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学校课堂中的运用和普及,其超越时空、超越学科界限的优势越来越显著。这为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和多种可能性。在教学中,多媒体以其精美的画面,摆脱时空的局限,以其优美的音乐,创造出高尚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本上的道理,真正提高品德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019-0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堂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去探究社会。那该如何创设生活场景,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呢?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学校课堂中的运用和普及,其超越时空、超越学科界限的优势越来越显著。这为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和多种可能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再现生活场景,营造一个立体、多维、生动、丰富的课堂,从而提高品德教学实效。
对此,本人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 借助“音乐”——唤醒“道德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采用恰到好处的导入方法,可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最佳的预备状态,乐意学习。多媒体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与相应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情感。在实践中,我常常利用多媒体的音频声像直接感染学生,切入新课。
如在教学五年级《春节与圣诞》一课时,课始,播放音乐《新年好》。孩子们乐了,纷纷唱了起来……在过年的喜庆氛围里,老师领着孩子们欢欢喜喜的开始了今天的话题:听着唱着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这首歌让我想到了过年,过年很开心,可以穿新衣服、买好东西、拿压岁钱、放烟火……”孩子们掩饰不住此刻的兴奋,争着要说。
课的结尾,音乐《红红火火过新年》响起。师:新年即将来临,我们一定有许多的愿想,也有许多的收获。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在享受别人给予的祝福的同时,也要给别人衷心的祝福,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做一个精致的新年礼物,献给你最爱的人吧!学生在《红红火火过新年》的音乐声中快乐地制作新年贺礼……赠送新年贺礼!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二 借助“漫画”——强化“道德意识”
漫画具有一般直观性教学手段无法具备的幽默和夸张的特点,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美感。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均为图片,文字较少,如能把知识融入漫画之中,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用漫画的形式来再现知识比单纯讲解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教学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学中讲到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时,我选用了漫画《渴望》:图一,山岭田野,杂草丛生,一人心驰神往,渴望这里高楼林立;图二,林立的高楼取代了空旷的原野,此时人被挤向楼顶,他的心又飞向了广袤的原野……师:看完这幅漫画,你想到了什么?有的说:“人类不惜一切所得到的生活未必是自己所渴望的。”有的说:“不计后果的得到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的……”在畅所欲言的交流讨论中,启发学生意识到“如果以牺牲大片的土地等资源环境为代价,人类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必然会落空”的道理,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此外,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深切的意识到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严重影响着地球上生存质量的除了环境恶化、资源匮乏,人口增长过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于是,我出示了漫画《苦难的母亲》:画面上地球母亲手里抱着、身上背着、脚边站着许多不同肤色的儿女……师:看到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感受?然后引导孩子进行讨论。在孩子们的自由交流中,这幅漫画所具有的鲜明的情感色彩,发挥了它特有的情感效应,顺其自然地使孩子们感受到地球母亲实在太辛苦了!意识到了控制人口增长势在必行。
三 借助“视频”——指引“道德行为”
在品德课教学中学生明确了道德认知后,就要指导学生通过辨析事例来明确行为要求,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分清行为实践的是非善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活化枯燥的文本内容,拉近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增强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学生道德认知力,更好地指引学生的道德行为。
如在教学《我长大了》一课时,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学生展示生活中自我服务的本领,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体验到成长带给自己的快乐,发现生活中还有许多自己要用心去学的东西,从而深化学生的生活行为,知道要学更多的本领,让自己长得更快!我通过DV拍摄,创设了一个行为辨析视频:小明一个人在家时,来了一个自称是他家“远方亲戚”的人朝着小明家敲门。小明呆在屋里不知如何是好:不接待嘛,如果真是客人那就太没礼貌;接待嘛,自己又不认识他,又怕是坏人来骗他。看完了这段视频,师:你觉的小明应该怎样做,才能既文明而又不上当受骗?此时学生都进入了积极思考、辩论、交流。有的说,从猫眼中窥探,在答应开门的片刻,故意大声说话让楼下的叔叔听到;有的说,对不起,门被反锁了,锁匙被我爸爸带走了,请你等一下,我打电话告诉妈妈……种种的想法使学生对所学的道德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提高辨析是非的能力,而且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当一个人在家时,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体验到自己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长大了”的快乐。
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寓理于情,情理交融。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就会引起学生的兴奋,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产生心理认同,激励他们的道德行为。
如有老师在执教《动物、植物和我们》一课时,让学生观看录象:一群大雁在蔚蓝的天中自由自在地翱翔,一会儿排成人字型,一会儿变成一字型,它们是那样生机勃勃、活泼可爱。就在学生享受着这一切的时候,突然,随着几声枪响,一只只大雁在凄惨的叫声中坠落,一种对大雁的怜悯之心、对开枪者的愤恨之情自然流淌于学生的脑海里,有几个学生还伤心地留下了眼泪。此时,无需言语,学生早已将善待动物,珍爱生命,从己做起的道德行为意识扎根心中!
