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贺《物权法》实施四周年
作者:过继正
油菜花金黃,遍野斗芬芳。
秋播千粒籽,夏获万斤粮。
常人难晓苦,血汗育花香。
冒雨耕耘事,顶阳虫弭光。
“征地”一声吼,花除目满苍。
滾滾农夫泪,捶胸欲断肠。
人大通过法,立下“物权章”。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有一个奇特的名字;这里的西瓜特别好吃,这里的人说话大嗓门儿,且能歌善舞……8月份的一半时间,我呆在这个从来没听过,也从来没去过的地方,了解它的过去,讲述它的现在,这里就是沙海明珠——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的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边,地形地貌特征一般概括为“南山中沙北河川,两山六沙二平原”。是由元朝蒙古族四大部落之一的乃蛮部落演变而来。地处华北和东北交界处,1979年前归吉林省管辖,之后划归内蒙古通辽市,所以奈曼人既有东北人的幽默风趣,又有蒙古族的豪爽朴实。总人口43.2万,蒙古族人口16万。全旗面积8137平方公里,沙地面积就占到5400平方公里。这里盛产玉米、荞麦,科尔沁细毛羊更是闻名天下。近年来,为使“农业为主”加速向“工业引领”全面转型,全旗上下按照“创新奈曼,实现突破”的总要求,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核心,以工业经济为突破,以推进产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工业带动型县域经济,形成了木材精细加工、农畜产品加工、矿产开发和化工四大工业支柱,截至2011年,奈曼旗已发展温室5万多亩,沙地西瓜种植面积10万多亩,建成了中国最大的沙地无籽西瓜基地。开发沙产品达100多项,产值超过50亿元。
如何将奈曼的精彩从文字介绍转化成电视画面,我与孙凯导演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策划工作。
海选地方达人——继栏目今年4月改版以后,节目质量也不断精化和提升,单纯的地方文艺表演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要想抓住观众,必须是精彩中的精彩。现在许多电视台、卫视都推出了各式各样的“达人秀”节目,给每个人成为明星的机会。《乡约》的50分钟也专门腾出了一段时长,准备打造属于《乡约》的“乡村达人秀”。我们到了奈曼,海选了超过15组达人,西瓜雕刻、巨型四胡演奏、自制乒乓球用品的牛人、呼麦加蒙语说唱组合、马头琴模仿动物叫声、摔跤冠军、少女舞星、西瓜夫妻等等,但最终登上《乡约》节目的只能有四组,什么标准来评判?我和孙凯都没有经验,我们觉得哪个都不错,哪位达人都不容易,心里多多少少带着点儿感情色彩,直到主持人兼制片人肖东坡老师提点了我们:“你们是导演,首先要保证节目的质量,彩排的时候觉得哪个看起来最有意思?不管他表演的怎样,哪个一上来就能抓眼球,前所未见?一个会走钢丝、顶大缸的雜技高手和一个老太太跳蹩脚的街舞比,肯定要选后者,这多有乡土味儿?这多有反差?她要是跳的不咋地,还能整点儿边角料,放大现场的这些突发情况,这多有意思啊?我们《乡约》要的不就是这个吗?”新奇特固然重要,但真实的欢声笑语更能打动人心,有了这个标准,我们最终挑选出了四位各有特点的达人:一号达人少女舞星蓝旗儿,年仅六岁就能随歌起舞,观众参与性强;二号达人啤酒诗人刘大伟,外形特征与所展示的才艺形成强烈反差;三号达人摔跤冠军德木日乐,从上场方式到展示力大无穷的环节,非常抓人眼球;四号达人巨型四胡演奏者铁明山,三米高的巨型四胡世界罕见,加上他演唱的好来宝,尽数家乡特色还十分逗乐儿。为了提升本期节目的质量,肖东坡老师还特地从北京请来了六位明星、艺术家,为四位达人进行点评,有京剧艺术家、相声演员、男高音歌唱家等。这样的组合,《乡约》以前从未尝试,让我们在紧张的同时又充满期待。
