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全育人”是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是新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高校思政工作体系,它解决了育人主体、育人对象、如何育人等各方面问题,本文将结合新时代各项方针政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为指导,探讨“三全育人”新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我党历来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且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工作遵循、原则和基本方针。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并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高校均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积极主动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出了很多成功的工作办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要想做好育人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任务。明确“三全育人”工作的总目标,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为关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化基础、针对性、亲和力,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建立规范,一体化构建保障有力、运行科学、标准健全、内容完善、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管理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1]。
一、明确目标,齐心协力,全员育人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比较复杂且艰巨的,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由于教育经历、生活背景、思想成熟度等原因导致素质参差不齐。虽整体来说素质较高,但如果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靠院系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班主任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此外,传统的以班主任为主、与院系学生管理部门相结合的单一工作模式重视群体、忽视个体,思想政治工作做的不细致,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需要。
为了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做好、做细,本文引用了“导师制”[2]。所谓的“导师制”,就是学校全体教职工都拥有一定的教育对象,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要全面了解、及时关注、全面关心、深切爱护,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导师的关怀和帮助。
新生入學后,可自由选择自己的导师。而导师在确定好自己的学生后,要及时、全面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特点、心理健康状况等。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国外文化甚至家庭因素的影响,导致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导师们还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二、抓住主要矛盾,全过程育人
大学生从踏入校门到毕业,他们的思想、价值观等也逐渐成熟。大学生思想行为在大学的每个时期都表现出相对应的特点,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新生入学至毕业全过程深入了解大学生每个时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施加教育,使每个阶段教育紧密衔接,环环相扣[3]。
对入学新生,应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建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崇高理想,引导学生重视自我修养,加强校史、校纪、校风教育作为该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到了大学二年级,学生们对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了全面的了解,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并按照自己的目标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大学二年级阶段以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文化课为重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尤其要重视参加省、市举办的校际演讲比赛、体育比赛、科技大赛等文体活动,努力提高参赛质量,开阔学生眼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大学三年级是大学四年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既要学专业课夯实理论基础,又要加强社会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阶段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服务群众,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办事公正,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引导学生认清现状,并将社会现状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认真分析、综合评价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社会因素、生态因素、个人因素等,不断增强实现目标的自信心。为更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对积极进取,品德高尚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也给其他同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增强了集体教育的力量。
对于大学四年级学生,他们面临着就业与升学的选择以及压力,因此,该阶段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青年学生成长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职业发展与形成的观点、立场,帮助毕业生从政治上、理论上、思想上牢牢把握正确的择业方向,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紧紧的跟上时代的步伐,明确前进方向,敢于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贡献的正确职业观。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心系祖国,心系社会,将祖国发展、社会繁荣融入到自身的发展当中,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做贡献。第三,引导学生明确就业方向。
三、充分利用资源,全方位育人
教书育人。高校具有双重任务,即教书和育人,其中教书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进而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育人重点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学生具备高尚情操。高校要完成教书育人这一重要任务,首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掘,合理运用社区、社会以及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其次,规范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严格管理校园网络,增加安全系数,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环境。 科研育人。科研育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呼唤,是新时代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一个重要特征[4]。构建科研育人体系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要实现科研育人体系的合理建立和有效开展,高校可通过明确各部门职责、合理分工、奖惩分明、整合资源等方式来实现。其次,要使全体教职工深入理解并贯彻执行科研育人理念,部分高校仍存在重教学轻科研、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将科研育人理念全面渗透至关重要。第三,运行机制是实质。高校要想构建科学的育人体系,提高科研育人的价值,并建立高效的育人平台,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科研育人工作过程中,遵循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从实处着手,从细微处着眼,建立规范有效的动态协调机制和师生间互利共赢的动力机制。最后,相关体系建立后,要保障其有效长期运行,需要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实践育人。首先,实践要以思想为引领,着力推进红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高校可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与各类教育团体合作育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时事评论辩论赛、理论宣传等活动,使学生们在论中学、辩中思。其次,要突出奉献社会,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在奉献社会中进行教育。高校可与社区、企業、公益团体等合作,建立实践育人基地。
管理育人。所谓“管理”,实际上就是规矩,是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际中的应用。要做到管理育人,首先,高校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管理者一定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给学生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科学的管理机制要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当前政策、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身心特点等来建立,建立后要严格执行、长期执行。
服务育人。高校教师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以人为本。所谓的“服务”并不是没有原则的对学生好,而是以服务的心态来搞好教学、搞好育人工作。在执行学校学生管理制度时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坚持适度原则,便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个人在制度的前提下自由发挥。
文化育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最深沉的力量。而大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基本要素,文化育人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7-02-27[引用日期2017-03-02].
[2]何菲.“三全育人”大德育观下全员育人导师制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04):217.
[3]于洪泽,叶景文.关于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02):116-117.
