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真的是一个伟大的魔术师,它操纵着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让世间正在进行着的荒诞生活,变得信誓旦旦,仿佛千真万确。而事后,它却又用那么令人啼笑皆非的形式,让事后的我们面对过去的所谓真实时,只感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1912年1月2日,上海《申报》头版刊登出标题为《中华民国新纪元》重要新闻:“沪军陈都督通告兹为出示晓谕事,本日(阴历十一月十二日)奉大总统孙文谕令,以本月十三日为阳历元旦,我民国百度维新,亟应及进更用阳历,期与世界各强国同进文明一新耳目等因。为此布告军民各界人等到知悉,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着改为中华民国元年正月第一日,从前行用阴历一律变更。孙大总统即择于元年元旦就任,发号施令,与天下更始。合亟出示晓谕,咸仰知悉。自明晶卢各界一律悬挂国旗,以昭庆贺,而光大典。切切,特示。”对于这个苦难深重、饱经沧桑、辗转递延已数千年的东方老大帝国而言,这条新闻的发布,无疑是宣布了它的寿终正寝,昭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的诞生。
我是在八册一套的《老新闻》(珍藏版)第一册的第一页读到这条新闻的。这套以“新面孔”出现的老新闻集粹,从1912年中华民国纪元,一直选编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思想解放”,几乎是整个20世纪中国历史的缩影。而且这段历史既不是出自于历史家的手笔,也不是出自主流意识形态的头脑,而是用纯粹资料汇编的方式,真实地呈现出了当时媒体新闻的原貌。对于我这一代“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幸福儿童”来说,能读到那个时候的原汁原味的报纸新闻,已经是很奢侈了;又能设身处地感受到那个让千年皇基为之一倾的凝重时刻,就更是莫大的荣幸;而还能让我用独立的眼光,从上个世纪千奇百怪的非理性风潮巨浪中,淘出哪怕一点点属于理性的金沙——仅此一点,这套书就太值得我珍藏了。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常识告诉我,新闻必须是以真实的呈现为其生命;而另一个常识又告诉我,新闻的局限也正是对真实的要求。因为一切所谓的真实恰恰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真实”。那么,新闻能否真实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新闻怎样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新闻在反映历史的面目时候,如何审视自身的真实存在?——这几乎是一直困扰我的大问题。
在这套书的另一册里,我读到1968年3月4日《大众日报》上一则题为《把“闹新房”变成斗私批修的好战场》的新闻通讯:“这一天是贫农社员李大叔的儿子李庆益的结婚日子,新媳妇是本大队的妇女主任许院芳。我们这位新时代的妇女主任即便是在新婚之夜,也依然飒爽英姿,阶级觉悟不减丝毫,她先带领闹洞房的亲友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然后领大家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接着认真学习《毛主席语录》。最后,她用新媳妇特有的洪亮声音发言说:“毛主席指示我们‘要斗私批修’,今晚就算个斗私批修会吧!……我今天结婚,开始脑子里有一个想法:认为结婚啦,以后得多忙家务,不能像以前那样没白没黑地做工作啦。这种私心杂念在脑子里一闪,我就觉得不对头。特别是对比李文忠同志,更觉得惭愧。人家真正做到了:活着为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而生,死为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而献身;而我却想做个半截革命者,不想再革命,这是对毛主席的不忠。我要向李文忠同志学习,永远忠于毛主席,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忠不忠,看行动。让大家以后看我的行动吧!”
新郎官李庆益在媳妇的高度觉悟面前,也开始了发自灵魂的自我批判:“……我过去受中国赫鲁晓夫的‘物质刺激’‘工分挂帅’的流毒,干活私字当头,‘工分第一’,这是对毛主席的不忠。今后要学习李文忠,活学活用毛主席语录,做个永远忠于毛主席的好青年!”
