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和策略,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而组织的活动。现代学习论认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唯一标准。高效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对课本的充分理解、教师对课堂的预设、教师的激情及课堂评价。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材预设评价激情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191
作为英语教师,尤其是初高中英语教师,每天都是早来晚走,作业都一个个面批面改,可是孩子们的成绩还不是很理想。老师们教得失去信心,学生们也学的索然无味。听了这么多课,反思我们所上过的课,我认为我们存在以下问题:有的情感交流不够,有的亲和力不够,有的语境不真实,有的语言输入不够,有的评价程序化,有的课堂设计不合理,有的知识迁移不够,并且老师讲课的激情总是不够。通过学习和自己在教学中的探索,我谈谈对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如何有效的使用教材这个文本
“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说的,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但在贯彻过程中,出现了教材要如何合理处理、整合的问题。中考题强调能力的考察,所以似乎教材中被直接考到的内容大为减少。这时我们便出现了疑惑:“还有必要认真、仔细地教教材吗?”但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文本是物化形态的言语,也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学生语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还有赖于对文本的朗读和体味。一堂课上,也许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繁,学生的口头语言操练密集,但如果没有对文本的理解,就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一个支撑点。对文本的每一次解读,及时体验语言、感悟语言的一次经历,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理解文本,便能从语言深处挖掘其内在的魅力,从而体味人生更深得哲理。
同时,依据和挖掘教材这一文本,有利于开放语言交流的空间。教师通过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师生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对文本的处理方法很多,比如:带着任务听录音,感知语言。(初读课本);边听边看,感悟文本。(再读课本);跟听跟读,模仿发音。(三读课本);小组内朗读并进行比赛,为输出做准备。(多次重复,加深印象)。
二.如何有效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既是预设又是生成的。课堂应该是真实的,任务也应该现实的。以往我们教师讲课往往只考虑怎么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很少考虑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成为相互脱离的“两张皮”。现在我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设计了“教学案” 。“教学案”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创造性的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练习融为一体,实现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教案与学案相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讲授引导相结合,达到了教与学的统一。
“教学案”是一个将教师和学生更紧密地联系起来的桥梁,使教师的“讲”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情,由原来的只顾埋头教书转变为围绕学生的“学”做文章,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而从学生的角度讲,“教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程序。在教师和“教学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方式的预习,学会了自己的归纳、概括、推理、探究,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又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教学案”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得到了优化,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跨越。
“教学案”还实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理念。它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基础部分,成绩中下的学生由此逐步树立了自信。成绩优异的学生则能在拓展部分找到自由驰骋的天地,得以充分发现自己的才能。
因此课堂改革注重教学生成性的同时必须关注预设。课堂生成的主体是学生,生成的课程是要让学生去获得深刻的感受,并不是“知道”。不同的学生必须通过各自主体的活动、对已有的经验的筛选、对新经验的理解,才能使自己的经验不断更新,使经验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多一份对教学情境的预设、多一份对教学的动态生成。因此预设时也应该是空间型的,即预设应设置一定的空间,给予一定的弹性,而不应该把每一步都预设。只有这样,才会使预设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出生机。才会使教师的教学既有胸有成竹的从容,又不缺乏灵活机智的创造,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教学的生成点,才会使生成成为可能,成为闪光点。
当然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的,精彩不是随意地,精彩离不开教师的预设。课堂中如果学生能生成一些出其不意的回答,那会成为课上的一个亮点,也许是学生一辈子的起点。所以,教师在集体备课设计教学案时应多做预设,并应在课堂上更应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
三.如何在课堂上更加富有激情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是“启 发→探 求→交 际”的教学互动过程。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只重视英语知识的机械输入和积累,而忽视学生学习英语过程的启发,特别是英语语言的实践活动等过程,造成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和生机,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无有效互动。因此在組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欲望,释放出内心的激情,让他们独立地、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积极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轻松愉快地学习。而这一切是否能够顺利做到,和老师运用自身的热情来调动学生是有很大关系的。在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教师指导为主,学生通过自主预习之后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展示,把预习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任务,并自己当老师。
结束语:不管怎样,要上好一堂课是不容易的,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对于英语教师来说,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必须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苦练内功,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要过多地在意教学形式,而忽略教学的内涵。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更要尊重教材。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更给我们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有效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材预设评价激情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191