[4]范五三,谢兴政.新时代高校建构科研育人体系的动力机制[J].中国高校科技,2018(07):41-43.
关键词:三全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我党历来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且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工作遵循、原则和基本方针。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并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高校均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积极主动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出了很多成功的工作办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要想做好育人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任务。明确“三全育人”工作的总目标,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为关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化基础、针对性、亲和力,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建立规范,一体化构建保障有力、运行科学、标准健全、内容完善、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管理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1]。
一、明确目标,齐心协力,全员育人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比较复杂且艰巨的,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由于教育经历、生活背景、思想成熟度等原因导致素质参差不齐。虽整体来说素质较高,但如果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靠院系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班主任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此外,传统的以班主任为主、与院系学生管理部门相结合的单一工作模式重视群体、忽视个体,思想政治工作做的不细致,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需要。
为了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做好、做细,本文引用了“导师制”[2]。所谓的“导师制”,就是学校全体教职工都拥有一定的教育对象,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要全面了解、及时关注、全面关心、深切爱护,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导师的关怀和帮助。
新生入學后,可自由选择自己的导师。而导师在确定好自己的学生后,要及时、全面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特点、心理健康状况等。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国外文化甚至家庭因素的影响,导致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导师们还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二、抓住主要矛盾,全过程育人
大学生从踏入校门到毕业,他们的思想、价值观等也逐渐成熟。大学生思想行为在大学的每个时期都表现出相对应的特点,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新生入学至毕业全过程深入了解大学生每个时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施加教育,使每个阶段教育紧密衔接,环环相扣[3]。
对入学新生,应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建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崇高理想,引导学生重视自我修养,加强校史、校纪、校风教育作为该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到了大学二年级,学生们对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了全面的了解,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并按照自己的目标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大学二年级阶段以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文化课为重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尤其要重视参加省、市举办的校际演讲比赛、体育比赛、科技大赛等文体活动,努力提高参赛质量,开阔学生眼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大学三年级是大学四年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既要学专业课夯实理论基础,又要加强社会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阶段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服务群众,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办事公正,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引导学生认清现状,并将社会现状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认真分析、综合评价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社会因素、生态因素、个人因素等,不断增强实现目标的自信心。为更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对积极进取,品德高尚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也给其他同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增强了集体教育的力量。
对于大学四年级学生,他们面临着就业与升学的选择以及压力,因此,该阶段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青年学生成长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职业发展与形成的观点、立场,帮助毕业生从政治上、理论上、思想上牢牢把握正确的择业方向,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紧紧的跟上时代的步伐,明确前进方向,敢于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贡献的正确职业观。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心系祖国,心系社会,将祖国发展、社会繁荣融入到自身的发展当中,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做贡献。第三,引导学生明确就业方向。
三、充分利用资源,全方位育人
教书育人。高校具有双重任务,即教书和育人,其中教书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进而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育人重点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学生具备高尚情操。高校要完成教书育人这一重要任务,首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掘,合理运用社区、社会以及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其次,规范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严格管理校园网络,增加安全系数,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环境。 科研育人。科研育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呼唤,是新时代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一个重要特征[4]。构建科研育人体系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要实现科研育人体系的合理建立和有效开展,高校可通过明确各部门职责、合理分工、奖惩分明、整合资源等方式来实现。其次,要使全体教职工深入理解并贯彻执行科研育人理念,部分高校仍存在重教学轻科研、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将科研育人理念全面渗透至关重要。第三,运行机制是实质。高校要想构建科学的育人体系,提高科研育人的价值,并建立高效的育人平台,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科研育人工作过程中,遵循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从实处着手,从细微处着眼,建立规范有效的动态协调机制和师生间互利共赢的动力机制。最后,相关体系建立后,要保障其有效长期运行,需要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实践育人。首先,实践要以思想为引领,着力推进红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高校可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与各类教育团体合作育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时事评论辩论赛、理论宣传等活动,使学生们在论中学、辩中思。其次,要突出奉献社会,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在奉献社会中进行教育。高校可与社区、企業、公益团体等合作,建立实践育人基地。
管理育人。所谓“管理”,实际上就是规矩,是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际中的应用。要做到管理育人,首先,高校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管理者一定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给学生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科学的管理机制要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当前政策、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身心特点等来建立,建立后要严格执行、长期执行。
服务育人。高校教师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以人为本。所谓的“服务”并不是没有原则的对学生好,而是以服务的心态来搞好教学、搞好育人工作。在执行学校学生管理制度时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坚持适度原则,便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个人在制度的前提下自由发挥。
文化育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最深沉的力量。而大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基本要素,文化育人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7-02-27[引用日期2017-03-02].
[2]何菲.“三全育人”大德育观下全员育人导师制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04):217.
[3]于洪泽,叶景文.关于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02):116-117.
[4]范五三,谢兴政.新时代高校建构科研育人体系的动力机制[J].中国高校科技,2018(07):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