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的女性心理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诗经》的各类诗歌中,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审视爱情与婚姻的婚恋诗与战争、徭役诗无疑是其中的精彩华章。它凭借女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触角,深婉细腻地描摹了女性在爱情婚姻生活中以忠贞不渝、情理冲突、重德修身、思念征人等为核心的各种微妙复杂的女性心理
  一、婚恋诗的女性心理
  《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心理是丰富细腻的,既有对丈夫和情人的自然怡情,相思之苦心理,也有畏惧人言的矛盾踌躇,情理冲突;既有担心青春易逝,渴望婚姻的心理,也有遭受遗弃后的痛苦哀怨心理。那个时代的妇女把全部热情和精力都倾注于爱情、婚姻和家庭,这表现了她们对爱情、婚姻、家庭的至爱和至真。
  (一)两情相悦,自然怡情
  《郑风·子拎》是一首写女子对情人相思期会的诗:"青青子铃,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阀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歌末章写出了女子不见情人来时的焦灼心情,她"挑兮达兮",来回走着,虽然和情人只有一日未见,却如同隔了三个月一样漫长。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邺风·静女》是篇优美的民间情歌。"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短短的二句诗就充分显示出捕捉形象的能力和刻划人物的艺术技巧。少女与恋人相约在幽僻的地方见面,可是,当小伙子来到的时候,她也许因为羞怯,也许为了挑逗,却隐蔽起来了;见不到心上人,急得抓耳挠腮,走来走去。写少女用"暗笔",从男子的内心感受刻划出了一个天真活泼而又美丽多情的少女形象。全诗笔调明快轻灵,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激荡着动人心怀的美好感情。
  (二)矛盾踌躇,情理冲突
  某些有关爱情的篇章,也表现了情与理的冲突,昭示着封建伦理观念正趋形成。周民族是一个讲究礼仪的社会。西周初期,在继承商朝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周民族的生活习惯,开始了礼乐文化的制定。据《礼记·曲礼》记载:"男女无媒不交";"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齐风·南山》中即说:"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豳风·伐柯》中也说:"娶妻如何?匪媒不得"。表明娶妻子必须依靠媒人,没有媒人就不能成全婚事,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桧风·羔裘》中的"岂不尔思?劳心切切"、"岂不尔思,我心忧伤"及"岂不尔思?中心是悼"等句也表现了女子"欲爱不能"的矛盾痛苦心理,程俊英认为这首诗是"一个女子欲奔男子,又有所顾忌而不敢,所以内心很优伤"。我们虽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女子无法与男子相爱,但却能真实地感受到她内心的矛盾和忧思。
  (三)青春易逝,渴望婚姻
  《诗经》中有一些诗歌反映了女子求偶盼嫁的焦急心理,最典型的是《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项筐壁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首诗充分写出了女子迟婚、惧嫁不及时的心理。一位女子望见梅子落地,引起了青春易逝的伤感。从一章到二章,越来越多的落梅仿佛告诉已经失去了一些机会的女子,她失去的机会越来越多。从首章的从容相待到次章的刻不容缓,再到末章的急不暇择,一层紧似一层,短促的节奏和连续变换的场景把女子待嫁的迫切心情推向了高潮。"求我庶士,追其吉兮"、"求我庶士、追其今兮"、"求我庶士,迫其谓之",读这些诗句,仿佛感觉一女子在心中默默祈祷机缘的到来,全诗充分体现了这一女子急切盼嫁的心理,如怨如慕,徘恻缠绵。
  与这首诗相对比,《周南·桃夭》则充满了对妙龄女郎婚嫁及时的赞美,由此也可见当时人们的婚嫁观念。是贺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大家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通篇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十分贴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
  (四)婚姻不幸,痛苦哀怨
  美好的婚姻生活并非毫无矛盾,从《诗经》中可以看出,丈夫的品行不端是矛盾发生的主要原因。但由于受男尊女卑制度的限制,一般都只能由妻子含蓄的规劝、提醒,促其觉悟。《陈风·墓门》便是一支由怨愤的妻子唱出的"相警之诗":"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墓门有梅,有枭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诗中的"夫"行为不端正,远近族人对他的行為都"知之",但他仍不加以节制。妻子无奈,只有一再告诫他,希望他能够醒悟。《邶风·谷风》写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经过辛勤的劳作,家庭生活有所改善,但富裕之后的丈夫却嫌妻子年老色衰,转而喜新厌旧。妻子虽然悲苦地诉说了丈夫的薄情寡义,但还是对丈夫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泾以渭浊,湜湜其沚",以浑浊的泾水喻己,用清澈的渭水来喻新人,发出了泾河停流也会清的悲叹。可丈夫丝毫不为所动。
  最典型的是《卫风·氓》。这首诗以女子的口气生动的叙述了女主人公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的痛苦哀怨和悔恨决绝心理。女主人公回想自己婚前对"氓"一片痴情,"乘彼桅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婚后"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然而,她的青春在辛苦劳作中像桑树那样"其黄而陨"之后,她的丈夫却无情的把她抛弃了。"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她独自暗暗伤心。"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本想与"氓"白头偕老,没想到老而被弃,徒增怨恨。最后,她发出了无奈的决绝的心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二、战争、徭役诗的女性心理
  《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不仅写战争和徭役的承担者征夫士卒的痛苦,还有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与征人的作品互相辉映,表达同一个主题的两个方面。这类思妇的诗篇,凸显了凄婉哀怨的女性心理。如《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周南·卷耳》等。
  《王风·君子于役》刻画妻子对行役在外的丈夫的怀念之情。丈夫离家已久,杳无音讯,既不知何往,又未谙归妻了居家生活艰苦,终日操劳,长年独守。白日忙忙碌碌也就不知不觉过去了,每到夕渐落,鸡入窝羊牛归圈时,她仲仲疲惫的腰肢,眺望暮野崎岖的大路直通向远方,这时百千思,自然涌上心头,因而唱出:"如之何勿思',来。在大动乱的春秋时代,人民长期担负沉重的兵役,夫妻离散,给人民带来无限痛苦。因此,此诗所反映的内容是周代社会一个遍性的问题。
