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直播体现法治的进步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tso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1月7日,北京海淀法院官方微博对快播公司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的审理过程进行了全程直播。本次庭审视频直播引发了舆论狂潮。很多网友为被告方快播团队成员和辩护律师们的精彩发挥鼓掌;《人民日报》认为被告人和辩护律师是在“混淆是非黑白”“掩耳盗铃”,得出结论“辩论再精彩,也不配赢得掌声”;新华社则认为,暂且不论快播是否有罪,激烈的辯论都应该赢得掌声,同时为法院敢于进行公开直播叫好,“让公众见证了法庭辩论的魅力,也体现了我国司法改革的进步”,得出结论“这才是法治”。
  对进行庭审直播的法院、辩方、舆论,你会为哪一方的表现而鼓掌?请表明你的看法,阐述你的理由。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要求考生仔细审读材料,分析比较各方在快播案件中的表现,选出自己支持的一方,并说明原因及自己延伸思考的过程。
  从法院方来看,通过直播手段,让公众得以见证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法治的精神,体现了公检法敢于直面挑战的担当,确保了公平正义,还对公众进行了普法教育,这体现了我国司法改革的进步。
  从辩方来看,辩护让事件本来的面目变得更加清晰,即使是有罪,也有辩护的权利,尊重诉讼程序,尊重辩护,这才是法治。
  从舆论来看,各方积极的讨论,体现了公众积极构建法治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热情。当然,无论为哪一方鼓掌,在分析时不可偏激,应带点辩证思维看问题。
  为法院直播点赞
  一考生
  “法律是一面镜子,而法院却是擦亮这面镜子的主人。”巴赫尔斯有言。
  诚然,没有法律,社会就没有准则,那样便会杂乱无章。没有法院,便没有主持正义的领地,法院是一个国家安定的基地。就此看来法院的透明度对公众的利益也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海淀法院官方微博直播的法庭辩论引起舆论热潮。有人为律师们的“唇枪舌战”击掌叫好,也有人认为非正义的辩论毫无意义。其实,客观而言,律师们的论证的实质只是一种涉及利害的口才比赛,将其推置风口舌尖就有些小题大做了。反观之,法院的庭审直播倒是引人关注,更为让人拍手称赞。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冤案、错案甚至有关利益的假案屡见不鲜,这不仅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法律的威严性,自然也使社会的不正风气得以助长。而近来的庭审直播让“阴凉”处的判决得以明了,这一做法恰恰体现了法院的透明度。使得人们对庭审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司法机关与民众的互动,使庭审结果也更易让人接受和理解。
  法院庭审的直播是对公众的信任尊重,也是国家司法机关向人们展示其服务性的重要体现。假如每个案件都是在“黑匣子”中审判的,那其中的公平公正如何得以保证?即使司法人员公正办案,总是会有些舆论加以讽刺,来质疑法院的公正性能。在某种意义上,法院庭审的现场直播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司法机关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人民为首”就应让每个关乎大众的审判展现在民众眼前,如此,才能保证司法机关的权威性,体现出我国司法机关的进步性。
  法院直播此举确实惊人,勇于公开实可嘉。当直播的荧屏现于公众时,让人们惊叹的不应仅仅是各界律师精英们的超佳辩论,抓人眼球的也不应只是审判结果,而应是法院敢于直播的一种勇气。其本质反映的是法院判案的公平,彰显了法律的权威,也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参与公众事务的积极性。社会是大家的,风气需人人共建;法院是人民的,是一个社会长久生存并不断发展的基础,更是司法机关重塑权威的基石。没有公正透明的审判,司法机关便是虚衔。少了群众的监督和理解,一切审判都毫无意义。社会的公正,司法的进步才能造就国家的繁荣昌盛。
  法治的进步,体现在公平的程度;庭审的公正,现于直播的荧幕,为法院敢于直播的勇气再次点赞!
