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兴趣往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源泉,语文学兴趣,源于学生对语文的爱好而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自觉性和主动性。一个学生如果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语文学习;学习兴趣;教学形式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兴趣,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语文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语文上的兴趣。语文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语文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语文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语文学习兴趣源于学生对语文的爱好而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培养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学生的兴趣。
一、通过情感诱导, 以激发兴趣
诱发学生求知欲望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情绪和感情。如果教师的情绪能给学生以温暖、轻松、愉快的感觉, 那么, 学生就能够思想活跃, 敢说愿问。比如,有一次上作文课, 我带来一束美丽的花, 我微笑着对他们说 “ 你们看, 这束花多么美! 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 你们希望把这束花献给谁, 为什么要献给他。” 同学们都举手要求发言。有的说, 要献给解放军叔叔。 有的说, 要献给医生。 有的说, 要献给他十分崇拜的科学家。最后, 我因势利导, 挑明了主题 “ 看来, 大家都愿把这束花献给最敬爱的人, 以表达对他们的爱。今天, 我们的作文题目就叫作《鲜花献给最敬爱的人》。”这次作文, 同学们写得很成功。通过对学生情感的诱导,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佩服、信任、尊重教师,进而相信教师教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教学实践中是常见的。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功底,而且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要深入了解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对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力地帮助,这样就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同时要平等对待学生,做到一视同仁,特别要关怀后进生,因为这类学生的自尊心较强,脆弱敏感、怕被冷落和抛弃,渴望教师对他们能够以诚相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诚恳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用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现代电教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连续的动作,极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每当打出幻灯,播放录相,录音机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叹不已,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入情入境。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很优秀的描写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学生没有到过桂林,就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也难以打动学生的心,对作者描绘的景物抒发的感情理解不透。如果一放录音相片,优美画面展现在面前,再加上录音机深情的配乐,学生回完全陶醉于桂林山水美丽的画卷,真会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他们的热爱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这也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形成激励机制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同时每个小学生都想在老师面前展现出优秀的一面。因此,在我平时上课期间,我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两种激励机制。一是加分制的形式。“加分制”就是对学生在语文学习各方面的表现实行评分制,每月小结一次,对得分高的学生进行奖励,或奖励练习薄,或奖励少做一次家庭作业。课上表现包括:是否听讲;是否积极举手踊跃发言;朗读是否有感情等。如:课堂提问有价值加2 分,一般加1分;朗读很有感情加2分,一般加1,如不流利或有错别字不加分。作业包括:是否按时完成;是否书写认真;正确率是否高等。如:每次作业一个优星加3 分,每篇日记一个优星加5 分。参加活动包括:是否积极参加;参加成绩怎样参加各类朗诵或演讲活动加分。根据每月小结的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奖励,如奖励笔记本、铅笔或大红花等奖品。以加分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利用竞争比赛激发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可以利用竞争机制来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同时还可以带动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可以采用朗读、课堂表演或识字比赛等形式将每位同学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识字比赛中采用分组比赛、写字或者组词比赛,让学生既享受到了游戏比赛的乐趣,又激发了他们对词语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仅要和同学在情感上拉近距离,还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课程的多元评价功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兴趣。
参考文献:
[1]姜凤.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吉林教育,2011,(6)
[2]陈悦.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学研究,2015,(9)
关键词:语文学习;学习兴趣;教学形式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兴趣,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语文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语文上的兴趣。语文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语文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语文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语文学习兴趣源于学生对语文的爱好而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培养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学生的兴趣。
一、通过情感诱导, 以激发兴趣
诱发学生求知欲望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情绪和感情。如果教师的情绪能给学生以温暖、轻松、愉快的感觉, 那么, 学生就能够思想活跃, 敢说愿问。比如,有一次上作文课, 我带来一束美丽的花, 我微笑着对他们说 “ 你们看, 这束花多么美! 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 你们希望把这束花献给谁, 为什么要献给他。” 同学们都举手要求发言。有的说, 要献给解放军叔叔。 有的说, 要献给医生。 有的说, 要献给他十分崇拜的科学家。最后, 我因势利导, 挑明了主题 “ 看来, 大家都愿把这束花献给最敬爱的人, 以表达对他们的爱。今天, 我们的作文题目就叫作《鲜花献给最敬爱的人》。”这次作文, 同学们写得很成功。通过对学生情感的诱导,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佩服、信任、尊重教师,进而相信教师教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教学实践中是常见的。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功底,而且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要深入了解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对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力地帮助,这样就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同时要平等对待学生,做到一视同仁,特别要关怀后进生,因为这类学生的自尊心较强,脆弱敏感、怕被冷落和抛弃,渴望教师对他们能够以诚相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诚恳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用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现代电教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连续的动作,极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每当打出幻灯,播放录相,录音机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叹不已,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入情入境。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很优秀的描写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学生没有到过桂林,就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也难以打动学生的心,对作者描绘的景物抒发的感情理解不透。如果一放录音相片,优美画面展现在面前,再加上录音机深情的配乐,学生回完全陶醉于桂林山水美丽的画卷,真会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他们的热爱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这也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形成激励机制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同时每个小学生都想在老师面前展现出优秀的一面。因此,在我平时上课期间,我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两种激励机制。一是加分制的形式。“加分制”就是对学生在语文学习各方面的表现实行评分制,每月小结一次,对得分高的学生进行奖励,或奖励练习薄,或奖励少做一次家庭作业。课上表现包括:是否听讲;是否积极举手踊跃发言;朗读是否有感情等。如:课堂提问有价值加2 分,一般加1分;朗读很有感情加2分,一般加1,如不流利或有错别字不加分。作业包括:是否按时完成;是否书写认真;正确率是否高等。如:每次作业一个优星加3 分,每篇日记一个优星加5 分。参加活动包括:是否积极参加;参加成绩怎样参加各类朗诵或演讲活动加分。根据每月小结的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奖励,如奖励笔记本、铅笔或大红花等奖品。以加分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利用竞争比赛激发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可以利用竞争机制来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同时还可以带动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可以采用朗读、课堂表演或识字比赛等形式将每位同学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识字比赛中采用分组比赛、写字或者组词比赛,让学生既享受到了游戏比赛的乐趣,又激发了他们对词语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仅要和同学在情感上拉近距离,还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课程的多元评价功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兴趣。
参考文献:
[1]姜凤.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吉林教育,2011,(6)
[2]陈悦.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学研究,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