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苏教版新教材中“主题图”作为一种数学知识的内容呈现,,需要每位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推敲,运用好主题图,设计好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关键词】主题图;选择内容;实践操作;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232-01
数学苏教版新教材中,最吸引学生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主题图,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这些不仅给枯燥、单调的数学知识赋予生机,让数学变得自然亲切,拉近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更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丰富而宝贵的资源。如果教师能很好的利用主题图,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深入领会主题图含义,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但最终的目的是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如果教师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正确把握则会给教学组织和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主题图”的教学要突出数学的特点,充分挖掘“主题图”中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而不能让“主题图”上成“看图说话”从而失去“主题图”的应有的价值。
二、依托主题图内容,进行实践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主题图的展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比较模糊,不够深刻,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
例如:一年级在学习“分类”时,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分分学习用品,整理整理自己的书包。在学习“认识物体”时,让学生带来许多各种形状的物品,让他们在玩的时候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在学习“第几”时,仅有情景图中人物五人排队买票,让学生说说位置,填一填,很难让孩子们真正理解几和第几的区别。教学中,我让学生模拟排队买票,并且随着队形和人数的变换,让学生说出每队几人,每人的位置是第几,从而让学生対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加以区分。这样学生在自己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准确把握教材主题图的编写意图,构建数学模型。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其抽象思维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形象或表象的支撑。可以这样说,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表象思维在儿童思维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过早地抽象反而会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和记忆的负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使用主题图,动静结合,降低学习难度
教材中的主题图包含着内容、情节等因素,这些内容、情节都是静态的,将主题图中的情节采用动态的方式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或者将主题图中的内容变为实际操作,丰富学生对内容、情节的表象,加深对内容、情节的认知,以最大限度地唤起和运用他们的已有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使静止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的催化学生的认识,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例如,我在执教《图形的认识》这一课时,课一开始,就出现一幅三个小动物进行自行车比赛的画面,其中小猴子的车轮是方的;小狗的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小熊的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伴随着一声枪响,动物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前进着。“同学们猜一猜看,哪个小动物最终获胜?为什么?”今天你们认识了圆以后,就能圆满解决这了。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巧妙地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在新知内容与学习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制造冲突,把学生引入迫切希望探个究竟的情境之中。
四、灵活创编丰富主题图,发挥最大的价值
教师不应该是主题图的执行者,而是主题图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者。也就要求我们在尊重教材意图的同时,进行灵活合理的改编,使主题图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例如,在执教《路程、时间、速度》一课时,教材中只给了两组数据,我对教材中的主题图信息进行了补充。课上先出示课件:小牛,小象和小熊三只小动物,他们的赛况如何呢?(屏幕出示:小牛:4分钟跑280米;小象:4分钟跑240米;小熊:3分钟跑240米。)
我启发学生想: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它们谁跑得快吗?学生有的说:“我觉得小牛和小象比较,小象跑的慢,因为它们都用4分钟,小象跑的路程短。”有的说:“我发现小象和小熊跑的都跑了240米,小熊只用3分钟,所以小熊快,小象慢。”我适时加以引导:“看来所用时间相同的,就比路程,路程远的就快。所走路程相同的,就比时间,时间短的就快。那你们再看看小牛和小熊,所走的路程不同、所用的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这也正是我创编主题图的用意所在。学生沉思一会以后,有的提议:“想办法让它们的时间相等。”“看看它们各自一分钟走多远。”我追问:“为什么这样可以比较出快慢?”学生纷纷说到:“时间相同,谁跑的远,谁的速度快。”学生经历了三次比较,充分地体会到速度的产生的必要,很自然地进入了关于速度的学习中来。这样的创编,最大限度地将主题图用“足”、用“透”,发挥最大价值。
总之,“主題图”教学不单纯是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结合图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数学素养的形成。为了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学生,充分认识主题图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让主题图为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服务,为知识的生长和发展服务,为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服务。
【关键词】主题图;选择内容;实践操作;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232-01
数学苏教版新教材中,最吸引学生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主题图,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这些不仅给枯燥、单调的数学知识赋予生机,让数学变得自然亲切,拉近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更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丰富而宝贵的资源。如果教师能很好的利用主题图,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深入领会主题图含义,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但最终的目的是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如果教师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正确把握则会给教学组织和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主题图”的教学要突出数学的特点,充分挖掘“主题图”中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而不能让“主题图”上成“看图说话”从而失去“主题图”的应有的价值。
二、依托主题图内容,进行实践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主题图的展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比较模糊,不够深刻,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
例如:一年级在学习“分类”时,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分分学习用品,整理整理自己的书包。在学习“认识物体”时,让学生带来许多各种形状的物品,让他们在玩的时候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在学习“第几”时,仅有情景图中人物五人排队买票,让学生说说位置,填一填,很难让孩子们真正理解几和第几的区别。教学中,我让学生模拟排队买票,并且随着队形和人数的变换,让学生说出每队几人,每人的位置是第几,从而让学生対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加以区分。这样学生在自己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准确把握教材主题图的编写意图,构建数学模型。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其抽象思维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形象或表象的支撑。可以这样说,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表象思维在儿童思维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过早地抽象反而会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和记忆的负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使用主题图,动静结合,降低学习难度
教材中的主题图包含着内容、情节等因素,这些内容、情节都是静态的,将主题图中的情节采用动态的方式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或者将主题图中的内容变为实际操作,丰富学生对内容、情节的表象,加深对内容、情节的认知,以最大限度地唤起和运用他们的已有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使静止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的催化学生的认识,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例如,我在执教《图形的认识》这一课时,课一开始,就出现一幅三个小动物进行自行车比赛的画面,其中小猴子的车轮是方的;小狗的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小熊的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伴随着一声枪响,动物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前进着。“同学们猜一猜看,哪个小动物最终获胜?为什么?”今天你们认识了圆以后,就能圆满解决这了。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巧妙地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在新知内容与学习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制造冲突,把学生引入迫切希望探个究竟的情境之中。
四、灵活创编丰富主题图,发挥最大的价值
教师不应该是主题图的执行者,而是主题图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者。也就要求我们在尊重教材意图的同时,进行灵活合理的改编,使主题图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例如,在执教《路程、时间、速度》一课时,教材中只给了两组数据,我对教材中的主题图信息进行了补充。课上先出示课件:小牛,小象和小熊三只小动物,他们的赛况如何呢?(屏幕出示:小牛:4分钟跑280米;小象:4分钟跑240米;小熊:3分钟跑240米。)
我启发学生想: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它们谁跑得快吗?学生有的说:“我觉得小牛和小象比较,小象跑的慢,因为它们都用4分钟,小象跑的路程短。”有的说:“我发现小象和小熊跑的都跑了240米,小熊只用3分钟,所以小熊快,小象慢。”我适时加以引导:“看来所用时间相同的,就比路程,路程远的就快。所走路程相同的,就比时间,时间短的就快。那你们再看看小牛和小熊,所走的路程不同、所用的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这也正是我创编主题图的用意所在。学生沉思一会以后,有的提议:“想办法让它们的时间相等。”“看看它们各自一分钟走多远。”我追问:“为什么这样可以比较出快慢?”学生纷纷说到:“时间相同,谁跑的远,谁的速度快。”学生经历了三次比较,充分地体会到速度的产生的必要,很自然地进入了关于速度的学习中来。这样的创编,最大限度地将主题图用“足”、用“透”,发挥最大价值。
总之,“主題图”教学不单纯是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结合图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数学素养的形成。为了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学生,充分认识主题图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让主题图为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服务,为知识的生长和发展服务,为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