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屏幕和纸质界面对5~6岁大班幼儿阅读效果的影响研究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36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以44名5-6岁大班幼儿为被试,探究在电脑屏幕和纸质界面两种媒介条件下幼儿的阅读效果。结果发现,5-4岁大班幼儿在两种媒介条件下的总体阅读效果并没有显著差异,即电脑屏幕和纸质界面的阅读理解效果达到了同等水平,但纸质界面组幼儿在故事记忆测试的结构性回忆问答方面优于电脑屏幕组幼儿。据此,研究者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电脑屏幕;纸质界面;图画书;Observer行为分析系统;阅读效果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0-0046-05
  如今,电视、电脑、数码相机、手机、电子阅读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2005年的一项调查发现,高达65%的学龄前儿童已使用计算机。可以说,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幼儿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其中,电脑是主要的电子阅读媒介。有研究发现,不同阅读媒介会导致人们在阅读速度、阅读质量、加工水平、阅读体验以及校对准确率等方面产生差异。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图画书阅读对其语言、想象、思维、情感、社会性及审美能力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许多研究者开始对以电脑为媒介的儿童读物展开了研究,但并未取得一致的研究结果。本研究以实验法比较分析电脑屏幕和纸质界面对5-6岁大班幼儿阅读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数字化时代的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和童书创编提供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从天津市某幼儿园两个大班中随机抽取44名幼儿作为被试,其中男孩22名,女孩22名,平均年龄5岁10个月,将其随机分配到电脑屏幕阅读组与纸质界面阅读组。被试的具体情况见表1。
  (二)实验内容
  1.两种媒介图画书的内容选择及阅读方式练习
  本研究选择纸质图画书《7号梦工厂》(简称《7》)、《疯狂星期二》(简称《疯狂》)和电子版图画书《7》、《疯狂》作为实验材料。这两本图画书皆为大卫·威斯纳创作的无字图画书,电子版利用i—ebook电子书软件制作而成。
  我们以《7》作为实验的练习性材料,《疯狂》为实验材料。在主试指导下,电脑屏幕组幼儿和纸质界面组幼儿都阅读电子版图画书《7》的前7页,以熟悉电子版图画书的阅读方式。然后,两组幼儿都自主阅读纸质图画书《7》余下的内容。
  2.测试
  (1)故事理解测试。这一测试包括内容和细节理解测试两方面。内容理解是指幼儿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理解等,共5题,计6分。细节理解测试考察的是幼儿对某些故事细节的理解,共7题,计9分。故事理解测试总分为15分。
  (2)故事记忆测试。这一测试主要考察幼儿对故事中涉及人物或事件等细节的记忆水平,包括结构性回忆问答、图片排序和图片再认。结构性回忆问答共4题,计13.5分;图片排序是对从故事中选取的6张图片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计7.5分;图片再认是对经过Ps软件处理的6张图片进行辨认,看看哪一张是故事中出现过的图片,计6分。故事回忆测试总分为27分。
  (3)阅读媒介偏好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偏好通过哪种媒介进行图画书阅读,以及偏好的具体原因。
  (三)实验过程
  实验地点选在较为安静的会议室内,测试过程采取一对一方式,全程录像。
  实验前,主试和被试开展一些简单的游戏以消除被试的紧张感。实验开始后,主试告诉被试:“请你认真地看一遍这本书,看完后请向我举手示意,接下来你需要回答几个关于这个故事的问题,现在开始阅读!”阅读时间为6分钟。在6分钟内结束阅读的被试,接受故事理解测试和故事回忆测试,在6分钟内未能完成一遍阅读任务的被试会被淘汰。本实验中,全部被试都在6分钟内完成了阅读任务。
  (四)统计分析
  通过Observer XT 9.0软件对录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由两名经过培训熟悉Observer软件的评分者进行评分。两名评分者的Cohen’s Kappa一致性系数为0.83。本研究将录像资料中被试的面部表情分为三类:愉快表情、其他表情(除愉快表情以外的其他表情)和无表情;将被试的视觉行为分为两类:注视偏离(视线离开书本范围)和注视集中(视线停留在书本范围内),分别进行编码。不同类的内容之间是互相排斥的。视觉行为有持续性特点,以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为编码内容。
  二、结果与分析
  (一)Observer软件分析结果
  1.不同媒介条件下被试的面部表情特征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分析对两组被试的愉快表情和其他表情分别进行了频次和人数上的统计分析(见表2)。结果显示,被试在纸质界面阅读时出现的其他表情显著多于在电脑屏幕上阅读时的其他表情,不过总体来看,两种媒介条件下的被试表情在频次和人数上都没有显著差异。
  2.不同媒介条件下被试的阅读视觉行为
  我们对被试的注视偏离和注视集中两种视觉行为的持续时间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两种媒介条件下被试的视觉行为没有显著差异(见表3)。
  3.不同媒介条件下被试阅读图画书的平均时间
