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都是旧时流行的蒙学读物。随着近年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这些蒙学再次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儿童甚至成年人关注的流行读物。
关键词:三字经 传统文化 意义
引言
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经典中,蒙学是一朵奇葩。蒙学的受众是懵懂幼童,蒙学的语言浅显易懂,蒙学的内容家喻户晓,但是这看似浅显的蒙学却包含了华夏传统的伦理文化,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还涉及广阔的基本知识。它在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精神,在创造数千年中华文明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开篇提到的“三、百、千”等等,都是流传很广影响深远的蒙学代表。在众多的蒙学经典中,《三字经》被称为蒙学之冠,被称为“经”。钱文忠先生说“在传统文化中,把一部书称为经,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
《三字经》大约成书于南宋末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发展史了。它的作者不明确,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南宋末年的大儒、礼部尚书王应麟。事实上,今人所见的《三字经》应该是宋元以来不断增补的一个合成品,它的发展从雏形到更定,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三字经》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取材典故范例,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它以最简洁明快的方式凝聚了最深厚的文化传统,传达给人们文化信息,并提出了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标准。
《三字经》在传统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毋庸赘言。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这部蒙学之冠《三字经》,我们会发现不少观点与事例选用的确有不妥之处,但它毕竟是封建时代王权政治下的作品,我们不应该苛求于古人,完全用现代的尺度去衡量它。相反我们会发现,它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仍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和现实意义,即使与当前一些优秀启蒙读物相比较也毫不逊色。
一、从形式上看《三字经》
在形式上,《三字经》的文本范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三字经》总字数千余字,三字一句,四句一组,正是这种句式对文化基础不高的普通民众和儿童来说,是最容易接受的,是最符合儿童求知的欲望和接受能力的。三字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在古代是可以吟唱的。在句式变化上也比四言要活泼自然、变化多端。因而,当《三字经》流行后,不但有众多的注释本和订补本,而且出现了众多仿效 《三字经》形式而进行各类宣传教育的读物。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先生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仅仅从形式的影响力上就足以说明 《三字经》在当今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从内容上看《三字经》
在内容上,《三字经》的劝学功能依然有着强大的说服力。《三字经》开篇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从人性开始强调教育的必要,说明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激励学童要端正态度,坚定决心,专心致志,克服困难。接下来《三字经》特别对家长和老师提出要求。家长要如孟母择邻,给孩子创造有利于学习向善的环境,还要像窦燕山那样“有义方”,要负起教育责任,否则“养不教,父之过”;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认真负责,“教不严,师之惰”。这一点在其它古代启蒙教材中还颇为少见。传统启蒙教育以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对蒙童进行道德伦理教育,特别是日常生活习惯教育,一直是传统启蒙教育的核心内容。但《三字经》在这方面着墨不多,只是强调了传统道德的核心“孝悌”,而且只是分别举了孝和悌的一个例子,这就是“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这两个事例一方面具有贴近日常生活、亲切可行的特点,另一方面9岁的黄香和4岁的孔融,也適合做刚进学接受启蒙教育学童的榜样。
在讲完了教育原则、对父母、教师的要求以及伦理道德基本要求后,用了大量的篇幅指出了具体的学习内容,而恰恰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的内容,使得这篇文献具有跨越时代的生命力,以至于时过境迁之后,传统的伦理道德日渐陈腐之时,它也依然能成为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有效入门书
“一物不知,儒者之耻。”《三字经》中用数字式的题目对知识作出提示性概括如“三才”、“三光”、“四时”、“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等,简单明了,便于记忆。这些内容,是中国传统知识浩瀚海洋中的一粟,但也是最常见、最有必要首先掌握的基础知识,具有举要的性质。
