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通过使用我国工业进出口货物相关金额数据,通过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标,揭示了不同产业内贸易现状,并进一步对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主要考察了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三个因素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发展负相关;大中型企业数量增加与产业内贸易发展正相关;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产业内贸易。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
一、文献综述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产业产品的现象。1960年Verdoor在考察比荷卢经济联盟内部的贸易形式变化时,首次关注了这种贸易形式。最早对产业内贸易进行解释的是Grubel和Lloyd。自Krugman(1979)开始,学者们开始陆续提出许多正规的产业内贸易一般均衡模型,其中包括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产业内贸易被进一步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前者指同一产品组中特征、品牌等存在差异的产品之间的贸易,后者指同一产品组中质量存在差异的产品之间的贸易。对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VIIT)的理论解释主要包括新H-O模型和自然寡头垄断模型。对基于产品属性的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HIIT)的研究,以新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新霍太林垄断竞争模型,以及寡头垄断模型为代表。
二、本文采用的分析指标及数据说明
(一)指标说明。本文采用目前最权威使用最广泛的GL指数,即单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它的定义为:GLi =[1- ],其中,Xi和Mi分别为i产业出口额和进口额,GLi介于0~100之间,当i产业进出口额越接近时,GLi越接近100,产业内贸易越高。以各行业贸易额所占比例为权数加总可得总的GL指数,即GL=[1-]. 由于产业内贸易不同类型的决定因素有所不同, 还要对产业内贸易指数进一步分解, 本文采用的是目前广泛使用的GHM度量方法, 即:1 -α≤UVx/ UVm≥1 +α,其中,UVx,UVm分别表示同意产品出口和进口的单位价值,为离散因子。若UVx/ UVm在1 –α与1 +α之间,属于水平产业内贸易;若之比小于1 –α,属于低质量垂直产业内贸易,若之比大于1 +α,属于高质量垂直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中。
(二)数据说明。本文研究原始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 Database)》及《中国统计年鉴》。选用有色金属矿采、煤炭开采和洗选、纺织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医药制药五个行业进出口贸易金额进行分析。样本空间为2006~2012年。下表中数据为作者计算所得。
三、我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影响因素。根据理论和前人实证研究, 我们将考察以下因素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
1. 规模经济(SE)。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每个国家不会生产一类产品的所有品种, 产生了产业内贸易。然而, 在市场规模一定的条件下,大的规模经济意味着更少的厂商, 又会对产业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规模经济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要取决于理论假设是大量厂商还是少量厂商, 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本文用每个行业中大中型企业的销售收入与每个行业的大中型企业总数之比作为替代变量。
2. 市场结构(MS)。我们采用某个行业中的大中型企业数来衡量。若系数显示为正, 说明中国符合CHO 模型, 完全竞争对产业内贸易有促进作用, 有利于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若为负, 说明企业的减少、合并、规模扩大有利于产业内贸易增长。
3. 对外开放程度(TO)。产业内贸易与保护程度的降低呈正相关。本文采用进出口额与GDP的比率来衡量。
(二)模型设定及结果分析
1.模型设定。我们通过取对数减少异方差:
lnTIIT=β0+β1*lnSE+β2*lnMS+β3*lnTO+μt
对上表中数据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lnTIIT=4.41043-0.1665*lnSE+0.0844*lnMS+0.3603*lnTO
2.结果分析。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9024,说明整体拟合度比较高。F统计量为9.24,整体较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1) 规模经济(SE)的符号为负,说明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发展负相关。我国企业已经达到规模经济收益递增阶段,处于规模经济状态。
(2) 市场结构(MS)符号为正,说明大中型企业数量增加与产业内贸易发展正相关。由于大中型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多样化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其数量的增加会促进中国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3) 对外开放程度(TO)符号为正,说明开放程度越高,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这与我们的预期猜想相同。
四、结论
从我们的实证研究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重要启示:
首先,在我国近些年来,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发展负相关。说明已经有了大量厂商,此时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发展就是负相关的。
其次,大中型企业的增加对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有促进作用。企业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的多样化,进而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规模的扩大更多是采取合并或收购的形式,这就需要中国加快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
再次,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产业内贸易,因此,我国应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尤其是资本项目的开放,提高金融开放度,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金融贸易市场以抵抗外来冲击。对外开放也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的大要求。
尽管我们利用行业面板数据能够加深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理解,但由于我们没有把影响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的国家特征因素纳入模型,导致模型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把产业特征因素和国家特征因素同时纳入模型,再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的话,将会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决定因素。
参考文献:
[1]杜运苏,彭恒文.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8.(9),总第246期
[2]Balassa , Bela. Tariff Reductions and Trade in Manufactures among Industrial Countries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66 , LIII , papers and proceedings.
[3]Hu xiaoling and Ma Yue. International Intra - Industry Trade of China J .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 1999 , 135 (1) .
[4]马剑飞等. 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经验研究[J]. 世界经济, 2002 (9) .
[5]Zhang , J . , Witterloostuijn , A. , and Zhou , C. Chinese Bilateral Intra - Industry Trade : A Panel Data Study for 50 Countries in the 1992 - 2001 Period J .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 2005 , 141(3) .
[6]盛 斌.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2.
