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文学经典阅读指导研究

来源 :启迪·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663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母语教学的主要途径,语文教育贯穿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全过程。本文以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为例,探讨了初中生语文文学经典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学经典;阅读指导;批判阅读
  阅读古典名著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自小学起,学生鲜有涉及古典名著的阅读,因此,以《水浒传》作为初中生文学经典阅读的起点,加大阅读引导的力度,是一线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文学经典总体价值取向的阅读指导
  分析和概括文学经典的总体性价值取向,是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观点进行整体归纳,籍此客观认识和理解这部经典名著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开展阅读指导时,教师可抓住文学经典中的重点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反思,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
  以《水浒传》第七十一回为例。
  小说原文:(宋江)便叫武松:“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
  在此基础上提出设问:
  问题1:作者通过这段文本表现出了哪些观点?
  问题2:作者如何处理主张招安与反对招安之间的矛盾?
  问题3:如何理性对待宋江主张招安的态度?
  问题分析与解答:
  ①引导学生从个人角度分析和解答问题的切入点:
  这段文本出自108个英雄人物初聚梁山的背景之下,众人“逼上梁山”后的第一次宴会,宋江即通过《满江红》这首词表露出了主张招安的态度,而矛盾也由此展开,小说通过这段文本反映出了英雄观与忠义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②引导学生从原著角度分析和解答问题的切入点:
  在小说回目中,从第2回~第70回作为第一个分界点,第71回~第82回作为第二个分界点,第83回~第100回是第三个分界点。而本段文本出自小说的第七十一回,108个英雄人物齐聚梁山后,个体受制于整体的约束,豪侠受制于义气的约束,正因如此,才导致英雄观与忠义观之间爆发了最激烈的冲突,这段文本即是这场冲突中的代表性场景之一。
  ③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分析和解答问题的切入点:
  儒家将忠君爱国视为一种美德,因此,作者通过《水浒传》来表现和赞许忠义观是必然的。然而,农民起义是专制朝廷和民间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而忠君思想永远是为专制朝廷服务的,因此,这段文本中的矛盾与冲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文学经典社会价值取向的阅读指导
  文学经典通常扎根于社会各个角落,作者立足于对社会进行深刻的观察与透析,通过作品反映出普遍的社会性价值取向。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文学经典进行批判性阅读,有助于学生透析文学经典的主题思想,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以《水浒传》第十二回为例。
  小说原文: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在客店里又住几日,盘缠都使尽了。
  设问:杨志的社会需求与现实社会之间存在哪些矛盾?矛盾的产生存在哪些必然性因素?
  问题分析与解答:
  ①引导学生从个人角度分析和解答问题的切入点:
  杨志作为《水浒传》108个英雄人物中军官阶层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逼上梁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从他的出身来看,杨家将后人、应武举出身,从根本上奠定了他“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这一价值观的确立。然而,他没能正确评估社会的残酷性,他的社会需求与现实社会之间出现矛盾,是他始终流离于社会外围,不对社会进行深刻思考的必然结果。
  ②引导学生从原著角度分析和解答问题的切入点:
  在开展阅读指导时,教师需让学生重点对杨志所属的阶层进行思考和分析,即:正是由于军官出身才淡化了他本身已经具备的英雄观的潜质,他在忠义观与英雄观之间的过渡与摇摆,被隶属“蒙蔽圣聪”的“满朝文武”之一的高太尉打破了,而这一变故直接消弭了他朦胧的忠君意识,推动他走向了《水浒传》中代表英雄观的另一个群体,而这正是作者通过《水浒传》来表现社会性价值取向的方式之一。
  ③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分析和解答问题的切入点:
  《水浒传》作为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小说,梁山起义的过程在历史上与其它农民起义具有共通性和过程一致性。因此,引导学生开展《水浒传》社会性价值取向的批判性阅读,教师还需让学生从历史角度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如针对杨志的社会需求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学生可从历史上由社会矛盾向统治阶层波及与影响的视角,对军官阶层的社会性价值取向与专制朝廷之间的矛盾展开分析。
  结语:总之,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文学经典阅读经验尚浅,因此,教师在开展文学经典阅读指导时需改观他们的主观意识,立足文学经典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作者价值观等不同角度去解读作品,从而以最大限度培养初中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徐金国.名著导读课教学的三个关键词——以《水浒传》导读课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3(17):35-36.
  [2]華东.小组合作提升经典阅读效率的反思与实践——以《水浒传》阅读教学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7):127-128.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适应社会对人的发展需求,现代社会对公民的数学核心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建模”做为一个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和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用数学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活动应力求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难点内容之一。就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存在着课堂注意力分散,阅读教学效率低下;课外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阅读作业反馈情况不理想等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探究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期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学
期刊
摘要:预习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练习等手段预先自主学习掌握课堂教学知识的活动,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最终实现理想学习目标起着有效的助力作用。因此,在实际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课前预习活动的重视,并不断对学生的预习行为进行科学指引,以有效提高学生预习学习效果,为打造优质课堂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前预习;科学指导  在一直以来的初中物理学
期刊
摘要:任务型教学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使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学习语言,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理论的提出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转变教学方法,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们在面对新要求的同时,也遇到了新问题。该文从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出发,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中应注意的原则。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实施;重点;难点;原则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很多教师都学习了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致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有效课堂,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英语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核心素养;有效途径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
期刊
摘要:本文是对当前小学英语配音课的一节探索课例。在小学阶段进行配音课的尝试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学生需要在充分熟悉和学习了对话内容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和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还需要控制语音,语调,语速等语言表达上面的技巧。学习基本的配音技巧。在平板电脑的帮助下完成配音内容。  关键词:动画片配音 小学英语 语言创造  一.目标及目标解析:  1.通过观赏一段动画片,学习对话文本。准确掌握文本的语言信息
期刊
摘要:物理是初中阶段教育教学体系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主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物理知识、物理规律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所以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和替代的一部分。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还能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与实践能力。所以,加强、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十分重要。本文将从切实重视演示实验、加强学生分组实验、充分发挥小实验作用三个方面出发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数学学习,现在数学的学习更多的是注重对同学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就是小学生数学学习培养的重要思想之一。帮助同学们培养良好的学习思想,是同学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本文针对小学学生们的数学逆向学习思维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并对同学们的数学逆向思维的培养策略做出了探讨,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在数学的学习上有所帮助。  关键
期刊
摘要: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展教育事业的基础,铸就一支卓越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得不思考的永恒主题。结合新时代课改的新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学校,应当紧紧围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和教学技能,以全面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本文拟从“铸匠心”“练匠能”两个方面,深入阐述如何锤炼、培育教师高尚职业灵魂和卓绝教学技能,以期达到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教师 师德
期刊
摘要:初中美术“造型·表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感性认知,为其他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微课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被运用于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堂教学中。本文以《水墨交融写青山》一课为例,概括了制作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微课的过程,对微课的运用进行了探究,并对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微课 初中美术 造型·表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