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安排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xz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诠释:同桌安排的内涵
  小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与其关系最为亲近的是同桌,与同桌的交往也直接影响其学习态度。同桌安排的内容是,为班集体中的每个学生安置座位,让学生能够有自主学习的座位,同时与同桌及周围的同学进行适当的学习交流,是班主任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适合的同桌安排能够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影响班级成员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凝聚班级力量,打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
  同桌安排——一个亟待重视的教育资源
  同桌安排实际上是小学生自己的事情,合适与否只有小学生自己知道。班主任在安排小学生的同桌时,不仅要考虑班级的整体情况,也要关注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他们的意见。对调查结果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后发现,通过为学生安排同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基于此,探索出以下策略。
  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同桌
  要从学生的入学起点出发
  对于新接手的班集体,班主任安排学生的同桌时要从学生的入学起点出发,因为班主任一开始不了解新生的个性特点,所以多数情况都是按照身高来安排同桌。小学生由于模仿性强,会更多地注意同桌是如何学习的。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入学测试来衡量不同学生的起点。可以根据学生的测试成果来排座位,但教师在不断地深入了解学生后,应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影响,增加对学生学习效果和个人特点的考量,依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同桌。如果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外在条件来安排同桌,如受身高等条件的限制,就不能发挥同桌的重要作用,也无法达到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效果。
  应着重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
  根据性格来安排同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内在特征,是影响人们交往和沟通的重要元素,而且一个人的性格也将会对他人产生重要影响。小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点,更容易模仿其掌握具有某些特殊内在特征的同桌。因此,班主任在安排同桌时,只有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才能充分发挥小学生同伴关系的积极效应。班主任安排同桌时要摸清每个学生的性格,找出他们的性格特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为学生安排同桌。
  安排同桌时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要加强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外在表现
  安排同桌是如今班主任处理学生问题的重要途径,所以很多优秀的教师可能就不太管理优秀生。但是,优秀生的压力非常大,心理也会更加敏感,学习的专注程度也很容易受到同桌的影响。因此,这样的学生是班主任安排座位时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首先,教师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弄清他们的性格,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安排同桌,这样有利于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可以放大每个学生的优点,让同学之间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要对学生加强引导,开展心理教育课,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要关注学困生的内因
  班主任在安排同桌时不仅要关注心理承受力低、学习压力大的优秀生和心理敏感性强、情绪不稳定的女生,更要关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如果只是借助换同桌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会取得太大的成效。这时,教师要从学生自身出发,找到学困生成绩比较差的内在原因,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制造机会让学生展现自身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安排同桌时要具有一定的变化性
  要关注学生的性别特征
  安排同桌时应对班级中的男女生进行灵活搭配,因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比较稚嫩,性格特征还不够稳定,具有多变性。通常女生的身心发展比男生快,男女生喜欢的学习模式和习惯的思考方式有一定差异,女生和女生之间更容易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在安排同桌时注意性别的问题,在安排男生同桌或成绩较好的学生时,更要遵循这个原则。对于学困生,可以考虑采用男女生组合的方式。
  要关注周期的變化
  从心理角度来看,如果总是处于相同的环境,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想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一定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实验结果表明,同桌对其学习态度的影响与调整同桌的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同桌坐在一起的时间越长,同桌之间关于学习态度的影响就越小。由此可以看出,缩短同桌坐在一起的时间能够增强同桌之间学习态度的积极影响。教师经常性地为学生换座位并不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反而会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增加彼此互相学习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都有积极影响。所以,班主任要经常性地调整班级座位,抛弃那些过时老旧的班级管理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查后发现,一个月更换一次座位有利于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家常”的学习方式,而a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流于形式,缺乏科学性和高效性。从课堂观察的视角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细致研究,并分别从教师、学生的角度加以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观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
一教:单刀直入,强化训练  五年前,在教材《表内除法》中安排了“除法竖式”教学。例如:“6个小朋友跳绳,平均分成2组,每组3人”,得出除法算式:6÷2=3。教师指出,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接着示范竖式的写法和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并一一解释。随后,安排了标准的填“□”的练习,规范学生的书写。后来,在学生学习了其他内容之后,再次让学生用竖式计算除法时,错误百出。最典型的要数以下两
[摘 要]针对“烙饼问题”教学目标设定的争论,指出了教学目标确定的随意性,以及对同一内容,每一个教师确定一个教学目标的原因及其副作用。论证了人教版教学用书中确定的单元教学目标基本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提出了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并据此确定了“烙饼问题”具体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烙饼问题;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深度思考是深度学习的外显形式,而要进行深度思考,离不开课堂的深度追问。深度追问需要经历首问、追问、再问、补问的反复过程,促进学生不断思考,突破自身思维的束缚,直至大彻大悟,达到更高境界。  [关键词]优化首问 就疑追问 加工再问 预设补问 深度学习 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28  追问,是教师对学生的课
[摘要]以“植树问题”的教学为例,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安排,提出教学应从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的规律、思想方法和模型建构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探明了方向。  [关键词]学科本质;数学素养;植树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0-0074-02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教材五年
[摘 要]上课如同做菜,要想做出味道鲜美的“菜肴”,其中的“调味品”必不可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交流,实现知识传递的课堂语言如同“白米饭”,早已被大家认可,但作为口头语言的补充——肢体语言这个“调味品”却往往很少有人关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如果能恰当地、富有创造性地用好肢体语言,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肢体语言;小学数学;
[摘要]为了发挥过程比方法更重要的数学课堂效应,以“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为例设计了两节课:第一节课呈现简化后的素材,学生少走了很多弯路;第二节课先呈现杂乱的信息,让学生在整理信息后解决问题。通过同课异构,凸显了数学课堂既要“双基”更要“四基”,既要“过程”更要“回顾”,既要“新授”更要“练习”。  [关键词]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同课异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为了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找出影响他们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和家长访谈法对一、二年级各50名学生和10位家长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习兴趣;问卷调查法;家长访谈法  [中圖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
[摘 要]小学低段图形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低段图形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生活实际,借助道具直观引入图形概念,由点及面地引导学生认识图形,体会图形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图形概念;小学低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34-02  小学
[摘 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以往的“施教者”转变为“引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设计有效的导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学生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的运用,强调教师只有注重“引导”,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施教者;引导者;转变;分数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