  《卫风·伯兮》表达征妇对其英武的丈夫的无法释怀的思念。在《卫风·伯兮》中,征妇首先表达对其英勇无比丈夫的赞美,并将其夫出征时的场景定格,完全沉浸在丈夫就在眼前时的情景之中。这是双方相见时的最后一个画面,也成为征妇心上永远的挂念。战争的来临使双方分离,虽然此时征妇依然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因为其丈夫"为王执受",而执受之人则周人军队中的勇力之士,车战中为车上之先锋,其执受在阵前面驰驱开道。但这些美好的回忆会因为分离而产生思念之情,当这种思念的心情无法在生活中实现时,这种思念就转化成为忧伤。诗人将因思念而产生心情变化的过程刻画得栩栩如生。随着时间的流逝,思妇与日俱增的是无尽担心和忧伤。这种复杂的心理在诗歌中层层递进地表现出来,女为悦己者容先是无心妆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接着痛心疾首:"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愿言思伯,使我心疼"。这种一步深似一步的忧伤都是因为征妇对其丈夫的思念所致,是思念在折磨着征妇。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本是人之常情,并不涉及王道政治,而是人间真情,也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诗歌本意。
  
  参考文献:
  [1]聂永华.《诗经》亲情诗的文化蕴含与文学母题[J].郑州大学学报,2005,(6).
  [2]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柏俊才.由《诗经》中的女性描写看周民族的文化特征[J].山西师大学报,2006,(2).
  [4]李鹏.《诗经》中的媒文化[J].巢湖学院学报,2006,(2).
  [5]冷国俭.诗经婚恋诗研究[J].佳木斯师专学报,1993,(1).
  [6]郑群,钱宗武.《诗经》研究的盲点:婚恋诗中男性形象的整体观照[J].扬州大学学报,2005,(6).
  [7]姚小鸥.《孔子诗论》第二十九简与周代社会的礼制与婚俗[J].北方论丛,2006,(1).
其他文献
减刑作为我国刑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能够不断地调动罪犯改造的积极性,使他们朝着刑罚设定的既定目标而努力,在罪犯的改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减刑制度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严重影响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  一、问题的提出  (一)减刑适用现状及其原因  我国《刑法》第78条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本文首先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然后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主义学习理论,并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师教材和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分析中西教育差异,最后提出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学习理论;教育制度;建构主义;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12-0243-02   
期刊
大多数新办本科高校在制定经济类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通常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厚基础、宽口径、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笔者认为.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功能应定位于服从培养应用本科人才的"厚基础".并围绕这一目标来组织教学的各项工作。  在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中,"厚基础"通常是指理论基础深厚,主要功能是确保应用人才的"高素质"。判断一名应用本科生是否具备"厚基础"的基本素质.通常是看他(她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12-0255-01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英语教学中贯彻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就应该
期刊
摘 要:正是因为颜色词的存在,我们的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红作为一个重要的汉英基本颜色词,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本文从其社会文化内涵方面对其进行剖析,并对汉英两种文化背景下红色的意义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为跨文化交际服务。  关键词:颜色词;红色;对比;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12-0256-01    汉英颜色词的概念意义大体相同,但因
期刊
摘 要:基于问题学习,强调把对知识的讲授放置在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在情境中分析、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的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从多个角度论述了PBL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意义、应用优势,并对其组织过程、保障措施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基于问题学习;高职院校;英语;组织过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
期刊
韩国影片《韩塞尔与葛雷特》,又译《鬼怪密林》,片头童话书页的展开,带观众进入阴森又浪漫的情境。故事离奇诡异,画面绚丽揪心,孩子们的表演很真,更重要的是从客体关系视角有很典型的心理表现可圈可点。  一、密林里的"鬼怪"  影片开始于主人公恩洙出车祸翻落密林,天黑后在一十几岁的美丽女孩引导下来到一座神奇的房子"欢乐儿童之家",爸爸妈妈和三个孩子乃至房子里的一切都弥漫着童话气息,从服饰到食物到陈设…… 
期刊
一、引言  设N为全体正整数的集合.一直以来,高次丢番图方程的求解特别是含有阶乘的丢番图方程,一直是数论研究中引入关注而又十分困难的课, 人们曾对有过大量的研究等,Roblat ,R.Guy ,O.Marius ,郑涛,杨仕椿等提出或研究过关于阶乘的高次丢番图方程的许多未解决的问题。最近, M.Bencze提出求解丢番图方程  (1)  在文献[6]中,乐茂华解决了方程(1),在文献[7]中, 郑
期刊
摘 要: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语言的精华所在,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文化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着英语语言民族在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独特的文化特色。了解语言背后所隐藏着的丰富而有趣的文化信息,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掌握英语本族语者的真实语言,从而更加准确、传神地使用英语。  关键词:英语习语;英美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
期刊
一、PROTEUS简介  Proteus 是目前较好模拟单片机外围器件的工具,它可以仿真51 系列、AVR,PIC 等常用的MCU 及其外围电路(如LCD,RAM,ROM,键盘,马达,LED,AD/DA,等等)。  Proteus 与其它单片机仿真软件不同的是,不仅能仿真单片机CPU 的工作情况,也能仿真单片机外围电路或没有单片机参与的其它电路的工作情况。因此在仿真和程序调试时,关心的不再是某些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