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走内涵发展的路,即通过提高教学效率来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条课业负担合理——学生有充分自由支配的时间自学和发展爱好特长——从而学得主动、积极、高效——学习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获得高质量的良性循环之路。我们认为“轻负担”应该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学生也能够承受的课业负担;而“高质量”是“轻负担”的前提,它应是学生整体学业水平的大面积提高,因此,我们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倡鼓励性评价、提高学习信心等等来实施成功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注意小学生的特点,考虑如何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尽可能让小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现本人就数学这门学科作个简要的案例分析。
关键字:轻负 高效 轻松 愉快
【案例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才能带来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求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有一次我们教研组在听一位老师的推门课,班级中有一位男生数学成绩是倒数的,平时又特别调皮,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该教师正在上《图书馆》这课,讲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中的竖式的写法前,让同学说说竖式的书写格式,
该教师看他手举得高高的,于是就请了他。他说要对齐。教师追问为什么要对齐,他“半天”答不上来。该教师就让小男孩站在那里,并环视了一下其他学生:“谁会说?”话说完不见一只小手举起,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发现举起的小手。后来该教师点名叫了一位学生来回答,他回答得很流利很完整。下课后我问班里的学生:“你不是回答得很正确吗?你为什么不举手呀?”“老师,我怕举手。”我问了一下其他同学,他们也说了一句相同的话:“老师,我们怕举手。”我顿时明白了一切。
反思:时常反思——勤于鼓励
作为教师要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该教师这么凶的对待这位后进生,我想这位学生也许现在还会记得当时老师那副凶巴巴的面孔,我想这位学生鼓起很大的勇气才敢举手的,被老师这么一罚站,怕是弄巧成拙,该教的行为还影响了其他的学生,给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事实上,像这样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教师可以说是有很多。如果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立即批评,要他坐下。学生能够站起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是勇气可佳。更何况他举手回答问题,说明他在认真听课,他在思考。久而久之,学生肯定不会在上课时回答问题了。有的教师经常会说上数学就是没气氛,举手的学生就是这么几个。我想上面这点会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后进生,教师的态度可能会更差一些,考不及格不会给好脸色看,还不停的说他学习这么差,成绩是倒数的……
教师在课堂上要彻底摒弃对好学生褒奖有加、对后进生横眉竖眼的做法,而应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营造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体会到尊重、信任、理解和关爱,受到激励、鼓舞,点燃智慧的火花,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因此教师的评价应重情感投入,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这就要求教师饱含爱心和面带微笑,说上几句“你的发言真精彩”、“你举起你的小手真棒!”“你观察得真仔细”等等。这种鼓励性评价对中下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若能对上述的学生及时鼓励:你回答的得真精彩,真是个上课认真听讲的好孩子,如果你能把它说得更完整那就更棒了!这样他就能够从中意识到老师在时刻关注着自己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感受着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更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让学生觉得如沐春风,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参与学习,没有过重的负担。
【案例二】唤醒学生的好奇心
在上《制作年历》这课时,课始我就让同学们猜一则谜语:一天过去,脱件衣服。一年过去,全身脱光。(打一生活用品)等同学们猜到是“年历”时,我顺势播放(课前由同学们收集的有代表性的年历)幻灯片,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年历,说一说相同的地方。小组汇报发现的年历知识:每个星期的日历都是从星期日开始,并且用红色表示;一年有365天,2月份28天(如果闰年就是366天,2月29天。);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1、3、5、7、8、10、12是31天,4、6、9、11是30天;我还发现重大节日都有标注出来,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 ……
