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时期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ong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尾随国民教育重视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我们初中教育教学阶段,各门功课都在探寻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步调,让学生们真知灼见的学到知识,我们学生领教学习物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但是,我们一些物理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确实存在着问题: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课堂上总是简单机械的呈现“复习——讲新课——讲练习——讲小结”这样以“讲”为主的简单的方法和模式,在课堂上既没有设置一些背景来复习引入,也没有创设一种情境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欲望,启发式教学运用得较差,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只重知识掌握;而轻能力培养的教学倾向还比较严重。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地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听得头脑发胀、恹恹欲睡。这种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从表面上看,教师可谓尽心尽力,但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的,针对教育教学中的这些情况,本文摘取笔者近些年的课堂实践与课余积累把新时期中物理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说出来与同行分享。
  一、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要创设宽松环境,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初次学习物理的学生一般都觉得物理比较有兴趣,这是因为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源于生活,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许多物理实验都能让学生浮想连翩。但过不了多久,一部分学生就会对教师自认为是很精彩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麻木,这是因为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没有及时满足学生好奇的各种提问,折断了学生联想的翅膀,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个地抓进了他们不心敢情愿进去的知识框框中。
  爱因斯坦在回答别人问他为什么能作出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问题罢了。”所以,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宽容待人,让学生能平等地人人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的所为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在教学中可以介绍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勇士的事迹,以此来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 ,有勇于进取的精神。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提法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
  二、物理教师要澄清认知误区,讲清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产生条件
  现实生活中,由于惯性思维和一些错误经验的局限,学生在理解某些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对这些概念和规律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老师必须注意多强调并更正这些错误的观点,讲清物理概念、规律和产生条件,或者通过一些与学生的预期结果相反的实验,引发思维冲突,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科学结论,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不仅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认识,而且能使相关概念或规律的记忆保持更久,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意义。
  例如滑动摩擦力方向问题,学生总认为“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老师得注意多强调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是“与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是指该研究物体相对与它接触的另一个物体的运动,参照物是“与它接触的另一个物体”,而不是地面。不反复加以实例澄清,学生是非常混淆的,教师可通过模拟在传送带上滑动的物体和地面上拉动的物体的摩擦力进行比较说明。同样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学生通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由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制成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可用橡皮泥捏成球和船加以演示对比区别,学生就不难理解到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不能仅看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可能还要考虑其他因素,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影响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及空心的办法可以增
  三、我们物理教师更要充实课外活动,给学生以成功的欣喜感
  新时期,我们物理学科的氛围很好,践行好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用什么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多维性,我们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就迈向成功的彼岸。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探究作为新课改的突破口,既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是基于探究教学的开展。在本文中笔者结合着自己在实施探究式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探讨了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一些策略,希望能够为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化学 探究式 策略  探究式教学是如今素质教育理念下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探究式教学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土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关键词】物理实验 交流与合作 合理分组 合作意识  物理实验课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物理实验探究的诸环节,如制定计划,操作实验,收集信息,处理数据等等,都需要同学之间配合、讨论、争议、融合等,需要发
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环节。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和假设”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尝试根据已有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
期刊
学位
学位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先导,又是促进他们努力学习的原动力。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物理 兴趣 培养  物理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探索“万物之理”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形成认真严谨的科学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高中物理 新课标 教学  我认为主要应在以下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1、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有新的突破。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