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學生在学习初中数学中,存在的数学成绩的差异。数学教师应当认识到存在差异是在所难免的,在教学中应当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不同教学方式的转变。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差异化教学为论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传统数学课堂教授的内容采取“一视同仁”的方式,但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之间存在差异,导致接受度不同的学生不能相应地提高数学成绩。故而数学教师应当观察差异、利用差异,通过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成绩。
一、找出课堂教学“难度平衡点”,照顾不同基础学生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进行“差异化”数学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再调整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以此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整体数学成绩水平。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由于许多学生未做好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到初中数学学习的过渡,这一部分学生并不能较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吸收和理解。导致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很难获得相应的学习成就感,到学习的后期,这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大大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的进步;同时在初中数学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也会发现,班级存在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能跟上数学教师的脚步,甚至能够超额完成学习任务,但是这一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觉得所学的数学知识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严重限制自己能力的发挥,所以这一类学生往往也缺乏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导致这一类优秀学生学有余但是得不到发挥,数学能力达不到新的层次。故而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应当将两类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个调查,在进行课堂内容的设计时,综合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根据课程的难度进行调整,找出课堂教学的“难度平衡点”,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听懂课堂,基础较好的学生不会认为学习的知识太过简单。在教授初一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课程时,可以在讲解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时,进行细致的讲解,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明白基础的概念。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例题讲解时,可以在第一个讲解阶段讲解较为简单的例题,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了解解题的方法技巧;在第二个讲解阶段时,数学教师可以选择难度较大的题型进行讲解,使基础较好的学生感受到挑战性,同时,数学教师可以放慢讲难度较大题的速度,这样就同时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数学教师做好课堂内容讲解的平衡,将减少学生之间的数学成绩差异。
二、作业难度分层次,提高“刷题效率”
数学学科作为初中的一项“主科科目”,受到来自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故而数学教师除了注重数学课堂的教学,在布置数学学科作业时,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大“量”和难度。这就使得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叫苦不迭”。初中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稍微有点“欠缺”,这部分学生对于难度稍低的基础题解答都有点困难,故而在面对数学教师布置的难度较大的作业面前,更是找不到思路。此时就容易出现学生走“歪门邪道”的问题,部分学生以运用网络搜题或者抄袭他人作业的方式完成作业。课堂知识还未掌握,课后作业又浑水摸鱼,使得这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直线下降。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当考虑到班级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分层次给学生布置作业内容,使学生在自己的频道提高做作业的效率。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授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这一节课后,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可以将难度分为两个等级:一个作业难度偏高,一个作业难度偏低。难度偏高的等级题目会涉及更深的对等腰三角形的探究知识,交由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难度偏低的等级题目大部分为基础题附加中等难度题目,交由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数学教师采用差异化数学教学,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频道完成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也使得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提高学习成绩的频道。
三、利用差异化,成立“梯度互助小组”
尽管初中学生在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时,所取得的成绩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并不代表这个差异是永久的,随着学生找到对的学习方式,这种差异是可以逐渐缩小的,这种差异无论是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还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是一个机遇。如果利用好这个差异,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初中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故而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数学教师应当思考如何将这种差异转化为对学生有帮助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缩小数学成绩差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成立“梯度互助小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小组中学习互助,从而提高整体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能力。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授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这一节课时,可以将一位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与一位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组在一起,成立二人小组。二人小组有两个角色,分别为“教师”和“学生”,教师为基础较好的学生来担任,学生则由基础较差的学生来担任。分好组后,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设置“自主思考”环节,此时教师可以提几个问题让各小组回答,小组学生一定要保证两个人都搞懂,并且只能由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应进行详细讲解。“梯度互助小组”的成立,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促进自身数学成绩的增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社会环境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因此教育的大环境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现阶段的初中数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可否认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社会与教育的大环境不断变化,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要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地了解学生具有的个体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实现学生整体数学水平的提高与自身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金娥.探析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国际教育论坛,2020(08).
