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朔曾在他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中写一文学女青年欲与两位冒充作家的小子去游月光浴,一好心青年劝她不要去,并说,他说他们是作家,我还以为是宇航员呢。自然,那女青年受到了伤害。那两个流氓乐意冒充作家,就像现在有些作家总想作出副流氓嘴脸一样。同理,作家和流氓好像都不能成为一门正经职业,应是种爱好扩大后的心情标志。你若把它当作一门正经营生来做,这称谓就不够纯粹了。说句俗话,你离理想主义者的距离也就远了。我又想起杨德昌在[一一]中的那段话,一学生撞见他的老师和其母交欢,那老师气急败坏兼一脸委屈地说道:老师也是人嘛。是呀,是人就有人的困惑和麻烦。电影中的作家跟生活中的作家一样,大都没交上什么好运。写作本身倒成了他们身上的魔咒,他们为自己这点本事感动骄傲,也被这本事妖魔,或被妖魔关照。下面列举的这几部影片大抵都是这样。
[卡夫卡]Kafka 1991
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
卡夫卡是世界上惟一一位完全不靠稿费生活的著名作家。索德伯格的这部影片取自卡夫卡的小说《城堡》的意境,结合卡夫卡的生平,讲述了一保险公司的小职员所经历的一连串惊悚事件。他好像发现了一起杀人案,不想卷入其中,但还是如影随行地进入一座迷宫,或者说“城堡”。 影片是个四不像,惊险、传记,都能沾点边,却都靠不上。就像卡夫卡的小说一样,意识流、荒诞派、超现实全有了,却那样都不求登峰造极,却成为了现代派小说的鼻祖。看了这片,就像看卡夫卡的小说一样,云里雾里。但有一点,却很明确,心中没鬼的话,是不会拿自己的或别人的人生来扯淡的。
[闪灵]The Shining 1979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鲁迅说写不出来最好的办法,是不写。真正操笔杆子的人,又有几个人听得进去。总认为灵感就在某个阳光照不到的角落苦苦地等着自己。杰克就是这样的,他带着妻儿住进一家旅馆,散散心,也顺便等待灵感的光顾。他好像真的运气来了,才思泉涌,不可遏制,他不停地写作,但厚厚的稿纸打的全是同一句话。对,他的所谓灵感早就全线崩溃,并被一个不可知的灵魂所控制。这灵魂是杀过人的,那么他也得这样去做,他先杀死了旅店里的黑人厨师,接下来,是他的儿子和妻子。好在他儿子是灵异之身,和其母亲一道逃离了旅馆。而我们的杰克,他完全被他的灵感蛊惑着,他被他的“灵感”指挥得东倒西歪,冻死在一个迷宫之中,这是创作的迷宫,也是他人生的迷宫。
[巴顿·芬克]Barton Fink 1991
导演:科恩兄弟
这个谨言慎行,有些唯诺的家伙,应该也是个妙笔生花之徒。要不然好莱坞的大亨不会请他来写一个什么关于摔跤的影片脚本。他明知这会丧失他“描绘普通人生活的戏剧”的理想,但还是禁不住财富和名利的诱惑,前往一家旅馆,从事创作。又是该死的旅馆,就是这旅馆,像搭错了神经一样,奇人怪事不断,让巴顿·芬克迟迟不能动笔。他先以为就他是这样,可他的一位老前辈,先他一步才思枯竭,整日酗酒。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情形,在恐惧之中,竟和老前辈的秘书兼情人上了床。事刚办完,刚还热情喷火的娘们就嗝了屁。幸好,他的一位新交的朋友查理帮他把尸体运出了旅馆。还是这位查理,把跟踪巴顿·芬克的两名警察干掉了,并一把火烧掉了整个旅馆。巴顿·芬克木木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才知道无论你是凭良心,还是欲望在写作,你都将成为一个局外人。写作本身的脆弱在这部著名的黑色影片里显得是那么令人哭笑不得,宛若一个尴尬的噩梦。
[一声叹息] 2000
导演:冯小刚
又是在家旅馆,看来这作家真不能在旅馆里搞什么创作,鬼知道会出什么事。这回轮到了梁亚洲,他要写一个什么狗屁电视剧。制片人刘大为也是脑子进了水,安排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当梁亚洲的助理,负责他的饮食起居,并协助他按时交稿。这下好了,这个叫李小丹的女青年也有股文学女青年的生猛劲,梁亚洲也是个定力不够的家伙,也许他压根不想有什么定力。一句话,两个人好上了。我们的梁亚洲,这个有妇之夫,终于为他的贼心贼胆付出了代价,姑且叫一声叹息。这回,我们算是既看见了贼吃肉,又看见了贼挨打。婚没离成,那个叫李小丹的女人好像也放过了他,这反而使他更难受。他要是不去海南,就坐在家里当“坐”家,会不会就没这档子事呢,估计也是在劫难逃。这电影还有一个名字叫“过着狼狈不堪的日子”,更狼狈不堪的还在于,这日子你得过下去。
[危情十日]Misery 1990
导演:罗伯·赖纳
歌星有追星族,作家也有过度热情的读者。著名畅销书作家谢尔登也有一个叫安妮的读者,她高大健壮,相貌偏丑。同时,安妮在做助产士时还曾杀害过婴儿。活该谢尔登倒霉,他出了起车祸,等他醒来时,已躺在安妮的家里。他的肩骨被安妮复了位,而腿骨骨折,需要静养。这段时间里,安妮一边表示对自己的崇敬之情,一边勒令谢尔登按照她的意志完成创作。谢尔登稍有不从,便遭至谩骂和殴打。最残酷的是,安妮还让谢尔登亲手将自己的手稿付之以炬,只因书中的主人公死了。眼看谢尔登就要痊愈,安妮用锤子打断了他的踝关节。这时警察找上门来了,安妮也很果断地干掉了那个警察。好在,作家属于高智商人群,在一个个计划落空之后,谢尔登用他的打字机砸死了安妮。若干年后,谢尔登在家小旅馆遇见了一位与安妮酷肖的妇人,这是阴魂不散,还是自己的心魔作祟,他自己一时分辨不清。他还会继续写作吗?
