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小家庭制及城市环境的影响,部分学龄儿童出现了感统失调现象,然而感统训练的相关理论和实操并没有被广大教师及家长所认识,尤其在学龄阶段也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虽然部分中小学或培训机构关注到了学生的感官训练,但显然只通过单方面的训练是不够的,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家校融合的合作方式,双方形成合力才会更好地促进学生感觉统合的发展。
关键词:感统训练;家校融合;小学低段
一、宣传普及体系
(一)建立校园三位一体宣传平台
开学伊始学校通过公众号、主题班会、家长会吹风、微课掌上通的形式不断地向学生、老师、家长们普及相关感统知识,渗透感觉统合训练理念,让家长意识到孩子不良的行为问题和心理状态可能与感觉统合失调有关。学校宣传栏开设感统训练小知识、社团风采、学生园地三个板块加强校园内的宣传,同时学校开设校园网站专栏,开設感统百科、测评系统、感统游戏、学生园地、答疑解惑五个模块,感统老师定期更新内容,形成了线上、线下、校园三位一体的宣传体系。
(二)加强家校融合的互动新模式
居家的感统游戏是学校感觉统合训练的延续,同时也是增强亲子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契机。学校通过网络平台的宣传普及及微课掌上通的课后活动延伸,让家长能够和孩子一起动起来,同时通过松湖讲堂邀请家长分享自己成功的育儿经验和亲子游戏时光。最后学期末将感统游戏当成期末游考的一部分,让家长做期末游考考官,为后续感统训练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体系
(一)建立家长培训体系
学校利用松湖讲堂邀请知名专家为家长们做感统训练的相关原理和生活中游戏穿插的小方法,学校在课下也会通过微课掌上通和班级小管家的形式,上传微课,针对居家感统游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说明和操作的示范,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同时学校汇编了《感统学案12讲》汇聚了感统器材训练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要点,并结合图文定期上传至学校网站专栏。给有需求的家长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居家感统游戏资源库建设
感统训练的课后延伸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但专业性、科学性、趣味性、易操作性也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进亲子交流的机会从而达到感统训练的目的。所以我校针对视觉、听觉、嗅觉、前庭觉、本体觉五大部分各开发录制了相应的微课资源,如以精细加工为主的感统微课《和我一起抓米粒》孩子分别用不同的手指抓握米粒放到指定位置,这个过程的材料准备需要家长的配合,孩子的抓握过程需要家长的指点,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既乐在其中又达到了感统训练目的,家长也获得了很好的亲子交流时间。
三、个别辅导体系
学校结合观察法、访谈法、迷宫测验、虚线描实、图形混组辨别、图形划削测验、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进行评测,对低段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进行质与量结合的系统测评与分析。并结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心身健康联合实验室研究结果进行量化评估,筛选出存在感统失调的学生,对存在感统失调的儿童制定训练方案,每周二周四下午进行50分钟左右的个体辅导,同时学校积极动员家长并制定了家校感统训练情况表,学校老师和家长都是孩子的监督者和参与者。通过这种方式让学校和家庭形成紧密的纽带关系,更好地促进孩子感统训练的发展。
四、科学指导体系
(一)积极落实学校常规训练
学校将感统训练进课堂和社团训练相结合,充分利用大课间时间,开展普及型的活动。鼓励家委会购置利于学生感觉统合发展的玩具和器材,例如跳绳、花样拍球、跳格子、连续跳远、躲避球、打沙包等。让感统游戏融入到学生的课下生活,让孩子收获快乐的同时也能起到很好地锻炼作用。
(二)居家亲子游戏促进学生感统能力的提升
学生感统能力的提升光靠学校的器材训练是不够的,也需要家校之间的密切配合,学校利用宣传普及,结合评测反馈结果积极动员家长,让家长了解关注自己的孩子,学校制定居家感统小游戏(见表1)供家长选择。对感统失调的儿童根据实际情况每天选取2-3项进行练习,开展居家感统小游戏,有利于学生巩固在学校的成果,同时也增进了亲子的交流,这一做法也加强了家长对感觉统合的认识,有利于家校配合。
五、评估反馈体系
1、学校感统评估体系建设
开学初学校会根据感统训练量表进行全校的一年级的入学评估,对存在感统失调的儿童在通过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心身健康联合实验室的评测结果进行综合评定,通过一年的家校融合训练,学期末在进行评测评估,发现孩子的感统失调恢复情况有了大幅度改善。
2、家庭感统评估体系建设
学生在家进行感统训练后,家长对孩子的感统训练情况进行监督和反馈,如对动作技能、情绪态度等进行评估。教师根据孩子的表现与家长进行全方位沟通,给予家长帮助,帮助家长及时调整训练方法和策略,确保家长家长参与活动的有效性和最优化。学期结束后,邀请积极参与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家长做经验分享,旨在为有同类问题的家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林素贞.如何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台湾:心理出版社,2001.