书记深夜谈心——无论节目内容多么奇特精彩,书记的访谈一直是最核心的部分,但也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改版一的模式,书记总是说一段停一段,感觉总是没上去,讲的话题也并不是观众最感兴趣的,收视率每到这块儿也总是不太争气。现在,肖老师用“梦想”贯穿了整期节目,包括主访嘉宾,也只谈梦想:小时候的梦想、任上的梦想。我们之前总是害怕书记不善谈,或者说不出我们要的故事,但梦想这档子事儿,基本上每个人都能说的出来,并且梦想背后的故事往往是最打动人的、最真实的、最歇斯底里的。对于本期的主访嘉宾奈曼旗王书记,不出意料,书记忙、出差、开会,一堆的理由阻碍了我们的采访。临近拍摄日期,孙凯只能用我们最原始的方法——电话采访。结果可想而知,难度不小,虽然内容都采访出来了,但还是不达标。我们把难处汇报给了肖老师,换来的却是一次示范,肖老师在拍摄日前三天的一个晚上,用了两小时,说服书记讲故事,并清晰的列了一条故事线。原本需要一周的工作量却由肖老师在两天之内完成,让我们由衷佩服。对比起改版一模式的嘉宾访谈,我们发现,其实故事都是一样的,只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属性统一起来,让嘉宾一气儿说痛快了,观众看着也就痛快了。札记写到这里,我突发奇想采访了身边正在进行粗编的同事董延爽,“你来乡约前有什么梦想?按时间顺序告诉我”、“来了乡约以后你又有什么梦想?跟工作有关的?”不出五分钟,我就挖到一个关于三好学生特别想成为一个坏孩子的小故事。回想去奈曼前肖老师告诉我这个新模式的时候,心里曾有过的质疑,不禁想:唉,实践果然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
挖掘沙地宝物——特色物产趣味问答,这与改版一的特色物产展示似乎非常相似,只不过从主持人问嘉宾变成嘉宾反问主持人而已。真是如此?好吧,我们又换来了一次示范。这个趣味在哪儿?并不是我们认为的只要是当地的特产就行,比如麦饭石、无籽西瓜、版画等,这些的的确确是奈曼的特产,但不特别,全国十几亿的电视观众不可能都没见过,并且以麦饭石之乡闻名的地方就有好几个。肖老师召集了一帮奈曼各个阶层的人一起开会,每个人轮流说一个他们听说或见过的,在奈曼出现的奇怪的东西。果然,几位见多识广的奈曼人说出了几个他们都觉得奇怪的东西,对于我们就更不用说了,会呼吸的花盆、猪粪用药等,并且这几样东西之间还能属性统一,我在一旁只能感叹,沙地出奇迹啊……
倾听传奇故事——牛人辨真假是我最不知道应该从何入手的环节,什么故事好?谁来说?谁来猜?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一年靠养猪挣三千万”不是传奇,“我放弃二十万年薪回乡养猪”才是我们要的。当我们明白这一点的时候意识到,其实很多人的故事都可以放到这个环节,只要找到一个点,也就是表现传奇性的那一句话即可。当然,这已经是我录制完这期节目才悟到的。此外,人的外形和传奇性也最好有反差,要让达人里面的德木日乐来说,我一年摔一百个人你信不信?观察他的体型、声音、身上的细节,相信没几个人会怀疑。为了这仅有五个人的环节,我们折腾了整整半个月。
8月14日,原本烈日炎炎的孟家段草原,下起了小雨。下午两点的录制,人员陆续到场,现场的板凳、道具湿了擦,擦了又湿。一群人无助的看着天空,这一刻的感觉非常奇妙。人为的过失导致节目无法正常录制,我们已经习惯暴跳如雷,但“老天爷”的问题,我们又能如何?一望无际的草原,就像被一大片乌云压盖着,感觉十分压抑。工作人员也做好了延期拍摄的准备,但看着从北京百忙之中飞过来的重量级评委、看着大老远坐马车牛车赶来欣赏节目的牧民、为了节目从长春运来的几头小野猪、为了参加节目推掉那达慕比赛的德木日乐,我们还是决定了坚持。就这样,冒着雨,主持人与王书记以及现场五百名观众,在接近天黑前录制完了这期节目。补录完毕、送走重要人员,我们吃着牧民送的西瓜感叹到,草原人民果然吃苦耐劳,成吉思汗的精神感染着这里的每一个人。
奈曼的草原如同它的人民,辽阔大气;奈曼的沙子如同它的人民,微小但尽力发挥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匆匆的离开,未能很好的品味奈曼,这也为今后的回访留下伏笔,这片草原,这片沙地,终有一天,我们会再度相见!
