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题片的音乐制作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mi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构成电视专题片不可或缺的元素,尤其在人物专题片中,音乐更是表现人物感情、烘托环境气氛以及推动剧情发展的最重要的艺术手段。因此,人物专题片的音乐制作才越来越受到编导们的重视,也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但笔者同时发现,还有很多人物专题片在对音乐的综合处理和运用上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比如运用不恰当、音画对位不准确、声音缺乏必要的层次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会使音乐与画面无法形成相辅相成的表现效果,更无法让观众通过音画感受到专题片的意蕴,因而也就大大影响了片子的整体观赏性。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音乐制作的基本规律和应用技巧有更全面的掌握。
  
  音乐的编配
  
  音乐的编配是专题片音乐制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主要指音乐的选配和组接。
  专题片音乐选配的关键是要抓好片头、片尾、中间叙述、激情这四个环节。作为一部专题片的起始点,片头的处理常常是先出画面,没有解说。因此,片头音乐的处理才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常选取有气势或有意境的音乐放在片头,这样可以起到吸引观众注意力、让观众情绪自然介入情节的作用。至于片尾音乐的选择,编导应考虑专题片的整体要求,是把观众情绪提起来,还是把观众情绪压下去。通常人物专题片的片尾曲都会处理得轻一些,以便给观众留有遐想和回味的空间。专题片《爱在故乡》的片头和片尾音乐就很好地抓住了观众的情绪。为了配合片头江南水乡优美的画面,编导选择了主人公薛伟自己演奏的乐曲《爱的致意》,在紧扣了专题片“爱”的主题的同时,也准确地表达了一代小提琴大师对于家乡的眷恋。专题片结尾处是薛伟在个人演奏会上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场景,编导选配了经典名曲《梁祝》作为片尾曲,悠扬、缠绵的曲调再一次呼应了片子的主题,同时又让观众的情绪得以回落,转而是对整部片子的回味。
  专题片的中间叙述环节,通常配以较舒缓、优美、动听的音乐。整个乐段可以组接得长一些,这样可以让观众的情绪始终驻留在配乐所营造的气氛中,保持住了观众的情绪,也就保持住了观众想要了解片子所叙述故事的愿望。随着专题片剧情的发展出现大喜、大悲或激动人心的场景时,我们必须选配与场景相呼应的音乐来配合观众抒发心中的情感。如喜庆的画面内容,要配以欢快的音乐;痛苦悲伤的情景,要配以低沉、哀怨的旋律等等。在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中,当片子回忆周总理访问缅甸时,编配了一段缅甸音乐,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把观众一下就带入到了画面场景中;而在《彭真》“万里关山”这一集中,有一大段都是反映天津总工会遭查封、大批共产党人被捕入狱的历史事件,因此伴随画面,编导选用一段贯穿始终低沉舒缓的音乐,烘托了画面的压抑感和沉重的气氛。
  这种音乐依附画面进行编配的方法是专题片音乐制作中的常用手法,它不仅能极大地丰富画面的表现力,而且能增强整部专题片的感染力。
  
  音乐的剪辑
  
  如果说音乐编配讲究的是音画统一原则,那么音乐剪辑就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必要手段。也就是说,音乐与画面相配,除了需要在风格、节奏、内容、情绪、主题上保持一致外,还必须在长短上使它们相吻合。如果某段落画面已自然结束,而这时音乐尚未奏完,就会给观众造成一种画面戛然而止的错觉。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预先对音乐进行删节或对画面重新做剪辑,使音乐和画面长短吻合;另一种是在画面结束的同时,不立刻切断音乐,让音乐稍长3~5秒,同时渐渐减低音量,以缓和观众对不完整音乐的感觉。但这种办法不宜在片尾使用,尤其是如果片子的规模较大,有一个辉煌壮丽、振奋人心的结尾时,使用减低音量的办法,显然会和内容的要求不相符。
  在音乐段落的剪辑上,我们应注意段落的过渡一定要做到自然流畅。两段音乐的剪辑必须找准衔接点,不能有明显的间断,更不能随时卡断。最好在一个完整的乐段或乐句结束的地方衔接,并且根据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走向将两段之间的关系调顺自然,这样才能不露痕迹。另外,音乐分段时,不要太短太碎。它不同于画面分段,画面是比较直观的点状连续,有时一两幅画面就能说明一个问题,而音乐是线状连续,通常一两个乐音根本表示不出什么,最少也要两个或更多的乐句才能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情绪或刻画一个形象。所以音乐的分段都比较大,有整体感。音乐的进出要和片子的内容相配,一般段落开始时用上行乐句,结束时用下行乐句。
  