关键词:感统训练;家校融合;小学低段
一、宣传普及体系
(一)建立校园三位一体宣传平台
开学伊始学校通过公众号、主题班会、家长会吹风、微课掌上通的形式不断地向学生、老师、家长们普及相关感统知识,渗透感觉统合训练理念,让家长意识到孩子不良的行为问题和心理状态可能与感觉统合失调有关。学校宣传栏开设感统训练小知识、社团风采、学生园地三个板块加强校园内的宣传,同时学校开设校园网站专栏,开設感统百科、测评系统、感统游戏、学生园地、答疑解惑五个模块,感统老师定期更新内容,形成了线上、线下、校园三位一体的宣传体系。
(二)加强家校融合的互动新模式
居家的感统游戏是学校感觉统合训练的延续,同时也是增强亲子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契机。学校通过网络平台的宣传普及及微课掌上通的课后活动延伸,让家长能够和孩子一起动起来,同时通过松湖讲堂邀请家长分享自己成功的育儿经验和亲子游戏时光。最后学期末将感统游戏当成期末游考的一部分,让家长做期末游考考官,为后续感统训练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体系
(一)建立家长培训体系
学校利用松湖讲堂邀请知名专家为家长们做感统训练的相关原理和生活中游戏穿插的小方法,学校在课下也会通过微课掌上通和班级小管家的形式,上传微课,针对居家感统游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说明和操作的示范,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同时学校汇编了《感统学案12讲》汇聚了感统器材训练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要点,并结合图文定期上传至学校网站专栏。给有需求的家长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居家感统游戏资源库建设
感统训练的课后延伸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但专业性、科学性、趣味性、易操作性也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进亲子交流的机会从而达到感统训练的目的。所以我校针对视觉、听觉、嗅觉、前庭觉、本体觉五大部分各开发录制了相应的微课资源,如以精细加工为主的感统微课《和我一起抓米粒》孩子分别用不同的手指抓握米粒放到指定位置,这个过程的材料准备需要家长的配合,孩子的抓握过程需要家长的指点,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既乐在其中又达到了感统训练目的,家长也获得了很好的亲子交流时间。
三、个别辅导体系
学校结合观察法、访谈法、迷宫测验、虚线描实、图形混组辨别、图形划削测验、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进行评测,对低段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进行质与量结合的系统测评与分析。并结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心身健康联合实验室研究结果进行量化评估,筛选出存在感统失调的学生,对存在感统失调的儿童制定训练方案,每周二周四下午进行50分钟左右的个体辅导,同时学校积极动员家长并制定了家校感统训练情况表,学校老师和家长都是孩子的监督者和参与者。通过这种方式让学校和家庭形成紧密的纽带关系,更好地促进孩子感统训练的发展。
四、科学指导体系
(一)积极落实学校常规训练
学校将感统训练进课堂和社团训练相结合,充分利用大课间时间,开展普及型的活动。鼓励家委会购置利于学生感觉统合发展的玩具和器材,例如跳绳、花样拍球、跳格子、连续跳远、躲避球、打沙包等。让感统游戏融入到学生的课下生活,让孩子收获快乐的同时也能起到很好地锻炼作用。
(二)居家亲子游戏促进学生感统能力的提升
学生感统能力的提升光靠学校的器材训练是不够的,也需要家校之间的密切配合,学校利用宣传普及,结合评测反馈结果积极动员家长,让家长了解关注自己的孩子,学校制定居家感统小游戏(见表1)供家长选择。对感统失调的儿童根据实际情况每天选取2-3项进行练习,开展居家感统小游戏,有利于学生巩固在学校的成果,同时也增进了亲子的交流,这一做法也加强了家长对感觉统合的认识,有利于家校配合。
五、评估反馈体系
1、学校感统评估体系建设
开学初学校会根据感统训练量表进行全校的一年级的入学评估,对存在感统失调的儿童在通过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心身健康联合实验室的评测结果进行综合评定,通过一年的家校融合训练,学期末在进行评测评估,发现孩子的感统失调恢复情况有了大幅度改善。
2、家庭感统评估体系建设
学生在家进行感统训练后,家长对孩子的感统训练情况进行监督和反馈,如对动作技能、情绪态度等进行评估。教师根据孩子的表现与家长进行全方位沟通,给予家长帮助,帮助家长及时调整训练方法和策略,确保家长家长参与活动的有效性和最优化。学期结束后,邀请积极参与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家长做经验分享,旨在为有同类问题的家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林素贞.如何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台湾:心理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