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提高练笔效率,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选好阅读教学中的练笔点,巧妙设计,抓准时机从及时捕捉“情感点”,练在学生动情处;找准语言的“训练点”,练在写法独特处;挖掘课文的“空白点”,练在内容延伸处;关注课文内容“生长点”,练在学生创新处,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练笔。
关键词:动情处;独特处;延伸处;创新处
新课标指出:“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课堂练笔穿插于阅读教学之中,具有任务明、节奏快、费时少、负担轻、效果好的特点。因此,它在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青睐。但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适合安排练笔环节,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以发现教材中有练笔价值的内容,巧妙设计,抓准时机进行有效练笔。
一、及时捕捉“情感点”,练在学生动情处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课堂练笔和写文章一样,也需要情感的驱动。教师的精当讲解,学生的熟读体会,都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受到感染,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情感付诸笔端。
1.品读重点句段,学生情感饱满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时设计练笔
例如,《老人与海鸥》一文的教学中,在学生深入品读“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衣天使。”等句子时,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人爱海鸥,海鸥爱老人,他们之间有亲人一样的情感。于是,教师顺势安排“如果海鸥会说话,在遗像前,海鸥会对老人说什么呢?”的练笔。于是学生动情地写道:“爸爸,爸爸,您到底是怎么了,您为什么不来给我喂食呢?今天我把羽毛梳理得很漂亮,可是……可是您却再也看不到了。”说到这儿,公主哽咽了。独脚的心也在滴血,它根本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一遍又一遍地呜咽着:“爸爸,您醒醒吧,您平时不是最宠独脚了吗?怎么您不理独脚了?……”大伙儿也许是受了独脚的传染,叫声更加悲切。惟独老沙没有叫,他用一只翅膀挡住了自己的左脸,两滴泪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露出了两道深深的泪痕。
因为抓准了文章的“情感线”,此时学生觉得自己就是那只要说话的“独脚”“灰头”“公主”……对老人有说不尽的话。练笔成了情感宣泄的需要,达到预期效果。
2.学生与作者及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时设计练笔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能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真实,更有利实现语言教学中“人文”和“语文”的高度结合,情感和语言的同构共生。例如,《学会看病》一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研读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理解母亲让生病的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培养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这是一种独特的爱。然后设计练笔:妈妈,现在我能理解你的良苦用心了,那次___________。学生有话可说,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具体地写出事例,明白母爱的良苦用心,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学生与文本产生了情感共鸣,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再精巧的练笔设计,如果错过了时机,也就成为毫无意义的“空练笔”。用教育心理学来说,当学生情绪处于亢奋状态时,思维极为活跃,此时,也正是当堂练笔的最佳时机。教师在组织课堂练笔时要讲究时机,在学生表现出有话想说、有感要发、有情可抒的时候,趁热打铁,才能卓有成效。
二、找准语言的“训练点”,练在写法独特处
“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语文的途径主要靠实践。”尽管这句话是对整个语文教学而言的,但同样可以给练笔设计以启示。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仅仅依靠读、抄、背课文的优美语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典型的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语言形式的迁移练习。这也是我们设计课堂练笔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发现文章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作者写“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时,每部分内容,都是先概括描写它的美,再具体描写它的美,使读者较快地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而且能够清楚描写的对象具体是怎么样的。在学生理解了这种写法的特点及其好处后,让学生做相应的练笔。“依照作者的写法,描写自己熟悉的一个地方或一处景物。”因为所写的内容是学生熟悉的,表达的方式是课文中刚刚学到的,所以大部分学生写得又快又好。这个案例中,练笔关注了学生习作中“描写欠具体”的通病,通过挖掘文本的写法特点,使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能更好地领悟和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中的文章是表达方式和人文思想巧妙融合的典范。因此,教师应该挖掘课文表达方面的特点,启发学生模仿、迁移,使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为学生所接受,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学时还可以利用文章中重点的关联词,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阅读中经常借鉴、模仿、运用一些语句、段落,让学生在迁移性的练笔中逐渐体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挖掘课文的“空白点”,练在内容延伸处
文章都是通过具体内容来表达主题的。作者要根据文体特征和主题的需要,选择要写的内容,并根据主题需要安排详略。如果从设计课堂练笔的角度来看,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方便与可能。我们可以在文章中的略写处,挖掘出让学生进行练笔的内容,或者让学生补写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这类课堂练笔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产生的新的思想认识、情感体验、表达欲望,若教师能适时地选择一个有空白点的话题,让学生练笔,学生自然有话可写。如,教《触摸春天》时,在学生都能读懂安静的心之后安排一个练笔:“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仿佛望到了 ,望到了 ,望到了 ”学生深情地写道:“她仿佛望到了蝴蝶飞走的样子,望到了青山绿水,望到了她心中的大自然”,“她仿佛望到了那只蝴蝶,望到了自己的生活,望到了自己的未来”……这样的文字一露脸,我们没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材中的课文,许多地方写得含蓄、意犹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找准练笔的“训练点”,让学生发挥想象,一吐为快。
四、关注课文内容“生长点”,练在学生创新处
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如果教师能紧扣课文中隐含的生动画面和鲜活形象,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下来,既“还原”了课文语言所描绘的原貌,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扩写、续写、改写等形式,对文本内容进行加工、改造。当然,这种练笔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语言表达方面的具体要求。如,《跑进家来的松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感受主人对小松鼠喜爱之情后,设计了这样的练笔:小松鼠致父母的一封信,把它在小主人家的快乐生活告诉父母。这样的练笔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又能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阅读教学为依托的课堂练笔是必要的,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可以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让我们以课堂的深度阅读为土壤,以学生丰富的情感为契机,以精妙的练笔设计为平台,在平等互动的评价中,将课堂练笔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 福建省建宁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动情处;独特处;延伸处;创新处
