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中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uihuang8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的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他们希望政治课老师能真正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就他们所关心的一些诸如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国际形势的变化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他们以信服的解答,希望通过政治课的教学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这样,政治课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是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教学问题情境。如果说,教学设计中确定目标和内容这一环节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话,那么,选择合理例题的教学方法这一环节解决的就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最能体现创新教育的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即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地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针对经济常识中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与社会保障的教学,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小王的爸爸在其化肥厂工作 ,每天上班8小时,月薪700元。过了一年化肥厂被私人承包了,每天常常劳动10小时以上,双休日也常得上班 ,而又未能及时领到工资,最终因经营不善,化肥厂倒闭,小王的爸爸下岗。但小王的爸爸掌握一技之长,会修理自行车,便去街道摆设了一个自行车修理铺,恰巧此时,该镇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当地城管会同志与小王爸爸发生了争执…… 请问:(1)这一则材料从过程上来看可分解为哪几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中,你是如何看待小王爸爸、化肥厂领导、城管领导三者关系的?(2)你阅读了上述材料有何启示?教师放开让大家争论,各抒己见,使大部分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教师将学生作出的各种解答方案让全班同学评议、争辩,最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一些学生看到了教材中叙述的内容与自己的看法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脸上充满成功的笑容。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是要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遇;二是要根据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适当地暴露、产生、激化学生认知结构上的矛盾,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
  二、重视学法指导,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的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 一个质的飞跃。
  三、在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一般能力培养紧密相连,创新能力是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个体可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与一般能力中具体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一)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在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大量复杂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规性问题,有些是创造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去鉴别、选择有关问题。但由于以往的知识经验、习惯、情感以及流行的观念与见解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认识与活动,人们通常获取的问题往往只限于自己已有的知识范围之内,重视常规性问题,而忽视了对创造性问题的探索。能否发现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有关的信息,完全取决于敏锐的洞察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来发现问题。
  (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政治课教学内容中直接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总的要求是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首先使学生了解丰富而生动的辩证法事实,通过分析、归纳,使学生了解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道理。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注意纠正学生从单一侧面绝对看问题的思维倾向。
  (三)实践能力培养。所谓实践能力就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对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动的指导的能力。政治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调查能力、政治参与能力等。这里的培养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其实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支配行动。实践上的创新,首先是思想上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与思维方法的训练相结合,尤其要重视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的,如突破定势思考法、发散求异思考法、大胆猜测思考法、标新立异思考法、追奇创新思考法等的训练,只有充分发挥各种思考方法的威力,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做到奇思妙计,犹如泉涌,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摘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不断创新,探寻适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注意力和兴趣,为培养和健全学生必备的政治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注意 兴趣    新课程理念倡导建构的学习,尤其突出强调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使课堂教学注定要
目的开展新型儿童保健服务,促进社区儿童健康成长,满足当前家长对育儿知识的需求。方法从2002年4月至2006年12月间参加新型儿童保健服务的4665名儿童中抽取1150名婴幼儿进行
高中开展了两年的新课程,其教材在结构、体例、选材、思维训练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在重编人教版必修1修订版的《导学练》第一、第二单元时,首先接触到了07版新教材的修订版,我就所编的第一、第二单元在结构体例、选材与谋篇和体系脉络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各同仁互勉。    一、在教科书的结构和编写体例方面    1.教科书的整体结构变动:原试行版目录安排上是世界史和中国史分别讲述,即先
季节的变化首先是一种天文现象,然后是地形和气候现象,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地理教学中也是重点难点。季节包括四季和节气,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而通常所说的季节一般指四季,本文谈的季节问题,也是指四季的问题。    一、四季的产生    所谓春、夏、秋、冬四季,严格地说只有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才能出现。它们的差异主要是地面接受太阳光能量的多少,接受太阳能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太阳的高度,太阳高度越
为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已实行新课程改革。作为基础学科的思想品德课,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教学思想都有了崭新的变化。课改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化了实践性。可以说,教材的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是从社会生活实践的案例中引出的,教材的理论呈现也依托实践展开,教材中设计的一系列活动如“交流”“探究”“感悟”“课外实践活动”都是结合实践完成的。
摘要: 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作了研究。  关键词: 好奇心 想象力 创新动机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科兴趣”的最佳时期,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而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自然成为现代教学模式的主流。现代教学理论指出,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具有“三性”,即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三性”。  目前在初
兴趣是学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动力,是学生学习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教师就应注意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天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作法:    一、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不仅能顺应当今各科教学的潮流,也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上七年级下册日本一节时,首
摘 要: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教师应通过提供真实、鲜明、主动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概念;提供典型、系列的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反应的化学概念;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化学基本理论的有关概念。  关键词:实验教学 化学概念    化学概念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和化学变化的一般本质属性,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概念内容的具体化又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第一个起点。教师必
摘要: 本文对实验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作了研究。  关键词: 预习习惯 动脑能力 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化学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引导将其转化成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积极、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一、利用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化学是初三新开设的学科,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一开始就让学生预
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在于是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每节课导入的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重要环节。在生物教学中成功地导入新课,一开始就能使学生进入良好的思维状态,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关于新课导入的几点看法:    一、导入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