[本能]Basic Instinct 1992
导演:保罗·范霍文
以前听说作家要下生活之类的话,说到底,还是对自己的想像力缺乏信心。这片子讲得也是这。凯瑟琳是位推理小说作家,她精心策划了一起离奇的凶杀案,并以她自己的喷火身材和欲胀欲裂的风情诱使一名警官,和他一道进入本能王国。好加强这篇“小说”的
峰回路不转,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身体写作。也可以说,这位作家彻底模糊了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界限,使写作成为一种纯而又纯的体验,她和她的主人公真正地做到了同呼吸、共命运,并水乳交融在一处。凯瑟琳以玩的就是心跳的火辣作风将写作与实践对等,当然她不是想通过实践来检验某个真理,而是深味她所塑造人物的全部心路。这样一种游走钢丝的创作历程,怕也只有在这部电影里才能得到实现。
[游泳池]Swimming Pool 2003
导演:弗朗索瓦·奥森
一位老女人,身材不错,对,还是位作家。她也是运笔枯涩,出版商让她到自己的别墅去继续榨取灵感。出版商有个女儿,年纪不大,但喜欢带男人回来过夜,并且叫床声非常响亮。老女人先跟这丫头有些龃龉,但后来好了。两人好像同时爱上了一个男人,这男人死了,两个一道掩埋了他。就埋在游泳池附近。有天,家里的老园丁正在锄草。老女人慌了,干脆以牺牲色相,纡尊降贵,阻止了这老园丁进一步的行为。就在这宁静却又不乏迷离的情色地图里,我们的作家激情狂涌,很快又完成了一篇大作。当她去见她的出版商时,她才知道那丫头并不是他的女儿。这时,她也不在乎她的这部作品能不能出版发行。这无非是场幻觉罢了。
这是一个老女人静待开启的寂寞芳心,也是一个作家的意淫过程。大概作家都有这个习惯,在主宰人物的去留时,也让自己的人格得到了一次极尽功利的分裂。
[乌鸦谋杀案]The Murder of Crows 1999
导演:洛·海灵顿
想当作家的人肯定不在少数,一个有正义感的律师因不愿为罪犯辩护而丢了饭碗,赋闲在家里,也萌生了当作家的念头。他也遇见了一位作家,并拜读了他的一部未发表的作品,一部名叫《乌鸦谋杀案》的小说。他在归还手稿时,这位作家因心脏病而身亡。他的心思开始活动了,竟想把这部小说据为己有,他剽窃了这部作品。由此,重又锦衣玉食,在名利场中打转。殊不知,这是个精心设计的圈套。文中涉及的五起连续谋杀案,被害人都是那些颠倒黑白,信口雌黄的律师。这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我们的这位退职律师,准作家,过上了朝不保夕的日子,他一时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因为他早就焚毁了书的原稿。而那位作家兼杀手还活着,新的危机正等着他。
作家梦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的,即使有锦锈前程在向你招手,你也得三思而后行。同时,我们也看出写作的功效,不仅仅是与读者交流,它还能帮你完成你的许多不可告人的计划。也许一部作品当中,本身就藏匿着许多作者难以大白于天下的事件和思想。
[疯人之口]In The Mouth of Madness 1995
导演:约翰·卡朋特
靠什么来完成写作,无非是经验和想像。而所谓的灵感,就像爱情中的缘份,不是你来找它,而是它来找你。一位恐怖小说作家,写了数本热卖畅销书之后,才发觉自己的灵魂已被一魔王所占据。正是魔王的匪夷所思才促使他写下一个个灵魂出窍的故事,现在轮到了他自己。他所描述的场景在现实中一一呈现,教堂、封闭桥、旅馆、咖啡厅,包括诡异的房东。这时,魔王找到了他,并让他成为自己在人间的代言人。他拒绝了,他想以放弃写作来与魔王作最后的抵抗。他回到了出版社,出版商告诉他,他的新作[疯人之口]即将发行。要知道,他早就只字未写了。这时,他的精神之柱坍塌。他想在疯人院里清静下来,可疯人院里一片狼藉,一个无序的世界即将到来。
不难看出,写作在约翰·卡朋特的这部邪典电影里,已成为一种更宽泛意义上的蛊惑行为。自我在落笔的一刻,已被未知力量所牵引,而全线迷失。写作也许从来不是表达自我的工具,而是精神枯竭后的强作镇静。所以有人说,作家是精神空虚的最佳持有者,不知道有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