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底线管理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 :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一所生源基础较差的农村学校,在校生815人,24个教学班,借读生比例占到71.5%,每学期都会有40名左右的学生因随父母流动而转入,转入的学生有着各种学习背景,许多孩子学习自觉性弱,知识漏洞多,能力缺陷多,学习习惯较差,尤其英语,几乎是零起点。如何通过教学管理,让教师树立正确的观念,正视学生现状,准确定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的潜力,迅速提升学生成绩,进而保证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严峻问题。
  二、两个触动点
  1两次坐“红椅子”——被刺痛的经历
  坐“红椅子”是一种掫揄的叫法,是指教委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校校长的一种管理手段——以召开座谈会的方法,请这些校长谈本校的教学管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坐红椅子”成了落后的代名词。老实讲这种参会的经历不愉快,不舒服。2003年前后,我们有两次这样的经历。这种经历和感受虽然使我们痛苦,但却激发我们思考和奋进。
  我们怎样看待落后?我们为什么落后?我们怎样才能不落后?
  经过苦苦的找寻,筛选,我们确认了学校的四大工作
  理念:
  一是拒绝任何借口;二是没有成绩就没有说话的资本;三是主动寻找困难和问题;四是成长就是不断进步。
  2.面对老师的质问——一次尴尬而狼狈的经历
  这件事由年终农村优秀教师奖励人选确定引发的。当时,名单要得很急,来不及周密组织,只匆匆印了若干份教委下发的评选表,然后由学校领导班子会根据上交的评选表确定选送名单。最后被选下去的一位老师找到了我,质问道:“我怎么不行?我哪点差?凭什么有他们,没有我!您的依据是什么?”老师情绪激动,几近失控,局面很尴尬。一时间,学校也满城风雨。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它直接促成了学校的一场管理变革。
  事过几年再回头看,这件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件事反映出学校的管理是“粗放式”的,必须向“精细化”转变。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制度建设,“制”是确定、设置,“度”是标准和程序,是一套公认的游戏规则。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标准和规则。给老师一个明白的说法。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拥有了一套必要的处理惯常情境的程序规则,目前,这套体系运转正常,避免了许多矛盾和人际尴尬。
  二、两个管理支点——斜坡球理伦与底线管理
  中央教科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在《全球教师评价指标学生成绩均为首位》一文中指出,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了首次由24个国家参加的“教与学”调查。调查历时两年,每个国家选取200所学校。“教与学”国际调查是经合组织教育体系指标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谈到,识别有效教学有4项主要指标,包括:学生考试成绩、教学对学生需要的满足、教学创新、教师对专业发展的参与。其中学生成绩居于首位。
  形象地讲,我们学校就像处在斜坡上的小球,要上升,第一重要的是防止下滑,止动,要有止动力。然后再谈上升,谈发展。底线管理策略能有效止动,防止下滑。
  借助数学思维,用数据说话,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锚定理论为学科成绩设定一条合理的底线——一条被老师认可的底线,不可逾越、不可冒犯的底线。当然,这一底线会水涨船高,逐步上升。
  三、具体做法
  1.树立正确工作理念
  做好舆论宣传,使广大教师逐渐认同学校提出的四个工作理念。最终达到高度共识,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学校因此形成比较好的舆论环境。可以说,这四个理念,是我们做教师思想工作的法宝,是教师自我教育的灵丹妙药。对这四个理念认识得越深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越高,工作成绩也越理想。
  认真思考分析这四个工作理念,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思想营养和精神动力。可以调整我们的心态,增强我们的责任心,转变我们的工作态度。校长在多种场合宣传解读这四个理念,对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现象、行为进行剖析。
  例如,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总结中“我对工作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其实未必,仔细琢磨“尽职尽责”的含义,应该用这样两句话不断问自己,反省自己:尽职,该干的都干了吗?尽责,干了的达到标准了吗?用这两条来评判,尽职尽责真不是能随意而言的。说到“任劳任怨”就更难了。生活中人经常是劳而有怨的。做到“劳而无怨”、“任劳任怨”真需要一种极高的修养与境界。《论语》中孔子在教育弟子时曾说:“先之”,“劳之”,“无倦”,意思是说,先做,做在别人前面,不怕劳作,不怕吃苦,不怕疲倦。
  再如: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我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哪……”,其实没有“功劳”,任何“苦劳”都没有价值。有功劳,一定有苦劳。有苦劳,不一定有功劳。