《三字经》特别强调经典的学习,并提出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可贵的是《三字经》视野开阔,没有把学习的范围局限于几部儒家典籍之上。除了儒家经典之外,也号召阅读荀子、扬雄、文中子以及老子、庄子“五子”的著作。
《三字经》用较大的篇幅,讲述了王朝兴替、历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线索尽在其中。人们称《三字经》是一部“袖里《通鉴》”,说它是一部高度浓缩的、袖珍本的中国通史,就是针对这部分内容而言。后世人们对《三字经》改编、增补最多的,也集中在这一部分内容。
《三字经》最后列举了各式各样人的勤学故事进一步劝学,殷切致详,来回反复。强调无论男女老幼,也无论富贵贫贱,都有学习的必要,都不能以任何借口规避学习。所以,从整体来看,我们可以说《三字经》的劝学功能即使在今天也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三、从影响上看《三字经》
在影响上,《三字经》的文化象征依然有着远大的感染力。作为传统文化的蒙学经典,经过 9O0多年的流传,《三字经》已经深入中国各族人民的心间,在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普及程度是任何一本其他著作所不能企及的。《三字经》所弘扬的道德观念,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人生体悟和人伦关系,她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有着极大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在今天,它所蕴含的超越阶级、阶层、地域、民族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具有永恒的意义,如 “仁、义、礼、智、信、勇”及忠孝观念等。除极个别处需甄别舍弃外,绝大多数仍是中华民族共同信奉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对弘扬优秀传统、凝聚民族精神、建设和谐社会、塑造中华形象有着特殊的作用。
四、结语
《三字经》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久传不衰,而且成书之时便流传国外,影响日广。13O9年 ,日本学者据传入的《三字经》编成日语 《三字经》,明万历年间,欧洲传教士罗明坚就将 《三字经》译成拉丁文。至清初又传到俄国和欧洲。西方的学者对这部东方的蒙学读物予以极高的评价。它所体现的文化精神并不仅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人类。《三字经》反复强调的仁、义、信、礼、智、勇、中、和的处世原则和人伦关系可以说是任何一个和谐的社会都需要的、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今天《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早已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是儿童的必读必背的书籍。
参考文献:
[1]邹太龙、易连云.传统蒙学课本的当代教育价值--基于对《三字经》赞语的探析.《南昌师范学院学报》[J].2014年5期
关键词:三字经 传统文化 意义
引言
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经典中,蒙学是一朵奇葩。蒙学的受众是懵懂幼童,蒙学的语言浅显易懂,蒙学的内容家喻户晓,但是这看似浅显的蒙学却包含了华夏传统的伦理文化,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还涉及广阔的基本知识。它在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精神,在创造数千年中华文明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开篇提到的“三、百、千”等等,都是流传很广影响深远的蒙学代表。在众多的蒙学经典中,《三字经》被称为蒙学之冠,被称为“经”。钱文忠先生说“在传统文化中,把一部书称为经,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
《三字经》大约成书于南宋末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发展史了。它的作者不明确,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南宋末年的大儒、礼部尚书王应麟。事实上,今人所见的《三字经》应该是宋元以来不断增补的一个合成品,它的发展从雏形到更定,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三字经》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取材典故范例,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它以最简洁明快的方式凝聚了最深厚的文化传统,传达给人们文化信息,并提出了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标准。
《三字经》在传统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毋庸赘言。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这部蒙学之冠《三字经》,我们会发现不少观点与事例选用的确有不妥之处,但它毕竟是封建时代王权政治下的作品,我们不应该苛求于古人,完全用现代的尺度去衡量它。相反我们会发现,它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仍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和现实意义,即使与当前一些优秀启蒙读物相比较也毫不逊色。
一、从形式上看《三字经》
