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型教学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使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学习语言,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理论的提出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转变教学方法,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们在面对新要求的同时,也遇到了新问题。该文从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出发,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中应注意的原则。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实施;重点;难点;原则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任务为中心,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带动知识和技能发展的学与教的方式。其基本特征可概述为:“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首先,新标准在关于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中指出:“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教师必须分析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内容的知识性目的与运用性目的。对现行高中教材中所提供的活动进行适当补充、替换、扩展,使之符合“任务”的要求,贯穿新课程理念,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可以真正地为学生所用。
其次,任务的设计注重形式和语言功能的结合,旨在使学习者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培养其自我把握语言功能的能力。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导入性,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训练,能够自己进行推理和演绎,从而理解语言的功能并在交际中进行实际运用。
再次,任务的设计要有阶梯性。任務型教学是指教学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完成或达到教学目标。Nunan曾提出“任务依属原则"(taskdependencyprinciple),即课堂上的任务应是“任务链”或“任务系列”的形式,每一任务都以前面的任务为基础或出发点,后面的任务依属于前面的任务,这样每一课或每一教学单元的任务系列构成一列教学阶梯,使学习者能一步一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第四,任务设计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任务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使他们具有终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最后,任务设计的“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设计的活动应当是真实的,或者接近现实生活,同时在内容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把内容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点有当学生感到活动的内容与他们的需求和身心发展一致时,才可能积极参加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且教学内容才最容易内化。
任务型教学应注意的原则:
(1)任务应具有真实性和可行性。教授者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置一些紧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只有通过真实的情景才能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才能使学生完成的任务具有真实性。设计“真实”的任务应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生活经历以及平均的英语水平,在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上,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具有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的教学任务。任务设计要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还要注重联系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新的语言现象。
(2)任务难度的选择要恰到好处。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注意设计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用英语做事情。设计的活动应适合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是让能力高和水平好的学生参加。所以教师必须将活动设计为各种不同的形式,这样设计就可以考虑到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让大家都参与到其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做,通过各组成员间的集体协作的方式完成。
(3)任务设计要新颖,具有时效性。任务的设计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交流渗透,使学生的整理类任务:指把事件、活动或物品等按照时间或空间的关系等排序。比较类任务:指找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解决问题类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玉婷. 以任务型课堂为背景的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王瑜.对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再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34):161-162+165.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实施;重点;难点;原则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任务为中心,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带动知识和技能发展的学与教的方式。其基本特征可概述为:“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首先,新标准在关于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中指出:“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教师必须分析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内容的知识性目的与运用性目的。对现行高中教材中所提供的活动进行适当补充、替换、扩展,使之符合“任务”的要求,贯穿新课程理念,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可以真正地为学生所用。
其次,任务的设计注重形式和语言功能的结合,旨在使学习者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培养其自我把握语言功能的能力。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导入性,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训练,能够自己进行推理和演绎,从而理解语言的功能并在交际中进行实际运用。
再次,任务的设计要有阶梯性。任務型教学是指教学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完成或达到教学目标。Nunan曾提出“任务依属原则"(taskdependencyprinciple),即课堂上的任务应是“任务链”或“任务系列”的形式,每一任务都以前面的任务为基础或出发点,后面的任务依属于前面的任务,这样每一课或每一教学单元的任务系列构成一列教学阶梯,使学习者能一步一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第四,任务设计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任务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使他们具有终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最后,任务设计的“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设计的活动应当是真实的,或者接近现实生活,同时在内容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把内容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点有当学生感到活动的内容与他们的需求和身心发展一致时,才可能积极参加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且教学内容才最容易内化。
任务型教学应注意的原则:
(1)任务应具有真实性和可行性。教授者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置一些紧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只有通过真实的情景才能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才能使学生完成的任务具有真实性。设计“真实”的任务应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生活经历以及平均的英语水平,在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上,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具有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的教学任务。任务设计要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还要注重联系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新的语言现象。
(2)任务难度的选择要恰到好处。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注意设计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用英语做事情。设计的活动应适合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是让能力高和水平好的学生参加。所以教师必须将活动设计为各种不同的形式,这样设计就可以考虑到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让大家都参与到其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做,通过各组成员间的集体协作的方式完成。
(3)任务设计要新颖,具有时效性。任务的设计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交流渗透,使学生的整理类任务:指把事件、活动或物品等按照时间或空间的关系等排序。比较类任务:指找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解决问题类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玉婷. 以任务型课堂为背景的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王瑜.对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再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34):161-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