  音乐的节奏
  
  音乐的节奏主要指音乐的快慢、强弱和“声部”。
  专题片中,音乐节奏要依据画面节奏来统筹把握。比如画面展现的是波澜壮阔的劳动场景,那么主题音乐和插曲的节奏就要调得激昂些;但如果是劳动者趁着暮色归家,那么音乐的节奏就不能激昂了,要调得舒缓一些。片子的画面节奏有时会很复杂,如《决战太行》中有一个片段:两位民工牺牲后,镜头从远山摇起,那林涛,那林涛中掠过的山鹰,那山鹰飞越的大山,还有大山中蜿蜒的盘山公路……用什么样的音乐来烘托这种气氛呢?影片选取了一段节奏变化丰富的音乐,让我们在这段音乐中,既感受到了忧伤、悲壮,还有一股浩然的力量。
  此外,音乐快慢节奏的变化也是我们在音乐制作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的手法。有意思的是,将一支旋律相同的乐段,做不同的节奏处理,所获得的音乐感觉也完全不同。比如将贺绿汀的乐曲《森吉德玛》用慢速表现,我们可以体会到辽阔草原的壮丽景色;而快速,则表现了蒙古人民愉快的生活景象。这表明,音乐的节奏是可以改变乐曲性质的。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根据人物专题片的画面要求来控制音乐的节奏,在表现一个人激动、兴奋的场面时,用快速的旋律配合;比较抒情的地方,用适中的速度来配合;而挽歌、沉痛的回忆等就用慢速相配合。
  
