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承认儿童是活的,普通儿童之特性,大多都富于好奇心。”玩泥巴是幼儿的天性,泥塑课程是学龄前幼儿特别喜爱的一项课程。教师在泥塑课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泥塑活动“活”起来。
泥塑活动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艺术课程,它既能培养幼儿的艺术细胞,还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在以往的泥塑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枯燥,大多以展示范例、直接教授制作步骤为主,忽略了幼儿的兴趣,抑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泥塑教学观念和经验,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开展泥塑课程,运用多元情境教学法,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幼儿参与泥塑课程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大胆想象、创造,从而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一、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指导泥塑课程的重要性
陶行知先生“活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就在于一个“活”字,因此,教师应该灵活地设计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泥塑课程,讓幼儿欣赏到美的事物,获得美的体验,创作出美的泥塑作品,提升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目前,大部分幼儿园泥塑活动的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是教师直接教学。受生理条件的影响,小班幼儿的手部肌肉还不够发达,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过早地教授幼儿泥塑的技能,他们不仅无法掌握,还会降低对泥塑活动的兴趣。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泥塑课程,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帮助幼儿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指导泥塑课程的条件
(一)多元的多媒体
教师要想在泥塑活动中运用好情境教学法,就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提供充足、多元的教学材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好丰富的图片、清晰的视频、个性的音频,做到视听结合,让幼儿能身临其境,让整个泥塑活动“活”起来。例如,在泥塑活动“小兔子收萝卜”中,教师可以运用动画视频和歌曲《拔萝卜》,为幼儿营造一个小兔子在森林里拔萝卜的情境,让幼儿快速地投入泥塑活动中。
(二)生动的场景
除了多媒体的应用,场景的设置也能让幼儿置身于情境中,让幼儿积极地投入活动中。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背景板、逼真的道具让幼儿化身情境中的主角。例如,在泥塑活动“好吃的蔬菜”中设置立体的“蔬菜店”和小动物形象;在泥塑活动“漂亮的皮球”中设置“体育馆”的背景;在泥塑活动“碗”中设置“厨房”背景和厨房用品实物。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场景,增添泥塑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幼儿参与泥塑活动的积极性。
(三)轻松的氛围
陶行知先生强调:“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儿童积极地进行游戏活动。”幼儿的兴趣容易被情绪影响,因此,在泥塑活动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至关重要。多媒体和场景满足了幼儿的感官需求,那么良好的氛围则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求,这三者缺一不可,并且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和蔼可亲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肢体创设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例如,在泥塑活动“可爱的小鸡”中,教师可以先模仿小鸡的动作走一走,再模仿小鸡“叽叽叽”的叫声,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通过一个动作、一种声音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四)“活”的教师
陶行知先生在“活的教育”中指出:“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我们要想草木长得茂盛,就要天天去培植他、灌溉他;我们要想交个活泼的朋友,就要自己也是活泼的。”“活的教育”需要“活的教师”方能得以践行,“活的教师”应当认同“活的教育”理念,传授“活”的知识技能,掌握“活”的教育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泥塑教学的观念,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幼儿创设“活”的情境,让幼儿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幼儿的泥塑技能和艺术创造力。
三、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指导泥塑课程的方法
(一)经验情境法
经验是影响幼儿成功投入泥塑活动中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分为直接获得的生活经验以及间接获得的媒体经验。幼儿的生活经验离不开他们的日常生活,如吃过的食物、玩过的游戏、看过的风景等,教师将幼儿的这些生活经验运用到泥塑教学中,这就是生活情境法。
例如,在泥塑活动“糖果”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米莉开了一家糖果店,生意可好了,客人们都要排队购买!过了一会儿,糖果就卖完了,后面排队的客人还有很多,这可怎么办呢?这个情境激发了幼儿用轻泥制作糖果的兴趣,买糖果是大部分幼儿都亲身体验过的,糖果也是他们喜欢的食物,这种贴近幼儿生活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幼儿制作完轻泥糖果后,我还组织他们售卖糖果,让幼儿体会成功的喜悦。
幼儿的媒体经验大部分来源于电视、网络、书本,也就是他们看过的电视节目、听过的童话故事等。教师将幼儿的这些媒体经验运用到泥塑教学中,这就是故事情境法。例如:在泥塑活动“烟灰缸”中,我创设了超级飞侠送包裹的情境:小明给爸爸定了一个包裹,里面是一个泥塑“烟灰缸”,那是他准备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超级飞侠》是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之一,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画情节开展泥塑活动,能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学习泥塑的兴趣。
(二)模拟情境法
爱模仿是幼儿的天性,特别是动物的叫声、简短的语言和逗趣的肢体动作。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性,在泥塑活动中引导他们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形态以及故事中人物的对话等。例如在泥塑活动“小鸭嘎嘎”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模拟情境:小鸭子在小河里快乐的游泳,“嘎嘎嘎”叫个不停,游累了小鸭们就上岸了,它们一摇一摆地走呀走,终于走到了家。”在这样的模仿游戏中,幼儿了解了小鸭子的外形特征,能更好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鸭子”。
(三)多元情境法
在情境法教学中,教师还能随机添加一些其他学科的教育内容,以及其他文化元素,如节日、季节、地域等元素。
例如,在泥塑活动“粽子”中,我们播放关于端午节的宣传片,营造端午节的节日氛围,让幼儿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并组织幼儿自己制作“粽子”,通过这种有趣的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参与泥塑活动的积极性,还能让幼儿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正如“活”的教育、“活”的儿童一样,在泥塑课程中,情境的运用也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师应该领会“活的精神”,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主题内容以及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因素,运用不同的情境法,将情境教学法更好地运用到幼儿的泥塑活动中,从而推动泥塑课程游戏化的进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昆山高新区鹿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