反思:精心设计导言——点燃学生的求知欲
孩子离开幼儿园,笑着跨进小学的大门,他们感觉到自己长大了,憧憬着自己在学校里能学到很多知识,学到很多本领。在那一刻,他们都是好学的孩子。然而,不用多长时间,有相当一部孩子感受到,上小学不如上幼儿园好。慢慢地,他们甚至觉得上学是一件可怕的事。他们不爱学习,但又不得不学习。就这样,要他们做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何止地过重的负担?简直会叫他们感受到痛苦呢!有人说过“教学的艺术,人在乎把年轻人天生的好奇心唤醒,然后加以满足!”好奇心能促使一个人主动探索,无需家长或教师给予什么压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必须设计一个新颖而有吸引力的导言,千方百计地刺激学生心灵中蕴藏的求知欲望,设法唤醒学生的好奇心,点燃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迅速地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之中。这样他们就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了。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要创造这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然而要把这些无比优秀的潜能变成现实,需要教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从进入课堂的第一分钟起就对这节课感兴趣,寓教于乐,引起孩子天生的好奇之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是我教学环节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如案例一中我就利用谜语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年历是学生熟知的事物且在生活中经常应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观看精美的年历的幻灯片、观察年历、交流年历,帮助学生梳理年历知识,学生对年历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扎实实践与应用的必备知识。 【案例三】激趣引思
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课时,一上课我便精心设计了一个“陷阱”,果不其然,学生们都“跌”了进去:我将学生分为男女两个组,事先将黄 、白两种不同颜色的乒乓球分别放入2个箱内,让男女两个组的代表从箱子里把球摸出来,摸出黄球多者为胜。摸完后,男生获胜,正当男生沉浸喜悦、女生失望的时候,我把两个箱子里的球拿出来给他们看:学生们“气愤”地发现,女生代表摸的箱子里全是白球,根本就不可能摸出黄球,而男生代表摸的箱子里却全是黄球。结果无论是赢的男生还是输的女生都觉得“太不公平!” 这里我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真正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时,时机已成熟,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只放了黄球的箱子里去摸会怎样?”学生十分肯定的说:“只能摸出黄球!“对,是‘一定’只能摸出黄球!那么能否摸出白球呢?”“不可能!”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在只放了白球的箱子里去摸又会怎样呢?在小组里说说看。”学生根据前面的说法,你说我听,我说你听,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在只放了白球的箱子里去摸,‘一定’只能摸出白球!‘不可能’摸出黄球!”接着我又将黄白球混合放到1个箱子里,这时再去摸,“猜猜看结果会怎样?”根本不用再去摸了,学生都知道“可能”摸出黄球,也“可能”摸出白球。到此,通过学生喜爱的摸球游戏活动,建构起了“概率”最基础的知识:“一定”、“不可能”和“可能”三个概念及它们出现的特定情况。
反思: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对知识渴求的原动力,是学生对知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数学教学中激发兴趣的主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取最佳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呈现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 在幼儿园,教师没有系统的学科教学任务,孩子们以游戏为主,教师通过游戏,让孩子掌握一些知识,就算他们不能掌握也无所为。可是在小学,他们必须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忽略了小孩子爱活动这一天性,用说教的形式授课,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尽管教师在教台上讲得声嘶力歇,有部分学生充耳不闻,一无所获。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是开展有趣的活动,则效果截然不同: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试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如此生动活泼的活动,学生快快乐乐地参与学习,有何过重负担?