  音乐的后期处理
  
  专题片进入到后期合成阶段,编导应对所有音乐作以总体的调节和控制,要保证各种声音的交错更迭不能有突停、突起及戛然而止的状况,声音这条线必须是流畅的。如果遇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声音同时出现时,必有一种声音为主,一种声音为辅,当人物对话或采访解说与音乐同时出现时,音乐必定以背景声出现,主次音量比例一般是2比1或3比1。而当片子在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描绘景物时,则主要靠音乐来起作用,这时要把音乐推大,让它充分发挥作用。
  专题片中的音乐也可以充当音响的效果声。比如一些回忆、煽情的镜头,需要音乐来烘托。我们可以在后期处理得虚一点,在里面加一点混响,把它拉远、展宽,让它充斥在声场里,这样做更能强化气氛。在很多时候音响的声效施加位置是无法选择的,但是音乐的位置我们可以选择。例如,在《女性职场》一片中,男主人公妻子发生车祸的一场戏,刹车的音响声必须与电视画面同步。刹车的音响声比音乐更能体现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这时音乐就应该避开音效,晚一些出现。这样的操作可以为音乐和音响留下各自发挥的空间,相辅相成地表现不同的情绪。
  利用音频制作软件,我们还可以对音乐进行重复、移位、叠加、混响、均衡、变调的处理,甚至是可以大卸八块、重新组合来使用。总之,音乐的后期处理有很多变化莫测的手段,只有把握住音乐的切入点,灵活运用,我们才能使音乐真正成为专题片的“造型师”,让画面的某些情绪得以延伸,使作品更动情、更感人。
  (作者单位为黑龙江省电视台总编室)
其他文献
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一般分为农村、机关、企业、社区等不同的工作领域。长期以来,农村党员电教工作一直是各地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重点,但针对机关党员、企业党员、社区党员等领域的电教工作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把握好这些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推动党员电教工作在不同领域的深入开展。    机关党员电教工作的主要特点    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党员,并可进一步扩大至入党积极分子以及普通群众
期刊
美的前提    专题片中的美是实际内容和表现形式相结合的美。从形式上来看,专题片会运用画面构图、光线、色彩、影调等艺术手法向观众展现专题片中特有的美。从内容上看,健康、和谐、知性、有深度的内容能使人产生美的享受。专题片以画面为传播信息的基础,在三维的画面空间里展现多维的客观事实。创作人员在构建画面形象时,要对画面的线条、影调、色彩、形状等有直觉的把握,因为这些因素构成的不同影别、视角及运动产生的韵
期刊
当前,很多地方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远程教育站点,这些站点为农村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实用技术,受到了广大农民兄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但在肯定之余,不少农民兄弟又有点遗憾。他们说:“远教站点的开通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但我们只能是看和听,心中有疑问和想法无法与节目中的专家沟通交流,很多时候感到不够解渴。”为此,他们渴望有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变“单向式”播放为“互动式”交流。  农民兄弟的这一愿望,对新形势下
期刊
2005年,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素有“牡丹花城”美誉的洛阳全面铺开。建设初期,在我们对已建成站点的检查中,发现了许多问题,譬如:部分站点直播信号不清晰;排线和连线不规范;管理员打字、上传信息不熟练等等。尽管从表面看,这些都是小问题,但小问题集合到一起就严重影响了终端站点的整体建设质量。为了杜绝“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洛阳市远程办开展了“自查评估”工作。    定制度  为自查评估打好基础   
期刊
一部优秀的纪实性专题片之所以引人入胜,除了生活的真实、感人的题材等因素以外,重要的在于其结构方式。结构是创作者对专题片题材的精心组织和安排。  现实生活本身虽然可以为纪实片创作者提供丰富的素材,但不会给创作者提供一个完整的结构形态。结构是创作者思想观念和艺术追求相互作用的产物。    胡萝卜式叙述结构     专题片的胡萝卜式结构是取其象形之意。这种结构,就像胡萝卜,有一个贯穿通体的“心儿”,围绕
期刊
【网点调查】  河北省迁安市为了加强村级远教终端站点管理员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引入了“百分制量化考核”机制。通过百分考核,不仅调动了所有村级远教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增强了管理员们争先创优的意识,达到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进而全面提升了迁安市远教工作的整体水平。具体的做法是:  首先入村考核。重点查看远教设备的运转情况、节目下载情况、播放收看工作的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为做好考核
期刊
一是人员“知识化”。二是内容“全面化”。三是形式“贴切化”。    为拓展远教功能,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以人员“知识化”、内容“全面化”、形式“贴切化”,强化远教终端接收站点与就业网络平台、惠民帮扶网络平台、Internet相连的“四位一体”网上运行机制发挥作用,让惠民工程落实到了基层。  人员“知识化”。借助西部志愿者、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和机关干部驻村行动的契机,根据村、社区实际,从志
期刊
因为热爱,才有了电教人今天最美的精彩;因为热爱,才有了电教人对明天的憧憬。  操机抓拍,捕捉瞬间,推拉摇移,组接画面……这就是电教人的工作内容。电教人的工作,既艰辛又快乐,既苦涩又甘甜。脚下的路,是一串丈量不尽的开拓和延伸,我们只能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所亲历的那些岁月的碎片,在一组组造型的视听空间里,燃烧情感的火焰,定位人生的坐标。电教人的世界是活在镜头里的。  电教,是一份诗情画意的工作。不过
期刊
一是发挥远教典型带动功能,促进“村容整洁”。 二是发挥远教政治传递功能,促进“乡风文明”。三是 发挥远教技术培训优势,促进“生产发展”。      云南省宣威市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技术培训、信息传递、丰富文化生活等多功能载体作用,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挥远教典型带动功能,促进“村容整洁”。一是宣威市的26个终端接收站点通过召集村民集体看、借阅光盘自己看等方式,把开展远教工作与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
期刊
一是研发培训系统破解管理员培训难题。二是研发考试系统破解技术等级认定难题。三是研发管理系统破解站点监督管理难题。    青岛莱西市从调查研究入手,创新工作思路,先后组织研发出一系列管理软件,破解了远教工作难题。   一、研发培训系统破解管理员培训难题。通过调研发现,站点管理员计算机操作基础普遍较差,组织开展集中培训效率低下,进行个性化学习又缺少必要的指导工具,管理员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