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了能直接地 、迅速地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英语教学大纲把培养阅读能力作为目 标是符合社会需要的。学生一旦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大学学习 或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提高阅读能力是每一个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目标。
一、理解是阅读的要旨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从形式上看,阅读似乎 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际活动,实质上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作者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符号 表达出来,这是一个由词组成句子和话语的语言编码过程。读者阅读书面材料时,从辨认文字符号开始进而对 文字、语义、语法、修辞进行译码加工处理,同时凭借自己已有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生活经验并通过联想重 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领会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吸收信息。可见阅读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它 包含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和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 阶段。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阅读理解的程度可 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评价 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表层理解只是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则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 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读者理解一篇文章应包括这三个 层次,其中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的前提,评价性理解又是在深层理解基础上进行的。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相当 一部分学生往往只满足于课文的表层理解,对后两个层次的理解很少问津。他们误把表层理解看成是阅读理解 的全部。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多年来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在解释生词、词 语搭配、造句训练上,过多地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理解,结果课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从整 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唱主角,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和参与语言实践的活动,学 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又常常局限在对课文的表层理解,设计一些正误题、多项选择题和 回忆性问题。教科书也没有对学生的理解作全面的要求与训练。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高层次阅读理解能 力,教师应根据理解课文的三个层次设计教学过程。这里就JEFC第70课Standing Room Only为例,具体谈谈如 何通过理解课文内容的三个层次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二、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一)表层理解。表层理解是要求学生掌握文章字面意思。对学生的要求是机械地重复文中主要内容,使课文内容再现。由于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的基础,为了使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文章意思,教师在教学中应注 意以下两点: 1.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头脑中是否有与文章相适应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等知识。背景知识能提高对课 文的正确理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读者在阅读时,头脑中已贮存的与读物有关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文 章的理解与保持。鲁姆哈特(D.Rumelhart)也指出,读者在进行阅读时,他先前存入的知识往往会随之与文章中 的符号产生联系,这对于读者了解文章中的信息内容至关重要。这说明,当书面文章出现在读者面前时,读者 不仅需要足够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有关的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去填补作者句子间信息的空白,从而理解 文章的含义。阅读是读物内容与读者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而阅读理解则是读者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含 语言知识)对读物内容进行思维的过程。2.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课文中的难句略加解释。
(二)深层理解。深层理解的问题具有创造性。它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进 一步理解和吸收读物中没有明确表述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即“弦外之音”。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应启发帮助他们在文中找到有利于回答问题的线索(比如语篇标志、 主题句等)。本课作者就是通过大量详尽的数字来表现人口的快速增长。作者使用者如"A UN report says…" 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与权威性,从而警告世人注意人口增长问题的严重性与解决人口问题的紧迫感。
(三)评价性理解。阅读的目的是吸收信息或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并对文章作价值判断,提高深层次理解和评价文 章的能力,同时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几点体会
(一)理解的三个层次逐步深化,可由下图来表示:从表中看得出,根据阅读理解三个层次设计的教学过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 ,逐渐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
(二)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程度和接受 能力,根据文章篇章结构、内在含义设计问题,并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使学生在进行加工处理信息的创造性 活动和交际活动中有大量的听与说的机会。
(三)阅读结合写作。在学生领会并口头讨论课文内容基础上,可让学生缩写课文或写一篇读后感,使学生从阅读理解到口头表 达运用,最后落实到写作。这样,阅读与写作密切结合,学生能获得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四)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词汇、语法等知识的教学。在整体理解课文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进行词汇、语法、结构等教学,以便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词、语法和 语言结构的用法并促进听说读写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概念之后,再学习细节,也符合学 生的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一、理解是阅读的要旨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从形式上看,阅读似乎 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际活动,实质上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作者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符号 表达出来,这是一个由词组成句子和话语的语言编码过程。读者阅读书面材料时,从辨认文字符号开始进而对 文字、语义、语法、修辞进行译码加工处理,同时凭借自己已有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生活经验并通过联想重 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领会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吸收信息。可见阅读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它 包含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和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 阶段。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阅读理解的程度可 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评价 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表层理解只是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则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 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读者理解一篇文章应包括这三个 层次,其中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的前提,评价性理解又是在深层理解基础上进行的。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相当 一部分学生往往只满足于课文的表层理解,对后两个层次的理解很少问津。他们误把表层理解看成是阅读理解 的全部。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多年来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在解释生词、词 语搭配、造句训练上,过多地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理解,结果课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从整 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唱主角,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和参与语言实践的活动,学 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又常常局限在对课文的表层理解,设计一些正误题、多项选择题和 回忆性问题。教科书也没有对学生的理解作全面的要求与训练。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高层次阅读理解能 力,教师应根据理解课文的三个层次设计教学过程。这里就JEFC第70课Standing Room Only为例,具体谈谈如 何通过理解课文内容的三个层次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二、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一)表层理解。表层理解是要求学生掌握文章字面意思。对学生的要求是机械地重复文中主要内容,使课文内容再现。由于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的基础,为了使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文章意思,教师在教学中应注 意以下两点: 1.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头脑中是否有与文章相适应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等知识。背景知识能提高对课 文的正确理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读者在阅读时,头脑中已贮存的与读物有关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文 章的理解与保持。鲁姆哈特(D.Rumelhart)也指出,读者在进行阅读时,他先前存入的知识往往会随之与文章中 的符号产生联系,这对于读者了解文章中的信息内容至关重要。这说明,当书面文章出现在读者面前时,读者 不仅需要足够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有关的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去填补作者句子间信息的空白,从而理解 文章的含义。阅读是读物内容与读者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而阅读理解则是读者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含 语言知识)对读物内容进行思维的过程。2.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课文中的难句略加解释。
(二)深层理解。深层理解的问题具有创造性。它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进 一步理解和吸收读物中没有明确表述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即“弦外之音”。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应启发帮助他们在文中找到有利于回答问题的线索(比如语篇标志、 主题句等)。本课作者就是通过大量详尽的数字来表现人口的快速增长。作者使用者如"A UN report says…" 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与权威性,从而警告世人注意人口增长问题的严重性与解决人口问题的紧迫感。
(三)评价性理解。阅读的目的是吸收信息或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并对文章作价值判断,提高深层次理解和评价文 章的能力,同时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几点体会
(一)理解的三个层次逐步深化,可由下图来表示:从表中看得出,根据阅读理解三个层次设计的教学过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 ,逐渐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
(二)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程度和接受 能力,根据文章篇章结构、内在含义设计问题,并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使学生在进行加工处理信息的创造性 活动和交际活动中有大量的听与说的机会。
(三)阅读结合写作。在学生领会并口头讨论课文内容基础上,可让学生缩写课文或写一篇读后感,使学生从阅读理解到口头表 达运用,最后落实到写作。这样,阅读与写作密切结合,学生能获得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四)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词汇、语法等知识的教学。在整体理解课文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进行词汇、语法、结构等教学,以便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词、语法和 语言结构的用法并促进听说读写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概念之后,再学习细节,也符合学 生的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