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阅读 审美能力 《槐乡五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51-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是借由文本解读实现审美体验的历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能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文《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散文佳作。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儿童的视角感受散文之美、品味美文之境呢?以下,笔者根据执教这一课的经验所得,谈谈自己的思考与体会。
一、确定关键点,生发情趣
《槐乡五月》美在文字及其营造出的优美意境,文本中饱含着童真童趣,从花的美到花的香,再到人的乐,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槐乡美景图。教学中,笔者抛开逐字逐句的解析,从意境入手,将课堂建立在审美情趣之上,将文章整体的意境之美展现给学生,让他们亲自去感悟和体会。为了深化情境的渲染,笔者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两个重点句段,再确定品读感悟文章的关键点,其一: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并提问:“这句话中的哪个字最能展现槐乡的景之韵、味之浓、境之美?”生答:“是‘浸’字。”其二:引导学生朗读品味句子“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带着槐花………哪儿就有一阵香气”,并提问:“这段话中的哪个字能将你带到一个充满香味的世界?”生答:“是‘飘’字。”学生透过“浸”和“飘”二字,初步品读文章字里行间描绘的两幅具有自然之美的槐乡之景,体验到了文中的“人之乐”。
二、品读关键字,使情、韵皆在心
苏轼在评论王维的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对诗画韵味的品评。品读文章时,要实现对作品韵味的捕捉,需深入挖掘字眼,使品读达到眼中有景、耳中有声、心中有情的境界。这就需要学生融合生活情趣,调动丰富的想象,升华情感。在教学《槐乡五月》中,针对“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飘到哪儿,哪儿就一阵清香”这段话中的“飘”字,笔者让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入手,思考:“为什么是‘飘’到哪儿,而不是‘走’到哪儿?难道槐乡的小姑娘们都成仙了吗?”学生品读、交流后得出以下感受:“‘飘’字说明小姑娘动作轻快,她们非常开心快乐。”“在这飘香的五月里,槐乡的每一个角落都是美的,小姑娘人人都像仙女一样,漂亮可爱。”“槐乡飘满了槐花的香气,连小姑娘都变得轻飘飘的。”笔者追问:“你会用‘飘’字描绘槐乡的美吗?”接着,出示填空练习的句子:“小姑娘们飘过( ),( )就香了;小姑娘们飘过( ),( )就香了;小姑娘们又飘过( ),( )就香了。”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加强对“飘”字的理解和感悟,情感表达真实自然,整个课堂也在学生的感悟中有效激活。
三、入境品读,感悟文章的情韵
学生品读了“浸”“飘”二字,还要深入理解课文的本质内涵。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感悟文章传达的情韵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富有诗情画意的提示语句实现情感渲染和铺垫。如在引导学生体验槐乡的花之美时,笔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导入朗读情境:“人因花变得更美,花因人变得情深意长。到底人有多美,对花的情谊多有深?请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在引导学生体验“人之乐”时,笔者通过联想式的情境语言导入教学:“人在槐花中变得充满情趣,而槐花也在人的欣赏中变得芬芳四溢。你在哪里“闻”到了浓郁的花香?哪里有人的欢乐?读读相关的段落。”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笔者在默读和朗读教学环节之前播放一段轻音乐,将学生的情感带进了幽静典雅的氛围中。笔者接着用多媒体展示白茫茫的槐花和一张张孩子的笑脸图片,让学生听着音乐、看着视频画面,深入体会文章的情境之美。
彰显语文的情趣是发展学生阅读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若单方面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深入挖掘教材,提高自身素养,激活课文的内在情趣,使其与学生的情感达到和谐统一。(责编 杨 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51-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是借由文本解读实现审美体验的历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能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文《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散文佳作。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儿童的视角感受散文之美、品味美文之境呢?以下,笔者根据执教这一课的经验所得,谈谈自己的思考与体会。
一、确定关键点,生发情趣
《槐乡五月》美在文字及其营造出的优美意境,文本中饱含着童真童趣,从花的美到花的香,再到人的乐,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槐乡美景图。教学中,笔者抛开逐字逐句的解析,从意境入手,将课堂建立在审美情趣之上,将文章整体的意境之美展现给学生,让他们亲自去感悟和体会。为了深化情境的渲染,笔者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两个重点句段,再确定品读感悟文章的关键点,其一: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并提问:“这句话中的哪个字最能展现槐乡的景之韵、味之浓、境之美?”生答:“是‘浸’字。”其二:引导学生朗读品味句子“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带着槐花………哪儿就有一阵香气”,并提问:“这段话中的哪个字能将你带到一个充满香味的世界?”生答:“是‘飘’字。”学生透过“浸”和“飘”二字,初步品读文章字里行间描绘的两幅具有自然之美的槐乡之景,体验到了文中的“人之乐”。
二、品读关键字,使情、韵皆在心
苏轼在评论王维的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对诗画韵味的品评。品读文章时,要实现对作品韵味的捕捉,需深入挖掘字眼,使品读达到眼中有景、耳中有声、心中有情的境界。这就需要学生融合生活情趣,调动丰富的想象,升华情感。在教学《槐乡五月》中,针对“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飘到哪儿,哪儿就一阵清香”这段话中的“飘”字,笔者让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入手,思考:“为什么是‘飘’到哪儿,而不是‘走’到哪儿?难道槐乡的小姑娘们都成仙了吗?”学生品读、交流后得出以下感受:“‘飘’字说明小姑娘动作轻快,她们非常开心快乐。”“在这飘香的五月里,槐乡的每一个角落都是美的,小姑娘人人都像仙女一样,漂亮可爱。”“槐乡飘满了槐花的香气,连小姑娘都变得轻飘飘的。”笔者追问:“你会用‘飘’字描绘槐乡的美吗?”接着,出示填空练习的句子:“小姑娘们飘过( ),( )就香了;小姑娘们飘过( ),( )就香了;小姑娘们又飘过( ),( )就香了。”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加强对“飘”字的理解和感悟,情感表达真实自然,整个课堂也在学生的感悟中有效激活。
三、入境品读,感悟文章的情韵
学生品读了“浸”“飘”二字,还要深入理解课文的本质内涵。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感悟文章传达的情韵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富有诗情画意的提示语句实现情感渲染和铺垫。如在引导学生体验槐乡的花之美时,笔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导入朗读情境:“人因花变得更美,花因人变得情深意长。到底人有多美,对花的情谊多有深?请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在引导学生体验“人之乐”时,笔者通过联想式的情境语言导入教学:“人在槐花中变得充满情趣,而槐花也在人的欣赏中变得芬芳四溢。你在哪里“闻”到了浓郁的花香?哪里有人的欢乐?读读相关的段落。”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笔者在默读和朗读教学环节之前播放一段轻音乐,将学生的情感带进了幽静典雅的氛围中。笔者接着用多媒体展示白茫茫的槐花和一张张孩子的笑脸图片,让学生听着音乐、看着视频画面,深入体会文章的情境之美。
彰显语文的情趣是发展学生阅读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若单方面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深入挖掘教材,提高自身素养,激活课文的内在情趣,使其与学生的情感达到和谐统一。(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