作者简介:李婷(1990-) ,女,汉族,陕西宝鸡人,现为西北政法大学世界经济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本文通过使用我国工业进出口货物相关金额数据,通过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标,揭示了不同产业内贸易现状,并进一步对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主要考察了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三个因素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发展负相关;大中型企业数量增加与产业内贸易发展正相关;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产业内贸易。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
一、文献综述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产业产品的现象。1960年Verdoor在考察比荷卢经济联盟内部的贸易形式变化时,首次关注了这种贸易形式。最早对产业内贸易进行解释的是Grubel和Lloyd。自Krugman(1979)开始,学者们开始陆续提出许多正规的产业内贸易一般均衡模型,其中包括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产业内贸易被进一步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前者指同一产品组中特征、品牌等存在差异的产品之间的贸易,后者指同一产品组中质量存在差异的产品之间的贸易。对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VIIT)的理论解释主要包括新H-O模型和自然寡头垄断模型。对基于产品属性的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HIIT)的研究,以新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新霍太林垄断竞争模型,以及寡头垄断模型为代表。
二、本文采用的分析指标及数据说明
(一)指标说明。本文采用目前最权威使用最广泛的GL指数,即单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它的定义为:GLi =[1- ],其中,Xi和Mi分别为i产业出口额和进口额,GLi介于0~100之间,当i产业进出口额越接近时,GLi越接近100,产业内贸易越高。以各行业贸易额所占比例为权数加总可得总的GL指数,即GL=[1-]. 由于产业内贸易不同类型的决定因素有所不同, 还要对产业内贸易指数进一步分解, 本文采用的是目前广泛使用的GHM度量方法, 即:1 -α≤UVx/ UVm≥1 +α,其中,UVx,UVm分别表示同意产品出口和进口的单位价值,为离散因子。若UVx/ UVm在1 –α与1 +α之间,属于水平产业内贸易;若之比小于1 –α,属于低质量垂直产业内贸易,若之比大于1 +α,属于高质量垂直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中。
(二)数据说明。本文研究原始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 Database)》及《中国统计年鉴》。选用有色金属矿采、煤炭开采和洗选、纺织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医药制药五个行业进出口贸易金额进行分析。样本空间为2006~2012年。下表中数据为作者计算所得。
三、我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影响因素。根据理论和前人实证研究, 我们将考察以下因素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
1. 规模经济(SE)。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每个国家不会生产一类产品的所有品种, 产生了产业内贸易。然而, 在市场规模一定的条件下,大的规模经济意味着更少的厂商, 又会对产业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规模经济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要取决于理论假设是大量厂商还是少量厂商, 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本文用每个行业中大中型企业的销售收入与每个行业的大中型企业总数之比作为替代变量。
2. 市场结构(MS)。我们采用某个行业中的大中型企业数来衡量。若系数显示为正, 说明中国符合CHO 模型, 完全竞争对产业内贸易有促进作用, 有利于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若为负, 说明企业的减少、合并、规模扩大有利于产业内贸易增长。
3. 对外开放程度(TO)。产业内贸易与保护程度的降低呈正相关。本文采用进出口额与GDP的比率来衡量。
(二)模型设定及结果分析
1.模型设定。我们通过取对数减少异方差:
lnTIIT=β0+β1*lnSE+β2*lnMS+β3*lnTO+μt
对上表中数据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lnTIIT=4.41043-0.1665*lnSE+0.0844*lnMS+0.3603*lnTO
2.结果分析。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9024,说明整体拟合度比较高。F统计量为9.24,整体较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1) 规模经济(SE)的符号为负,说明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发展负相关。我国企业已经达到规模经济收益递增阶段,处于规模经济状态。
(2) 市场结构(MS)符号为正,说明大中型企业数量增加与产业内贸易发展正相关。由于大中型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多样化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其数量的增加会促进中国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3) 对外开放程度(TO)符号为正,说明开放程度越高,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这与我们的预期猜想相同。
四、结论
从我们的实证研究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重要启示:
首先,在我国近些年来,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发展负相关。说明已经有了大量厂商,此时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发展就是负相关的。
其次,大中型企业的增加对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有促进作用。企业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的多样化,进而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规模的扩大更多是采取合并或收购的形式,这就需要中国加快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
再次,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产业内贸易,因此,我国应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尤其是资本项目的开放,提高金融开放度,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金融贸易市场以抵抗外来冲击。对外开放也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的大要求。
尽管我们利用行业面板数据能够加深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理解,但由于我们没有把影响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的国家特征因素纳入模型,导致模型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把产业特征因素和国家特征因素同时纳入模型,再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的话,将会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决定因素。
参考文献:
[1]杜运苏,彭恒文.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8.(9),总第246期
[2]Balassa , Bela. Tariff Reductions and Trade in Manufactures among Industrial Countries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66 , LIII , papers and proceedings.
[3]Hu xiaoling and Ma Yue. International Intra - Industry Trade of China J .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 1999 , 135 (1) .
[4]马剑飞等. 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经验研究[J]. 世界经济, 2002 (9) .
[5]Zhang , J . , Witterloostuijn , A. , and Zhou , C. Chinese Bilateral Intra - Industry Trade : A Panel Data Study for 50 Countries in the 1992 - 2001 Period J .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 2005 , 141(3) .
[6]盛 斌.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2.
作者简介:李婷(1990-) ,女,汉族,陕西宝鸡人,现为西北政法大学世界经济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