责任编辑/鲍红武
作者:过继正
油菜花金黃,遍野斗芬芳。
秋播千粒籽,夏获万斤粮。
常人难晓苦,血汗育花香。
冒雨耕耘事,顶阳虫弭光。
“征地”一声吼,花除目满苍。
滾滾农夫泪,捶胸欲断肠。
人大通过法,立下“物权章”。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有一个奇特的名字;这里的西瓜特别好吃,这里的人说话大嗓门儿,且能歌善舞……8月份的一半时间,我呆在这个从来没听过,也从来没去过的地方,了解它的过去,讲述它的现在,这里就是沙海明珠——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的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边,地形地貌特征一般概括为“南山中沙北河川,两山六沙二平原”。是由元朝蒙古族四大部落之一的乃蛮部落演变而来。地处华北和东北交界处,1979年前归吉林省管辖,之后划归内蒙古通辽市,所以奈曼人既有东北人的幽默风趣,又有蒙古族的豪爽朴实。总人口43.2万,蒙古族人口16万。全旗面积8137平方公里,沙地面积就占到5400平方公里。这里盛产玉米、荞麦,科尔沁细毛羊更是闻名天下。近年来,为使“农业为主”加速向“工业引领”全面转型,全旗上下按照“创新奈曼,实现突破”的总要求,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核心,以工业经济为突破,以推进产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工业带动型县域经济,形成了木材精细加工、农畜产品加工、矿产开发和化工四大工业支柱,截至2011年,奈曼旗已发展温室5万多亩,沙地西瓜种植面积10万多亩,建成了中国最大的沙地无籽西瓜基地。开发沙产品达100多项,产值超过50亿元。
如何将奈曼的精彩从文字介绍转化成电视画面,我与孙凯导演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策划工作。
海选地方达人——继栏目今年4月改版以后,节目质量也不断精化和提升,单纯的地方文艺表演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要想抓住观众,必须是精彩中的精彩。现在许多电视台、卫视都推出了各式各样的“达人秀”节目,给每个人成为明星的机会。《乡约》的50分钟也专门腾出了一段时长,准备打造属于《乡约》的“乡村达人秀”。我们到了奈曼,海选了超过15组达人,西瓜雕刻、巨型四胡演奏、自制乒乓球用品的牛人、呼麦加蒙语说唱组合、马头琴模仿动物叫声、摔跤冠军、少女舞星、西瓜夫妻等等,但最终登上《乡约》节目的只能有四组,什么标准来评判?我和孙凯都没有经验,我们觉得哪个都不错,哪位达人都不容易,心里多多少少带着点儿感情色彩,直到主持人兼制片人肖东坡老师提点了我们:“你们是导演,首先要保证节目的质量,彩排的时候觉得哪个看起来最有意思?不管他表演的怎样,哪个一上来就能抓眼球,前所未见?一个会走钢丝、顶大缸的雜技高手和一个老太太跳蹩脚的街舞比,肯定要选后者,这多有乡土味儿?这多有反差?她要是跳的不咋地,还能整点儿边角料,放大现场的这些突发情况,这多有意思啊?我们《乡约》要的不就是这个吗?”新奇特固然重要,但真实的欢声笑语更能打动人心,有了这个标准,我们最终挑选出了四位各有特点的达人:一号达人少女舞星蓝旗儿,年仅六岁就能随歌起舞,观众参与性强;二号达人啤酒诗人刘大伟,外形特征与所展示的才艺形成强烈反差;三号达人摔跤冠军德木日乐,从上场方式到展示力大无穷的环节,非常抓人眼球;四号达人巨型四胡演奏者铁明山,三米高的巨型四胡世界罕见,加上他演唱的好来宝,尽数家乡特色还十分逗乐儿。为了提升本期节目的质量,肖东坡老师还特地从北京请来了六位明星、艺术家,为四位达人进行点评,有京剧艺术家、相声演员、男高音歌唱家等。这样的组合,《乡约》以前从未尝试,让我们在紧张的同时又充满期待。