  又如,有人认为该说的我都说了,该做的我都做了,我尽力了。过程很好,没问题。其实没有好的“结果”,过程再好也没有价值。因为“结果”是过程的累积,是“过程”的集中展现,“结果”比“过程”重要一千倍。“结果”说明一切!它可以倒推、检查、验证“过程”,而“过程”却不能表达、证明“结果”。对于工作,我们的质量观是:结果说明一切。任何事情都有因果,现在的果,是以前的因造成的,现在的果,又会成为以后的因。这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逻辑关系。理念的接受过程是:强化→渐进→内隐。
  2.制定教学质量底线管理方案。
  我们细化责任,构建责任体系;确定教学底线目标,引入了达到度、位置值两个概念,以此合理判定质量状况。为此,我们认真进行数据调研,找准学科质量底线。搜集五年内的区、学区成绩数据,分析整理,确认达到度及位置值。在实际执行中,底线指标几次调整,显示着我们的进步。
  2010年,根据教学管理实际,我们定义了一个教学质量综合指数的概念,将位置值与达到度统筹在一起。明确、直观地反映出学科教学水平及教师、学生个人状况。   期初,校长作基于数据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将考试数据作为教学诊断的重要指标分析教学问题。透过数据,抓住问题本质,透过数据看教学质量变化趋势,利用数据说明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报告与学科教师广泛沟通,同时确认新的底线指标,签订年度底线管理目标责任书,作为人事合同附件。期末兑现奖惩。我们方案的接受过程是:服从→同化→内化。
  3.质量预警
  加强教学流程管理,加强学生管理,重视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学习习惯培养。重视作业质量。发现问题,及时预警。督促教师及时改进教学,防微杜渐。
  4.用“问题链”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问题解决的效果
  几年来,我们的教学统计数据,真实、直观地记录了学校爬坡的过程,达到度从0.90 、 0.95 、 0.97 、0. 98,到1. O1;学区位置值从0.40、 0.50、 0.55、0.59、 0.78;区位置值从0.17 、 0.43到0.56。这些数据准确的说明了我们的进步。这些数据对管理者而言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这些数据使得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年度场次的考试结果有了可比性,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建立教学质量的数据模型( 0.618法),可以使教师既直观又精确地看到差距,看到自身的发展变化,甚至可以根据数据进行质量预警和成绩预测。
  质量工程的核心任务是改善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学生应该是最终受益者。绝不能用给教师、学生施压增负,急功近利,搞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的办法去提质。那样学生就成了最终受害者,自然也违背了质量工程的初衷。
  几年的坚持,收获最大的是老师,老师们有了良好的认知,数据意识明显增强,老师们可以熟练地解读数据背后的意义,研究数据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出影响数据的关键行为,及时调整、改善教学。
  对于基础条件一般的农村学校,运用底线管理策略提高学科管理质量是一件值得投入精力研究的事。它可以稳步提升学校内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几年来,我校教学的爬坡经历证明了这种策略的有效性。当然,这种管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诚恳地期待得到各位同仁的指点。
  五、解决问题的基本经脸
  1.用孔子的“忠恕”智慧来处理事情
  “忠”是坚持原则,坚持标准,不折不扣地执行学校的规定;“恕”是宽恕,能容人,能换位思考,体谅、宽恕别人,摒弃个人恩怨和成见,在“恕”的基础上贯彻执行学校规章制度,以求达到预期目标。努力通过每一件事使老师缩短“知道”与“做到”之间的距离。以“恒”、“常”二字要求教师做好常规工作。“恒”是说心理上,要坚持,不放弃,有毅力,不懈怠;“常”是说行为上要一贯,不走样,要长久。
  2.用“数学思维”进行教学管理
  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刻内涵,解读数据之间的关联,抓住问题本质,利用数据说明问题,研究问题,建立学校学科教学质量现状模型、理想状态模型和阶段目标模型,让教师学会“终点思考”,即知道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到哪儿,由终点开始思考,倒推,我们怎么做才能到那里。可以增加管理的逻辑性,使“质量”直观,更接近真实,可测,可比,有说服力。同时这样的管理指标还有预测、预报、预警等功能,能使学校教学保持良好状态。
  3,用“问题链”提升教学能力
  问题既是前进的障碍,更是前进的动力。工作中只有主动寻找发现问题,千方百计研究它,解决它。用“问题”带动阅读,刺激思考,反思改进,积极改革实践,这样,形成一个“问题——阅读——思考(解决方案)——实践——新问题”螺旋式循环上升的问题链。关键是人要善于发现、辨别问题,尤其是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虽然细微但异常重要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问题使人进步。
  几年来的教育实践使我们获益良多,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力争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之路。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从提前部署、强强联合、深度报道三个方面概述了中国教育电视台2016年“两会”报道的宣传策略,从紧扣主题、创新形式、讲好故事三个维度阐释了教育专业媒体“两会”报道的规律特点,进而从抢占高地、深度融合、流程再造三个着力点探讨了中国教育电视台未来重大宣传报道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宣传报道;策略;创新路径  每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报道历来是媒体比拼实力、扩大影响的重要宣传战役。作为专业