而新郎他爹、因犯错误而下课的前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大叔,显然也受到了这对革命青年的感染,他的发言同样真诚而深刻:“我在工作中犯了错误,贫下中农批评了我,我怨气很大,下决心不当干部了。今晚看到你们斗私批修、无限忠于毛主席,我觉得自己的想法完全错了。千怨万怨都怨我没听毛主席的话……明天我就向大家公开检查,把咱队的革命生产搞好,紧跟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
当场发言的还有邻居李大婶等众多“革命战友”。最后,新房成了“让毛泽东思想占领一切的阵地”“大家一起学习最高指示,共唱毛主席语录歌,尽欢而散。”该文署名是“沂水县双沟公社石旺官庄大队 白兆德”,估计是一位觉悟颇高的农村通讯员。
与这则新闻通讯同类的还有《公共车辆上也有阶级斗争》《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就是好》《从阶级关系看邻里关系》等,这类“老新闻”只要一看标题,就绝对有把握吸引住现代读者的眼球。更何况我们还能读到徐悲鸿大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对新中国《一年来的感想》、侯宝林大师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新社会教育了我》、汤用彤先生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我的决心书》等大师奇文。这些新闻对于当年大多数人来说,无疑都是“真实”的,是那个时代普通人生活、思想的重要部分。然而在今天,过往的真实已摇身一变,成为一场笑料。
我现在想,追求新闻的真实性也许永远只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的梦而已。历史的真实面目其实早已逸出了我们那并不保险的理性。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是一些时间的碎片而已,这些碎片艰难地维持着我们迟早总会醒来的大梦,让我们还能煞有介事地思索,煞有介事地生活。
也许,只要还处在时间之流中,卑微如我等的芸芸众生,就永远也不可能见到所谓历史的真实。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尚未到来,即便是现在的一瞬,也因其纷纭莫测的变幻让人无从把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滑入澹澹虚空。更何况,人的个体之小永远也无法抵达世界的整体之大。作为个体的人,你又怎么可能抓得住作为整体的真实世界呢?佛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也许用此“不可得之心”,去探究那“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世界,方可能对所谓的“真实”有所领悟吧?
我又想,如果几十年后,有人也能从今天这铺天盖地的传媒信息之海中,整理出一套可以概括我们这个时代风起云涌、光怪陆离的世相百态和人心趋向的“老新闻”集,那沙里淘金一般的功夫和眼光,可真算得上是匪夷所思了。
1912年1月2日,上海《申报》头版刊登出标题为《中华民国新纪元》重要新闻:“沪军陈都督通告兹为出示晓谕事,本日(阴历十一月十二日)奉大总统孙文谕令,以本月十三日为阳历元旦,我民国百度维新,亟应及进更用阳历,期与世界各强国同进文明一新耳目等因。为此布告军民各界人等到知悉,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着改为中华民国元年正月第一日,从前行用阴历一律变更。孙大总统即择于元年元旦就任,发号施令,与天下更始。合亟出示晓谕,咸仰知悉。自明晶卢各界一律悬挂国旗,以昭庆贺,而光大典。切切,特示。”对于这个苦难深重、饱经沧桑、辗转递延已数千年的东方老大帝国而言,这条新闻的发布,无疑是宣布了它的寿终正寝,昭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的诞生。
我是在八册一套的《老新闻》(珍藏版)第一册的第一页读到这条新闻的。这套以“新面孔”出现的老新闻集粹,从1912年中华民国纪元,一直选编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思想解放”,几乎是整个20世纪中国历史的缩影。而且这段历史既不是出自于历史家的手笔,也不是出自主流意识形态的头脑,而是用纯粹资料汇编的方式,真实地呈现出了当时媒体新闻的原貌。对于我这一代“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幸福儿童”来说,能读到那个时候的原汁原味的报纸新闻,已经是很奢侈了;又能设身处地感受到那个让千年皇基为之一倾的凝重时刻,就更是莫大的荣幸;而还能让我用独立的眼光,从上个世纪千奇百怪的非理性风潮巨浪中,淘出哪怕一点点属于理性的金沙——仅此一点,这套书就太值得我珍藏了。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常识告诉我,新闻必须是以真实的呈现为其生命;而另一个常识又告诉我,新闻的局限也正是对真实的要求。因为一切所谓的真实恰恰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真实”。那么,新闻能否真实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新闻怎样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新闻在反映历史的面目时候,如何审视自身的真实存在?——这几乎是一直困扰我的大问题。