四 借助“动画”——提升“道德认知”
动画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种媒体表现形式,它音画结合,可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而迅速把学生引入动画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知识的理解。教师可利用动画,引导学生边看边展开联想、再现情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
如在教学浙教版五年级下册《高峡出平湖》一课时,孩子们会有许多理解上的难题,如:“三峡五级船闸”究竟是什么样的?“万吨巨轮”是如何通过这个世界最大船闸的?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可以很直观、简单地让学生明白这些复杂的问题。动画演示:船舶从上游过坝下行,打开第一号闸室的上闸门,使闸内水位与上游水位齐平,船进入船闸后,关闭上闸门,从闸内放水,与第二号闸室水位齐平时,打开下闸门,船舶驶入第二号闸室。依次类推,直至驶入下游。如果船由下游向上驶,上述过程相反……通过动画直观、真实地再现了“万吨巨轮”过“五级船闸”的过程,进而让学生为我国拥有这么伟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而引以为豪,这一效果是用再多的语言也实现不了的!
总之,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这一手段,以其精美的画面,摆脱时空的局限,以其优美的音乐,激起学生的共鸣,创造出高尚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本上的道理,真正提高品德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关键词:多媒体;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019-0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堂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去探究社会。那该如何创设生活场景,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呢?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学校课堂中的运用和普及,其超越时空、超越学科界限的优势越来越显著。这为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和多种可能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再现生活场景,营造一个立体、多维、生动、丰富的课堂,从而提高品德教学实效。
对此,本人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 借助“音乐”——唤醒“道德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采用恰到好处的导入方法,可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最佳的预备状态,乐意学习。多媒体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与相应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情感。在实践中,我常常利用多媒体的音频声像直接感染学生,切入新课。
如在教学五年级《春节与圣诞》一课时,课始,播放音乐《新年好》。孩子们乐了,纷纷唱了起来……在过年的喜庆氛围里,老师领着孩子们欢欢喜喜的开始了今天的话题:听着唱着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这首歌让我想到了过年,过年很开心,可以穿新衣服、买好东西、拿压岁钱、放烟火……”孩子们掩饰不住此刻的兴奋,争着要说。
课的结尾,音乐《红红火火过新年》响起。师:新年即将来临,我们一定有许多的愿想,也有许多的收获。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在享受别人给予的祝福的同时,也要给别人衷心的祝福,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做一个精致的新年礼物,献给你最爱的人吧!学生在《红红火火过新年》的音乐声中快乐地制作新年贺礼……赠送新年贺礼!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二 借助“漫画”——强化“道德意识”
漫画具有一般直观性教学手段无法具备的幽默和夸张的特点,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美感。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均为图片,文字较少,如能把知识融入漫画之中,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用漫画的形式来再现知识比单纯讲解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教学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学中讲到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时,我选用了漫画《渴望》:图一,山岭田野,杂草丛生,一人心驰神往,渴望这里高楼林立;图二,林立的高楼取代了空旷的原野,此时人被挤向楼顶,他的心又飞向了广袤的原野……师:看完这幅漫画,你想到了什么?有的说:“人类不惜一切所得到的生活未必是自己所渴望的。”