生物教学中有许多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在讲授“叶片的结构”时,先让学生观察植物叶片,学生提出很多问题:为什么大多数的叶都是绿色的?为什么大多数叶正面颜色深,反面颜色浅?雨水落在植物宽大的叶片上,水珠为什么会滚落下来?为什么许多叶子在落地时往往正面朝下?等等。在《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中,我先简略介绍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种种、果实繁多,然后设问:无花果真是不开花就结果吗?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为什么桃子只有一粒种子而西瓜却有多粒种子?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种来自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各小组相互讨论,利用集体智慧去解决一系列问题。
2.2 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探究学习: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对很多生物学现象产生疑问,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切实解开他们脑海中的疑团,会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实用感,从中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如在“两栖纲”教学时,我问学生:青蛙是大家都熟悉的动物,关于青蛙你知道些什么?于是学生踊跃发言,说出了青蛙体色、体形、生活方式的很多特点,同时也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草丛中的青蛙身体青绿色,而田埂上的青蛙身体灰黄色?青蛙为什么能有时在陆地上有时到水中?青蛙的身体为什么总是湿的?青蛙为什么是“捕虫能手”?小蝌蚪和青蛙为什么一点不像?等等。针对这些学生感兴趣问题,先在小组内部展开观察、讨论、争议、推理、分析、判断等活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总结进而归纳规律形成小组结论;然后,全班交流,相互补充、修正,达成共识。面对这种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巧妙地提出问题、布置任务,进行必要的引导启发,控制好学习进程和方向,并对不同小组要根据不同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以免学生偏离主题太远。最后,教师还要对结论作出统一的总结归纳,并对各组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
2.3 在实验中落实探究学习: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或验证某一理论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而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例如在“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的实验时,我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观察探究,(1)比较心脏的厚薄,区分心脏的四个腔。(2)、辨认心脏各腔连通的血管。(3)解剖心脏,观察心脏里的瓣膜。(4)判断血液在心脏里的流动方向。`并列出了具体的观察提纲用以指导观察。观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哺乳动物的心脏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这与爬行动物的心脏有哪些不同?为什么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哺乳动物的心脏是怎样流经心脏的四个腔的?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制作观察讨论卡,指导学生边观察边讨论,最后有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通过聚合思维达成共识。把探究学习落实到探究活动中,就变得相当必要和有效,有利于同学们取长补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利用集体智慧去完成探究中的一系列环节。
4 为了保证探究学习的效果,并促进全体同学的发展,应当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作为教学的保障
4.1 重视合理、均衡地构建探究小组。要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全面考虑小组及各组员的学习能力、心理特征、班级座位、表达交往能力等因素,尽可能进行学习实力强弱搭配、行为表现好差搭配,以充分发挥组员之间相互约束、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的作用,避免出现学习效果过分悬殊的差异。
4.2 探究学习要与学习评价密切联系。在开学初,就要让学生认识到新课程的学习评价并不仅仅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同等重要的还有平时的学习态度、习惯、过程等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必须认真对待与落实。用这样的综合评价作为学习导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
4.3 通过客观、详细的活动记录,把握探究学习的进程与效果。教师要设计准备好每次活动的情况记录表,表中应包括本次活动的临时负责人、任务分工、活动目标、完成情况的自评与互评等内容,每次活动后汇报上缴,由教师保存,建立探究学习挡案。不仅要有小组细表,还要有班级总表,定时向全班公布,让每位同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激发大家的竞争意识与上进心,达到扬长避短、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4.4 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探究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合理地作好学习任务分工,任务的轻重要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当,任务的难度要适当,组员的不同角色要不断交替变换,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丰富、有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及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从而培植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还能促进组员之间协调、均衡、全面地发展,缩小两极分化的程度与面积。
4.5 教师要深入把握学生的学习现状,用相对标准进行分层要求分层评价,以便及时鼓励先进,帮助后进。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用相对更高的目标来要求与衡量,促进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饱满的学习激情,更上一层楼;对学习能力弱的同学,用较低的、与他们自身实力相符合的标准来要求与衡量,让他们品尝到“跳一跳就能摘到的甜蜜果实”的味道。只要每位同学的知识掌握、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的教学工作就有所收获。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和探索探究性学习,无疑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所以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机会。学生只有注重实践并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