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学生数学兴趣的途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ao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兴趣;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提高途径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下,课堂教学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学习兴趣,个性受到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活力。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师们都迫切希望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开展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寻找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而数学又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逻辑性的学科,容易给学生造成认识上的障碍。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事物总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要想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教师必须多下工夫设计一个好的导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讲一个小故事,或做一个小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初一的第一节数学课上,老师不必让学生解题、做题,而是给出一系列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生活,深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个道理,另外还通过这节课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大胆地想象,敢说、敢想、敢做。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临近中考,这时候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因此需要树立他们的信心,设计一些简单的他们能回答,也愿意回答的问题,使他们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重拾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农村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得到的关怀较少,如果在校教师又漠不关心、过多地斥责,则极有可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从而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抱有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积极情感体验,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爱戴,从而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达到“爱屋及乌”的效果。
  我曾对初三学生做过调查,其中一项是:你对原来的数学老师怎么看?结果发现大多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对原来的教师充满挚爱和尊敬,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对原来的教师有厌恶、抱怨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对学习能力较弱或成绩较差的学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用略带微笑的点头、信任的目光和理解的鼓励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因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我们教学的对象是“90后”农村中学生,他们比较单纯,心灵较脆弱,对老师有种畏惧感。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教学时首先要修炼我们的语言,要符合当代农村学生的实际,要时而清新、流畅,像淙淙的溪流,把知识的琼浆欢快地灌进学生的心田,也要时而明快、果断,像锋利的宝剑直劈荆棘深处,把学生巧妙地引向智慧的矿山,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不能拘泥于一种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具有多变性,让学生感到不乏味。《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的、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不断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及技巧。例如:在几何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亲自试验,通过量、剪、折、画探索几何命题。在解题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探索试验,让学生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方法,尝试创新。启发式教学法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立足于学生是掌握知识的主体,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
其他文献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
铬(Cr)作为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在蛋白质合成、糖类代谢和脂类代谢等中都发挥重要作用。三价铬离子(Cr3+)是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活性成分,它协同GTF增加胰岛素的活性进而参与
摘 要: 中职数学课程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课程,脱离了学生生活和专业学习,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影响到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课的学习。数学活动课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和方法,促进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数学活动课 教育观念 实施 评价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数学课程基本上都是以知
摘 要: 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综合了创新问题情境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 策略 案例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及其效果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问题是数学研究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强学生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所致的奶牛热应激导致全球乳产业重大损失从而成为全球关注的严重问题。为了解决夏季降低热应激带来的奶损失问题,本研究采用第一胎次(n=5,体重559.6±3.6kg
锦鲤疱疹病毒病(Koi herpesvirus disease, KHVD)是由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 KHV)感染引起的鲤鱼及锦鲤的一种传染性和急性病毒血症。该病的爆发给锦鲤养殖业造成了
摘 要: 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有效性 提高策略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的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没有哪个教师愿意做低效或者无效的工作。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取得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到目前为止,胰岛移植仍然是治愈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最有效的方法。但供体不足及免疫排斥反应严重阻碍胰岛移植的推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