[2]何洪波.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对策探析[J].天津教育(下半月),2020(04).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传统数学课堂教授的内容采取“一视同仁”的方式,但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之间存在差异,导致接受度不同的学生不能相应地提高数学成绩。故而数学教师应当观察差异、利用差异,通过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成绩。
一、找出课堂教学“难度平衡点”,照顾不同基础学生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进行“差异化”数学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再调整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以此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整体数学成绩水平。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由于许多学生未做好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到初中数学学习的过渡,这一部分学生并不能较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吸收和理解。导致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很难获得相应的学习成就感,到学习的后期,这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大大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的进步;同时在初中数学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也会发现,班级存在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能跟上数学教师的脚步,甚至能够超额完成学习任务,但是这一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觉得所学的数学知识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严重限制自己能力的发挥,所以这一类学生往往也缺乏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导致这一类优秀学生学有余但是得不到发挥,数学能力达不到新的层次。故而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应当将两类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个调查,在进行课堂内容的设计时,综合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根据课程的难度进行调整,找出课堂教学的“难度平衡点”,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听懂课堂,基础较好的学生不会认为学习的知识太过简单。在教授初一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课程时,可以在讲解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时,进行细致的讲解,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明白基础的概念。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例题讲解时,可以在第一个讲解阶段讲解较为简单的例题,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了解解题的方法技巧;在第二个讲解阶段时,数学教师可以选择难度较大的题型进行讲解,使基础较好的学生感受到挑战性,同时,数学教师可以放慢讲难度较大题的速度,这样就同时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数学教师做好课堂内容讲解的平衡,将减少学生之间的数学成绩差异。
二、作业难度分层次,提高“刷题效率”
数学学科作为初中的一项“主科科目”,受到来自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故而数学教师除了注重数学课堂的教学,在布置数学学科作业时,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大“量”和难度。这就使得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叫苦不迭”。初中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稍微有点“欠缺”,这部分学生对于难度稍低的基础题解答都有点困难,故而在面对数学教师布置的难度较大的作业面前,更是找不到思路。此时就容易出现学生走“歪门邪道”的问题,部分学生以运用网络搜题或者抄袭他人作业的方式完成作业。课堂知识还未掌握,课后作业又浑水摸鱼,使得这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直线下降。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当考虑到班级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分层次给学生布置作业内容,使学生在自己的频道提高做作业的效率。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授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这一节课后,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可以将难度分为两个等级:一个作业难度偏高,一个作业难度偏低。难度偏高的等级题目会涉及更深的对等腰三角形的探究知识,交由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难度偏低的等级题目大部分为基础题附加中等难度题目,交由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数学教师采用差异化数学教学,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频道完成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也使得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提高学习成绩的频道。
三、利用差异化,成立“梯度互助小组”
尽管初中学生在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时,所取得的成绩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并不代表这个差异是永久的,随着学生找到对的学习方式,这种差异是可以逐渐缩小的,这种差异无论是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还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是一个机遇。如果利用好这个差异,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初中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故而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数学教师应当思考如何将这种差异转化为对学生有帮助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缩小数学成绩差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成立“梯度互助小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小组中学习互助,从而提高整体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能力。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授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这一节课时,可以将一位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与一位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组在一起,成立二人小组。二人小组有两个角色,分别为“教师”和“学生”,教师为基础较好的学生来担任,学生则由基础较差的学生来担任。分好组后,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设置“自主思考”环节,此时教师可以提几个问题让各小组回答,小组学生一定要保证两个人都搞懂,并且只能由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应进行详细讲解。“梯度互助小组”的成立,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促进自身数学成绩的增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社会环境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因此教育的大环境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现阶段的初中数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可否认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社会与教育的大环境不断变化,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要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地了解学生具有的个体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实现学生整体数学水平的提高与自身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金娥.探析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国际教育论坛,2020(08).
[2]何洪波.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对策探析[J].天津教育(下半月),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