在这套书的另一册里,我读到1968年3月4日《大众日报》上一则题为《把“闹新房”变成斗私批修的好战场》的新闻通讯:“这一天是贫农社员李大叔的儿子李庆益的结婚日子,新媳妇是本大队的妇女主任许院芳。我们这位新时代的妇女主任即便是在新婚之夜,也依然飒爽英姿,阶级觉悟不减丝毫,她先带领闹洞房的亲友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然后领大家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接着认真学习《毛主席语录》。最后,她用新媳妇特有的洪亮声音发言说:“毛主席指示我们‘要斗私批修’,今晚就算个斗私批修会吧!……我今天结婚,开始脑子里有一个想法:认为结婚啦,以后得多忙家务,不能像以前那样没白没黑地做工作啦。这种私心杂念在脑子里一闪,我就觉得不对头。特别是对比李文忠同志,更觉得惭愧。人家真正做到了:活着为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而生,死为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而献身;而我却想做个半截革命者,不想再革命,这是对毛主席的不忠。我要向李文忠同志学习,永远忠于毛主席,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忠不忠,看行动。让大家以后看我的行动吧!”
新郎官李庆益在媳妇的高度觉悟面前,也开始了发自灵魂的自我批判:“……我过去受中国赫鲁晓夫的‘物质刺激’‘工分挂帅’的流毒,干活私字当头,‘工分第一’,这是对毛主席的不忠。今后要学习李文忠,活学活用毛主席语录,做个永远忠于毛主席的好青年!”
而新郎他爹、因犯错误而下课的前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大叔,显然也受到了这对革命青年的感染,他的发言同样真诚而深刻:“我在工作中犯了错误,贫下中农批评了我,我怨气很大,下决心不当干部了。今晚看到你们斗私批修、无限忠于毛主席,我觉得自己的想法完全错了。千怨万怨都怨我没听毛主席的话……明天我就向大家公开检查,把咱队的革命生产搞好,紧跟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
当场发言的还有邻居李大婶等众多“革命战友”。最后,新房成了“让毛泽东思想占领一切的阵地”“大家一起学习最高指示,共唱毛主席语录歌,尽欢而散。”该文署名是“沂水县双沟公社石旺官庄大队 白兆德”,估计是一位觉悟颇高的农村通讯员。
与这则新闻通讯同类的还有《公共车辆上也有阶级斗争》《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就是好》《从阶级关系看邻里关系》等,这类“老新闻”只要一看标题,就绝对有把握吸引住现代读者的眼球。更何况我们还能读到徐悲鸿大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对新中国《一年来的感想》、侯宝林大师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新社会教育了我》、汤用彤先生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我的决心书》等大师奇文。这些新闻对于当年大多数人来说,无疑都是“真实”的,是那个时代普通人生活、思想的重要部分。然而在今天,过往的真实已摇身一变,成为一场笑料。
我现在想,追求新闻的真实性也许永远只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的梦而已。历史的真实面目其实早已逸出了我们那并不保险的理性。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是一些时间的碎片而已,这些碎片艰难地维持着我们迟早总会醒来的大梦,让我们还能煞有介事地思索,煞有介事地生活。
也许,只要还处在时间之流中,卑微如我等的芸芸众生,就永远也不可能见到所谓历史的真实。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尚未到来,即便是现在的一瞬,也因其纷纭莫测的变幻让人无从把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滑入澹澹虚空。更何况,人的个体之小永远也无法抵达世界的整体之大。作为个体的人,你又怎么可能抓得住作为整体的真实世界呢?佛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也许用此“不可得之心”,去探究那“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世界,方可能对所谓的“真实”有所领悟吧?
我又想,如果几十年后,有人也能从今天这铺天盖地的传媒信息之海中,整理出一套可以概括我们这个时代风起云涌、光怪陆离的世相百态和人心趋向的“老新闻”集,那沙里淘金一般的功夫和眼光,可真算得上是匪夷所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