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mg/pic.php?url=http://img1.qikan.com/qkimages/sjrw/sjrw202001/sjrw20200107-2-l.jpg)
类似案件已发生多起,如长沙市顺祥养老机构、宁乡市九月集团、株洲市和盛园、湘潭市颐和寿康等养老机构频频暴雷。据不完全统计,长沙市顺祥养老机构受害老人共1.9万余名,涉案金额达14亿元;爱之心养老公寓受害老人约4000人,涉案金额达5亿元。
湖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政委赵江文表示,2018年以来,湖南省公安机关依法侦破此类案件45起,涉案资金35亿余元,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66人。目前,全省养老服务领域潜伏的风险依然巨大,全省涉及养老领域非公企业约327家,据公安机关大数据研判,其中有37家企业涉嫌非法集资,犯罪风险等级极高。
养老领域为何频频爆雷
当前,养老理财、养老产品销售、网络借贷、投资理财,这些养老领域已成为非法集资重灾区。
具体来看,非法集资活动惯用四大套路。
首先是高额返利,实际上返利资金主要来自老年人缴纳的费用,属于拆东墙补西墙,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高额返利仅为欺诈噱头。
其次,打着养老服务的幌子,超额招揽会员,并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等名义,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充值费。资金由发起机构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
再次,以销售老年产品的名义,一些企业通过会议营销、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体验、赠送礼品、低价旅游,以及电话推销、上门推销等形式,推销虚假保健产品,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甚至贻误病情。
此外,以投资养老公寓为名非法集资。一些养老服务机构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养老山庄,诱骗老人投资、加盟、入股老年公寓等项目,承诺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这些行为存在非法集资风险。
在各地各部门的监管打击下,为何这些涉老骗局春风吹又生?
记者了解到,一些 企业打着提供养老服务的幌子,以提供住宿餐饮、观光旅游、医疗保健、照顾陪护等为名,以高额回报或享受消费优惠为诱饵,向老年人非法吸收资金。老年人往往缺乏金融、法律知识,很难辨别真假,容易上当受骗。
“形式隐蔽,监管难度大。”长沙市民政局一位负责人介绍,涉嫌非法集资的养老机构,派专人给老人发传单、进社区送礼物、专车接送老人实地参观,并且私下与老人签订合同。
此外,养老机构由行政许可改为备案后,审批门槛降低,一些非法机构趁机钻空子。
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不少涉嫌非法集资的养老机构只取得营业执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未办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属于无证经营。按照规定,此类养老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费用、收住老人。但民政部门只有审批权,对于没有备案注册的机构缺少管理抓手。
守护老人的钱袋子
近年来,养老领域为何成为非法集资、诈骗案件的高发频发领域?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表示,随着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全国各地涌现大量养老中心,但由于监管法规不够完善,养老市场不够成熟,不良企业趁机钻空子。
![](http://img1.qikan.com/qkimages/sjrw/sjrw202001/sjrw20200107-3-l.jpg)
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世平指出,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依法做好案件侦办、批捕、起诉、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对非法集资犯罪分子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李斌认为,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工作,重点在于掌握风险动态、强化监测预警,尽快摸清行政许可取消后养老机构的监管盲点,把准问题、对症下药,从制度层面尽快补上监管漏洞。
对于老年人来说,民政部门提醒,选择养老机构入住时,应查看相关证件并按规定签订养老服务协议,未在市、县(市)民政局登記的养老机构,不要入住,更不要投资。根据湖南省发改委、湖南省民政厅相关规定,养老机构床位费、护理费原则上按月收取,一次性收取费用期限最高不得超过一年;伙食费、代办服务费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消费情况,据实结算。
“防范打击非法集资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提高广大群众防范风险能力,是最有效的方法。”湖南葆真堂健康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志勇建议,加强对社区老年人的知识普及活动,让他们真正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从源头上切断犯罪分子的资金来源。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养老领域投入产出比低、风险高、盈利难,这也是养老领域频现非法集资现象的原因之一。有关部门应对养老产业加大扶持力度,比如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应,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让正规养老机构能够顺利落地,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从拓宽抵押担保范围、创新信贷方式等方面入手,提高正规民营养老机构的融资能力。(记者 谢樱)
来源: 《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