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套版作为油印套色木刻创作中的一个必经环节,在创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自身探索的分割式套版方式的阐述,从而揭示油印套色木刻中不同套版方式的使用,对作品最终呈现的视觉形态有着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套色木刻;套版方式;实验性
1 分割式套版对画面的分解与重组
使用主版套色方式的作品中重色主版对于画面的主导使得作品呈现出了一个共性,那就是主版对于画面形象和内容呈现的统领作用。而无主版套色与主版套色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消除了主版在画面中的统领作用,同时由于消除了限制,艺术家可以更加自由地对画面进行规划和处理。基于画面的形象是由各色版的共同作用而成,因此在各色版的叠压过程中物象的边缘和背景之间的关系也会产生丰富的变化,而不像主版套色方式中重色主版对物象边缘线那么绝对的限定作用。
这种套版方式在印刷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图像各区域之间的白线,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运用分割式套版方式的画面中所出现的白线边缘则是虚化的效果。这些变化丰富的线也都恰恰成了画面中不可缺少的视觉元素,一种独特的画面语言。
“分版合印”其实是一种套色木刻套版程序中复杂过程简单化的处理方式,原本要通过对版套印才能完成的画面经过处理后一次印刷成型,省去了对版的环节。而分割式套版方式则是把套版过程复杂化,使原本能够一次印刷成型的每个色版分割成若干段,分别套版印刷。而套版过程中操作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作品最终视觉呈现的变化。这两种套版方式其实都是对于常规套版方式的一种反思与反叛。
分割式套版方式颠覆了常规的套版方式,在印制的过程中运用边印边拖动纸张的方式产生这种画面断层的效果,使画面的整体结构和效果发生变化,而画面中图像元素的重复出现又是可控制的,从而达到“相同的印痕,自由地复现”。
2 分割式套版的印制方法
这种套版方式的印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画面的下一段图像都重复上一段的一部分图像,这样一段叠一段,直到印制完成。印制方法如下:
第一,将木板放在对版纸上,根据对画面的分解在纸上做下记号。第二,将板上分解成的第一段滚上油墨,用卡纸沿着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分界线盖住版面,只露出第一段的版面。第三,将印制的纸沿着对版纸铺在木板上,开始印制第一段图像。第四,沿着印制的纸的边缘在对版纸上做下记号,以便接下来的印制。第五,印完第一段图像,把印制的纸掀开,将版上第二段滚上油墨,用纸盖住版面,只露出第二段版面以及第一段的一小部分版面,这个步骤是重点。第六,根据对版纸上记号将印制的纸张重新平铺于版面上,开始第二段图像的印制。第七,以此类推,每个色版的版面都按步骤印制,直至整幅作品印制完成。
3 分割式套版方式制作过程中需注意的因素
分割式套版作为一种非常规的套版方式有着其影响因素,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有部分是所有套版方式普遍存在的,也有的是针对其本身所特有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第一,草图的重要性。由于画面分成了很多段,改变了原本的画面结构,而每一段图像都需重复前一段的部分图像,以此在草图阶段必须明确最终的印制效果,并按照最终效果进行绘制。第二,画面所套印色版的数量和分割段数对印制的影响。这两者的数量越多则印制中所要套版的次数越多,套版的次数是色版的数量乘以画面所分割的数量。因此在草图阶段最好限制色版数量和画面的段数,否则会增加印制的难度。第三,确定好画面每段图像的宽度,做好标记。这一条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套版时是根据所划的标记线进行对版,以此在印制之前必須严谨准确地在对版纸上划好标记线,否则套版时则无从下手。第四,每段图像之间的白线边缘需印虚。要求印制时到了图像边缘用力稍轻,使边缘呈现出参差不齐,虚化模糊的效果,这可以让每段图像之间自然衔接,而不显得过于呆板。第五,纸张的选择。在印制时可以选择宣纸,也可以选择素描纸和水彩纸,不同的纸最后印制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在印制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技法上的限制。比如选择宣纸在印制过程中由于宣纸比较吸墨,因此色层之间叠加之后会变灰,无法印出很饱和的颜色。而素描纸和水彩纸吸墨的能力较弱,印制时油墨只附着在纸张表面,因此能呈现出比较饱和的颜色。第六,油墨的控制。印制底版颜色时滚墨可以薄一点,最好能透出木纹,而往上叠加的色层滚墨时则需逐层加厚,否则不能很好地覆盖底下的颜色。如果是想做出叠透的颜色则另当别论。
4 结语
油印套色木刻的套版方式直接对创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套版方式的改变也促使着版画家们对于表现手法以及题材等等方面选择上的转换,使得油印套色木刻的风格面貌更加的丰富多彩。本文通过对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分割式套版方式的特点,制作方法,以及制作中需注意因素的论述,从而揭示新的套版方式的探索对作品语言风格的形成也有着推动作用,这当中存在着很多的可能性,值得深入探索和讨论,对油印套色木刻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齐凤阁. 20世纪中国版画的语境转换[J].文艺研究,1997(6).