【案例四】精心设计练习
《小数的简便计算》一课在展开环节的练习时,教师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以下两组对比计算题:{27×50×20 2.7×50×20} {27×45+73×45 2.7×45+7.3×45}学生很快地都采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了简便计算,接着教师提出:每组题的第一小题是整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已学过能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而每组的第二小题是小数四则运算,也能采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你们有办法验证一下吗?从中引发学生按四则混合运
算的顺序作了验证之外,再让学生寻找生活实例验证。再接着设计了巩固深化环节的练习:第一层次,填一填:0.75×12=12× 0.125×(0.17×8)= ×(×) 0.39 ×3.6+0.39×5.4= ×(+)第二层次,比一比,算一算: {25×175×4 0.25×1.75×40}{0.78×101 0.78×10.1}{196×57+196×43 1.96×5.7+1.96×4.3 }{5.63×6.34+5.63×3.66) 5.63×6.34-3.34×5.63)}第三层次,简便计算: {0.4×0.9×0.25 4.7×9.9} {2.5×(20+0.4) 0.75×2.8+7.5×0.72}第四层次,选用下例的数填入下列含有“” 式子中,组成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子。0.4,5,1.25,8,0.75,12.5,2.5,0.25,0.6,7.5,2
①( + )×
② × + ×
③ × ( ×)
反思:针对学习内容和认知规律 ——把握好练习的层次性
精心设计练习,减少低效和无效劳动。减少练习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及其带来的负作用,追求作业质量和效率是我们减少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不布置简单重复的机械性操作训练的无思考性作业,控制作业数量。加强作业设计,达到少而精。分层布置作业并按“必作”和“选作”提出不同要求。每天的作业就是统一的几道题,有层次,有梯度,有针对性的训练节约了时间,学生提高了兴趣,增加了思考的空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提高了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到在新课的展开时就设计了新与旧的对比方式,引发学生在参与练习中发挥迁移的作用来简便计算小数四则运算。接着引发学生验证,也是学生参与练习的过程,使新知得到很好的同化。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多层练习。第一层次进一步熟练运用定律;第二层次通过对比训练进一步构建了认知;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第四层次让学生运用开放的素材,自编出能较简便计算的算式,使技能得到深化。由此可见一节课的练习设计把握针对性的同时体现层次性是相当重要的。还有练习的呈现方式与题型要丰富生动。《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教材编写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教材编写提出这样的要求,当然对教材在平常设计练习时,也应努力做到练习内容和呈现方式的丰富多彩。因此,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题型丰富生动的练习。学生看见这些感兴趣的练习就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了,他们反而觉得非常的有趣、快乐。
【参考文献】:
1、程功 陈仙梅 《教育心理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2年12月
2、张红波 沈百军 陈树宝 《小学数学论文撰写与例举》 宁波出版社 2005年5月
3、方张松 斯苗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培训资料》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印 2003年5月
4、严育洪 《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4月
5、斯苗儿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
简介: 衢州市柯城区花园小学 谢小燕 女,1976年8月出生,一级教师,柯城区第九届教坛新秀,柯城区第五届学科带头人,学校办公室主任,从教18年.
关键字:轻负 高效 轻松 愉快
【案例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才能带来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求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有一次我们教研组在听一位老师的推门课,班级中有一位男生数学成绩是倒数的,平时又特别调皮,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该教师正在上《图书馆》这课,讲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中的竖式的写法前,让同学说说竖式的书写格式,
该教师看他手举得高高的,于是就请了他。他说要对齐。教师追问为什么要对齐,他“半天”答不上来。该教师就让小男孩站在那里,并环视了一下其他学生:“谁会说?”话说完不见一只小手举起,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发现举起的小手。后来该教师点名叫了一位学生来回答,他回答得很流利很完整。下课后我问班里的学生:“你不是回答得很正确吗?你为什么不举手呀?”“老师,我怕举手。”我问了一下其他同学,他们也说了一句相同的话:“老师,我们怕举手。”我顿时明白了一切。
反思:时常反思——勤于鼓励
作为教师要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该教师这么凶的对待这位后进生,我想这位学生也许现在还会记得当时老师那副凶巴巴的面孔,我想这位学生鼓起很大的勇气才敢举手的,被老师这么一罚站,怕是弄巧成拙,该教的行为还影响了其他的学生,给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事实上,像这样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教师可以说是有很多。如果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立即批评,要他坐下。学生能够站起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是勇气可佳。更何况他举手回答问题,说明他在认真听课,他在思考。久而久之,学生肯定不会在上课时回答问题了。有的教师经常会说上数学就是没气氛,举手的学生就是这么几个。我想上面这点会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后进生,教师的态度可能会更差一些,考不及格不会给好脸色看,还不停的说他学习这么差,成绩是倒数的……