新课标指出:“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课堂练笔穿插于阅读教学之中,具有任务明、节奏快、费时少、负担轻、效果好的特点。因此,它在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青睐。但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适合安排练笔环节,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以发现教材中有练笔价值的内容,巧妙设计,抓准时机进行有效练笔。
一、及时捕捉“情感点”,练在学生动情处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课堂练笔和写文章一样,也需要情感的驱动。教师的精当讲解,学生的熟读体会,都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受到感染,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情感付诸笔端。
1.品读重点句段,学生情感饱满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时设计练笔
例如,《老人与海鸥》一文的教学中,在学生深入品读“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衣天使。”等句子时,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人爱海鸥,海鸥爱老人,他们之间有亲人一样的情感。于是,教师顺势安排“如果海鸥会说话,在遗像前,海鸥会对老人说什么呢?”的练笔。于是学生动情地写道:“爸爸,爸爸,您到底是怎么了,您为什么不来给我喂食呢?今天我把羽毛梳理得很漂亮,可是……可是您却再也看不到了。”说到这儿,公主哽咽了。独脚的心也在滴血,它根本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一遍又一遍地呜咽着:“爸爸,您醒醒吧,您平时不是最宠独脚了吗?怎么您不理独脚了?……”大伙儿也许是受了独脚的传染,叫声更加悲切。惟独老沙没有叫,他用一只翅膀挡住了自己的左脸,两滴泪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露出了两道深深的泪痕。
因为抓准了文章的“情感线”,此时学生觉得自己就是那只要说话的“独脚”“灰头”“公主”……对老人有说不尽的话。练笔成了情感宣泄的需要,达到预期效果。
2.学生与作者及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时设计练笔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能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真实,更有利实现语言教学中“人文”和“语文”的高度结合,情感和语言的同构共生。例如,《学会看病》一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研读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理解母亲让生病的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培养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这是一种独特的爱。然后设计练笔:妈妈,现在我能理解你的良苦用心了,那次___________。学生有话可说,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具体地写出事例,明白母爱的良苦用心,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学生与文本产生了情感共鸣,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再精巧的练笔设计,如果错过了时机,也就成为毫无意义的“空练笔”。用教育心理学来说,当学生情绪处于亢奋状态时,思维极为活跃,此时,也正是当堂练笔的最佳时机。教师在组织课堂练笔时要讲究时机,在学生表现出有话想说、有感要发、有情可抒的时候,趁热打铁,才能卓有成效。
二、找准语言的“训练点”,练在写法独特处
“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语文的途径主要靠实践。”尽管这句话是对整个语文教学而言的,但同样可以给练笔设计以启示。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仅仅依靠读、抄、背课文的优美语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典型的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语言形式的迁移练习。这也是我们设计课堂练笔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发现文章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作者写“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时,每部分内容,都是先概括描写它的美,再具体描写它的美,使读者较快地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而且能够清楚描写的对象具体是怎么样的。在学生理解了这种写法的特点及其好处后,让学生做相应的练笔。“依照作者的写法,描写自己熟悉的一个地方或一处景物。”因为所写的内容是学生熟悉的,表达的方式是课文中刚刚学到的,所以大部分学生写得又快又好。这个案例中,练笔关注了学生习作中“描写欠具体”的通病,通过挖掘文本的写法特点,使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能更好地领悟和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中的文章是表达方式和人文思想巧妙融合的典范。因此,教师应该挖掘课文表达方面的特点,启发学生模仿、迁移,使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为学生所接受,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学时还可以利用文章中重点的关联词,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阅读中经常借鉴、模仿、运用一些语句、段落,让学生在迁移性的练笔中逐渐体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挖掘课文的“空白点”,练在内容延伸处
文章都是通过具体内容来表达主题的。作者要根据文体特征和主题的需要,选择要写的内容,并根据主题需要安排详略。如果从设计课堂练笔的角度来看,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方便与可能。我们可以在文章中的略写处,挖掘出让学生进行练笔的内容,或者让学生补写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这类课堂练笔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产生的新的思想认识、情感体验、表达欲望,若教师能适时地选择一个有空白点的话题,让学生练笔,学生自然有话可写。如,教《触摸春天》时,在学生都能读懂安静的心之后安排一个练笔:“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仿佛望到了 ,望到了 ,望到了 ”学生深情地写道:“她仿佛望到了蝴蝶飞走的样子,望到了青山绿水,望到了她心中的大自然”,“她仿佛望到了那只蝴蝶,望到了自己的生活,望到了自己的未来”……这样的文字一露脸,我们没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材中的课文,许多地方写得含蓄、意犹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找准练笔的“训练点”,让学生发挥想象,一吐为快。
四、关注课文内容“生长点”,练在学生创新处
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如果教师能紧扣课文中隐含的生动画面和鲜活形象,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下来,既“还原”了课文语言所描绘的原貌,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扩写、续写、改写等形式,对文本内容进行加工、改造。当然,这种练笔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语言表达方面的具体要求。如,《跑进家来的松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感受主人对小松鼠喜爱之情后,设计了这样的练笔:小松鼠致父母的一封信,把它在小主人家的快乐生活告诉父母。这样的练笔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又能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阅读教学为依托的课堂练笔是必要的,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可以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让我们以课堂的深度阅读为土壤,以学生丰富的情感为契机,以精妙的练笔设计为平台,在平等互动的评价中,将课堂练笔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 福建省建宁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