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成长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由于學生自身在思想以及价值观念尚未完全确立,同时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可能会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误入歧途。学生在不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很容易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所以教师需要能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实现学生在初中阶段下的健康成长。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就怎样开展初中阶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深层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案例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创新形式、优化组织已成为现阶段教育教学的发展重点。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初中生德育培养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依然存在“老套路”“旧方法”的现象,缺乏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和引导策略,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内在发展存在
不足。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习方法欠缺,对学科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明确。第二,学习习惯较差,不会做笔记或笔记不规范,难以形成体系化的学习架构。第三,学习思路不清晰,对课本内容的梳理存在逻辑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学生在知识的运用和表达方面产生纰漏。第四,组织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保证学生主体的课堂地位。第五,分析材料和整合知识的能力不强。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德育学科,所涉及的范围较大、知识较多,需要学生及时整理并能正确分析其中的关键点,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但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部分教师未能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认知思维,导致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勇气。
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情境教学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针对教学进行特定环境的构建。情境的构建与应用可以使用更生动的方法来加强学生与他们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课文中获得到更加真实的感受,这促进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掌握与理解。教师可以对于抽象的教材内容进行生动的情境构建,让课程更加直观明了。但是,教师必须紧密的结合课程内容来对学生进行情景化的教学情境构建。否则,教室的重点将很容易出现偏差,尽管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学习很开心,但学生可能很难吸收课程知识,以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情境构建的过程中,需要能够对于课程内容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把控,在这样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情景化教学的构建。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丰富的社会生活”这一节课程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可以创造情境使学生对于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变得更加熟悉,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例如,有效的指导,视频或者图像资料。更好地了解自我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适应社会和为社会融合做准备的需要。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开始入手,有效地与教科书联系,使学生对教科书的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并使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认识到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道德和法律观念。
(二)加强小组合作,保证课堂效果
小组合作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形式,有助于学生个体与整体之间保持有效的学习状态,提升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同时,小组合作还可以帮助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互动学习的方式,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保证课堂活动的组织效果和学生主体的学习效益。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小组合作,科学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探究主体,规范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达能力,从而实现其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
例如,在“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对此,我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配原则,引导学生对“雨天的校门口”“银行一米线”“铁路部门禁止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等话题展开讨论,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秩序、社会规则,加强学生对新知内容的理解,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三)开展实践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借助“少教多学”模式来组织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其根本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容灵活应用于实践,并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学以致用本领。但是因为现阶段的教学当中,绝大多数的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至于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知识内容应用于实践却很少有教师去关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适当的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例如,在“关爱他人”这一节内容的教学当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出示一些生活当中常见的有关关心爱护他人的一些感到事迹,从而让学生在浏览之后说一说关爱他人的含义,思考什么是关爱以及关爱他人的原因是什么。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社会慰问活动。在本次活动当中,学生需要到学校周围的一些社区去帮助社区当中的一些老人和残疾人做一些自己亲身可以办到的事情,比如帮助老人或则残疾人打扫一下房间,和孤寡老人谈心或则给孤寡老人做一份爱心餐等等。如此一来,有助于让学生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传递爱的美好。
结语
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灵活应用多样化的模式来展开教学工作,对于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成效有着极大的帮助。为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当中,需要意识到将多种模式引入课堂的重要性,通过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学习和探究一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参考文献
[1]魏春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2):59.
[2]赵汝梅.浅谈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2017,6(10):156-157.
何明粉 贵州省凯里市碧波中学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案例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创新形式、优化组织已成为现阶段教育教学的发展重点。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初中生德育培养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依然存在“老套路”“旧方法”的现象,缺乏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和引导策略,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内在发展存在
不足。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习方法欠缺,对学科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明确。第二,学习习惯较差,不会做笔记或笔记不规范,难以形成体系化的学习架构。第三,学习思路不清晰,对课本内容的梳理存在逻辑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学生在知识的运用和表达方面产生纰漏。第四,组织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保证学生主体的课堂地位。第五,分析材料和整合知识的能力不强。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德育学科,所涉及的范围较大、知识较多,需要学生及时整理并能正确分析其中的关键点,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但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部分教师未能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认知思维,导致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勇气。
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情境教学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针对教学进行特定环境的构建。情境的构建与应用可以使用更生动的方法来加强学生与他们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课文中获得到更加真实的感受,这促进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掌握与理解。教师可以对于抽象的教材内容进行生动的情境构建,让课程更加直观明了。但是,教师必须紧密的结合课程内容来对学生进行情景化的教学情境构建。否则,教室的重点将很容易出现偏差,尽管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学习很开心,但学生可能很难吸收课程知识,以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情境构建的过程中,需要能够对于课程内容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把控,在这样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情景化教学的构建。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丰富的社会生活”这一节课程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可以创造情境使学生对于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变得更加熟悉,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例如,有效的指导,视频或者图像资料。更好地了解自我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适应社会和为社会融合做准备的需要。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开始入手,有效地与教科书联系,使学生对教科书的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并使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认识到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道德和法律观念。
(二)加强小组合作,保证课堂效果
小组合作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形式,有助于学生个体与整体之间保持有效的学习状态,提升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同时,小组合作还可以帮助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互动学习的方式,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保证课堂活动的组织效果和学生主体的学习效益。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小组合作,科学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探究主体,规范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达能力,从而实现其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
例如,在“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对此,我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配原则,引导学生对“雨天的校门口”“银行一米线”“铁路部门禁止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等话题展开讨论,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秩序、社会规则,加强学生对新知内容的理解,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三)开展实践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借助“少教多学”模式来组织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其根本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容灵活应用于实践,并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学以致用本领。但是因为现阶段的教学当中,绝大多数的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至于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知识内容应用于实践却很少有教师去关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适当的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例如,在“关爱他人”这一节内容的教学当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出示一些生活当中常见的有关关心爱护他人的一些感到事迹,从而让学生在浏览之后说一说关爱他人的含义,思考什么是关爱以及关爱他人的原因是什么。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社会慰问活动。在本次活动当中,学生需要到学校周围的一些社区去帮助社区当中的一些老人和残疾人做一些自己亲身可以办到的事情,比如帮助老人或则残疾人打扫一下房间,和孤寡老人谈心或则给孤寡老人做一份爱心餐等等。如此一来,有助于让学生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传递爱的美好。
结语
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灵活应用多样化的模式来展开教学工作,对于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成效有着极大的帮助。为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当中,需要意识到将多种模式引入课堂的重要性,通过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学习和探究一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参考文献
[1]魏春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2):59.
[2]赵汝梅.浅谈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2017,6(10):156-157.
何明粉 贵州省凯里市碧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