教师在课堂上要彻底摒弃对好学生褒奖有加、对后进生横眉竖眼的做法,而应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营造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体会到尊重、信任、理解和关爱,受到激励、鼓舞,点燃智慧的火花,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因此教师的评价应重情感投入,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这就要求教师饱含爱心和面带微笑,说上几句“你的发言真精彩”、“你举起你的小手真棒!”“你观察得真仔细”等等。这种鼓励性评价对中下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若能对上述的学生及时鼓励:你回答的得真精彩,真是个上课认真听讲的好孩子,如果你能把它说得更完整那就更棒了!这样他就能够从中意识到老师在时刻关注着自己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感受着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更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让学生觉得如沐春风,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参与学习,没有过重的负担。
【案例二】唤醒学生的好奇心
在上《制作年历》这课时,课始我就让同学们猜一则谜语:一天过去,脱件衣服。一年过去,全身脱光。(打一生活用品)等同学们猜到是“年历”时,我顺势播放(课前由同学们收集的有代表性的年历)幻灯片,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年历,说一说相同的地方。小组汇报发现的年历知识:每个星期的日历都是从星期日开始,并且用红色表示;一年有365天,2月份28天(如果闰年就是366天,2月29天。);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1、3、5、7、8、10、12是31天,4、6、9、11是30天;我还发现重大节日都有标注出来,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 ……
反思:精心设计导言——点燃学生的求知欲
孩子离开幼儿园,笑着跨进小学的大门,他们感觉到自己长大了,憧憬着自己在学校里能学到很多知识,学到很多本领。在那一刻,他们都是好学的孩子。然而,不用多长时间,有相当一部孩子感受到,上小学不如上幼儿园好。慢慢地,他们甚至觉得上学是一件可怕的事。他们不爱学习,但又不得不学习。就这样,要他们做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何止地过重的负担?简直会叫他们感受到痛苦呢!有人说过“教学的艺术,人在乎把年轻人天生的好奇心唤醒,然后加以满足!”好奇心能促使一个人主动探索,无需家长或教师给予什么压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必须设计一个新颖而有吸引力的导言,千方百计地刺激学生心灵中蕴藏的求知欲望,设法唤醒学生的好奇心,点燃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迅速地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之中。这样他们就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了。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要创造这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然而要把这些无比优秀的潜能变成现实,需要教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从进入课堂的第一分钟起就对这节课感兴趣,寓教于乐,引起孩子天生的好奇之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是我教学环节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如案例一中我就利用谜语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年历是学生熟知的事物且在生活中经常应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观看精美的年历的幻灯片、观察年历、交流年历,帮助学生梳理年历知识,学生对年历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扎实实践与应用的必备知识。 【案例三】激趣引思
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课时,一上课我便精心设计了一个“陷阱”,果不其然,学生们都“跌”了进去:我将学生分为男女两个组,事先将黄 、白两种不同颜色的乒乓球分别放入2个箱内,让男女两个组的代表从箱子里把球摸出来,摸出黄球多者为胜。摸完后,男生获胜,正当男生沉浸喜悦、女生失望的时候,我把两个箱子里的球拿出来给他们看:学生们“气愤”地发现,女生代表摸的箱子里全是白球,根本就不可能摸出黄球,而男生代表摸的箱子里却全是黄球。结果无论是赢的男生还是输的女生都觉得“太不公平!” 这里我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真正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时,时机已成熟,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只放了黄球的箱子里去摸会怎样?”学生十分肯定的说:“只能摸出黄球!“对,是‘一定’只能摸出黄球!那么能否摸出白球呢?”“不可能!”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在只放了白球的箱子里去摸又会怎样呢?在小组里说说看。”学生根据前面的说法,你说我听,我说你听,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在只放了白球的箱子里去摸,‘一定’只能摸出白球!‘不可能’摸出黄球!”接着我又将黄白球混合放到1个箱子里,这时再去摸,“猜猜看结果会怎样?”根本不用再去摸了,学生都知道“可能”摸出黄球,也“可能”摸出白球。到此,通过学生喜爱的摸球游戏活动,建构起了“概率”最基础的知识:“一定”、“不可能”和“可能”三个概念及它们出现的特定情况。
反思: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对知识渴求的原动力,是学生对知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数学教学中激发兴趣的主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取最佳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呈现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 在幼儿园,教师没有系统的学科教学任务,孩子们以游戏为主,教师通过游戏,让孩子掌握一些知识,就算他们不能掌握也无所为。可是在小学,他们必须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忽略了小孩子爱活动这一天性,用说教的形式授课,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尽管教师在教台上讲得声嘶力歇,有部分学生充耳不闻,一无所获。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是开展有趣的活动,则效果截然不同: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试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如此生动活泼的活动,学生快快乐乐地参与学习,有何过重负担?