作为英语教师,尤其是初高中英语教师,每天都是早来晚走,作业都一个个面批面改,可是孩子们的成绩还不是很理想。老师们教得失去信心,学生们也学的索然无味。听了这么多课,反思我们所上过的课,我认为我们存在以下问题:有的情感交流不够,有的亲和力不够,有的语境不真实,有的语言输入不够,有的评价程序化,有的课堂设计不合理,有的知识迁移不够,并且老师讲课的激情总是不够。通过学习和自己在教学中的探索,我谈谈对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如何有效的使用教材这个文本
“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说的,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但在贯彻过程中,出现了教材要如何合理处理、整合的问题。中考题强调能力的考察,所以似乎教材中被直接考到的内容大为减少。这时我们便出现了疑惑:“还有必要认真、仔细地教教材吗?”但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文本是物化形态的言语,也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学生语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还有赖于对文本的朗读和体味。一堂课上,也许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繁,学生的口头语言操练密集,但如果没有对文本的理解,就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一个支撑点。对文本的每一次解读,及时体验语言、感悟语言的一次经历,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理解文本,便能从语言深处挖掘其内在的魅力,从而体味人生更深得哲理。
同时,依据和挖掘教材这一文本,有利于开放语言交流的空间。教师通过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师生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对文本的处理方法很多,比如:带着任务听录音,感知语言。(初读课本);边听边看,感悟文本。(再读课本);跟听跟读,模仿发音。(三读课本);小组内朗读并进行比赛,为输出做准备。(多次重复,加深印象)。
二.如何有效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既是预设又是生成的。课堂应该是真实的,任务也应该现实的。以往我们教师讲课往往只考虑怎么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很少考虑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成为相互脱离的“两张皮”。现在我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设计了“教学案” 。“教学案”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创造性的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练习融为一体,实现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教案与学案相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讲授引导相结合,达到了教与学的统一。
“教学案”是一个将教师和学生更紧密地联系起来的桥梁,使教师的“讲”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情,由原来的只顾埋头教书转变为围绕学生的“学”做文章,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而从学生的角度讲,“教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程序。在教师和“教学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方式的预习,学会了自己的归纳、概括、推理、探究,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又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教学案”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得到了优化,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跨越。
“教学案”还实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理念。它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基础部分,成绩中下的学生由此逐步树立了自信。成绩优异的学生则能在拓展部分找到自由驰骋的天地,得以充分发现自己的才能。
因此课堂改革注重教学生成性的同时必须关注预设。课堂生成的主体是学生,生成的课程是要让学生去获得深刻的感受,并不是“知道”。不同的学生必须通过各自主体的活动、对已有的经验的筛选、对新经验的理解,才能使自己的经验不断更新,使经验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多一份对教学情境的预设、多一份对教学的动态生成。因此预设时也应该是空间型的,即预设应设置一定的空间,给予一定的弹性,而不应该把每一步都预设。只有这样,才会使预设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出生机。才会使教师的教学既有胸有成竹的从容,又不缺乏灵活机智的创造,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教学的生成点,才会使生成成为可能,成为闪光点。
当然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的,精彩不是随意地,精彩离不开教师的预设。课堂中如果学生能生成一些出其不意的回答,那会成为课上的一个亮点,也许是学生一辈子的起点。所以,教师在集体备课设计教学案时应多做预设,并应在课堂上更应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
三.如何在课堂上更加富有激情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是“启 发→探 求→交 际”的教学互动过程。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只重视英语知识的机械输入和积累,而忽视学生学习英语过程的启发,特别是英语语言的实践活动等过程,造成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和生机,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无有效互动。因此在組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欲望,释放出内心的激情,让他们独立地、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积极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轻松愉快地学习。而这一切是否能够顺利做到,和老师运用自身的热情来调动学生是有很大关系的。在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教师指导为主,学生通过自主预习之后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展示,把预习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任务,并自己当老师。
结束语:不管怎样,要上好一堂课是不容易的,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对于英语教师来说,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必须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苦练内功,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要过多地在意教学形式,而忽略教学的内涵。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更要尊重教材。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更给我们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有效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