  我们对录像记录下的被试阅读图画书的平均时间作了统计分析,具体方法为,用被试阅读图画书的总时间除以总页数。分别得出两组幼儿阅读每页图画书的平均时间。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种媒介条件下被试图画书阅读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见表4)。
  (二)被试在不同媒介条件下的故事理解测试结果
  我们对被试的故事内容理解、细节理解及总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被试在不同媒介条件下的故事理解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电脑屏幕组与纸质界面组在阅读理解效果上处于相似水平(见表5)。
  (三)被试在不同媒介条件下的故事记忆测试结果   我们对被试在阅读后的结构性回忆问答、图片排序和图片再认以及总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图片排序和图片再认成绩上,两种媒介条件下的得分并未产生显著差异,但在结构性回忆问答上,两组幼儿差异显著,纸质界面组的成绩明显优于电脑屏幕组,且两组幼儿在总成绩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电脑屏幕组的总成绩显著低于纸质界面组(见表6)。
  (四)被试对两种阅读媒介的偏好结果
  我们对被试作出的媒介偏好进行了X2检验,结果表明,被试对两种阅读媒介的偏好没有显著差异,偏好纸质界面的幼儿略多于偏好电脑屏幕的幼儿(见表7)。
  进一步访谈发现,幼儿比较关注阅读媒介的清晰度、功能、娱乐性和获取的便利性等。喜欢纸质界面的幼儿认为纸质图画书的画面更清晰,翻页更方便且更容易获取。他们之所以不选择电脑屏幕界面,是认为电脑屏幕会伤害眼睛,并且认为电脑的娱乐功能强于阅读功能,电脑中的图画书尺寸太小。喜欢电脑屏幕组的幼儿则认为,电脑翻页非常有趣,电子版的图画书颜色更鲜亮,用电脑代替纸张不会像真的纸张那样容易损坏。
  三、讨论
  (一)电脑屏幕阅读行为与纸质界面阅读行为比较
  与电脑屏幕阅读相比,幼儿在进行纸质界面阅读时会显露出更多除了愉快以外的面部表情。人的情绪基本上都有面部表情反应。幼儿在进行纸质界面阅读时表现出更多的情绪,这也许与幼儿平时的阅读经验有关。有研究者提出,当阅读媒介由纸质改为电脑屏幕时,阅读者必须通过操作鼠标或键盘才能实现阅读。许多阅读者仍不习惯在电脑屏幕前阅读篇幅较长的文本。客观地讲,幼儿平目接触电脑的机会不如纸质读物多,而且当下适合幼儿阅读的电子读物仍然较少,因此,幼儿在电脑屏幕阅读时情绪投入不如纸质读物应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时,幼儿在电脑屏幕阅读时需通过键盘进行翻页,而在进行纸质界面阅读时则是与书本直接接触,这些差异或多或少会影响幼儿阅读时的情绪投入程度。
  (二)电脑屏幕和纸质界面阅读理解的效果比较
  故事理解是一种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读者需要充分运用先前的知识和经验。本研究对幼儿在两种媒介条件下的阅读理解成绩进行比较后发现,两者并没有显著差异,即阅读的媒介条件并不影响幼儿的阅读理解效果,这一结论与许多相关研究结果一致。Muter等人对翻页式电子显示器和纸质界面的阅读进行对比后发现,人们在这两种媒介条件下的阅读效果并没有显著差异。
  就两种媒介条件下的阅读时间而言,本研究结果与部分相关研究结果并不一致。Matthew等人曾选取60名五年级儿童进行电脑屏幕和纸质界面的文本阅读,在考察了他们的记忆和理解效果后发现,被试在纸质界面上的阅读速度快于在电脑屏幕上的阅读速度。这可能与阅读速度受阅读者背景知识和信息加工策略等因素的影响有关。本研究中的被试来自同一所幼儿园的两个大班,实验材料都是无字图画书,文字积累方面的差异对实验的影响很小,电子版图画书也未加入动画之类的干扰因素。因此,本研究发现阅读的媒介条件对幼儿的阅读速度并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为幼儿开展早期电子版图画书阅读提供了相对积极的证据。
  (三)纸质界面的故事记忆效果优于电脑屏幕的记忆效果
  本研究对比两种媒介条件下幼儿的阅读记忆效果后发现,纸质界面的记忆效果更好。这一结果与以往一些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与本研究所用的电脑屏幕阅读材料只是自制的电子图画书,其加工过程只是简单地将纸质图画书扫描入电脑,加上翻页功能,并未加入音效、动画等多媒体元素有关。此外,幼儿对电脑的熟悉程度远远低于纸质读物,新媒介的使用无形中增加了幼儿的阅读工作量,对其记忆效果产生了干扰。当然,对媒介的熟悉程度是否会影响幼儿的记忆效果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四)大班幼儿对不同阅读媒介偏好的原因分析
  大班幼儿在说明自己的偏好原因时,已经体现出对两种媒介差异的认识,如认为两者在尺寸、亮度、色彩、互动性、功能性和固有属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幼儿也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意识到电子屏幕阅读会对视力产生一定的影响。5岁幼儿不仅会关注电子屏幕的色调,还会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本实验中自制的电脑阅读材料由于电脑属性的原因,色相、饱和度均略高于纸质读物,这可能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因而有幼儿提出更喜欢颜色鲜亮的画面。两组不同偏好的幼儿都提及了这两种媒介条件下翻页的不同体验,如纸质读物翻阅起来更快捷。对于有部分幼儿提出的电脑的主要功能应是娱乐性而非阅读性的观点。这也许是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反映。
  四、教育建议
  (一)有机融合两种阅读媒介
  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电子阅读能力,对电子读物的阅读理解效果也与纸质读物相似。幼儿每天都可能会接触或使用到电子媒介。相对于电子读物,纸质图画书的价格较高,且与一些便携式电子阅读器相比,纸质读物的容量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明显。兰开斯特曾预言,新兴的电子读物将会淘汰传统的纸质读物。不过,纸质读物阅读的舒适性、易标记性等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因此,为儿童创编读物时宜充分发挥纸质媒介的优势,同时积极利用电子媒介的辅助和扩充功能,为幼儿提供更多选择。
