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深入的推进,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希望通过美术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培养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习惯,激发学生想象力,要创造合适教学环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动手实践,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能力;培养
引言
近些年,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家长和教育体系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小学美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小学美术教育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时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一切从学生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小学美术对学生动手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小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1.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在小学美术发展过程中,不管是学生家长、学校还是教师,对美术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校一般从升学率考虑,只要是学生考试的学科都普遍重视,认为小学美术课程不参与考试,所以教学质量如何并不重要。只有学生升学率提升了,学校的声誉才能提高,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生源,确保学校能够正常运行。而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认为美术课程是一门副科,学习不学习并不重要,只需要将主要课程学习好就可以,并没有关注美术课程的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美术教师觉得自己的学科受不到重视,教学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教学质量下降。
2.教学理念落后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一套固定的教学方法,并安于现状,不能结合时代发展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美术教学就是让学生模仿画画,教会学生学习画画技巧就是整个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中就是组织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简单的绘画,根本不能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活动。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单一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1]。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措施
1.鉴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动手习惯
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但是在进行鉴赏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鉴赏的方式和方法,要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学生在鉴赏之前,教师要向学生适当的讲解作品的意义以及基本绘画方法,让小学生在鉴赏之后能够说出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意见和看法,并积极鼓励学生结动手创作。学生可以临摹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要鼓励学生鉴赏作品之后结合头脑中的印象和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2]。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要紧跟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不能按照过去的教学方法搞一刀切,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质疑,将自己的见解在绘画纸上更好的体现出来,通过不断交流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2.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學中,许多教师只注重讲授书本知识,缺乏课堂互动,导致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不高,动手能力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力,才能保证让学生在想象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锻炼学生积极动手的能力。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禁锢,开展创新性教学学习。首先,在教学方式引导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学习方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绘画中的自然景象和绘画对象进行联系和对比,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之后,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绘画创作。这样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3];其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美术技能的培养。例如在日常绘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简笔画、水彩画或者蜡笔画进行相应的勾画和填色处理,增强学生对颜色的认识;最后,在绘画实践中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不同学生个体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教师既要考虑整体学生,又要照顾到个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提高自身美术学习能力,从而能够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在学习美术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积极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3.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小学美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学习美术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能力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所以小学美术教师要想尽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实践和美术鉴赏中,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自我的动手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相应的图片、视频,并用文字进行描述,增加教学的新鲜感和吸引力,活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实物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实物,让学生更好的观察,直接的了解作品,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实物景象,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也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4]。例如在进行“有趣的勺子”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多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勺子,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并说出自己喜欢它的理由,学生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然后由全体同学评出一个最有趣的勺子,并给予这位学生相应的奖励,然后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勺子绘画出来,从而一方面能锻炼学生观察细微事物的耐心,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后绘画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还可以制定游戏式的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参与性,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提升。
结语
总之,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当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开展多样化的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多赏析,手脑结合,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勇 .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J]. 明日风尚,2016(02):89.
[2]廖春钰 .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4(04):57.
[3]林万丽 . 用智慧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2):106-108.
[4]罗宇 .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J].中外交流,2017(02):50-51.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能力;培养
引言
近些年,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家长和教育体系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小学美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小学美术教育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时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一切从学生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小学美术对学生动手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小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1.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在小学美术发展过程中,不管是学生家长、学校还是教师,对美术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校一般从升学率考虑,只要是学生考试的学科都普遍重视,认为小学美术课程不参与考试,所以教学质量如何并不重要。只有学生升学率提升了,学校的声誉才能提高,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生源,确保学校能够正常运行。而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认为美术课程是一门副科,学习不学习并不重要,只需要将主要课程学习好就可以,并没有关注美术课程的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美术教师觉得自己的学科受不到重视,教学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教学质量下降。
2.教学理念落后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一套固定的教学方法,并安于现状,不能结合时代发展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美术教学就是让学生模仿画画,教会学生学习画画技巧就是整个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中就是组织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简单的绘画,根本不能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活动。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单一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1]。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措施
1.鉴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动手习惯
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但是在进行鉴赏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鉴赏的方式和方法,要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学生在鉴赏之前,教师要向学生适当的讲解作品的意义以及基本绘画方法,让小学生在鉴赏之后能够说出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意见和看法,并积极鼓励学生结动手创作。学生可以临摹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要鼓励学生鉴赏作品之后结合头脑中的印象和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2]。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要紧跟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不能按照过去的教学方法搞一刀切,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质疑,将自己的见解在绘画纸上更好的体现出来,通过不断交流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2.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學中,许多教师只注重讲授书本知识,缺乏课堂互动,导致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不高,动手能力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力,才能保证让学生在想象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锻炼学生积极动手的能力。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禁锢,开展创新性教学学习。首先,在教学方式引导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学习方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绘画中的自然景象和绘画对象进行联系和对比,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之后,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绘画创作。这样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3];其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美术技能的培养。例如在日常绘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简笔画、水彩画或者蜡笔画进行相应的勾画和填色处理,增强学生对颜色的认识;最后,在绘画实践中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不同学生个体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教师既要考虑整体学生,又要照顾到个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提高自身美术学习能力,从而能够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在学习美术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积极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3.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小学美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学习美术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能力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所以小学美术教师要想尽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实践和美术鉴赏中,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自我的动手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相应的图片、视频,并用文字进行描述,增加教学的新鲜感和吸引力,活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实物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实物,让学生更好的观察,直接的了解作品,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实物景象,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也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4]。例如在进行“有趣的勺子”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多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勺子,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并说出自己喜欢它的理由,学生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然后由全体同学评出一个最有趣的勺子,并给予这位学生相应的奖励,然后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勺子绘画出来,从而一方面能锻炼学生观察细微事物的耐心,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后绘画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还可以制定游戏式的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参与性,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提升。
结语
总之,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当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开展多样化的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多赏析,手脑结合,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勇 .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J]. 明日风尚,2016(02):89.
[2]廖春钰 .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4(04):57.
[3]林万丽 . 用智慧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2):106-108.
[4]罗宇 .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J].中外交流,2017(0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