在形式上,《三字经》的文本范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三字经》总字数千余字,三字一句,四句一组,正是这种句式对文化基础不高的普通民众和儿童来说,是最容易接受的,是最符合儿童求知的欲望和接受能力的。三字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在古代是可以吟唱的。在句式变化上也比四言要活泼自然、变化多端。因而,当《三字经》流行后,不但有众多的注释本和订补本,而且出现了众多仿效 《三字经》形式而进行各类宣传教育的读物。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先生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仅仅从形式的影响力上就足以说明 《三字经》在当今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从内容上看《三字经》
在内容上,《三字经》的劝学功能依然有着强大的说服力。《三字经》开篇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从人性开始强调教育的必要,说明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激励学童要端正态度,坚定决心,专心致志,克服困难。接下来《三字经》特别对家长和老师提出要求。家长要如孟母择邻,给孩子创造有利于学习向善的环境,还要像窦燕山那样“有义方”,要负起教育责任,否则“养不教,父之过”;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认真负责,“教不严,师之惰”。这一点在其它古代启蒙教材中还颇为少见。传统启蒙教育以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对蒙童进行道德伦理教育,特别是日常生活习惯教育,一直是传统启蒙教育的核心内容。但《三字经》在这方面着墨不多,只是强调了传统道德的核心“孝悌”,而且只是分别举了孝和悌的一个例子,这就是“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这两个事例一方面具有贴近日常生活、亲切可行的特点,另一方面9岁的黄香和4岁的孔融,也適合做刚进学接受启蒙教育学童的榜样。
在讲完了教育原则、对父母、教师的要求以及伦理道德基本要求后,用了大量的篇幅指出了具体的学习内容,而恰恰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的内容,使得这篇文献具有跨越时代的生命力,以至于时过境迁之后,传统的伦理道德日渐陈腐之时,它也依然能成为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有效入门书
“一物不知,儒者之耻。”《三字经》中用数字式的题目对知识作出提示性概括如“三才”、“三光”、“四时”、“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等,简单明了,便于记忆。这些内容,是中国传统知识浩瀚海洋中的一粟,但也是最常见、最有必要首先掌握的基础知识,具有举要的性质。
《三字经》特别强调经典的学习,并提出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可贵的是《三字经》视野开阔,没有把学习的范围局限于几部儒家典籍之上。除了儒家经典之外,也号召阅读荀子、扬雄、文中子以及老子、庄子“五子”的著作。
《三字经》用较大的篇幅,讲述了王朝兴替、历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线索尽在其中。人们称《三字经》是一部“袖里《通鉴》”,说它是一部高度浓缩的、袖珍本的中国通史,就是针对这部分内容而言。后世人们对《三字经》改编、增补最多的,也集中在这一部分内容。
《三字经》最后列举了各式各样人的勤学故事进一步劝学,殷切致详,来回反复。强调无论男女老幼,也无论富贵贫贱,都有学习的必要,都不能以任何借口规避学习。所以,从整体来看,我们可以说《三字经》的劝学功能即使在今天也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三、从影响上看《三字经》
在影响上,《三字经》的文化象征依然有着远大的感染力。作为传统文化的蒙学经典,经过 9O0多年的流传,《三字经》已经深入中国各族人民的心间,在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普及程度是任何一本其他著作所不能企及的。《三字经》所弘扬的道德观念,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人生体悟和人伦关系,她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有着极大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在今天,它所蕴含的超越阶级、阶层、地域、民族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具有永恒的意义,如 “仁、义、礼、智、信、勇”及忠孝观念等。除极个别处需甄别舍弃外,绝大多数仍是中华民族共同信奉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对弘扬优秀传统、凝聚民族精神、建设和谐社会、塑造中华形象有着特殊的作用。
四、结语
《三字经》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久传不衰,而且成书之时便流传国外,影响日广。13O9年 ,日本学者据传入的《三字经》编成日语 《三字经》,明万历年间,欧洲传教士罗明坚就将 《三字经》译成拉丁文。至清初又传到俄国和欧洲。西方的学者对这部东方的蒙学读物予以极高的评价。它所体现的文化精神并不仅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人类。《三字经》反复强调的仁、义、信、礼、智、勇、中、和的处世原则和人伦关系可以说是任何一个和谐的社会都需要的、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今天《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早已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是儿童的必读必背的书籍。
参考文献:
[1]邹太龙、易连云.传统蒙学课本的当代教育价值--基于对《三字经》赞语的探析.《南昌师范学院学报》[J].2014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