  [点评]本文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同时又是一篇规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文章特征鲜明,结构严谨,本文紧扣为法院直播庭审点赞这一中心,引用名人名言开篇,接着写法律法院的重要作用,再简引材料给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正反对比论证,从法院的直播勇气和对公众的信任的角度展开论述,结尾点明中心论点,呼应开头照应题目。
  让正义之花常开不败
  一考生
  北京海淀法院全程直播对快播公司传播淫秽色情物品牟利的案件的公开审理一事,网友们纷纷击掌称赞。有人称赞辩论精彩,有人称赞公开直播,我更想为法院鼓掌,因为如此作法能更好地扼制不正之风,让正义之花常开不败。
  快播公司的作法对社会的危害无疑是极大的,败坏了社会风气,玷污了人们心灵,甚至触犯了法律。法院对它的公开审理,令人拍手称快,这不只是让我们看到了国家打击违法犯罪的决心和力度,更看到了我国司法改革的进步。
  有人感慨,如此做法,会不会影响过大?不,不会。我们当代社会需要的就是这样“大做文章”。如果不这样大动干戈,难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快播公司的出现,果真如此,我们又何谈社会的“正能量”,又何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只有对这种不正之风严肃处理,带着一种杀一儆百的魄力,才能更加有效地规范社会风气,才能更好地匡扶社会的道德与正义,才能把即将萌发的不正之气“扼杀在摇篮里”。
  面对现如今社会上越来越严重的“不正之风”,我们在愤怒之外可能更多地是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我们同情扶起老太反被讹的中学生,同情因没有让座而被拳脚相向的青年男子,同情因善良而陷入骗局的爱心天使……除了同情,更为他们感到不公。
  试想,如果某天公开审理“讹人老太”,公开审理“无理老人”,是不是能抚慰一下受伤者的心灵?是不是能有效遏制一下社会的不正之风?是不是能还社会一个澄清的事实?是不是能为正义之花开辟一片不染的纯净?   你或许会觉得此事能成,将会是多么荒唐之事!可我想说,难道就任由冷寞践踏人类的善良?难道就任由不正之风侵扰社会,而我们都无动于衷?难道就任由某些人用肮脏的心来玷污正义之花?
  法院的庭审直播无疑是正确的,在审理犯罪案件的同时也让公众作了见证,并给了犯罪者以“当头一棒”。如此做法,定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法律的权威,匡扶社会的正义。
  用法律的藩篱禁锢不正之风,用涓涓善水浇灌正义之花,让正义之花,常开不败。
  [点评]本文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佳作。作者重在分析说理,开篇从材料入手亮明观点,即让正义之花常开不败,接着分析快播公司以及种种“不正之风”对社会的危害,最后论证法院的直播对匡扶社会正义的积极意义和作用。文章语言犀利,用语精辟,读来令人警醒和深思。
  直播揚法治,掌声理应予
  北京海淀法院官方微博对快播公司违法行为的审理过程进行全程直播,一方面引发舆论热潮,另一方面,也让民众见证了法院的公正和辩论的魅力。在推行司法改革的今朝,庭审直播的法院更是用行动回应了改革的号召!在全民热衷于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时代,敢于率先做出庭审直播的法院理应赢得掌声!
  试问,谁人不厌恶黑暗?有几人不痛恨贪官污吏?曾有多少志士为正义献身,无数朝代被推翻淫灭,他们的牺牲与付出只为寻求一个和平安定公正法治的社会。
  21世纪的国与民,都在为建设法治国家而奋斗不息。纵然辩论精彩,但即使妙语连珠,也不过是为他们的罪恶编织虚假的外衣。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本就应天理不容,受万民唾弃。幸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昭然若揭的真相面前,一切辩驳都显得苍白。法治国家的公正决不容许罪恶的扩散,庭审直播,值得鼓掌。
  舍法无以致远,牟利害国伤民。
  从封闭的大厅到世人关注的网络,一小步,一大步,这是法治的力量。从转播剪裁到庭审直播,这是时代的进步,是对公民的负责。庭审直播是法治的落实,是法治的创新。圣明的君主往往引领历史的繁盛,正如刘备留给后主的诏书中言:“唯才唯德才能服于人。”真正的服是信服,屈服是暴力者的残酷。“得民心者得天下”既是古帝诫言,亦是当今警语。民心所向,决定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没有法来约束的社会是混乱的,没有公平公正的国家是没有光明的。
  扬法治之道,微举映大象。
  法治是我国追求贯彻的理念,公平、公正、公开是方针所在,唯有扬法治之道,方可行高远。那些荒淫颓废、朝纪混乱的朝代是没有资格谈论未来的;那些只谋私利暗耍手段的徇私舞弊之人,何谈正直品德?没有公理的国家是注定要灭亡的,没有法律观念的人是没有前途的。庭审直播,看似小小的举动,却印证着国家的进步,改革的深化,法治时代的到来。
  朝阳升,夕阳落,潮起潮落,万物涨伏自有定律。而法,是世间生灵的准则。人,万物的灵长,因法善其身,因法宜其家,治国法为纲。法院直播,扬法治之道,理应予以掌声!