期刊
【内容摘要】红色题材纪录片是中国本土纪录片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色题材纪录片的受众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与时俱进地对受众进行精准定位,进行代入式传播,以便增强传播效果,《走读大别山》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走读大别山》;传播价值  《走读大别山》是一部反映鄂豫皖红色历史的四集电视纪录片,这部电视纪录片以“探秘”“体验”“穿越”“释疑”为手段,以扎实严谨的考证、采访和独特
期刊
1982年1月我从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在学校里当了两年半教师后调至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负责电化教育工作,1989年10月电教中心单独设立,我担任负责人。1990年江苏省教育厅发文要在全省选两个试点建立教育电视台,取得经验在全省推广,我在广泛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撰写了《如皋建立教育电视台的可行性报告》报送省电教馆,这份可行性报告后来在《江苏电化教育》和《中小学电教》刊登。由于如皋市电化教育工作在省里有
期刊
近一段时间的美国,传播界至少有两件大事,一件是当选总统特朗普一反以往美国总统惯例,对包括《纽约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洛杉矶时报》等在内的传统主流媒体持极端不信任态度,公开宣布它们是不受白宫欢迎的机构,①另一件是几乎所有重大决策都通过社交媒体传播。  对于特朗普的这种公然选边站,美国各界自然是见仁见智,《纽约时报》的执行编辑迪恩·巴奎特说,这在《纽约时报》历史上是首次。CNN公关部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252篇有关“网红”信息的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指出了中央主流媒体在对网红的媒介形象建构上的特点,论证了网络媒体形成的话语体系对于传统媒体话语体系的构建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网红;媒介形象;中央主流媒体  一、引言  随着“papi酱”“罗辑思维”的风靡,人们发现当下的“网红”与10年前的网络红人“芙蓉姐姐”有所不同,现在的“网红”不仅包括娱乐明
期刊
编者按:《法治天下》是中国教育电视台与最高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合办的一档电视栏目,为了确保该栏目的可持续发展,日前本刊专门与有关部门一起联合召开了一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为让更多人分享专家智慧,本刊特意精选几位专家发言,编辑成篇,以飧读者。  【内容摘要】电视法治类节目优化传播是一个需要予以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中国教育电视台《法治天下》栏目为例,从正向传播角度阐释了《法治天下》栏目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其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就是把课堂的大门打开,把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大语文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但是通过调查却发现如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尽人意,大多数孩子只是被动地阅读,而并非真正地享受阅读和被阅读所滋养。这一现状与《
期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百分之八点四、初中生仅有百分之十点七,而高中生仅有百分之四点三,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呢?作为教师的我们,肩负的任务重如泰山,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急需解决,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孩子的特长教育  一位教育
期刊
这是一个团结务实的群体,这是一群聚力实干的职教精英,这是一方造就栋梁的沃土,这是一个承载未来的摇篮。他就是这个团结务实、聚力实干的职教精英群体的领军人,北镇市职业中专校长井玉宝。  他1983年大学毕业,先后在五粮初中、原北镇二高中、北镇教师进修学校、北镇市教育局工作。于2002年初又被派到北镇二高中任副校长、党委书记,2009年调到北镇职专担任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2010年8月接任职专校长一
期刊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灵魂。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近年来,青岛南仲家洼小学确立了“和顺管理、和雅德育、和乐教学、和美校园”的“四和”办学理念,以构建“四和”为一体的“和·雅”特色校园文化为目标,本着立足传统文化、汲取国学精神、继承优秀文化精髓的办学思路,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使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