  (二)合理利用电子媒介的多媒体优势
  电子读物并不只是机械地将纸质读物的文字或图片“复制”到电脑屏幕上,儿童电子读物通常都会结合旁白、音效、动画和游戏等多媒体元素。因此,充分利用电子媒介的多媒体优势,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进幼儿通过多感官、多通道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过量的与文本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多媒体元素会影响幼儿的阅读效果。若幼儿把电子阅读简单地等同于游戏,那电子阅读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科学把握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
  5-6岁的大班幼儿已经能注意到图画书中的细节。因此,在进行儿童读物创编时应注意遵循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和发展特点,如把故事线索隐藏在故事细节之中,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数学区角活动具有教学属性,但相较集体教学活动而言,它独立、分散,更加自由、自主,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时既要尊重幼儿,又不能放任自流.数学区角活动通常会将数学目标物化于有
设计意图:  该活动借助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形式开展,截取生活中常见的爱的表达方式,引导幼儿感受“爱是幸福、爱是关心、爱是喜欢、爱是分享、爱是帮助”等。通过引导幼儿观看PPT体验残疾小朋友遇到的困难,产生关爱残疾人,愿意帮助残疾人的情感。最后,引导幼儿把爱心卡合作制成爱心花并汇集成“爱心花园”,让幼儿在美好的情景中体验爱的幸福和快乐。  目标:  1.通过阅读有关爱心卡感受、理解爱的不同表达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提供范画是幼儿美术教育常用手段之一,用惯了的范画难道现在不能用了吗?“不宜提供范画”的美术教学活动该怎么组织呢?作为园长,我在日常管理中敏感地发现教师们的这一共性问题,及时捕捉鲜活的案例,在实践中引领教师积累、分享经验,有效地推动了
沈从文在其代表作《边城》中,构建了一个如田园牧歌般清新纯美的童话世界,并以此为背景叙写了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与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的爱情悲剧,凄美动人。本文从小说中
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思维模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规范之间的差异都会造成交际用语的偏误,包括语用以及语言内涵等方面的偏误。因此跨文化交际者在语言习
熙熙是个好动、不肯受约束的孩子。早操时,熙熙一拿到器械就兴奋地满场跑。当老师好不容易把他拉回到原点时,他又拿着器械对着旁边的小朋友挥舞、撞击。  集体活动中,孩子们都在安静地听老师讲故事,突然坐在熙熙旁边的嘟嘟举手说:“老师,熙熙玩我的衣服,还用脚踢我。”我走过去非常严厉地对熙熙说:“不许欺负小朋友!”“我碰一下有什么关系,嘟嘟小气!傻瓜!”熙熙大声喊道。惹得全班孩子哄堂大笑……  为了改变熙熙的
今天雅雅请假了。听她妈妈说,孩子说耳朵里有东西,不舒服,所以她要带孩子到医院看看。我很奇怪,雅雅昨天并没有和我们说不舒服。难道是午休时她不小心把什么东西弄进耳朵里了,还是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纠纷?我反复地回忆着昨天各个活动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  终于,雅雅和妈妈从医院回来了。雅雅妈妈说,医生从孩子耳朵里挖出来一个亮晶晶的小东西。更让我吃惊的是,孩子说这个小东西不是昨天放到耳朵里的,而是很
潇潇是中班时插入我班的。一开始我们就发现他与其他孩子明显不同:任何情况下(不论对错),他都会大声反驳别人、为自己辩解,喜欢对任何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随时表达自己的想法
[摘要]探讨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信度,对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多元概化理论,对某次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工具为《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试用版)》,评价对象为浙江省不同地区的22个托幼机构的48个班级。分析结果表明:在六个子量表中,子量表一(空间与设施)的方差分量最大,子量表三(集体教育活动)的方差分量最小;子量表三与其他五个子量表的协方差相对较小
[摘要]“行动学习”与“行动导向教学”作为同一行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深刻影响着教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本文概述行动学习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相似诱导的条件、过程和机制,以期为教师或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借鉴。  [关键词]行动学习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相似诱导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0-0031-04  教师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