  [点评]本文观点鲜明,立论深刻,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精练,文笔流畅。作者能够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来展开论述,开篇简引材料亮出观点,接着议论事件深挖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出赞赏理由,整篇文章始终围绕“法治”来生发议论,从而彰显了文章思想的深刻。
  [作者通联:河北邢台市南宫中学]
其他文献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诗歌的复苏与繁荣,“口语诗”的概念被明确地提了出来。什么是口语诗?顾名思义,就是用平常的说话的语言写出来的诗。“长得像我/但是比我纯洁”,这是赵旭如的《女儿》,它无疑是一首口语诗。诗人杨森君旅途中创作的《长途汽车上打瞌睡的人》,也是一首给我们美的享受的口语诗——  我紧挨着一个女孩坐着  故意打瞌睡慢慢把头偏过去  最后整个上半身都靠在她身上  座位后面  一名陌生男子以为 
期刊
《寻人启事》这篇微型小说题目本身有点“俗”,但其情节却是曲折起伏,巧设悬念,蕴藉隽永,引人入胜。  1.苛刻而浓烈的母爱  《寻人启事》中的母亲显然不是一个完美的母亲,她心思全用在了挣钱上,而且对女儿日常生活的要求太严格,望女成凤之心甚切,很少面对面同女儿促膝交流,使女孩产生了母亲并不爱自己的误解,以致于女孩产生了离家出走以“报复”母亲的幼稚念头。可随着情节的发展,事实证明,貌似冷酷的母亲是深爱着
期刊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人们常常会“猜”:看小说、电影,猜情节会如何发展;看球赛、看赛马,猜结局会怎样……你一定“猜”过别人的心思、举止,或者一件你很想知道答案的事。  人类常靠“猜”而有新的发现:哥伦布猜测地球是圆的而找到新大陆;哥白尼猜想地球绕着太阳转而开启天文学的新途;牛顿也是先猜地球必有一股力量将月球拉住,从而发现物体的质量会影响万有引力的强度。  请以“猜”为题,自定
期刊
【技法阐释】  人的成长过程,一般以年岁作为标志。每一阶段所发生的事情,就如树木的年轮一样,必然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例如,《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以铺陈排比的方式,将刘兰芝从十三岁到十七岁这一年龄段的经历表述得铿锵顿挫,有条不紊,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出她的知书达礼、才艺双全。这种围绕既定的主旨,采用年岁作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叙写
期刊
为了更好地适应任务驱动型写作的新型写作要求,笔者立足于学生的大量写作训练,尝试建立一套新型的写作模型。模型基本思维进阶立足于传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各个层面又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综合,体现出任务性与时代性。细致说来,共分七个步骤。  一、明确任务,定向概括,呈现焦点  任务驱动型写作材料以叙事性材料为主,内容常涉及时政新闻,往往极具争议性。正式进入写作程序之前,需要对材料进行必要
期刊
一、引题启发  ■  ■  先看“蝴蝶效应”。20世纪60年代,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在用计算机研究气象时,发现一个极为细微的初始数据的改变,会导致巨大的结果差异,于是他提出一个假设: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其内在的根据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
期刊
初读苏联作家康·麦里汉的小说《隧道》,感叹这是一个讲述可悲、可叹、可怜的父子关系的故事。但在阅读中发现,作者设计了许多不合常理的情节,这些情节成了理解小说内容的障碍。笔者尝试以解构阅读的方式,来扫清小说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一、梳理情节,解构谎言  小说讲述了一个坐火车的儿子,因隧道铁轨故障临时停车,想看望住在隧道附近的父亲,作为修道工的父亲却因为要修理故障的隧道铁轨而无法和儿子见面,最终父子错失
期刊
诗歌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之一,它与其他美好的事物一道,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追求。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活,就是热爱生命,无数的诗人以诗歌为生活的最高境界,将诗歌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像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像心跳在脉搏里律动。诗歌就是诗人神思畅游的江河湖海,诗歌就是诗人情感慰藉的鸟兽虫鱼,诗歌就是诗人灵魂沉迷的日月星辰。譬如月亮,月亮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广大诗人的精神情人,曾让多少诗人沉醉其间,吟哦出多
期刊
很多同学在写记叙文时觉得身边小事平淡无奇,平铺直叙又乏善可陈,常常为自己的文章单调、枯燥而头疼不已。很欣赏每年高考之后刊出的优秀记叙文,但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文呢?同学们脸上全是问号?其实,高分记叙文具备的条件不外乎精准的审题、独特的选材、诗化的语言还有巧妙的构思。今天笔者将着重谈谈记叙文的构思,以下是几点浅见。  一、悬疑勾心弦  一篇文章要是被人一眼望穿,看第一段就知道最后一段是什么,那谁还有看的
期刊
诗人是大地的行者,是生命的歌者。无论是恢宏的历史、诡谲的政治,还是神话传说,以至个体及人类的命运,都是诗人吟咏的对象。诗人打捞记忆,钩沉历史,抨击苦难和悲怆,歌颂光荣和梦想,让时光回流,强权俯首,把美和爱铸成人类精神史上不朽的丰碑。帕斯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诗人。  在大海的黑夜里,  穿梭的游鱼便是闪电。  在森林的黑夜里,  翻飞的鸟儿便是闪电。  在人体的黑夜里,  粼粼的白骨便是闪电。  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