书记深夜谈心——无论节目内容多么奇特精彩,书记的访谈一直是最核心的部分,但也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改版一的模式,书记总是说一段停一段,感觉总是没上去,讲的话题也并不是观众最感兴趣的,收视率每到这块儿也总是不太争气。现在,肖老师用“梦想”贯穿了整期节目,包括主访嘉宾,也只谈梦想:小时候的梦想、任上的梦想。我们之前总是害怕书记不善谈,或者说不出我们要的故事,但梦想这档子事儿,基本上每个人都能说的出来,并且梦想背后的故事往往是最打动人的、最真实的、最歇斯底里的。对于本期的主访嘉宾奈曼旗王书记,不出意料,书记忙、出差、开会,一堆的理由阻碍了我们的采访。临近拍摄日期,孙凯只能用我们最原始的方法——电话采访。结果可想而知,难度不小,虽然内容都采访出来了,但还是不达标。我们把难处汇报给了肖老师,换来的却是一次示范,肖老师在拍摄日前三天的一个晚上,用了两小时,说服书记讲故事,并清晰的列了一条故事线。原本需要一周的工作量却由肖老师在两天之内完成,让我们由衷佩服。对比起改版一模式的嘉宾访谈,我们发现,其实故事都是一样的,只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属性统一起来,让嘉宾一气儿说痛快了,观众看着也就痛快了。札记写到这里,我突发奇想采访了身边正在进行粗编的同事董延爽,“你来乡约前有什么梦想?按时间顺序告诉我”、“来了乡约以后你又有什么梦想?跟工作有关的?”不出五分钟,我就挖到一个关于三好学生特别想成为一个坏孩子的小故事。回想去奈曼前肖老师告诉我这个新模式的时候,心里曾有过的质疑,不禁想:唉,实践果然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
挖掘沙地宝物——特色物产趣味问答,这与改版一的特色物产展示似乎非常相似,只不过从主持人问嘉宾变成嘉宾反问主持人而已。真是如此?好吧,我们又换来了一次示范。这个趣味在哪儿?并不是我们认为的只要是当地的特产就行,比如麦饭石、无籽西瓜、版画等,这些的的确确是奈曼的特产,但不特别,全国十几亿的电视观众不可能都没见过,并且以麦饭石之乡闻名的地方就有好几个。肖老师召集了一帮奈曼各个阶层的人一起开会,每个人轮流说一个他们听说或见过的,在奈曼出现的奇怪的东西。果然,几位见多识广的奈曼人说出了几个他们都觉得奇怪的东西,对于我们就更不用说了,会呼吸的花盆、猪粪用药等,并且这几样东西之间还能属性统一,我在一旁只能感叹,沙地出奇迹啊……
倾听传奇故事——牛人辨真假是我最不知道应该从何入手的环节,什么故事好?谁来说?谁来猜?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一年靠养猪挣三千万”不是传奇,“我放弃二十万年薪回乡养猪”才是我们要的。当我们明白这一点的时候意识到,其实很多人的故事都可以放到这个环节,只要找到一个点,也就是表现传奇性的那一句话即可。当然,这已经是我录制完这期节目才悟到的。此外,人的外形和传奇性也最好有反差,要让达人里面的德木日乐来说,我一年摔一百个人你信不信?观察他的体型、声音、身上的细节,相信没几个人会怀疑。为了这仅有五个人的环节,我们折腾了整整半个月。
8月14日,原本烈日炎炎的孟家段草原,下起了小雨。下午两点的录制,人员陆续到场,现场的板凳、道具湿了擦,擦了又湿。一群人无助的看着天空,这一刻的感觉非常奇妙。人为的过失导致节目无法正常录制,我们已经习惯暴跳如雷,但“老天爷”的问题,我们又能如何?一望无际的草原,就像被一大片乌云压盖着,感觉十分压抑。工作人员也做好了延期拍摄的准备,但看着从北京百忙之中飞过来的重量级评委、看着大老远坐马车牛车赶来欣赏节目的牧民、为了节目从长春运来的几头小野猪、为了参加节目推掉那达慕比赛的德木日乐,我们还是决定了坚持。就这样,冒着雨,主持人与王书记以及现场五百名观众,在接近天黑前录制完了这期节目。补录完毕、送走重要人员,我们吃着牧民送的西瓜感叹到,草原人民果然吃苦耐劳,成吉思汗的精神感染着这里的每一个人。
奈曼的草原如同它的人民,辽阔大气;奈曼的沙子如同它的人民,微小但尽力发挥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匆匆的离开,未能很好的品味奈曼,这也为今后的回访留下伏笔,这片草原,这片沙地,终有一天,我们会再度相见!
责任编辑/鲍红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