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有效把握课堂教学语言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jw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语言”?语言是从话语中抽象出来的一套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说话或话语则是运用语言“生产”出来的“产品”,而语言存在于说话或话语之中。列宁曾经阐述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科学论断深刻的阐明了语言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准确而有效的运用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能充分的传递知识信息,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听起课来如乘轻舟,情趣盎然、思维活跃、印象鲜明、记忆深刻。反之,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不当,则课堂教学会枯燥乏味,学习氛围死气沉沉,学习激情必然受挫。
  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把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准确而富有逻辑性
  教学语言的准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这不仅体现出一名教师求实的教学态度,也是准确无误地吧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保障。
  教师的作用在于对学生传以真理,授其知识,解其疑惑,开发智力。因而,教师要用明白无误的课堂教学语言讲授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讲授的概念要准确,话语要肯定。准确代表了教师要恰到好处地选择词语,正确地表述出清楚的概念,原理,方法等,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绝不允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知识性或结论性的错误,更不允许用语言的运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给学生造成知识与思维上的混乱。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叙述,发掘学生的潜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向上的信心,积极地进行丰富的联想,深入地思考、推理、分析、综合,并在记忆的屏幕上,留下清晰、鲜明的印象。容易混淆的概念,要用严谨的词语加以叙述,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弄清其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这样,学生才会最快地接受所学知识。
  逻辑严密,是保证课堂教学必备的条件,遣词造句,词语搭配应规范严密。教师在阐述课程内容,分析教学问题,得出相关结论,都应精心安排,巧妙设计。譬如,怎样开头,怎样衔接,怎样过渡,怎样结尾等等,要精心构思;还有从哪个方面切入、哪个角度最佳、怎样深入、深入怎样,先讲哪儿,后续怎样等等,都得作到有条有理,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层次清楚、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抓住关键。这样,才会引导学生追根溯源,探其究竟,达到透彻理解,掌握根本,扎实记牢的效果。
  二、精练而不失启发性
  课堂教学贵在精。精练的语言是引导学生遨游知识之宫的捷径,也是学生自如运用知识的方法。
  精练,不是少讲,而是要讲精讲透,要讲在点子上,讲在精要处。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鲁迅先生说得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要想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以探索知识奥秘的态度听课,那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就必须带有启发性。教师要配合板书、多媒体、录像、图表、演示、实验等手段,进行准确而有启发性的阐述,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创设或提出问题和提供解决问题的场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中举例要有典型性、代表性、生动性、启发性、灵活性。课堂语言的精心与巧妙设计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会使学生感到,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学到了,能力提升了。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认知各种事实或现象之间的结合点,是学生学习的另一种需求点;要让他们不断的在未知领域里有所发现是堂课教学需要探究的课题,这是教材所解决不了的话题。
  三、科学而含有趣味性
  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并以此認识去指导人们的实践。因而,教师要善于把分散的知识有机的贯连起来,揭示内关联及其规律性,丝丝入扣,环环相连。这样,教给学生的知识就不是凌乱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也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而决定其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如果课堂教学语言过于晦涩,缺乏情趣,就会把本来生动的东西也讲得枯燥无味,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感起兴趣,而不处于消极状态中。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使学生总感觉到自己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开创者。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就可以发展成为对该学科的热爱。
  四、生动而带有感染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生动与否直接与学生的学习激情相挂钩。充满魅力、带有激情的课堂语言会使这堂课充满活力,感染学生。生动、鲜活的教学语言,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师运用恰当的语言、生动的描述、巧妙的比喻、惟妙惟肖的肢体,把死板的知识描述得光彩照人,以点燃学生内心的好奇之心。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对书本语言的再加工,在深化。用鲜活的语言绘声、绘色、绘景、绘情,给学生创造想象的过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触动心灵之感。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学生联想和遐想;精当的设问和反问能造成悬念,诱导学生的记忆。这也许就是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吧。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生动的语言,能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决心,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教师借助语言的魅力,以知识的内容,旁征博引话语激起学生向上的渴望,使学生置身于求知的启迪之中,去探究知识之谜!
其他文献
一、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一)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漠视。  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科学基础、文化基础方面偏弱,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也相对偏低。从现有的情况看,高职院校学生虽有乐观向上的冲劲、敢想敢为、善于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承认等优点,但人文素养欠缺、不善与人相处、社会公德意识薄弱等缺陷也十分明显。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围绕着“升学指
期刊
一、“探究活动”的意义及现状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自主探索,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得到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以后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浙教版”新教材中增加了“探究活动”的欄目,让学生经历数学研究、探索数学规
期刊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营造英语氛围: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用语尽可能说英语,模拟仿真英语环境;创造模拟英语情景的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训练的机会;善用现代音像手段和网络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英语世界;在墙上张贴一些配以中英文介绍的著名世界风光图,适时介绍给学生,或是贴上生活中常用的英语问候语,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利用校园广播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晨读有了这些浓厚的英语环境,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
期刊
一、直观图片,形象语法  在英语教学中,语境的创设十分重要,一方面利于学生理解所学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及今后的迁移运用。比如在教第三人称为主语的现在进行时句子,运用图片就十分有用。如出示一些正在开展各种活动的人物图片,正在飞翔的小鸟图片,正在哭泣的小孩照片,正在大合唱的小朋友们。让孩子们根据图片来编句子,如:Liuxiang isjumping.SuHai is doing ho
期刊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有相当的比重。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农村中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的影响,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量非常少,作文能力偏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尽管初中生都意识到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
期刊
学校作为一个实体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包括有形的、无形的;自然的、人文的……因此,要构建一个和谐学校,必须保持学校的物质形式以及教育主体诸要素之间的和谐。这是构建和谐校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和谐校园最根本的评估依据和参照标准。对于如何打造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学校师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我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一、要创造优美、舒适、和谐的校园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  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我认为,学校环
期刊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解疑释惑,帮助他们排除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责无旁贷;将职业素养内容之一的礼仪教育融入英语教学,渗透礼仪文化意识,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跨交际文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我校长期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强调用8S管理的同时,教师将英语教学与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基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学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基础,中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文化的浸染已经成为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英语课程和英语
期刊
首先,背诵好文章,记住亮点句。看到一篇很优秀的文章时,能及时把这篇文章背下来。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用的,背下一篇文章后,以后在写作时,脑子里就会多了一种思路,多了一种写作方法,还要将这篇文章用活,真正的体现它的价值。前人已经评出的文章是值得大家背诵的,这其中肯定有学生比较喜欢,觉得经典的文章,所以也是值得花时间把他们背诵下来的。  其次,掌握转联词,文章更顺畅。作文评分标准中包括一点:cohere
期刊
“细节”,按字面上的理解,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也。《汉语大词典》释为“细小的环节和情节。”教学细节形成和产生于特定的教学现场(情境)中,并推动和促进着教学现场(情境)的进一步发展;它可能是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也可能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无疑它是一个局部甚至于是一个细部,但却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透过教学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可以看到教学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