[2] 陈琦.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3] 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4] 耿涛.图像与本质:胡塞尔图像意识现象学辩证[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黄伟鸿(1988—),男,广东汕头人,硕士研究生,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研究方向:版画艺术。
关键词:套色木刻;套版方式;实验性
1 分割式套版对画面的分解与重组
使用主版套色方式的作品中重色主版对于画面的主导使得作品呈现出了一个共性,那就是主版对于画面形象和内容呈现的统领作用。而无主版套色与主版套色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消除了主版在画面中的统领作用,同时由于消除了限制,艺术家可以更加自由地对画面进行规划和处理。基于画面的形象是由各色版的共同作用而成,因此在各色版的叠压过程中物象的边缘和背景之间的关系也会产生丰富的变化,而不像主版套色方式中重色主版对物象边缘线那么绝对的限定作用。
这种套版方式在印刷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图像各区域之间的白线,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运用分割式套版方式的画面中所出现的白线边缘则是虚化的效果。这些变化丰富的线也都恰恰成了画面中不可缺少的视觉元素,一种独特的画面语言。
“分版合印”其实是一种套色木刻套版程序中复杂过程简单化的处理方式,原本要通过对版套印才能完成的画面经过处理后一次印刷成型,省去了对版的环节。而分割式套版方式则是把套版过程复杂化,使原本能够一次印刷成型的每个色版分割成若干段,分别套版印刷。而套版过程中操作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作品最终视觉呈现的变化。这两种套版方式其实都是对于常规套版方式的一种反思与反叛。
分割式套版方式颠覆了常规的套版方式,在印制的过程中运用边印边拖动纸张的方式产生这种画面断层的效果,使画面的整体结构和效果发生变化,而画面中图像元素的重复出现又是可控制的,从而达到“相同的印痕,自由地复现”。
2 分割式套版的印制方法
这种套版方式的印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画面的下一段图像都重复上一段的一部分图像,这样一段叠一段,直到印制完成。印制方法如下:
第一,将木板放在对版纸上,根据对画面的分解在纸上做下记号。第二,将板上分解成的第一段滚上油墨,用卡纸沿着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分界线盖住版面,只露出第一段的版面。第三,将印制的纸沿着对版纸铺在木板上,开始印制第一段图像。第四,沿着印制的纸的边缘在对版纸上做下记号,以便接下来的印制。第五,印完第一段图像,把印制的纸掀开,将版上第二段滚上油墨,用纸盖住版面,只露出第二段版面以及第一段的一小部分版面,这个步骤是重点。第六,根据对版纸上记号将印制的纸张重新平铺于版面上,开始第二段图像的印制。第七,以此类推,每个色版的版面都按步骤印制,直至整幅作品印制完成。
3 分割式套版方式制作过程中需注意的因素
分割式套版作为一种非常规的套版方式有着其影响因素,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有部分是所有套版方式普遍存在的,也有的是针对其本身所特有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第一,草图的重要性。由于画面分成了很多段,改变了原本的画面结构,而每一段图像都需重复前一段的部分图像,以此在草图阶段必须明确最终的印制效果,并按照最终效果进行绘制。第二,画面所套印色版的数量和分割段数对印制的影响。这两者的数量越多则印制中所要套版的次数越多,套版的次数是色版的数量乘以画面所分割的数量。因此在草图阶段最好限制色版数量和画面的段数,否则会增加印制的难度。第三,确定好画面每段图像的宽度,做好标记。这一条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套版时是根据所划的标记线进行对版,以此在印制之前必須严谨准确地在对版纸上划好标记线,否则套版时则无从下手。第四,每段图像之间的白线边缘需印虚。要求印制时到了图像边缘用力稍轻,使边缘呈现出参差不齐,虚化模糊的效果,这可以让每段图像之间自然衔接,而不显得过于呆板。第五,纸张的选择。在印制时可以选择宣纸,也可以选择素描纸和水彩纸,不同的纸最后印制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在印制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技法上的限制。比如选择宣纸在印制过程中由于宣纸比较吸墨,因此色层之间叠加之后会变灰,无法印出很饱和的颜色。而素描纸和水彩纸吸墨的能力较弱,印制时油墨只附着在纸张表面,因此能呈现出比较饱和的颜色。第六,油墨的控制。印制底版颜色时滚墨可以薄一点,最好能透出木纹,而往上叠加的色层滚墨时则需逐层加厚,否则不能很好地覆盖底下的颜色。如果是想做出叠透的颜色则另当别论。
4 结语
油印套色木刻的套版方式直接对创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套版方式的改变也促使着版画家们对于表现手法以及题材等等方面选择上的转换,使得油印套色木刻的风格面貌更加的丰富多彩。本文通过对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分割式套版方式的特点,制作方法,以及制作中需注意因素的论述,从而揭示新的套版方式的探索对作品语言风格的形成也有着推动作用,这当中存在着很多的可能性,值得深入探索和讨论,对油印套色木刻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齐凤阁. 20世纪中国版画的语境转换[J].文艺研究,1997(6).
[2] 陈琦.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3] 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4] 耿涛.图像与本质:胡塞尔图像意识现象学辩证[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黄伟鸿(1988—),男,广东汕头人,硕士研究生,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研究方向:版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