有的说:“不计后果的得到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的……”在畅所欲言的交流讨论中,启发学生意识到“如果以牺牲大片的土地等资源环境为代价,人类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必然会落空”的道理,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此外,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深切的意识到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严重影响着地球上生存质量的除了环境恶化、资源匮乏,人口增长过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于是,我出示了漫画《苦难的母亲》:画面上地球母亲手里抱着、身上背着、脚边站着许多不同肤色的儿女……师:看到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感受?然后引导孩子进行讨论。在孩子们的自由交流中,这幅漫画所具有的鲜明的情感色彩,发挥了它特有的情感效应,顺其自然地使孩子们感受到地球母亲实在太辛苦了!意识到了控制人口增长势在必行。
三 借助“视频”——指引“道德行为”
在品德课教学中学生明确了道德认知后,就要指导学生通过辨析事例来明确行为要求,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分清行为实践的是非善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活化枯燥的文本内容,拉近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增强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学生道德认知力,更好地指引学生的道德行为。
如在教学《我长大了》一课时,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学生展示生活中自我服务的本领,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体验到成长带给自己的快乐,发现生活中还有许多自己要用心去学的东西,从而深化学生的生活行为,知道要学更多的本领,让自己长得更快!我通过DV拍摄,创设了一个行为辨析视频:小明一个人在家时,来了一个自称是他家“远方亲戚”的人朝着小明家敲门。小明呆在屋里不知如何是好:不接待嘛,如果真是客人那就太没礼貌;接待嘛,自己又不认识他,又怕是坏人来骗他。看完了这段视频,师:你觉的小明应该怎样做,才能既文明而又不上当受骗?此时学生都进入了积极思考、辩论、交流。有的说,从猫眼中窥探,在答应开门的片刻,故意大声说话让楼下的叔叔听到;有的说,对不起,门被反锁了,锁匙被我爸爸带走了,请你等一下,我打电话告诉妈妈……种种的想法使学生对所学的道德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提高辨析是非的能力,而且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当一个人在家时,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体验到自己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长大了”的快乐。
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寓理于情,情理交融。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就会引起学生的兴奋,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产生心理认同,激励他们的道德行为。
如有老师在执教《动物、植物和我们》一课时,让学生观看录象:一群大雁在蔚蓝的天中自由自在地翱翔,一会儿排成人字型,一会儿变成一字型,它们是那样生机勃勃、活泼可爱。就在学生享受着这一切的时候,突然,随着几声枪响,一只只大雁在凄惨的叫声中坠落,一种对大雁的怜悯之心、对开枪者的愤恨之情自然流淌于学生的脑海里,有几个学生还伤心地留下了眼泪。此时,无需言语,学生早已将善待动物,珍爱生命,从己做起的道德行为意识扎根心中!
四 借助“动画”——提升“道德认知”
动画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种媒体表现形式,它音画结合,可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而迅速把学生引入动画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知识的理解。教师可利用动画,引导学生边看边展开联想、再现情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
如在教学浙教版五年级下册《高峡出平湖》一课时,孩子们会有许多理解上的难题,如:“三峡五级船闸”究竟是什么样的?“万吨巨轮”是如何通过这个世界最大船闸的?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可以很直观、简单地让学生明白这些复杂的问题。动画演示:船舶从上游过坝下行,打开第一号闸室的上闸门,使闸内水位与上游水位齐平,船进入船闸后,关闭上闸门,从闸内放水,与第二号闸室水位齐平时,打开下闸门,船舶驶入第二号闸室。依次类推,直至驶入下游。如果船由下游向上驶,上述过程相反……通过动画直观、真实地再现了“万吨巨轮”过“五级船闸”的过程,进而让学生为我国拥有这么伟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而引以为豪,这一效果是用再多的语言也实现不了的!
总之,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这一手段,以其精美的画面,摆脱时空的局限,以其优美的音乐,激起学生的共鸣,创造出高尚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本上的道理,真正提高品德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