【案例四】精心设计练习
《小数的简便计算》一课在展开环节的练习时,教师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以下两组对比计算题:{27×50×20 2.7×50×20} {27×45+73×45 2.7×45+7.3×45}学生很快地都采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了简便计算,接着教师提出:每组题的第一小题是整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已学过能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而每组的第二小题是小数四则运算,也能采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你们有办法验证一下吗?从中引发学生按四则混合运
算的顺序作了验证之外,再让学生寻找生活实例验证。再接着设计了巩固深化环节的练习:第一层次,填一填:0.75×12=12× 0.125×(0.17×8)= ×(×) 0.39 ×3.6+0.39×5.4= ×(+)第二层次,比一比,算一算: {25×175×4 0.25×1.75×40}{0.78×101 0.78×10.1}{196×57+196×43 1.96×5.7+1.96×4.3 }{5.63×6.34+5.63×3.66) 5.63×6.34-3.34×5.63)}第三层次,简便计算: {0.4×0.9×0.25 4.7×9.9} {2.5×(20+0.4) 0.75×2.8+7.5×0.72}第四层次,选用下例的数填入下列含有“” 式子中,组成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子。0.4,5,1.25,8,0.75,12.5,2.5,0.25,0.6,7.5,2
①( + )×
② × + ×
③ × ( ×)
反思:针对学习内容和认知规律 ——把握好练习的层次性
精心设计练习,减少低效和无效劳动。减少练习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及其带来的负作用,追求作业质量和效率是我们减少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不布置简单重复的机械性操作训练的无思考性作业,控制作业数量。加强作业设计,达到少而精。分层布置作业并按“必作”和“选作”提出不同要求。每天的作业就是统一的几道题,有层次,有梯度,有针对性的训练节约了时间,学生提高了兴趣,增加了思考的空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提高了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到在新课的展开时就设计了新与旧的对比方式,引发学生在参与练习中发挥迁移的作用来简便计算小数四则运算。接着引发学生验证,也是学生参与练习的过程,使新知得到很好的同化。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多层练习。第一层次进一步熟练运用定律;第二层次通过对比训练进一步构建了认知;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第四层次让学生运用开放的素材,自编出能较简便计算的算式,使技能得到深化。由此可见一节课的练习设计把握针对性的同时体现层次性是相当重要的。还有练习的呈现方式与题型要丰富生动。《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教材编写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教材编写提出这样的要求,当然对教材在平常设计练习时,也应努力做到练习内容和呈现方式的丰富多彩。因此,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题型丰富生动的练习。学生看见这些感兴趣的练习就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了,他们反而觉得非常的有趣、快乐。
【参考文献】:
1、程功 陈仙梅 《教育心理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2年12月
2、张红波 沈百军 陈树宝 《小学数学论文撰写与例举》 宁波出版社 2005年5月
3、方张松 斯苗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培训资料》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印 2003年5月
4、严育洪 《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4月
5、斯苗儿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
简介: 衢州市柯城区花园小学 谢小燕 女,1976年8月出生,一级教师,柯城区第九届教坛新秀,柯城区第五届学科带头人,学校办公室主任,从教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